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算理是计算的道理,法则是计算的依据。学生要能准确、迅速地计算,必须既掌握计算法则,又懂得算理。教师如何教好计算法则呢?下面谈谈我的一些教法和体会。一、从实际出发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讲清算理。如果学生对所学的计算法则缺乏应有的知识基础,教师可采取直观手段,利用实物、教具的演示或实。际事例等感性材料,把算理形象化地表现出来,向学生进行讲解。例如:教学分数除以整数时,“把6/7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列出算式6/7÷2后。为了让学生形象地看出6/7÷2=6/7×1/2=3/7,可用一张长方形纸片当作整体“1”,把它折成大小相等的7格,取其中的6格表示6/7(图1);再把这6格折成相  相似文献   

2.
正教了好多年书,也教了好几届笔算除法,每次教笔算除法时,都碰到很多学生写成这样:15÷5=3遇到这种情况,往往就是告知学生笔算除法的写法,当然在这其中总会结合具体的操作来理解算理。如,摆一摆:15颗棋子,每堆分5颗,可以分几堆?让学生动手操作,并采用数形结合理解算理。但是,这样的做法还是没有深入学生内心。  相似文献   

3.
一、让学生理解繁分数概念教学繁分数以前,先复习除法与分数的关系。并要求学生把下面三组除法算式改写成分数形式: 1.3÷5= 4÷7= 8÷9= 2.2/3÷3= 5 6/7= 3/5÷7= 3.1/2÷2/5= 5/6÷4/7= 3/4÷4/5= 第2、3组题的除法算式改写成分数形式以后,教师指出,这些分数都叫做繁分数。接着设问:“什么叫做繁分数呢?”当学生表述有困难时,教师可以  相似文献   

4.
人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作为一名教师,对每一部分知识的算理要清楚。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要有目的的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算理教学,要使学生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相似文献   

5.
"数学难学"、"数学难懂"、"数学没趣"等等,这些都是学生学习数学的"结果",也是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发出的"呐喊"!如果我们追问一下:这是不是教师教的结果呢?或者说教师为此应该承担多大的责任呢?另一方面,我们也经常听到教师也在"申辩":"怎么讲,学生也都不会,(真笨)"、"一道题讲了三遍,学生还是不会做,(真蠢)"、"数学真难教啊".的确,要想对这些问题做出全面而准确的回答是件十分困难的事情.不过,通过我们对数学教学实践的考察和分析,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与我们教师的教有着直接的关系,而且主要表现在教师教的策略上.另外通过我们对教师的访谈也发现,教师们缺乏对"教学策略"一词的思考和使用,不多的教师能够说出3个以上的数学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6.
有一些教师认为计算题简单枯燥,算对就行,忽略了学生对算法和算理的真正理解,当算理讲起来吃力,学生学起来困难时,有些教师甚至放弃对算理的理解。这样的教学,直接导致现在学生计算能力普遍下降,口算速度慢,计算中一错  相似文献   

7.
桂林市1995年小学升学考试,有这样一道题:“一台织布机4小时织布42米,照这样计算10小时织布多少米?”,学生答卷中列出了七种不同思路的解答式:①92÷4×10;②92×(10÷4);③设10天织布x米,x÷10=92÷4;④设10天织布x米,x/10=92/4;⑤92÷4/10;⑥10÷(4÷92);⑦92×10÷4。评卷中产生了一些争议,部分教师认为只有前五种解法符合课本要求,能讲清算理,后两种解法不符合课本要求,讲不清算理,至少不能判全对。其实数学知识的逻辑性是极严密的,一  相似文献   

8.
有这样一道应用题:“汽车每小时行40公里,3小时行多少公里?”当前,绝大多数教师认为此题的列式只能是“40×3=120(公里)”,要是学生的列式为“3×40=120(公里)”,便会毫不犹豫地打一个叉,原因很简单:这种解法讲不通算理,是错误的。“3×40=120(公里)”果真讲不通算理么?否。张景中同志《再谈数学要灵活》(1988年第3期  相似文献   

9.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能力。把"教"的课堂变为"学"的课堂,学生能说的教师不讲,学生能学的教师不教,学生能做的教师不导……我们特殊教育学校轻度智障班的实用数学课,能否也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呢?南京市特教学校数学研究课  相似文献   

10.
在计算教学时,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语言表达,强化学生说的训练,以“说”促“思”。具体地说,要重视学生说操作过程、说算理、说算法的训练。通过“说”的训练,学生可以加深对算理、算法的理解,培养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如教34 2(人教版六年制第二册第48页例1),教师要求学生动手摆小棒,  相似文献   

11.
“有余数的除法”是人教版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的内容,这部分内容通过3个例题,使学生感受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学习用竖式计算的算理和写法,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教师可从以下教学片断中领悟到如何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自主探索余数比除数小的规律。师:观察15÷6=2……3  相似文献   

