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伟琪 《中国广播》2013,(12):45-48
近年来,手机与广播的联系日益密切,成为广播的新载体,扩展了传统广播的生存空间。对广播发展而言,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作为手机广播软件中较有代表性的蜻蜓FM、微电台、央广手机台等,正逐渐走出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本文试图找出手机与广播的联系和相互影响,通过对几大手机广播软件的研究,寻找更适合手机广播发展的路子。  相似文献   

2.
李向荣  陈钟 《中国广播》2014,(12):14-17
本文从传统广播目前面临的生存环境、舆论引导方式的变化,以及受到的技术冲击等方面分析了其转型的迫切性,并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媒介融合实践为例,从广播云平台、手机客户端、新闻采编流程再造等方面,由媒体自身、行业内部、行业之间三个维度入手探讨广播媒体的融合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3.
手机广播巧妙地将传统的广播媒体与新型手机媒体的多功能结合起来,表现出其独特的媒体特性。随着各媒体竞争的激烈化,广播电台推广手机广播业务面临着一定的困难,仍需不断探索电台手机广播的发展之路。本文在分析手机广播的媒体特性及传播优势的基础上,对电台手机广播业务面临的主要困难以及发展机遇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孙利  刘志 《中国广播》2014,(10):68-71
网络和数字技术裂变式发展,带来媒体格局的深刻调整和舆论生态的重大变化。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数字广播电视等新媒体发展之快、覆盖之广超乎想象,新媒体逐渐成为青年一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本文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军事新闻综合栏目《国防时空》全媒体变革之路为例,探讨军事广播在新的环境下的改革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5.
陈菲 《中国广播》2011,(6):50-54
根据工信部的统计,截至2010年底,中国手机用户数量已超过8.5亿。手机成为了前景广阔的传播终端,影响力也越来越大。手机微博、手机QQ等应用软件的使用,令手机广播迈入自媒体传播时代。由广播到个播、从受众到用户、从免费到付费、从线性到非线性收听的服务形态转变,为手机广播培养出庞大的受众市场。  相似文献   

6.
安琪 《新闻传播》2014,(2):68-69
当前,各种新媒体形式不断涌现,新旧媒体间不断碰撞融合,传统意义的广播生存空间不断被压缩。然而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完善以及智能手机的广泛运用则为传统广播的突围提供了条件,手机广播的出现似乎成为了一种必然,其顺应了"大众媒介个性化传播"的潮流。随着三网融合以及手机广播自身体系的不断发展与逐步完善,手机广播不仅必将成为传统广播的替代者,而且还将影响到其他媒介的传播方法。  相似文献   

7.
郭倩 《今传媒》2013,(4):104-105
近几年,手机网民的数量急剧增长,手机媒体也迅速发展,前景广阔的终端,突出的自身优势和庞大的受众基础,手机广播可从移动媒体与音频媒介的自身定位出发,以多种形式重新整合传统广播的内容,将会增加广播节目的外延,扩展传统广播的生存空间,为传统广播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8.
李姝 《河北广播》2005,(6):33-34
当今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使传统意义上的广播面临巨大挑战.网络广播、手机小区广播以及DAB数字广播的蓬勃兴起。促使广播必须加快科技进步步伐.打造强势平台。抢占第四媒体资源、创建自己的网站、依靠网络技术拓展发展空间.已成为目前许多广播电台事业建设的一个重点。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30年,中国广播的变化全面而深刻.30年间,中国广播从大喇叭响遍全国、占据辉煌之巅,到被电视等媒体挤压、陷入低谷,再到艰难爬坡、重整河山,广播的生命轨迹映照着社会的媒介取向,也体现了广播人不断革新观念、勇于突破的努力.30年来,中国广播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适应时代变化、符合世界广播发展规律之路.  相似文献   

10.
伍刚 《新闻三昧》2003,(9):18-19
美国的广播电台经历了从一枝独秀到备受电视网络冲击、继而大幅调整而成功转型繁荣发展之路,对我国广播界发展有着丰富的启示。(一)广播在美国人的生活中无所不在,美国的广播听众并不比电视观众少。美国有大大小小的广播电台12932个,其中商业调频电台5000多座、非商业调频电台1800座,调幅电台5000座,广播汛号的覆盖率达100%。在美国,人口与收音机之比为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互联网信息传播的不断发展,智能手机的逐步普及,微博、微信、微电台等各种手机微应用软件层出不穷,广播的传播优势也已不再明显。从过去的在收音机旁听广播,发展到坐在电脑前听广播,到如今的拿着手机点广播,随之改变的不仅仅是收听节目的方式,更重要的是节目主持人与听众互动交流半径及关注范围的不断延伸。  相似文献   

