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1、“能+VP”结构指能愿动词加动词性或形容词性词语组合成的句法结构。可简称为“能”字短语。其中“能”包括“能够”。VP代表谓词性词语(动词或动词短语,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本文主要探讨“能”字短语的构成、内部结构关系及其功能特征。 2、“能”字短语包括前后两项,前项是“能”或“能够”,后项是“VP”。探讨“能”字短语的构成,主要是考察VP的情况。  相似文献   

2.
《甲骨文字典》中的“勿”、“不”和“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勿”、“不”和“弗”出现在命辞、占辞、验辞中的情况以及验辞同命辞的关系,可以证明殷商时代它们在意义上和分布特征上的区别:(1)“勿 VP”相当于“不要VP”,“不VP”和“弗 VP”相当于“不会VP”;(2)“不”主要用于猜度问句,“弗”主要用于一般疑问句。  相似文献   

3.
在英语中.表示“穿”、“戴”意义的词语常见的有:dress,wear,has (have)on,put,in现将其各自的用法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归纳出现代汉语副词“才”的基本义和派生义的基础上,从不同的侧面对副词“才”及其相关副词“就、刚、再、只、方才、不过”等进行了多角度的比较。通过比较和分析,进一步深化了对“才”的意义和用法、个性特征和逻辑关系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归纳出现代汉语副词“才”的基本义和派生义的基础上,从不同的侧面对副词“才”及其相关副词“就、刚、再、只、方才、不过”等进行了多角度的比较。通过比较和分析,进一步深化了对“才”的意义和用法、个性特征和逻辑关系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在现代汉语中,“才”与“就”是使用频率很高,而又具有着复杂意义和用法的副词。有关副词“才”与“就”的研究很多,本文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针对“才”与“就”在句法应用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其表义类型及结合功能两个方面去探讨、分析“才”与“就”在句法中的用法。“才”与“就”都属于主观性相当强的副词,具有基本相同的表义类型,但在具体的用法中,所表达的语义,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以时与量两种表义类型中存在着的差异最大。副词“才”与“就”都具有很强结合功能,但副词“才”在结合功能上更要优于副词“就”。  相似文献   

7.
“做”、“作”一字是我们常用的两个词。从意义和用法上讲,二词是有异同的。“作”最早的意义有两个:一、“兴起”。如:“圣人作而万物睹”(《易·乾》)。意思是说,圣人兴起(出世)后万物才可看见(出现)。二、“制造”,如“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孟子》)意思是:开始制造俑的人,大概没有后代吧。“作”还有“写作”、“作品”、“装”、“当作”等义。“做”是后起词,常用的意义有制造,充当,从事某种工作或活动等。在“制造”的意义上“做”、  相似文献   

8.
副助词“ぐらい”的用法较多。本文只就它接在表示时间的词语后而时的用法与接尾词“ごろ”比较。  相似文献   

9.
副词“才”与“都”的语义对立及维译问题张金福我们在汉语口语教学中经常遇到“才”与“都”的用法。“才”是一般的用法是修饰一种活动、行为,如“才走”、“才讨论”等。这时“才”表示这一活动、行为离说话时间还不久。“才”在维语中表示等意思。“都”是表示范围的...  相似文献   

10.
“上”是现代汉语中的基本词语,其意义繁多、用法复杂。现代汉语中“上”既可以做名词又可以做动词,做动词时既可以做动作动词(谓语)又可以做趋向动词(补语)。在山东单县话中,动词“上”出现了一些不同于普通话的用法,特别是出现了交互动词的用法。凡是在语义上要由两个方面的人或物同时参与才能实施的动词就是交互动词。山东单县话中“上来”“上不来”就是交互动词,意思是“合得来”“合不来”。一、论元角色交互动词所构成的事件(event)一般需要两个论元角色同时参与,即主体成分“N1”和从体成分“N2”。例如:(1)我给俺哥上来喽,俺定母…  相似文献   

11.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就”和“才”的使用频率很高,二者同属副词,使用方法基本相同,但二者也存在差异。我们发现——二者前后词语词性的不同是造成句子意义不同的重要原因,我们从分析二者前后词语词性的不同,继而分析句子意义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缙云话的“儿”字,在读音、意义、用法三个方面,跟普通话相比都有许多不同。在缙云话里,“儿”这个字有两种读音。随着读音的差别,它的意义和用法也就分为两类。当“儿”字读作“ni”时,它能单用,独立成词。读这个音的,一个主要意义是“子”或“男孩子”。在普通话里,“儿”自然不读“ni”,也不独立成词。除了“儿女”、“儿孙”、“一儿一女”等的对举格式之外,单用时就得写成“儿子”。由这个意义组成的词语,在缙云话的词汇中有不少。比如:  相似文献   

