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代世界的新闻事业,主要可以分为资产阶级新闻事业和社会主义新闻事业这样两大类。在全面探讨了新闻和新闻事业的共性以后,我们再重点研究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性质、特征和它对新闻工作提出的基本原则。本讲先讨论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开始只有报刊和通讯社等新闻传播工具,主要是在无产阶级党报和革命报刊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此外还没收了反动新闻机构的生产资料,用以发展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并将一部分资产阶级的新闻机构,改造为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与资本主义经济基础不同,决定了两种新闻事业所维护的阶级利益、所宣传的思想体系、所遵循的思想路线、所依靠的力量,以及对社会进步所起的作用都是不同的。从性质上说,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是运用新闻手段反映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产物,是反映社会主义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的产物,是社会主义舆论工具。由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基本特  相似文献   

2.
新闻事业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新闻事业的发展总是同国家政治经济与社会的宏观环境相联系。国家政治经济与社会的宏观环境好,新闻事业就能获得发展,反之,新闻事业的发展就会受到制约和影响。纵观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史,解放前新闻事业始终未能获得长足发展的机会。新中国的建立为新闻事业的发展开辟了道路,特别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相似文献   

3.
李舒 《中国记者》2012,(9):102-103
在我国,新闻事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新闻传媒营造的信息环境已经与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等一样,成为国家、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性环境要素.可以说,新闻教育作为一项培养新闻事业从业者的工作,其价值绝不仅仅在于推动新闻事业的发展,更对促进国家强盛、社会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
媒介角色的娱乐化变迁 1.媒介角色的定位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是党、政府和人民三位一体的耳目喉舌.第一,用耳目喉舌来表述新闻事业的性质是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的一个传统和特色,第二,这一性质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区别于其他社会条件下的新闻事业,区别于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其他事业的一个标志.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逐步实现,我国社会法制现代化的步伐无论是客观要求还是主观追求,都已明显加快。市场经济归根到底是法制经济,社会的有序运行和发展需要有法制来规范和调节。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闻事业同样必须依靠法制来规范和调节,这不仅是法制社会的基本要求,也是新闻事业本身发展所必需的。创建社会主义新闻法学,对新闻法制进行系统科学的研究,对新闻事业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无疑是十分必要的。一、开展新闻法学研究和教学的必要性1、法制社会给新闻立法提出了客观要求。随着我国社会…  相似文献   

6.
新闻媒体不仅是社会新闻的传播者,而且也是社会舆论的反映者和引导者。坚持正确的新闻舆论导向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发展的本质要求,也是党和政府对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发展的热切期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深入研究新闻舆论导向和公民文化意识之间的关系,对于新闻媒体更好地坚持正确的新闻舆论导向,提高公民文化意识,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方面都具有特别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种舆论工具,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战斗性表现在表扬先进、批评落后两个主要方面,而尤以批评为首。新闻批评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战斗性最鲜明、最集中的体现。运用新闻传播工具干预社会生活,实行舆论监督,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和个人与社会之间的正确关系,申张正义,针砭时弊,克服缺点,改正错误,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重要职责,是新闻工作者的光荣使命。新闻事业在传播和引导社会舆论时,拥有这样三个优势。首先,由于新闻事业的产品——报纸、广  相似文献   

8.
党性,是阶级性的集中体现。新闻事业属于社会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范畴。在阶级社会里,新闻事业具有阶级性。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是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等主流媒体,都市类媒体,网络媒体等,接受党的领导是新闻事业的本质要求,都应该坚持党性原则。这也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根本原则。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新闻事业随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和社会的高速发展而蓬勃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四大2后,随着思想的进一步解放和市场经济的确立,新闻事业迎来了空前发展的时期,无论就其规模和速度,还是质量和档次变化之剧烈,成就之巨大,都堪称是我国新闻史上的黄金时期,其中变化最大的,是新闻事业由过去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作为党委和行政单位而存在状况,逐步向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产业。企业形式转变和过渡。新闻事业既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也是现代社会的信息产业。既是作为党和政府的宣传部门而存在,也是作为社会主义市场激烈竞争角逐…  相似文献   