12.
媒体融合从"初步探索"到"全面铺开"再到向"纵深发展"的过程中,地市级广播电视台的融合实践呈现一种相对弱势的发展现状.上有中央、省级媒体大刀阔斧的改革,下有跃升于国家战略层面县级媒体融合的跨越式追赶.在资金、经验、人才、技术、平台等条件都相对紧张的现实状况下,如何应对困难和挑战,走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转型之路,是地市级媒体面临的共同问题.  相似文献   

13.
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的突飞猛进给广播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空前的发展机遇。从目前的现状来看,对现有广播的挑战和希望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即网络电台的出现和数量的急速发展;手机广播开播和其技术层面的即将完善以及数字音频广播的逐步推广。作为传统广播媒体必须有前瞻思维,认真分析研究发展的方略,及早谋划,顺势而为,使广播事业在新一轮变革大潮中成为强势媒体。广播媒体今后的变革和发展任务是多方面的,是一个全方位的概念,面对科技进步,其播报方式应积极变革,节目设置要革故鼎新。1、试办网络广播,实现部分广播节目上网播出。由于播客准入…  相似文献   

14.
广播广告 “移动”中求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网络、路牌、手机短信等诸多广告形式的先后出现。对作为传统媒体广告的广播广告形成了新的挑战。作为传统媒体之一的广播广告,如何能在激烈的市场角逐中保持一席之地?正在我们为广播广告业如何走出困境而担忧的时候,进入21世纪的广播媒体,随着汽车和手机业的发展又重新走入了高速发展的轨道。广播广告重获新生,究其根源,是以汽车和手机一族为代表的移动人群加入到广播媒体的受众队伍中。  相似文献   

15.
国家广电总局把今年确定为“数字发展年”,并在《广播影视数字发展年工作要点》的通知中提出:“到2004年底,广播影视制作、播出、传输、接收等各环节数字化程度明显提高”。众所周知,广播的发展从来都离不开新技术的支持和保障,广播人也从没有放弃对新技术的追求。但是,相对于数字电视的如火如荼,广播的数字化之路显得艰难而沉重。  相似文献   

16.
新媒体给传统广播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迎接广播新时代的到来,广播工作者在新闻理念上,要从采制广播新闻向采制多媒体新闻转变;新媒体广播要突出互动的特性,互动新闻的编辑处理要遵从信息处理技术的原理;新媒体广播的接收终端要不断地寻找和采用最新的数字信息技术,要高度重视手机这个数字广播最普及的接收终端。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手机移动终端的广泛应用,新媒体传播正以裂变式的速度改变着信息传播方式,在给传统媒体广播带来冲击的同时,也为广播拓展了新的发展空间。在新形势下,如何做强做优广播,增强其核心竞争力,已成为摆在当代广播人面前的一大课题。本文以国内部分广播媒体的创新实践为例,来探寻新媒体时代广播的转型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8.
段然 《中国广播》2014,(8):68-71
本文基于移动互联的大环境,以手机广播App及微信广播等新形态的广播作为重点研究对象,从传播模式、传播内容、编播形式及互动形式四个方面着手,对广播的传播理念进行了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19.
随着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新兴媒体层出不穷,继报刊、广播、电影、电视之后,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给本来就处于弱势地位的广播媒体带来巨大而深刻的影响。 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新兴媒体在对广播构成挑战的同时,也为广播与新兴媒体的融合提供了众多机会。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既给广播媒体带来竞争的压力,也给广播提供了更大的舞台,有利于进一步拓展广播媒体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20.
《中国广播》2016,(9):97-97
第二十五届北京国际广播电影电视设备展览会(BIRTV2016)于8月24-27日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隆重举行.今年展会以"融合媒体 智慧广电"为主题.体现了技术发展趋势和行业发展需求,作为参展方,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以"新型广播 融合发展"为主题,通过位于中国国际展览中心6号馆的展台,集中展示了央广新闻客户端,云采编平台,国家应急广播,央广视讯和央广购物等几大板块的业务,全面突出了央广从传统媒体到新型广播媒体的蜕变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