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以前的语文教学忽视了学生阅读的主体性,忽视了学生对文本主动、自主的阅读,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压制了学生的创造力,影响了学生潜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2.
“教学中的阅读”往往带有一定的功利性——以准确、具体获取文本有用信息为目的。而“阅读教学”是教师通过引导学生理解文本的内容以及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来感悟文本的表现形式,从而最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可见,“教学中的阅读”和“阅读教学”有密切联系,但又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这里以《印度洋上生死夜》中的一个教学细节——三位老师对课文中一段话的教学为例,来说明教师应该如何理解与把握“教学中的阅读”和“阅读教学”的不同。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文言文教学由"言"至"文"、学"言"为"文"得到了多数教师的认同.而"文"之传承,仅靠单篇单文的学习是很难达到的,高中文言文教学要为学生提供更为广泛的学习资源——即通过有效的"拓展阅读",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提升学生的阅读品位.那么,"拓展阅读"如何能达到这样的阅读效果呢?一、拓展要站好"位"拓展要站好"位",包含两层意思:拓展的定位要准确,目标要明确.文言文教学中,只关注"一文一篇"的学习,囿于"字词句篇"的理解固然失之于局限,但忽视文本阅读,尚未读懂文本就热情地追求拓展也会失之偏颇.一位教师教授《长恨歌》时,诵读、解答学生提出的词句疑问后,引导学生讨论"怎样理解李杨二人的爱情",随后下发了一些有关名人的爱情故事和观点的材料,拓展延伸到对"正确的爱情观"的讨论.而对这篇千古绝唱的文本内涵和"形象鲜明,叙议结合""寓情于事,凸显主题"等诸多文学要素却未涉及.拓展讨论"正确的爱情观"时也是当代人谈当代事,学生并没有走进文本,站在历史的平台上客观评价,而仅仅是立足自己的生活经验所作的"关公战秦琼"式的隔空对打.  相似文献   

4.
“教学中的阅读”往往带有一定的功利性——以准确、具体获取文本有用信息为目的,即文本写了什么。而“阅读教学”是教师通过引导学生理解文本的内容以及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来感悟文本的表现形式,即文本怎么写的,从而最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可见,“教学中的阅读”和“阅读教学”有密切联系,但又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  相似文献   

5.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感悟体验文本蕴含的深厚情感,生成属于自己的内心的独特感受将直接影响学生对文本内在的认识,也制约着语文教学的效率。笔者以为,教师在教学中,应着重牵住文本阅读的"牛鼻子",把握文本阅读的关键,引导学生细读、品味,这样,文本阅读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阅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不容置疑的,从文本教学激发学生阅读兴趣,首先要紧扣文本,营造审美氛围,拓展学生阅读的宽度和广度;第二,充分感知文本,与文本尽情对话,挖掘学生阅读的共鸣性和深刻性;第三,潜心阅读文本,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培养学生阅读的探究性和创造性;第四,品味文本的"美",感受经典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的趣味性和能动性。  相似文献   

7.
儿童感受性阅读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应有之义。目前,感受性阅读在教学实践中存在两个误区——泛化和虚化。在感受性阅读中,要丰富儿童的阅读经验,引导儿童把握文本的内容和形式,并对文本展开积极的意义创生,这样才能让学生沉入文本,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8.
尽管学生的阅读是个性化行为,但只有实现学生智慧和情感的和谐共生,才能促进学生阅读个性化。如何点燃学生个性化阅读的"火种",这得有赖于教师的引导和促进,依赖于教师的个性化教学。一、阅读文本,感悟文本,使个性鲜明1.把握典型问题,引导学生个性地理解文本  相似文献   

9.
阅读教学的过程是教师借助自身阅读经验引领学生阅读实践的过程.教师首先要凭借自身的阅读经验“浸入”文本,借助文本细读发现、挖掘课文独特的教学价值.教师走进文本的深度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教学内容的深度,决定了学生解读文本的深度.教什么决定怎么教,“教什么”取决于教师能够在文本中“读出什么”,因而教师细读文本是语文课堂教学改进的重要基础.下面以《项链》为例具体说明.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那么,如何实现语文教学中的对话呢?在实际教学中,笔者试着从以下几方面来实现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一、用心体验,给予学生对话基础1.从激发阅读兴趣,到激活对话欲望。对话的前提就是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如果失去了学生富有个性的阅读体验,那么对话也只能是空中  相似文献   

