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第六章“1957~1966年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及第七章“1966~1976年主要建设成就示意图”都标有成昆铁路,一个成就标在两处,是不是教材错了呢? 成昆铁路自成都南站至昆明,1958年开始测量、设计,1964年进行大规模建设,1966年主体工  相似文献   

2.
课本第21页:“《凡尔赛和约》连同这些条约,构成了所谓的‘凡尔赛体系’。”第25页:“华盛顿会议……签订的条约……,构成了‘华盛顿体系’。”从这两段表述中不难看出,编者将“凡尔赛体系”与“华盛顿体系”表述成一系列条约构成的整体,而不是国际关系体系或格局。这种表述与课本第66页对“雅尔塔体系”的表述(“大战结束后,世界大国开始按照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格局,这就是雅尔塔体系”)明显不一致。这给学生理解这两个概念带来困难。《世界现代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第1版,…  相似文献   

3.
课本第3页:“山顶洞人已开始采取磨制和钻孔技术,制造石器、骨器,会制造骨针,把兽皮缝成衣服。”这一表述很容易使人误以为山顶洞人“开始”采用“磨制”技术制造石器。  相似文献   

4.
人教社2003年版《中国近代现代史》第162页的表格中第4项是:“1966年。第一颗导弹爆炸成功.我国有了用于实战的导弹。”但是,这是我国成功爆炸的第一颗导弹吗?  相似文献   

5.
人民版高中历史教材专题一“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第16页说:“秦汉地方行政区划主要有郡、县两级,后来在郡之上又设置了州。”表述很简短,容易使人产生歧义,以为州一开始是就是地方行政区划。  相似文献   

6.
人民版历史必修1教材(2009年版)第68页写道:“到1958年。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先后成立。”这里的时间表述含糊不清,容易混淆。“到1958年先后成立”可以有两种理解:其一可理解为1958年这一年里这4个自治区先后成立:其二可以理解为1958年以前的年份到1958年为止这4...  相似文献   

7.
按照历史的发展,我们把1957年至1966年4月这十年分为三段:第一段即1957年,这一年是党在理论上实践上开始探索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规律和独立自主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一年。第二段是1958年至1960年三年“大跃进”,这一段党在指导思想上发生了严重失误,加上苏联背信弃义地撕毁合同、撤走专家和三年(1959—1961年)的自然灾害,我国的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的困难。第三段是1961年至1966年4月。这是国民经济的调整时期(1966年起执行第三个五年计划)。1961年1月党的八届九中全会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对已经察觉的经济上和政治上的“左”倾错误进行纠正,成效是巨大的。虽然十中全  相似文献   

8.
高中《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在叙述1957~1966年十年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和1966~1976年十年“文革”时期主要建设成就时,各引用了一幅示意图,即《1957~1966年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和《1966~1976年主要建设成就示意图》,图示中都标有“成昆铁路”,而教材对两幅示意图中的成昆铁路都没有明确的文字说明。因此,许多学生常有疑问:成  相似文献   

9.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对欧洲议会的普选时间的表述为:“1975年,(欧洲)共同体的立法机构‘欧洲议会’成立。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2005年版第142页。2007年版第180页)与之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第370页说:“1975年,(欧洲)共同体立法机构‘欧洲议会’成立。”第381页则说:“1976年9月,(欧洲)共同体国家通过公民直接投票选举。产生了‘欧洲议会’。”笔者通过查阅资料.发现以上表述都是错误的,欧洲议会的第一次普选是在1979年6月7—10日.  相似文献   

10.
人教版(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第73页写道:“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约集华侨志士建立了中国资产阶级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他的早期革命活动就是从建立兴中会开始的;”而第138页所引史料“总理遗嘱”中又有“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那么,孙中山究竟何时开始投身革命的呢?按照孙中山遗嘱的说法,他投身革命的时间应从1885年开始。孙中山在其自传中说“予自乙酉中法战败之年,始决倾覆清廷,创建民国之志。  相似文献   

