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2 毫秒
1.
张桂莲 《大观周刊》2010,(46):26-26
我校大门门口紧临道路主干道,来往车辆多且车速快,这条路又是学生上学放学必经之路,安全隐患很大。实际上在这条路上已经发生过好几起交通事故。交通部门应该在这个位置设立红绿灯或警示牌,但由于一些客观原因.这个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正好学校开展公民教育活动,大家共同提出了这个现实的问题.于是.我指导学生围绕这个问题展开一系列的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2.
孙东韬  何流  朱代良 《新闻世界》2008,(12):173-173
2008年9月1日,一名可爱的小女孩跨进了合肥42中的大门,身后送她上学的家长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小女孩名叫张欣儿,是该中学的初一新生,送她上学是她的爸爸张强——合肥警备区的一名干部。“真没有想到,小孩能如愿以偿地到理想的学校上学!”张强充满感激地说。就在不久前,他还在为女儿的入学问题煞费脑筋。  相似文献   

3.
王彦芳 《大观周刊》2012,(37):277-277
在上学的教学中.我们教师要身先士卒的投入教育改革的大潮中.要改变影响教学发展的一些做法,我们为了扭转这一状况,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对数学课堂教学进行了大胆地改革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具体做法是:  相似文献   

4.
现在有一种新的上学无用论,这应该引起我们重视。不能光批评人家不上学,这里确实存在一个上了学干什么的问题。不解决上学有用,教育没法搞。上学为什么没用?为什么教育脱离群众?群众为什么不喜欢上学?需要认真研究。任何国家的教育,都是为了国家的兴旺发达,没有一个国家单纯是为了升学而办教育的。国家教委一位负责同志最近讲,要改变过去那种单纯地为升学而办教育的旧体制,不能把教育作为跳“龙门”的跳板。在商品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要研究发展教育的新路子。四十年来我国教育有了很大发展,但我们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有过几次折腾,延误了一些时间,也伤害了一些知识分子。最近十年间教育有了一个新的发展,应当说,现在是发展教育的最好时期。同时,教育也存在一些引起强烈不满的问题,这倒不是因为没有增加  相似文献   

5.
山东的一家媒体近年来多次报道一位退伍军人坚持免费为人擦皮鞋学雷锋的新闻。 从报道的袁面来看,退伍军人免费为人擦皮鞋不失为义举.是一种高尚的境界,媒体对此报道也无可非议。但笔者觉得有些问题当需商榷。其一,这种做法是否值得推介。从有关的报道中了解到,这位退伍军人转业后被安排在国有企业工作.后来.企业倒闭了。他成了一名下岗工人.住的是单位的破旧餐厅.家里没有一样像样的电器.自己和妻子有病常年吃药,再加上还要供两个孩子上学,他为了省钱有时连饭都舍不得吃饱。  相似文献   

6.
袁晓敏 《大观周刊》2013,(2):251-251
班主任工作是一种专业性的岗位,既需要班主任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去体会和感悟,需要班主任个体的素质建构、内涵提升,更需要班主任的工作热情与责任感.文章主要对于上学班主任工作提出几点策略.  相似文献   

7.
廖曜中  云海 《出版参考》2006,(12):45-46
迟来的正义即非正义(Justicedelayer is justice denied),是一句古老的西方法谚。它反映了正义的时效问题.也就是说正义本身具有时效的内涵。迟来的正义没有实际意义.对于渴求正义的人们来说实际上是不正义的东西。举例来说.一个迟到的高校入学通知对一个曾经渴求上学而又辍学的学生来说当然是没有现实价值了.徒添被误学子烦恼和惋惜而已。再如一个被错判的“囚徒”.面对一张恢复自由的改判通知。那种痛楚和悲怜将是无以言尽的.这种迟来的正义判决恰恰反映了生活中诸多不正义的事实。  相似文献   

8.
今年5月下旬,《许昌晨报》强势推出了长篇通讯《大学生,背起妈妈去打工》.介绍襄城县大学生张尚昀自强不息,大义至孝.在长春税务学院一边上学求知,一边打工为母亲治病的感人事迹。此后.张尚昀事迹通过互联网和其他新闻媒体进一步传播,引发强烈反响。中宣部对逮一典型人物的推出给予充分肯定.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作出重要批示.全省各地由此掀起向张尚昀学习的热潮。  相似文献   

9.
藩篱正被拆除 河南农村青年刘某,在石家庄市一家饭店打工已经3年了,由于夫妻俩都没有本地户口,孩子上学的问题一直困扰着他们。前不久这一难题终于解决了:8月的一天,刘某只花了3元钱工本费就将自己的农村户口变成了城市户口,他们的孩子也成了石家庄人,可以顺理成章地进入石家庄市的学校上学了。  相似文献   

