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石涛画语录》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绘画艺术理论著作。石涛从中国古典美学思想出发,就艺术家、艺术创作的各方面作了精辟论述。而其中的“一画”,是《石涛画语录》的核心概念,代表了石涛绘画理论的精髓。  相似文献   

2.
深入分析了石涛美学的核心思想——“一画论”,并以《石涛画语录》的章节进行着重说明,旨在理解“一画论”是中国画艺术的一个至真原理,从而将绘画美学宏观贯通于“一画”中,以指导艺术创作.  相似文献   

3.
石涛不仅在绘画创作领域独树一帜,而且在绘画理论领域也别具慧眼。他的画论主要见于他的《苦瓜和尚画语录》以及一些题画文字。在他的绘画理论中,最具特点也最难以捉摸的应该要算他在《画语录》中的“一画”论了。而有关他“法”与“化”的理论则是“一画”论的具体体现。因而,我们可以从他的“法、化”理论来看他的“一画”说。石涛认为,中国山水画  相似文献   

4.
石涛《画语录》以“一画”论构成画学理论体系,“无法而法”方法论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既与“一画”之道同源同体,一以贯之,又与“一画之法”相辅相成,合为一体,将老庄道家哲学思想落实在绘画艺术理论及其方法论阐发上,形成以“无法而法”为中心所展开的哲学方法、艺术创作方法、绘画笔墨技法的道—法—技理论构成,贯穿渗透在其“画道”“画法”“至法”“洪规”“大法”“了法”“变化”等范畴、命题、观念中,构成其方法论系统及其指导思想与理论基础,对中国古代绘画美学及画学理论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关于石涛美学思想的探讨,应以其《画语录》为主要对象。而《画语录》所反映的中心思想则为“一画论”。深入剖析“一画论”的本质,即可看出石涛美学思想的核心为宇宙画学同一论,并由此可见其国画艺术的创作论思想。因此,研究“一画论”的丰富内涵,对于全面把握石涛的美学思想是极其重要的  相似文献   

6.
<正> 一、“一面”的涵义被石涛称为“乃自我立”的“一画之法”,是石涛名著《画语录》的理论核心所在。然而,如何理解这个“一画”,却还不能说已经解决了。在过去出版的注释石涛《画语录》的著作中,一般都把“一画”解释为一笔一划的一划,以及画的第一笔。如:  相似文献   

7.
李灵红 《考试周刊》2009,(31):43-45
“一画”论是《石涛画语录》绘画理论体系的核心。本文从创作过程,创作主体的心理状态,以及与宇宙的关联三方面进行分析,认为“一画”是一气流行表现于绘画与宇宙万物的根本起源与基本因素。  相似文献   

8.
石涛撰的《画语录》是一部专论山水画创作的著作,是我国的一部较完整系统的现实主义画论。《画语录》提出的“一画论”是整部著作的纲领。由于书中文字深奥,因此较难读懂。但是只要从现实主义原则出发,就原著的体系脉络,我们还是可以摸到作者要表达的内容,以便吸取其中的精华,为当今绘画创作服务。本文试以  相似文献   

9.
羽菡 《中文自修》2010,(3):48-49
石涛是明清时期的杰出画家,善山水,兼擅人物、花果,是中国绘画史上最具创造活力和艺术个性的天才人物。他提倡不拘成法,勇创新法,“我自用我法”,他的经典著作《画语录》堪称绘画美学史上的瑰宝。  相似文献   

10.
"一画说"是石涛《画语录》的核心理念,也是其最为重要的一个绘画美学思想。他把"一画说"建立在宇宙本体论的高度,认为绘画创作法则同天地造化万物的规律是一致的。"一画"的根本法则就是自然,并贯通于一切具体法则之中。这在那个泥古复古之风盛行的时代是很具有理论创见的,并且有救偏补弊的功用和价值。  相似文献   

11.
清代著名画家石涛晚年所著《画语录》,是其对绘画艺术进行的深入思考和总结,本文对"一画"进行了深入的解析。  相似文献   

12.
黄宾虹是中国古典山水画艺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代宗师。黄宾虹一生的绘画与金石美学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金石美学又使他对书法和绘画的认识进入刚柔相济的境界。在此基础上他于山水画创作中总结出“画之道在书法中”,“以书法之法入画”的系统理论,从而形成“雄浑古朴”的金石风格。  相似文献   