11.
在语文教学中,要使学生更好地感悟文章深层内涵,就要层层递进地促使学生进行感悟和探究,达到文本阅读的三重境界。通过阅读和梳理能够由表及里地理解文本,进行整体感知;联系文本内容,进行多元探究,则能促使学生进入更深的阅读境界;结合自身进行情感升华,则能让学生进入忘我的境界。  相似文献   

12.
"预测"作为一种阅读策略,是指读者在阅读中根据已有的信息和知识经验对故事发展、文章观点等方面进行自主而又积极的假设,并在文本中寻找相关信息来验证的过程。在班本阅读实践中,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进行读图、听读、联结的阅读训练,帮助学生掌握"预测"的策略,从而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3.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的过程必然伴随着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体验。然而,“个性化”不等同于“自由化”。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与文本“接触”,寻找学生与文本的“交叉点”及“未定点”,一方面引导和鼓励学生理解、读懂文本中那些确定性的因素,另一方面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知识、经验和思想感情来补充、改造、创新文本中那些可变性的内容,在“视界融合”的对话中达到一种既以我为主又内外补充,既情感激荡又思维缜密的阅读境界。一、研读文本,找准切入点就语文教学来说,选择与切入文本阅读的角度,是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关键所在。如…  相似文献   

14.
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匝要的内容。阅读教学可以检测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与运用情况,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素养,iE如叶圣陶所言:“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新课标指出“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还强调了“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奉之间对话的过程……阋渎教学的重点是要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面对文本,教师和学生都是作品创造的积极参与者:阅读文本的过程实质是对作品的再创造过程,是动态地建构文本意义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作为读者的地位,尊重学生个体独特的阅读体验。但又决不是“放羊自流式”的教学。  相似文献   

15.
阅读教学应是对学生的情感、审美的熏陶,在诵读教学中要凸显学生对文本阅读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对文本的初阅读,而不是在教师预设下的牵引阅读,甚至是教师的代替阅读。但诵读教学并不是不需要教师的干预,而是要我们给学生的诵读有效生成创造一个"支点",以此"支点"来撬起文本的阅读价值,进而打造高效的诵读课堂。那么,在诵读教学中如何创造这个"支点"呢?一、预设诵读,提高生成的  相似文献   

16.
正"文本研习"主要是针对一些典范性的阅读文本,创设阅读对话情境,引导学生参与阅读对话,表达交流阅读的体验感受,以期提高学生理解文本、鉴赏作品的能力。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对"文本研习"的理解与操作存在一些问题,走进了教学的误区。如何进行有效的"文本研习",值得我们探讨。  相似文献   

17.
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对于基础教育的阅读来说,一个人的阅读既是文化的积淀,更是情感体验的提升。皮果罗夫曾经说过:“一本好书、一篇好文章它能陶冶人的感情和气质,使人高尚。”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对于文本的阅读学生往往是不愿读,甚至怕读。由于学生的冷淡导致对文本理解的偏差,最终也导致自身言语的匮乏。显然这是我们语文老师所不愿看到的。因此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就学生阅读浅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8.
珍视阅读主体(学生)对客体(文本)的不同的认识和感受,并营造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环境,让阅读成为个性释放的过程,让阅读成为张扬学生个性的舞台.  相似文献   

19.
阔读教学的过程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种对话,实质上是指处于平等地位的教师、学生与文本相互之间的一种认识、情感的交流,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实现学习上的自主探究、精神上的自由发展。这就要求让学生真正与文本直接对话.要求阅读教学回归真实的阅读——本色阅读。文章从倡导本色阅读谈起.教读自读相结合,精读略读相结合,课内课外相结合,立足文本,从而凸现阅读教学的“本色”。  相似文献   

20.
钟碧梅 《考试周刊》2014,(11):21-21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关系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语文教师备课中要不断探索阅读教学的规律,充分"素读"文本,保持阅读的新鲜感;文本"素读"要立足于文本,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在课堂上创新引导学生自主阅读,通过教师的个性化阅读发掘学生的个性化解读,拓宽学生阅读视野,最终呈现出充满智慧的阅读世界,有效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