11.
课本第74页写道:1949年10月1日,“中国人民从此……开始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新中国的诞生,中国并没有直接进入社会主义,而是历经了几年的社会主义过渡时期,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直到1956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我国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我国社会才进入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人民从此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这一思想不仅为史学界所公认,且在高级中学课本《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中有明确的表述。如此前后思想观点不一致,让教师在教学中无法对学生作出自圆其说的解释,学生会莫衷一是。因此,我建议将“开始走上社会主义道…  相似文献   

12.
人教版《中国古代史》第87页说:“南诏大部分地区以农业为主,稻谷收割后,叉种大麦。这是我国农业史上最早实行复种制的地区。”而第38页说:“汉水流域还出现了稻麦轮作的种植方法,一年两熟。”到底哪一种说法准确呢?  相似文献   

13.
在92年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必修本第二册)第3页关于库仑定律的表述是:“在真空中两个点电荷间的作用力跟它们的电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在2000年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必修本)第38页关于库仑定律的表述是:“真空中的两  相似文献   

14.
在人教社2003年版《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第44页的地图《法兰西第一帝国极盛时期的欧洲》中.葡萄牙标为空白.被列为独立国;西班牙标为双竖线。被列为法国的依附国。而第56页的楷体字部分又说“西葡两国被法国占领”。许多同学对此有疑问.认为两处表述不一致。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其实.教材的表述并不错。情况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15.
课本第10页:“1553年,葡萄牙商人借口遭遇风暴……入居中国的澳门。17世纪初,正式取得居住权。”而在《中国古代史》(选修)课本第196页则成了:“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1557年以后,他们在澳门私自扩展土地,建筑炮台,设立官署,开始了对澳门的长期占据。”显而易见,在两本教科书中有关葡萄牙人在澳门取得居住权的时间表述不一致。葡人在澳门取得“居住权”究在何时?$江苏省大丰市新丰中学@方道林  相似文献   

16.
对于1957年2月27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第十一次(扩大)会议上的讲话标题.人教版《历史》必修3(2007年版)第84页正文及插图所配文字说明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而人教版《历史》必修3教师教学用书(2007年版)第248页多次表述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那么,原标题到底有没有这个“的”牢呢?  相似文献   

17.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21课讲的是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第101页的“历史纵横”中有这样一段话:“1977年冬天.全国有570多万考生参加了考试。考生年龄参差不齐.最小的只有十三四岁,最大的则有三十六七岁。迄今为止,这是世界考试史上人数最多的一次。”我认为最后一句话的表述不准确,“迄今为止”的意思是“到现在为止”。  相似文献   

18.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教材关于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的时间有三种说法,必修Ⅰ第96页说“1957年,随着经济上和政治上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初步确立起来”,让人以为是1957年完成了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必修Ⅱ第92页说“1956年底,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必修Ⅲ第128页则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共中央适时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相似文献   

19.
课本第 5页 :“以公元元年做为开始纪年的标志 ,在这以前发生的事 ,由元年开始向前推算 ,……。”“公元元年”当然不能做为“开始”纪年的一种“标志”。以年代尺来说 ,公元前和公元的年代的“开始”即分界线是用一条竖线来标示的。公元元年是公元后的第一年 ,从竖线右边向右开始累积计算 ;公元前的年代 ,则应从竖线左边向左开始向左累计计算。如果“以公元元年做好“开始”纪年的“标志” ,就越过了竖线即分界线 ,把公元元年计算两次了 ,会产生一年的误差。所以 ,课文表述、年代尺标示法、第6页第三道练习题都应研究 ,统一进行适当调整“…  相似文献   

20.
岳麓版《历史》必修I第43页说:“1792年法国废除君主制,建立共和国。”这一表述不准确,实际上,1792年法国废除的是君主立宪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