10.
从记事起.她不记得母亲抱过她。印象中.母亲爱打牌,爱抽烟,没完没了地打牌,没完没了地抽烟。屋子里总是灰色的.灰到让她流眼泪:牌声可以响一夜,天亮了,她去上学.母亲就去睡觉。她小的时候,是父亲做早餐:大了,是她自己做。她的母亲.从来没有给她做过一次早餐。  相似文献   

11.
程茂苏 《声屏世界》2011,(10):69-69
前不久,不少媒体报道北京市朝阳、海淀、大兴区24所接收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自办校被“关停、拆除”,涉及1.4万余名学生,引发社会各界关注。尽管北京市教委信誓旦旦,“确保每一名学生有学上”,但许多老百姓仍然心存疑虑.这上万名外来打工子女在新学期能顺利上学吗?  相似文献   

12.
一、关于民生问题的表述 2007年8月中宣部宣教局编写的<关注民生>(学习出版社,2007年版)一书将民生问题分为9类,即:劳动就业问题、上学问题、医疗卫生问题、社会保障问题、居民住房问题、环境保护问题、收入分配问题、安全生产问题、食品药品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13.
迷恋书香     
正花香芬芳,蜂蝶恋之;书香绵长,世人恋之。迷恋书香的人很多,我是其中之一。还没到上学的年龄,我就羡慕背着书包上学的哥哥姐姐,甚至嫉妒那些跟我年龄相仿却早早上学的伙伴。对读书的渴望,竟使我日日盼望自己一夜长大,能够带着书本,欢天喜地地走进离家不远的学堂。没上学的我,大字不识一个,却喜欢偷偷翻看哥哥姐姐的书本,趁他们外出帮父母劳动的时候,好奇地掏  相似文献   

14.
趣味驿站     
《出版参考》2009,(9):28-29
“不差钱”的校园版 上学的人说:上学其实可短暂了,宿舍一出一进,一天过去了,嚎?宿舍一出不进,一学期过去了,嚎?上学这一天最痛苦的事儿是啥,你知道吗?就是“去上课了,老师没点名”!上学这一天最最痛苦的事儿是啥,你知道吗?就是“没去上课,老师点名了”!上学这一天最最最痛苦的事儿是啥,你知道吗?就是“第一节课去了不点名,第二节课走了老师点名了”!  相似文献   

15.
贵刊2003年第11期刊登的《令人心寒的“震撼”》一文中,作者叶程鹏先生联系浙江日报摄影部邵全海先生在《“绳桥”上的震撼———评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作品〈上学〉》(原载浙江《新闻实践》2003年第6期)一文中提供的《上学》“摄影背景”引出对《上学》作者的批评。叶先生认为,在  相似文献   

16.
《中国儿童百科全书·上学就看》(以下简称《上学就看》)是针对学龄初期儿童编纂的彩图版儿童百科全书.它采用图说知识、图文双解的表现形式,对6-9岁儿童进行科学启蒙,帮助孩子快乐认知,迈好学习的第一步,让他们顺利地从非正规学习阶段过渡到正规学习阶段.《上学就看》自2002年立项,历经三年半,近百人参与撰稿、审稿、提供图片,众多编辑、设计、美编核心团队精诚合作,于2005年9月出版.《上学就看》出版后,受到国内外出版界和读者的好评,这套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的《上学就看》是一套中国原创的科普启蒙百科图书.  相似文献   

17.
艰难求学路     
《报林求索》2012,(12):66-67
<正>2012年11月23日消息,印尼爪哇岛,学生们穿过Suro村和Plempungan村之间的吊桥上学。这里的吊桥并不是一个新奇的景点,而是学生们上学路上的一条捷径。为了少走6公里,缩短去学校的路程,学生们宁愿冒险穿过吊桥上学。虽然风景如画,可是对于在这里生活的当地居民而言,能有一条便捷的道路也许更重要。  相似文献   

18.
老师     
我和姓王的老师有缘,从小到大,遇到一批。上学,第一个老师就姓王,女老师。那时全家被疏散到农村,学校大多是农家子弟。动作大,嗓门高,天性自由,老师管起来难度很大。他们一折腾.我们就成了骆驼群里的绵羊,显出来了。  相似文献   

19.
<正>达州市达川区沿河乡7村6组村民卢某夫妇在新疆务工,其女儿也跟随在新疆生活。今年,女儿该上学了,夫妇两到当地学校去咨询上学情况,按当地要求需提供夫妇的结婚证、身份证、户籍证明、务工缴纳社保等资料。但由于长年在外务工,经常变动地方,夫妇两的结婚证、当地户籍证明等资料遗失。女儿上学资料难提供齐全,夫妇  相似文献   

20.
程艳  付小睿 《兰台世界》2012,(36):21-22
道德形而上学,是道德哲学的基本问题之一,通过对本体世界之追寻,提供道德的终极意义与超越世界的关怀。本文通过追溯孔子德性之终极根源——性与天道从而探求孔子德性思想中的道德形上学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