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刚淮 《河北教育》2014,(10):34-35
“校长的行事风格决定学校的命运。”朋友说。朋友曾经任职过两所学校的中层管理者,在性格与行事风格迥然不同的两位校长手下工作。一位M校长憨厚友善,老成持重,一位Q校长大胆泼辣,雷厉风行。要说风格本无高下之分,每一种风格如果能扬长避短.凡时能做到位,也都能管理好学校。但落实到具体的人、具体的事情上,不同性格和做事风格的校长,处理起事情却大有不同。  相似文献   

2.
教师是学校最重要的人力资源,是学校创办优质教育最忠实的合作伙伴,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因此,作为学校管理者的校长应该关注教师,理解教师,善待教师,视教师为自己个人生命和学校发展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打造一支师德高尚、敬业乐教的教师队伍,是校长对待教师的重要态度的表现,也是校长肩负的重要责任和使命。校长不仅要善待教师,还要从精神上尊重教师,从专业上引领教师,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让教师觉得在这样的校长手下做事心情舒畅,工作起来有劲头,前途发展有奔头。  相似文献   

3.
缪建平 《教书育人》2006,(10):41-41
就在暑假刚刚来临的时候,我的一位好朋友邀我喝茶聊天。他在另外一所不错的学校做事,但做得不愉快,谈话中他老是抱怨他的校长没有现代教育理念,心胸狭隘排挤人,胸无大计无效率,等等,他觉得在这样的校长手下做事没劲,没有成就感……也许他说的是对的,但是有一点我是知道的:就是他没有摆好自己的位置,总是认为校长不如他,我想一直以这样的心态去做一个助手,是不能做好的。  相似文献   

4.
王振国 《教书育人》2007,(10):21-21
细节之一:校长的脸色 A校长是一个很有威信的人.学校老师有过这样的形容:校长不在家,我们是老虎;校长在家,我们是只猫.甚至有老师这样说:你别朝A校长看,一看你的心就会吓得直跳.  相似文献   

5.
赵风富 《教书育人》2012,(32):49-50
当了七年的校长,我常常思考:校长是什么?校长是一个官吗?校长手下管着十几位、几十位、甚至上百位的教职员工,还有一大群的学生,好像说得也是。如果校长是一个官,那就难怪会去"跑官",而且有人对这两个汉字曾进行了非常形象的解说,这咱就不说了。如果校长是一个官,那就难免会采取一切手段,让下属去服从自己的旨意,因为官本位就是这样的。如此,在要求服从下的教育也就难怪一直难以形成一种良好的教研氛围了。  相似文献   

6.
校长三问     
当校长很忙,但不能忙得没有自我反思的时间。笔者认为,一个称职的校长,应深思以下三个问题:我凭什么当校长?有的人凭德才当校长,有的人凭经验当校长,有的人凭吃苦精神当校长,有的人靠关系当校长……作为一名中小学校长,应经常扪心自问:我凭什么在当校长?毛泽东同志早在1939年就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的队伍里边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我们当今的中小学校长,要保证自己不出现“本领恐慌”,唯一的“法宝”就是要加强学习、学会学习和坚持学习。要通过学习和实际工作的锤炼,不断提升自己治校的水平。比如,能…  相似文献   

7.
细节之一:校长的脸色A校长是一个很有威信的人。学校老师有过这样的形容:校长不在家,我们是老虎;校长人在家,我们是只猫。甚至有老师这样说:你别朝A校长看,一看你的心就会被吓得直跳。有新来的老师不信这个邪,结果当天就遭了殃。他告诉其他同事:校长看见我时,一言不发,双目圆瞪,脸色铁青,我的魂都被吓掉了。于是,不知什么时候起,在教师中间就有意无意地形成了一个共识:校长的脸色就是学校的阴晴表。分析:现代教育管理理论大师华莱士曾说过:“管理者最应该注意避免出现的问题是什么?是沟通和距离出现问题。从来没有一个成功的领导者会拒下属…  相似文献   

8.
王振国 《教书育人》2008,(10):46-46
作为一校之长的校长,是管理者还是领导者?对于这样一个问题,恐怕很多人会抱不屑一顾的态度:那还用说,既是管理者,又是领导者呗. 不错!校长应该是管理者,也应该是领导者.可是,现实中的校长们,大多又扮演了一种怎样的角色?从实际来看,扮演管理者角色更多一些.那么,管理者与领导者的角色又有哪些不同呢?这是我们首先必须明白的一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名校长.他手下的“兵将”都是受过多年教育,具有一定的思想文化素质的教职员工,也都是具备一定能力的人才。那么,校长要善用这些人才,自身首先应“德才兼备”,即:既要有对待人才的好品德,又要有用人才的高才能。  相似文献   

10.
<正>当校长以来,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当好一位校长。如何当好校长呢?这绝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事。不同的人,当着不同的校长,看法也不尽相同。在思索中摸索,在摸索中思索,我对如何当一位好校长产生了自己的想法。一、爱是教育成功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爱的情怀,就没有优秀的教师和优秀的校长。有人说爱自己的孩子,是动物的本能,爱别人的孩子是圣人。我觉得,作为校长,不仅要爱学生,也要爱教师,不仅要爱优秀教师,更要试着去爱与你作对的教师,去爱那些有这样那样缺点、错误的教师,爱教师这个职业,爱校长这个职位,爱让校长学会包容教师和学生。爱往往让我们创造奇迹。大家能在一起  相似文献   

