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中国传媒科技》2008,(4):86-87
国家广电总局科技司副司长王联日前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有线、地面数字电视以及移动多媒体广播将是2008年数字电视产业的热点。”他说,这三大产业将在今年迎来新的发展热潮。从政策上看,年初由国家发改委等六部委共同推出的关于数字电视产业发展的《关于鼓励数字电视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无疑增强了产业链各参与者的信心;  相似文献   

2.
在11月7日召开的“第四届数字新媒体高峰论坛“上,国家广电总局科技司司长王效杰透露,我国将投入25亿元财政资金,计划用3~5年时间在全国全面覆盖地面数字电视。这将使地面数字电视标准在全国开始得到应用,我国数字电视的真正普及可能从此开始。  相似文献   

3.
青岛市是我固最先实现模拟电视向数字电视整体转换的城市,并率先提出了将有线电视数字化与国家信息化、城市现代化和家庭信息化相结合的发展思路,探索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有线数字电视发展模式,对中国数字电视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同志、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先后到青岛视察了有线电视数字化工作,温家宝同志赞扬青岛有线电视数字化工作“方便百姓,做的很好!”,李长春同志专门做出指示要求在全国推广青岛经验。为此,最近我们专门采访了主持制定并组织实施青岛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实施方案的孙朝晖副局长。  相似文献   

4.
打击盗版总动员国家版权局有关负责人就建立﹃全国反盗版联盟﹄问题答本刊记者问本刊记者元章国家版权局已将“组织全国性的反盗版联盟”提上1998年的工作日程。为此,本刊记者采访了国家版权局版权司司长王化鹏。记者:为什么要建立“全国反盗版联盟”?它包括哪些成...  相似文献   

5.
采访并不是每一次都能成功。有的被采访的对象没有新闻,必须放弃;有的被采访的事实不是新闻,也要撤出;有的被采访的问题不能报道,更须“割爱”……原因是多方面的。采访本身就是一种选择的过程。有采访前的选择——发现线索,选择线索,确定线索;有采访中的选择——进入采访后发现不是我们要报道的东西,即退出来另选对象;有采访后的选择——采访已经完成,因发现事实本身有问题,或情况又发生了新的变化,只有“割爱”,另选线索采访。这在采访中是常事,不必介意,也不应怕麻烦。  相似文献   

6.
一个记者应该怎样进行采访?如何观察和了解周围的世界?有人说,这是新闻工作的ABC,凡是搞过几年采访的记者,都知道该怎么办。可是,事情并非这么简单,现在有些记者同志在这个问题上并未解决得很好。记者应该怎样进行采访?相当长的时间以来,我始终觉得我们的记者活动缺乏主动性,不少人习惯于领导出题目,自己作文章。有的甚至是领导不给任务不出门,不带上题目不下去采访;即便有了题目出了门,也习惯于搞那种“单向采访”,眼盯一地,只问一事,对身边发生的一切,可以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有人指出我们的新闻工作中存在着“机关化”、“事务化”的问题,象这样的采访作风和采访方法,该算是表现之一吧。  相似文献   

7.
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 (FCC)主席迈克尔·鲍威尔 1 0月 4日宣布开通一个有关美国数字电视信息的网站www .dtv .gov,从而拉开了一个名为“数字电视—快点实现”活动的序幕。鲍威尔说 ,这个网站将向美国人民全面介绍美国电视从模拟向数字转化的进展情况 ,为美国人民提供有关数字电视的“一站式服务” ,指导人们如何购买高清晰电视、如何收看数字电视 ,预告数字电视节目 ,并回答人们就数字电视提出的各种问题等。鲍威尔还说 ,在过去几年里 ,美国电视在数字化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他表示 ,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将与高清晰电视机的生产商、销售商…  相似文献   

8.
数字电视作为一项新技术,成为网络技术之后被传媒热炒的又一热点。各种对数字电视“鼓”与“呼”的声音不绝于耳。按照学界目前流行的定义,数字电视可以理解为两种:一为“局部数字化”的数字电视,(即节目播出的部分环节采取了数字化,或是节目内容制作的数字化;或是节目终端接收机的数字化等等);二为“整体数字化”的数字电视,(即指节目的制作、  相似文献   

9.
余昌顺 《视听纵横》2004,(6):118-118
电视采访由于其依赖设备的程度较高,我们不可能随心所欲地与被采访对象进行触膝般的交谈。我们不是为交流而交流,需要用摄像机记录这种交流,并使这种交流符合“我们的要求”。庞大的采访设备是对“场景”的一种破坏,被采访对象面对它多少会产生拘谨,如何将这种破坏降低到最小程度是我们电视记,尤其是社教节目的电视记需格外重视并加以解决的问题。在人物采访中这个问题显得特别突出,怎样才能使人物处于“自  相似文献   

10.
“节外生枝”是比喻在问题之外又岔出了新的问题。而这里我们谈的新闻采访中的“节外生枝”是指记者在采访提纲之外又即兴提出的新问题。当然,这个新问题一定是围绕采访主题的。就是说,“节”外生出的这个“枝”一定要在“节”上。以现场音响为“枝”。当记者采访时,除了面对被采访者,还有被采访者所处的环境,记者可以观察环境,感受环境,捕捉存在于环境中的现场音响,记者能抓住这根“枝”提问,采访的事件就会更丰厚,人物变得更丰满,被采访人的尴尬和拘谨也会逐渐消失。今年,“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前一天,某记者到消费者协会采访…  相似文献   

