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榜上有名     
这是一张闪烁着智慧显露着灵气的“榜”。她以最小的版面,展示最大的内涵她以最恬淡的微笑,包容最热切的心灵。让我们一起来看,这一期。谁──榜上有名?1号作品:《台阶》作者:周丽华 通联:(200070)上海市嘉定区南苑中学初二(1)班 作品中的黄金片断: 人生的征途就像拾级而上的台阶。每个人在呱呱坠地之时,就已注定要或艰难或轻松地爬上不同的高度,留下不同的人生轨迹。 伴我爬台阶的是爸爸,爸爸用他宽阔的肩膀,无声的话语,帮了我一次又一次,送了我一程又一程……哦,爸爸将他的生命化作一级级平整的台阶,让我轻松…  相似文献   

2.
台阶     
人生就是拾级而上的台阶.每个人在呱呱坠地之时,就已经注定要艰难或轻松地爬这台阶.爬上不同的高度,留下不同的人生.  相似文献   

3.
台阶     
人生就是拾级而上的台阶。每个人在呱呱坠地之时,就已经注定要艰难或轻松地爬这台阶。爬上不同的高度,留下不同的人生。  相似文献   

4.
扁担吱呀吱呀地响着,父亲在前面挑着我的行李拾级而上。“红儿,你看这县高的台阶多高啊!”父亲转过头来对我说。我应了一声,望着父亲的背影和那琴键般的石阶,心潮起伏。九年来,几经筛选,几经周折,伴着痛苦与欢乐,伴着鲜花和硕果,由童年到少年,犹如踩着年龄的台阶,今天终于跨进了青年的行列;从小学经初中,又像踩着求知的台阶。今天终于迈进了令人向往的县高学府。望着这又陡又长,坚实而又威严的台阶,我犹豫着,思忖着:是拾级而上,向上攀登,还是畏缩不前,原地徘徊? “你呆着干吗?害怕吗?”父亲见我望着台阶出神,惊异地问我。我慌忙摇摇头,紧跟父亲踏上台阶;父亲又回过身走他的路了,扁担吱呀吱呀地响着,似演奏着  相似文献   

5.
人生是一个长长的旅程,或远征或流浪。当你历尽艰辛收获成功的快乐时,却猛然发现,你又必须走向下一个驿站。人生一程又一程,漂泊孤  相似文献   

6.
    
储福金 《新读写》2009,(7):24-24
在旅途生活的烦躁和不安里,突然在面前出现了一座桥,即便是在零落的小村的尽头出现的一座颓圮的板桥,都会给我的心以暂时的、片刻的慰藉。我知道,跨过了一座桥,旅途便向前移进了一程……虽然在无涯的人生旅途上,这是多么些微可笑的一程,但用自己的劳苦向前迈进了一程,这时你的心理应该是怎样的呢?也就在这时,我的幻想便飞越起来。我看见,人一程又一程地前进,桥,永远站在那里,用现在,把你的过去的脚步和未来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7.
屋檐下有个空花盆,不知什么时候,悄悄冒出了一株牵牛花的幼苗。眼看它都伸出纤细的藤蔓了,我却慌了手脚,这光溜溜的墙,不好爬呀。父亲不声不响地往墙上砸了几个钉子,又拴了些麻绳,我有些担忧地问:“花又没长眼睛,它会往这边爬吗?”父亲不屑于我的无知,只扔下一句话:“牵牛花知道自己的方向!”几天的工夫,牵牛花果然开始顺着麻绳爬了,父亲那句看似平淡的话,倒是颇值得我回味。  相似文献   

8.
李森祥《台阶》中的父亲,刻画了老一辈农民特有的坚韧与谦卑,塑造了一个勤劳节俭、操劳一生、平凡而又伟大的父亲形象。然而,在作者的真实生活中,他的父亲却让人感到"残忍冷酷"。深入文本剖析父亲形象的同时,探寻追溯作者的真实生活,了解作者生活中的父亲,将真实的父亲与小说中的父亲形象进行对照,力求挖掘出《台阶》一文的深层次意蕴:凝望台阶、读懂父爱;致敬父辈、树立人生的标杆;关注中国农民、寻找民族文化中的厚重台阶。  相似文献   

9.
父亲     
父亲就是父亲。每个人一生中只有一个真正的父亲。一个。——作者题记对于父亲,我很惭愧。入伍十载,我暗地里爬了那么多年的格子,竟没有为他写过哪怕一个纪念或感激的文字:或许是因为父亲太凡俗,太让我熟悉了。其实,这漂泊的十年  相似文献   

10.
《台阶》从一个儿子的视角,写了其父亲一生的劳顿。而且,从文章所写内容来看,作者写作本文时,仍是一个青年人,就是说,文章不是从一个中老年人的视角,即不是从一个自己也有了儿子,经历了从青年到中老年人生历程之后的中老年人的视角,来回顾自己青年时对父亲的感受,而是以一个青年人的目光、视角、体验、人生经验,来写自己对父亲一生劳顿的感受,并将这种感受弥漫于文章的字里行间的。这二者是极不一样的。我相信,中学老师与中学生,大学老师与大学生,青年人与中老年人等等,不同的读者对这篇文章的理解是不一样的,大家将这不同的理解作一交流,正…  相似文献   