10.
年前在上海举行的1992年全国晚报会议(全称是“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第七次年会暨全国晚报第十次经验交流会”)给人们留下一个强烈的印象,这就是:迅速繁荣起来的我国晚报事业,已成为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一支劲旅;在日趋激烈的新闻竞争中,晚报向日报老大哥提出了挑战。在这次全国晚报会上,不时听到新闻界同行们谈论“晚报热”或“晚报现象”。晚报事业的发展成为一个热门话题,恐怕在我们的新闻史上还是从未有过的。这也充分表明,晚报的迅速崛起,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注目。所谓的晚报现象,对我国整个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繁荣,对新闻改革,乃至新闻事业如何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都带来了许多新的  相似文献   

11.
舆论监督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中战斗性最明显、最集中的体现。运用舆论监督开展新闻批评,揭露和抨击不良社会现象,针砭时弊,扶正祛邪,反映群众的呼声和意愿,是非常有效的武器。  相似文献   

12.
第三、党的新闻事业的特殊性与新闻事业的普遍性党的新闻事业是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组成部分。也是全世界新闻事业的一部分,它必然具有新闻事业的普遍性——传播新闻,适应社会的需要。如果没有新闻事业的这种共性,党的新闻事业就不成其为新闻事业了。中国共产党的新闻事业,同其它新闻事业怎么区别,它的特殊性是什么?回答是:它是共产党的喉舌,是党领导的人民政府的  相似文献   

13.
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开始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新闻事业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应在新的环境里取得更大的发展,但在1957年的“反右”斗争中,身为知识分子的报人群体由于受到错误打击,给我国发展中的新闻事业带来很大的伤害,总结这一段历史经验教训,对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将是很有意义的。从历史的连续性来看,1957年的“反右”不是一个孤立的偶然事件。  相似文献   

14.
新闻事业正在经济和科技的竞争中日新月异地发展。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闻事业发展的新形势,作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新闻工作者,在接受继续教育中,首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应在知识结构优化过程中,学会经济学知识。不同的时期,要进行不同内容的学习,与时俱进。因为经济工作事关党和国家大局,是当前也是今后一个时期不可动摇的工作中心。比如,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当中,人们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策还不了解,作为新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一个基本特征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人民掌握着物质生产资料,也掌握着精神生产手段。报社、通讯社、电台、电视台、新闻电影制片厂等等都属于人民所有。因此,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既是党的耳目喉舌,政府的耳目喉舌,同时又理所当然是人民的耳目喉舌。它们代表人民的利益,反映人民的意愿,表达人民的呼声。人民,是新闻事业的主体。人民的劳动、工作和生活,是新闻事业所反映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同志是杰出的新闻宣传家、中国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开拓者、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闻学的倡导者和奠基人。他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对党的新闻事业丰富的历史经验作出理论概括,形成了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毛泽东新闻思想。它是指导新闻工作的正确立场、观点和方法,是马列新闻思想在中国的具体运用和发展,为中国无产阶级新闻事业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要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必须从理论上搞清社会主义中国新闻事业的特色含义是什么?有哪些方面?否则,不是盲目行动,便是口头上的空喊。关于社会主义中国新闻事业的特色,这是一个至关重要而又涉及面很广的问题。为了便于研究,首先  相似文献   

18.
报业运作杠杆:社会效益驱动经济效益高云才新闻事业作为上层建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速度、规模及发展战略与方法是整个社会的上层建筑及经济基础在新闻事业上的必然观照。报业的发展规律当然也不能脱离这个辩证唯物主义的法则。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今天...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新闻事业发生了巨大变化.新闻事业对党和人民发挥的作用比30年前大大增强,同我国社会与人民生活的关系空前密切,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出了重大贡献.这首先是因为我国改革开放30年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深刻变革与巨大发展,而新闻事业本身的改革也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发展少数民族新闻事业不仅是我国新闻传播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媒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重要使命。本文以新疆伊犁河谷民族新闻事业、民族文化现状为例,对民族新闻事业和民族传统文化保护进行了思考。旨在为当前民族文化保护以及少数民族地区新闻事业、媒介的生存和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