11.
校长交流是指校长在一所学校任职满一定届别或年限后,被交流到另一所学校或另一岗位任职。与校长交流意涵相近的主要形式有:校长支教、校长挂职、校长轮岗、校长流动等。校长交流存在的主要问题:制度性不强,操作性不强,开放性不够。校长交流的政策建议:在制度保障上,尽快建立并逐步完善校长交流制度;在物质保障上,设立中小学校长交流专项基金,将其纳入财政预算。  相似文献   

12.
主持人:目前职业学校校长的来源,主要是教师;也有些县区,是从乡长或各局干部中选调职业学校校长的。您认为在这样的范围内选拔校长是否有一定的局限性?石建平:无论哪一类学校,校长的选拔都是有一定条件的。应当是按“条件”选拔,而不是按“范围”选拔。校长是办好学校的关键,各地在校长的选拔上都非常重视,都有明确的条件要求。特别是职业学校,因其所属地区、行业,所开设专业等情况有较大差异,因而在选拔条件上也有很大不同。且在不同历史阶段,也有其时代性的不同要求,就当前讲,选拔职业学校校长的基本条件包括:德才兼备;…  相似文献   

13.
几年来,我在学校管理工作中,狠抓教师队伍建设,施行有计划、按目标进行管理的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经验总结为:校长要当好应做到“四勤”和“五会”。一、校长要做到“四勤”(一)勤于思考。要勤于思考,思考每天的工作行为:怎样做?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的理论根据是什么?这种思考习惯会促使校长很好把实践与理  相似文献   

14.
第一章每天迎送学生的校长 听说郝吉祥校长的名字已经很久了.两年前,一位教师朋友提起他说:"听说过吗,教师节校长给每位教师送一支玫瑰花.""有这样的事?""不仅如此,这位校长每天早晨在校门口迎接每位学生和老师.不信你们去看!"有这样的校长?我半信半疑,这位朋友说得非常肯定.从那时起,郝校长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子里.  相似文献   

15.
领导力随想     
学校改进是学校成员自我反思和提升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校长的领导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校长的领导力有许多表现,理念是校长在学校改进中的重要领导力。但校长理念的形成有着不同的认识基础,有的认识是正确的,有的认识是错误的。这就需要校长不断提升认识,以便形成正确的理念。校长的理念不仅要正确地表达,还要落实在教育教学实践之中,这样才能体现校长领导力的生命意义。当校长将正确的理念与实际行动融为一体的时候,就会在实践中产生领导力的升华,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成长机会。  相似文献   

16.
校长的能力不单是他本来就有的,还有部分是“借”来的。从哪里“借”来的呢?从自己“手下”“借”来的,从广大教师中“借”来的。力量深藏在广大教师之中,潜伏在广大教师之中,孕育在广大教师之中,教师的拥护就是领导能力和领导力量的根源。一个校长如果学会“借力”,能把深藏在、潜伏在、蕴育在广大教师中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就能办好一所好学校,当一名好校长。相反,一个校长如果不会“借力”,教师消极工作,没有凝聚力,一所学校注定要毁灭。校长怎样才能学会“借力”呢?  相似文献   

17.
校长职业化与校长专业化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我国有几百万中小学校长,他们是基础教育发展的中坚力量之一。然而,就是这样一支重要的人力资源队伍,却一直面临着职业定位的尴尬。比如:有许多教育行政部门把校长等同于教师进行管理,有的则把校长当做行政官员纳入党委组织部门进行管理,而校长自己亦不能确认自己的身份。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的一项调查表明,许多校长认为,自己的职业就是教师,校长不过是教师职业中的一个职位而已。我们认为,要提高校长的管理水平,必须首先明确校长的角色定位和职责权利。无论将校长定位于教师、行政官员,还是职业校长,都将直接影响到校长的角色认同、…  相似文献   

18.
有这样一个校长,他对每一个老师都很好,好在什么地方?就是在每学期结束时,偷偷地给每一个老师做上一笔补助或者是额外的补贴,让老师感觉到他的恩惠。刚开始,大家都觉得这校长好,后来,大家渐渐地知道每一个老师都得到这样不同的暗箱操作的工作补贴,就开始有点讨厌校长的鬼鬼祟祟的做法。  相似文献   

19.
如何评价校长,我和我的校长读者达成这样的共识:一个好校长的标准就是改造薄弱学校的能力.虽然有这样的共识,但在我的采访经历中却很少见到.采访完尤杰校长后,我可以坚定地告诉大家:他达到了一个好校长的标准,原因如下.  相似文献   

20.
刘谨 《河北教育》2007,(2):27-27
在学校校长与教师的关系中,由于双方看问题的关注点不同,经常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矛盾,而一旦隔阂加剧,教师往往会不支持校长的工作,校长的执行力就会大大降低.此时校长如果一意孤行,实施"打压",只会使自己成为"孤家寡人";而如果软弱妥协,没有原则,则校长也不再会"校长"了.我的体会是在换位思考和自我反思的基础上和教师进行沟通,学会折中,致力于双赢,校长就会取得教师的信任和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