13.
要准确地掌握词语、运用词语,就必须准确地掌握词语中的重要语素。许多词语,如果不能掌握其中的语素,往往会出错,如“不刊之论”中的“刊”,“文不加点”中的“点”,“求全责备”中的“责”等,如果我们不理解其意义,那么对整个成语就会理解错误(“刊”为“删削”义,“点”为“涂改”义,“责”为“要求”义)。  相似文献   

14.
30年前,朱德熙先生曾经雄辩地论证了汉语动词、形容词“名物化”论的不科学性(朱德熙,1961),但意犹未尽。近年“名物化”论又有所回潮(施光淦,1981,1988)。本文拟通过对“这本书的出版”中“出版”词性的分析,谈一谈对这个问题的认识。1 偏正结构“这本书的出版”(记作“NP的VP”,NP代表名词性成分,VP代表谓词性成分)有三点值得注意:①整体的功能是名词性的。它既不能作谓语,也不能受副词的修  相似文献   

15.
“让我们牵手幸福,联网和平。”这是2000年春节联欢晚会上的最后一首歌的最后一句歌词,当时我就想:这不是“与(yu)动”用法吗?“牵手幸福”即“与幸福牵手”,“联网和平”即“与和平联网”。古汉语的特殊活用现象“还魂”了,是偶一用之呢,还是将形成气候?这个问号丢下一年多后,我才又开始关注这一语言现象,后来果有零星收获。下面的例句中标横线的词语,都是与动用  相似文献   

16.
“只要……就”和“只有……才”是两组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语,但它们所表示的意思却不尽相同。一、表示的条件意义不同“只要……就”表示足够条件(在形式逻辑中称充分条件),即有这个条件就会产生后一个分句指出的结果,但并不排除在别的条件下也会产生这样的结果。如:“只要你不着慌,谁还不会趴在那里放枪啊!”(孙梨《荷花淀》)但不着慌,人也未必会放枪;枪法准也有可能不会放枪。所以“只要……就”强调的是一种充分条件,但不是达到结果的唯一条件。“只有……才”表示必备条件(在形式逻辑中称必要条件),即缺少了这个条件就不能产生后面分…  相似文献   

17.
“卑鄙”是古、今常用的词语,但现代的“卑鄙”和古代的“卑鄙”,词语的结构和意义有较大区别。下面就谈谈这个问题。古代的“卑鄙”,本是联合词组,“卑”指地位低下,“鄙”指见识短浅;后凝固成形容词,意思是“卑微鄙陋”。例如:“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意思是:  相似文献   

18.
“再+VP”结构既可以表示肯定,又可以表示否定。该结构表示隐性否定时构成祈使句,要求VP具有[+述人][+可控]的特征,多用来表示威胁、警告、劝阻的语用否定。该结构存在着“有本事/种/胆+再+VP”“再+VP+试试(看)”“再+(给我)+V+数量词”“再+V(VP)+就+后果”等多种变体。其隐性否定义是在语用推理下产生的元语否定,说话人通过否定假设条件、凸显假设后果,来增强话语中的威慑效力,劝阻或制止听话人继续实施当前行为。听话人可以通过说话人在会话过程中对礼貌原则的有意违反,来识解其表达的隐性否定义。  相似文献   

19.
<正> “会VP”结构,是“会+谓词性词语”组成的语言片断。如: 会买东西会交际会出岔子会有人帮助会应付会心疼死了不会忘记会不会中止语法学界把这种语言片断看作“助动词”结构,认为“会”是助动词,“会VP”的内部语法关系,则众说纷纭.这篇文章打算在对比语言事实的基础上,说明“会VP”结构实际上概括了两种性质不同的语言结构——“会_1VP”与“会_2VP”。由于“会_1”  相似文献   

20.
高中语文第二册,《常见文言虚词用法(一)》中就文言虚词“乃”的用法,谈了四种情况:第一种,用作副词,可译为“就”“才”“却”“竟”“仅”等;第二种,用作代词,只用作第二人称,译为“你”;第三种,用在判断句中,起确认作用,可译为“是”“就是”等;第四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