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晓丽 《现代语文》2007,(10):18-19
在视觉词这一词群中,视觉动词是最重要的一部分,但是对视觉动词进行专项研究的文章并不多,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下视觉动词研究的情况. 一、视觉动词的界定问题 视觉动词的界定是一个比较难的问题,在作者所查找和翻阅的众多论文和书籍中,几乎没有人对视觉动词的定义做出明确的说明.  相似文献   

2.
视觉动词是五官动词中较为重要的一类。作者在英汉对比和认知的理论框架下.先从宏观研究英汉两种语言的动词时比入手找出不同点。随后在对视觉动词研究后发现即使两种语言存在差异很大。但是在认知语义上也存在着三点相似性:心理空间投射、社会关系域投射、其他知觉域投射。  相似文献   

3.
基于Rogers感官动词分类,结合词典释义,对汉英视觉动词进行语义成分及词化模式对比分析。研究发现:汉英视觉动词的核心语义范畴具有较高的对应性,汉语视觉动词具有明显的双音节化趋势,语义内容相对透明;英语视觉动词以单音节为主,语义内容较为晦暗。最后,进一步将研究成果与对外汉语教学建立联系,尝试对汉语视觉动词教学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4.
胡伶俐 《考试周刊》2013,(22):93-94
作者通过对国内视觉词汇隐喻研究进行调查,发现视觉词汇隐喻研究主要围绕三个方面展开:视觉词汇的语义研究,汉语视觉动词词义研究,英汉视觉词汇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5.
论室内环境空间的视觉、心理与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室内环境空间的视觉、心理和行为是现代室内设计重要内容,具有指导性的意义,本文着重阐述了视觉、心理和行为对空间环境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并且从感知的角度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视觉艺术教育的角度来探索视觉文化和网络伦理中文化传播的自由限度,从把握网络自由和视觉安全态势、网络空间的视觉行为与视觉安全的角度出发来寻找视觉安全点。  相似文献   

7.
视觉技术与课程整合不仅是视觉技术资源的教学应用,而且是视觉文化背景下课程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视觉文化背景下的视觉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有助于丰富视觉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本质认识,拓展视觉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研究,面向视觉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问题。根据文化包括器物、行为和制度三个层面,视觉技术与课程整合可以在教学资源、教学行为和教学理论三个层面展开分析:在器物层面,需要构建课程教学的视觉资源;在行为层面,应该开展课程的视觉教学行为;在制度层面,必须形成课程的视觉教学理论。视觉技术必须适应课程教学需求,并在具体的课程教学环境中被重新塑造改善,才能逐步发展成为课程教学的构成要素。视觉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有效性评价需要分析是否立足课程问题探讨视觉技术的教学功能;是否基于教学关系反思视觉技术的应用方法;是否应用教学理论开展视觉技术的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聋童凭借视觉进行学习的状况和特点,本文采用了录像分析的方法,通过对聋童名词、动词学习的研究,分析了聋童学习名词和动词的规律,并提出了相应聋童视觉学习的策略.本研究有利于指导聋童手语和汉语书面语学习的操作实践.  相似文献   

9.
随着人们对语篇更深层次的研究,纸质版的印刷文本不再是语篇分析的唯一对象,如今涉及超文本中出现的其他各种交际符号,如非语言交际行为符号、超文本话语、图像等多种符号都将成为新的探讨对象。该文从社会符号学视野下的视觉语法出发,解读新闻网这一超文本视觉模态的构图意义,实证视觉语法在新华网超文本分析中的可行性和操作性,初步探讨了超文本视觉空间的构图意义。  相似文献   

10.
信息技术支撑下的视觉素养培养(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理论角度,培养视觉素养的策略可以概括为视觉解读能力的培养和视觉表达能力的培养。从实践角度,作者在研究中探索着自主开发了视觉素养训练软件《别以为你会看》,并通过实际应用的调研,对软件的功能模块设计、训练形式和使用效果进行了评析。  相似文献   