11.
爬象山     
星期六下午,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爬象山。走在黑龙潭公园古木参天的林荫小道上,听着潺潺的水声和清脆悦耳的鸟鸣,别提多高兴了。这是我们一家人到丽江以后第一次爬象山。来到象山脚下,看着铺满台阶的陡峭的山路,我对妈妈说:"上到第一个亭子的路最陡,不能爬太快,否则会喘不过来气儿,这是经验!"爸爸、妈妈一听笑了,爸爸说:"爬过一次,就很有经验了?像个小大人似的!"我告诉妈妈慢慢上山,自己一路上却顾不  相似文献   

12.
一次公开教学课中,有位老师让学生质疑《台阶》,学生提出质疑:作者在《台阶》一文中对父亲是有思考的,父亲修建新房,将原有的三级台阶建成了九级台阶,但建好了九级台阶的父亲并没有享受到快乐,这是为什么?老师要求学生互助学习,其中一位同学认为:父亲建起九级台阶就衰老了,这是可悲的。老师对学生的这个问题并没有深究,而是简单地说:建新房,筑起  相似文献   

13.
<正>一、爬第一级"台阶":解读"父亲"和"台阶"师:这篇课文是一篇小说,但和其他小说不一样的是,它有很浓的散文味。会读小说的人,看完《台阶》后可能会过目不忘。请大家说说这篇课文里的哪些句子让你过目不忘?(略去学生的交流。)师:我们梳理一下,这么多让我们难忘、引起我们思考的细节,都和哪个形象有关?生:父亲。师:大家都很会读小说,读小说就是要抓住形象。除父亲这个形象以外,还和哪个形象有关?  相似文献   

14.
我在贫民窟长大,4时我被亲生母亲抛弃,不同的黑人阿姨将我抚养大。现在,我即将迎来人生的颠峰期,但我仍忍不住追问——一丝灯光悄然渗过门缝,落到地板上。我听见隔壁房间里有些许动静,于是开始热切地企盼,希望这一次真的能见到母亲或是父亲。我悄悄地从床上爬起来,光着脚丫走到  相似文献   

15.
《青少年日记》2010,(12):16-18
2月18日 阴 又与父亲吵架了。 虽然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与父亲吵架了,但却是我最生气的一次,也是父亲最伤心的一次。仅仅是因为寻找一个小小的电话本的踪迹,便引燃了我与父亲之间的战火。  相似文献   

16.
<正>一、设计特点《台阶》是李森祥的一篇小说,通过描写父亲终年辛苦,积铢累寸,准备了大半辈子终于建成了一栋有九级台阶的新屋,而新屋落成了,人也衰老了,身体也跨了,反映了父辈农民为提高地位、赢得尊重付出巨大的代价。而对于现在学习这篇文章的少年读者来说,由于所处的社会环境和家境的不同,他们对这位父亲的经历和人生难以理解。这篇文章采用连线式教学设计,就是想通过所处新旧时代两位对亲  相似文献   

17.
台阶     
我背着沉重的书包,拖着疲惫的脚步,慢慢地往上走。我家住在8楼,没有电梯,只好一级一级地往上爬。起初,站在最底层,老是觉得8楼遥不可及,离自己太远了,会走得又累又渴。但后来,我试图一层一层慢慢爬,欣赏周围红色的大理石砖,雪白的墙壁,便忘记了累,不知不觉中已经到了7楼,我就是这样一级一级地转了一个又一个弯,脚踏实地地来到7楼,心想:只要再努力,就可以到8楼了。于是,我大步地跨着台阶,终于,到家了,其实8楼并不高。在学习中也是如此。台阶的转弯处是一次又一次的考试,你要想到达转弯处,就必须努力地学习,认真地听课,脚踏实地迈着一级又一级…  相似文献   

18.
弗洛伊德三重人格结构理论分别是本我、自我、超我,从这三重视角解读李森祥《台阶》中的父亲。建造九级高台阶、获得地位和尊重是父亲大半辈子的崇高目标。透过文本,分析父亲本我对高台阶、地位的呼唤和释放,在现实生活中,经过自我的努力与斗争、超我的道德化与理想化及三者之间的矛盾冲突,了解父亲如何一步步走向内外交困,若有所失的境地;了解父亲复杂的内心活动及心理状态变化过程,以此来进一步探究和剖析小说《台阶》中的父亲。  相似文献   

19.
正人生,就像一次攀登的旅程,一路风景,一路歌声。不知不觉中,脚步就到了半山腰,眼前依旧是一重又一重起伏的峰峦,蓦然回首,身后是芳草丛生的山野。眺望童年的那段路,烦恼、忧伤或被山风吹散,或骑着云朵去了远方,留下来的都是美好的回忆,那么温暖地蛰伏在我的心底。一回望我的成长,首先要感谢的一个人就是我的父亲。可以说,父亲是我的阅读启蒙老师。在我很小的时候,家里没有电视机。每  相似文献   

20.
母亲疯了。因为我和她看到父亲跟刘辣椒在一起鬼混。母亲与父亲发生争执,父亲火气上来了,便暴打母亲,母亲的惨叫声一次又一次在屋顶上响起。而这时,我是什么也不能做的———除了哭。母亲朝我们这边爬过来,眼睛直勾勾地盯着我和妹妹。那眼神充满恐惧、绝望、愤怒与乞求,也许她以为她就要死了,她得在死前拥抱一下她的骨肉。我的哭声盖过了母亲的呻吟,她无力了,仰躺在地,眼睛闭着,喘着气,满嘴泥土。父亲还在骂些不是人话的话。我和妹妹哭着,父亲骂着……母亲睁开了眼。突然,她笑了———像极了邻村疯了20多年的六子。我吓住了。父亲也吓住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