11.
分析一下失实的报道,我们不难发现,在记者采访这一环上问题最多,也最容易出问题。要确保新闻的真实性,必须从记者抓起,从采访抓起。必须把失实消灭在记者的采访过程中。第一,不能让事实服从于愿望。党历来教导我们,要“实事求是”。马克思在《<莱比锡总汇报>的查封》一文中指出:记者必须“根据事实来描写事实”,而不能“根据希望来描写事实”。《新闻战线》介绍过这么一个例子:某通讯员想采写一位农村老太太卖肥猪上泰山游览的事,以此来赞扬党的政策好,反映农民生活富裕的景象。但是这个通讯员隐瞒了一个最主要的情节:那位老  相似文献   

12.
去年12月15日,我们《空军报》结束了为期两年的“跟踪一名新兵730天”的最后一次采访。当我们在跟踪采访对象程国庆所在的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的宿舍楼下与他话别时,程国庆和我们都有些依依不舍。程国庆是2000年12月入伍后我们开始跟踪报道的一个战士。对我们来说,和一个报道对象连续接触两年,见面24次,这在过去是从未有过的;对一个普通战士程国庆来说,能进入记者的视野并不断地在报纸上“露面”,不说“绝后”也是“空前”的了。程国庆提出与我们合影留念,我们欣然同意了。这是我们两年跟踪采访的第一次。  相似文献   

13.
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来看,记者对采访对象的采访活动是一种特殊的人际交往活动。成功的采访就是交往活动的顺利展开。记者在采访活动中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就要唱好社会心理“三部曲”:争取“踏进门”;展示吸引力;激励采访对象。社会心理学家用实验研究了这些问题,并在理论上总结出一些带规律性的原理,对记者采访活动的顺利进行,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帮助。“踏进门”技术  相似文献   

14.
在新闻采访中记者的提问是很有讲究的。 什么样的提问最为得当呢?就个人数年的记者生涯,结合学习中外许多名记者为我们创造的经验,略谈以下。 一、因人而问 采访不同对象,采取不同的方式提问。对善谈的人,可“单刀直入”,“开门见山”;对于不习惯谈话的人则需要启发诱导,先从对方最熟悉、最关心的问题谈起,让他把话匣子打开。采访先进人物,他们一般都不肯谈自己。我们在采访时就要  相似文献   

15.
我们当上了小记者,带上采访本和笔,潇洒地一挥手:“走!采访去!”那份骄傲与自豪溢于言表。可是,小记者们往往是高兴而去,扫兴而归,在采访实践中,不断地碰“钉子”,有的不接受采访,被拒之门外;有的好不容易采访上了,可小记者与被采访者近在咫尺,却似遥不可及,双方都陷入一个十分尴尬的境地。结果,小记者的采访是  相似文献   

16.
天津市数字电视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津作为我国数字电视整体转换的首批试点区域中的直辖市城市,在落实电视数字化的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具有相当的代表性,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在本次数字电视转换中,笔者跟随天津市广电网络河东分公司进行了跟踪采访,并且发放了大量调查问卷,在分析、归纳的基础上做出阶段性总结, 以期对天津数字电视转换的继续推广实施产生指导、借鉴意义。以期对天津数字电视转换的继续推广实施产生指导、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记者采访主要是通过提问、同采访对象交谈等言语交际形式实现的。正如美国记者杰克·海敦所说:“大约有百分之九十的新闻是部分或全部以访问——也就是向别人提问题——为基础写成的。”由此可以看出,语言是采访活动的重要载体。我们把用于新闻采访活动中的语言称为采访语言。记者在采访实践中,在运用语言  相似文献   

18.
我们今天在讨论数字电视时,一直存在一个话语的误区。其实,我们讨论的所谓数字电视,是指付费电视。数字电视更是一个电视技术概念,它可以是付费电视,但不等于付费电视。付费电视是一个电视市场经营的概念。 付费电视与免费收看之争 “数字付费电视”最近已成为中国广电人挂在嘴边的时髦名词了。付费电视被认为是中国广电未来发展的关  相似文献   

19.
在随机采访中.我们可以像穆老说的那样地头场边一坐,在拉家常中采访.但在采访指向明确、采访对象确定的情况下.就有一个在确定的采访对象面前的“此刻形象”问题。这个形象仍然是个普通人的形象,但记者必须针对特定的心理场来塑造“此刻形象”。  相似文献   

20.
中国数字电视产业化进程正处于生死攸关的十字路口:一方面,外国数字电视标准以及相关技术和产品,在中国市场跑马圈地,不断扩大势力范围;另一方面,我国数字电视产业化序幕虽然在20世纪90年代就已拉开,却因为旷日持久的“标准之争”陷入困境。有专家这样比喻:数字电视产业化就像一场国际竞赛,当欧洲、美国、日本等选手已冲出很远的时候,中国还在起跑线上做热身运动。人们不禁要问:中国数字电视“标准之争”何时能了?中国数字电视产业化路在何方?“标准领地”频频失守中国是世界电视大国,电视机年销售量超过四千万台。按照我国广播电视管理部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