12.
教学“分数除以整数法则”一节时,为了让学生明确辨别两种方法的不同,清楚第一种方法有局限性,第二种方法有普遍性,归纳法则应以第二种方法为准.我是这样设计并教学的:先引导学生分析题怠,画出线段图,结合图形,使学生理解6/7米是6个1/7米,把6个1/7米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6÷2)个1/7,即6/7÷2=6÷2/7=3/7(米).让学生观察并总结出“分数除以整数,用分子除以整数的商作分子,分母不变”.接着出示3/7÷2,让学生按照上述方法计算.有的学生做到“3÷2/7=?/7做不下去了,因此产生了疑问.有的一直做到3/7÷2=3÷2/7=1.5/7,这时教师紧问一句  相似文献   

13.
翻开学生的作业本,有些错误实在令人哭笑不得。比如:1.25×8=1000,1.65÷3=5.5等。这其中固然有计算不细心、习惯不好等原因,但是好好想一想、估一估,2×8也才得16,怎么1.25×8会是1000呢?1.65÷1也比5.5小,怎么1.65÷3会是5.5呢?类似的错误不胜枚举,特别是在计算题中。  相似文献   

14.
甘捷嬉 《广西教育》2014,(25):102-102
正在当前的计算教学中,频繁出现计算法则的掌握模棱两可,计算的正确率不高等不良现象。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认真反思不良现象出现的本质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充分挖掘学生的思维潜力,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走出计算困境,提高教学效率。一、创设生活情境,重视算理教学算理是解决问题的操作程序。教学中,教师常常会强调"如何算",却忽视了"为什么这样算"的问题。理解和掌握算理是提高计算能力的关键。因此,教师要重视算理教学,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提高学生对运算法则的运用能力。教学时教师应通过调查或交流等形  相似文献   

15.
<正>一名六年级学生课后问了这样一个问题:10/27÷5/9=10÷5/27÷9=2/3,这样计算对吗?分数除法可以这样算吗?笔者第一次遇到这种问题,不敢轻易回答,但意识到这是一个好问题。于是,我们带领学生围绕这种算法展开研究。研究过程一波三折,结论一次又一次地反转,研究一次比一次深入,形成如下这堂扣人心弦的计算课。  相似文献   

16.
<正>一、巧妙抓住课堂评价的时机人们常说"物以稀为贵",数学"课堂评价"也不例外,评价的次数,时间都要选对,切不可让老师的"课堂评价"变得低廉。明确了这一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数学老师在鼓励或否定一个孩子的答案时,评价就要选准机会。课堂教学案例一:(内容:苏教版三年级教材下册《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第二课时)复习:406÷2=406÷5=390÷3=390÷4=指一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座练。孩子们在紧张地计算,教师巡视。计算结束,教师课堂评讲:正确打钩,板演的学生都正确;巡视下面的学生时发现只有一名学生思路有点模糊,给  相似文献   

17.
一般情况下,在计算课堂上,当学生明白算理后,就是反复训练,强化技能,提高计算能力。由于学生情感上不主动积极,甚至有排斥心理,导致算理明了却探究热情不够,计算简单却正确率不高。那么,怎样让计算课也充满情趣,让情智相融也与计算课堂结缘?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的"变一变"。  相似文献   

18.
在计算教学时,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语言表达,强化学生说的训练,以“说”促“思”。具体地说,要重视学生说操作过程、说算理、说算法的训练。通过“说”的训练,学生可以加深对算理、算法的理解,培养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如教 34+ 2(人教版六年制第二册第 48页例 1),教师要求学生动手摆小棒,说出操作过程:先把 4根和 2根合并在一起,再把 3捆和 6根合起来。在此基础上,学生脱离操作,回想操作过程,说出: 34分成 3个十和 4个一, 4个一和 2个一合在一起是 6个一, 3个十和 6个一合起来是 36。学生理解算理后,引导他…  相似文献   

19.
数学教学反对硬性灌输,提倡有意义的学习。数学规定的教学也应符合这一要求,要让学生感觉数学是"讲理"的。事实上,虽然数学规定是人为的,但这些规定并不是随意而为,而是有其自然、合理的一面。教师在教学中要发掘规定背后的合理因素,以便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规定。教学《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一个学生尝试计算时给出的计算过程如下:84÷[(8+6)×2]=84÷(14×2)=84÷28=3从整个计算过程来看,学生显然知道按照运算顺序应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只是在写法上觉得第二步应该先算14×2,所以只要用小  相似文献   

20.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蕴伏算法 师:6里面有几个3?用什么方法可以算出来? 生:6÷3=2. 师:10里面有几个2? 15里面有几个5? (分别对应出示:10÷2=5,15÷5=3) 师: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用什么方法计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