13.
石涛《画语录》是中国古代绘画理论的重要著作,"一画"论是其画学理论体系的核心范畴与理论基础,其内涵外延具有数理、事理、道理的含义,更具有本质、本元、本源等哲学本体论意义。"一画"论既植根于中国古代哲学老子"道生一"、庄子"自然""无为"思想基础,又立足于"画从心"、"乃自我立"的独创性精神,以"一画"构建了本体论、源流论、体验论、创作论、方法论、笔墨论、蒙养论等画学体系。  相似文献   

14.
中国绘画美学思想,早在先秦时代和两汉时代已有萌芽。《考工记》中已经总结了工艺美术中“虚”和“实”这类美学范畴;战国时代的宋国有画图众史,以解衣(石般皿)礴为真画的美学思想;《韩非子》中有绘画难易之论,尤其注重写生;又有画荚者论观画与建筑光线的关系的故事。两汉时代画像砖的雕刻虽然很发达,但有关绘画的美学思想遗产,却似乎聊聊可数。画家和科学家张衡继承了韩非子的美学思想中写实传统说:“画工恶图犬马而好作鬼魅,诚以事实难形,而虚伪不穷也”;刘安论画的精神面貌说:“寻常之外,画者谨毛而失貌”,但是,后汉的哲学家王充却贬低绘画。当时音乐已经  相似文献   

15.
清代画家悸南田的画论著作《南田画跋》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南田画学以阐发山水画理为主,其中蕴涵着丰赡而渊深的绘画美学思想。其美学思想主要关涉山水画的创作主体、艺术本体、审美标准以及山水画的多重境界观,形成了以“逸”为主的绘画境界美学理论。  相似文献   

16.
中国山水画中的“可行”、“可望”、“可居”、“可游”的艺术境界,只有通过《林泉高致》中“三远”即“高远”、“平远”、“深远”的绘画方式才能实现,进而达到中国山水画审美的空间意识。郭熙的“三远”论,是他对山水画意境的一种有力概括,从表现“远景”开始,进而构成“远势”并弛向“远思”。画中“远”的空寂,使人的思绪跟着山水的“远”而无限延伸,渐渐进入“天人合一”的境界。郭熙的《林泉高致》是具有丰富的美学思想及哲理性的文献,为中国绘画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苏轼的“常理“说蕴涵着文人画的绘画图式和美学理念。绘画图式是指绘画合乎对象自然而然的生机和情态。文人画家创作“合于天造“的绘画图式,是为了在这样的绘画图式中寄寓“胸中盘郁“,即心中既抑郁又生机勃勃之意。因此,“常理“说的美学理念是“寓意于画“。  相似文献   

18.
石涛是我国绘画中的一颗巨星,他所取得艺术成绩是无法用语言来说明的,特别是他在文人画山水中的成绩更是令人叹为观止,他写的《苦瓜和尚画语录》更是经典。其中的关于一画的理论最为精辟,给后人留下了无数的艺术瑰宝。  相似文献   

19.
王夫之情感诗学视野中的"兴观群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诗》论中的“兴观群怨”本为学《诗》用《诗》之法。但在有《诗》风气渐衰、通经致用的文化背景逐渐淡去之后 ,“兴”在某些情况下流转成为作诗之法。到王夫之以“兴观群怨”提举其诗学理论时 ,他改而同时从作诗和用诗两个方面扩展了“兴观群怨”的意涵。从情感诗学的角度分析 ,王夫之的开拓性在于 :以“情”为核心理念 ,牵动“兴观群怨” ,藉以贯释古代诗歌和诗论 ,贯通诗歌阅读和诗歌创作。这种彰显和开掘 ,从根本上复现了孔子《诗》学情感的超越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20.
倪瓒在为其甥华子文所绘的《云林画谱》中,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了自己的绘画思想和美学主张,明确地要求画家在山水画创作中应寓“士气”于“画理”之中,重“逸气”而抑俗工之气,做到有理有趣,意法自然。作为一本入门指导性教材,《云林画谱》集中反映了倪瓒的绘画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