11.
基于视觉文本的课堂教学与视觉素养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视觉素养”一词是1968年由作家JohnDebes提出并首先使用的。Messaris把视觉素养理解为从视觉媒体中获得知识和经验的技能。这种技能保证个体能够理解和使用视觉元素有目的地与他人进行交流沟通。一个具有视觉素养的人应该能够阅读和书写视觉语言,包括能够成功地对视觉信息进行解码和阐释以及对有意34的视觉交流进行编码和构成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视觉文化的兴起与流行正在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趋向图像”到“被图像所围”的转变过程中,视觉文化潜在地形成了诸如挤压“看”者、拒斥其它审美感知方式等“视觉霸权”与“视觉殖民”行为,这些现象尤其突出地表现于文学艺术领域。因此,我们十分必要认真地反思“视觉霸权”给文学艺术带来的种种弊端.并努力寻求突围之路。  相似文献   

13.
视觉符号指通过视觉被感知的符号,是不使用文字也能让人了解其内容意义的图形。视觉符号具有在表现意义上的跨文化性和在表达人类感情上的工具性。视觉符号的形式蕴涵着人们对时代的共同记忆,视觉传达设计应注意视觉符号的创新。时代观念的确立有助于时代视觉符号的发掘,同时时代的视觉符号也能从民族传统文化、历史的艺术设计风格、科技发展和生活中找见。要运用由人类文明所积累的一切视觉符号,创造并借助新的时代视觉符号来传达文化内涵,表现设计观念,体现特定社会的时代感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4.
以视觉图像为教育主体的当代设计教育,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自身的实践行为应具备示范性,需要高品质的自律性约束,而自律性的质量往往取决于教师的视觉教养以及对视觉教育科学和专业技术科学的认知程度,同时与对社会的责任感紧密相关,因此,教师具有的视觉化行为的示范性品质尤为重要。“自律”是中国传统道德伦理提倡的教育理念,在新时期重新认识高校设计教育伦理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文章梳理了知识可视化中视觉隐喻的研究现状,并试图从知识可视化与视觉表征的内在关系出发,探讨知识可视化中视觉隐喻的涵义及其思维方式与方法。在对视觉隐喻本质涵义的阐述中,结合隐喻学将知识可视化中的视觉隐喻分为被动和主动两种类型,并从广义和狭义两个层面对知识可视化中的视觉隐喻思维方式进行了探讨,旨在为知识可视化中视觉隐喻的恰当运用提供一定的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16.
视觉文化传播时代的“看”与视觉思维素质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社会发展到电子媒介时代,在视觉文化转向已经进行而且日益被接受的时刻,知识和信息的制造、传播、接受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看"的问题凸显,看什么和看到什么都是有着复杂内容的社会行为。视觉思维素质的培养成为应对这一变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美国手语既不同于英语,也不同于手势代码英语,它有着自己独特的语法规则和使用要求.如在句子的语序上和书面语言、口语不同,聋人往往将需要强调的内容放在最后.在使用动词时根据其方向性分为单一方向、多向和无方向性三类.动词的时态需要用表示特定时间的手势来说明.在将手势组成句子时,按主题说明式、因果关系和刺激反应式、真实时间顺序式和从总体到具体的句型.作为一种视觉语言,它更强调用面部表情、体态语言等配合手势表达情意.如在表达否定思想时伴以摇头;在于聋人进行交往时要考虑光线、位置、动作的方向等因素;在有必要使用指拼时,双方都要以单词为单位来表达感知.这样才能实现有效的交流.  相似文献   

18.
该实验采用三种方式分别对词汇的记忆效果进行研究,即听觉输入和听觉加工方式、视觉输入和视觉加工方式以及视觉输入但听觉加工方式。结果发现:无论从即时测验的成绩来看,还是从延迟测验的成绩来看,使用视觉输入、听觉加工的方式都更有利于英文词汇的记忆和保持。  相似文献   

19.
言语行为理论最初是由英国哲学家奥斯汀提出,由美国哲学家塞尔加以修正和发展的。在对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加以简述,并进一步对与这一理论相关的施为动词加以分析后,我们认为施为动词是一类特殊的动词,从功能语义方面具体讨论了其句法语义特征。  相似文献   

20.
以全景理论来看,教师凭借视觉实现了对于学生的控制。然而转换视角,就共景理论来分析,教师作为少数群体也一直受到来自学生和整个社会的注视。在学校中,学生通过关注教师来调节自己的行为,能够发现教师行为的多种侧面。社会在定义教师的角色时,也使得教师成为了被众人关注的弱者。由于人作为视觉主体时,也同时是他人的视觉对象,因而学生与社会对于教师的关注也将影响教师的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