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亚文化是一个群体或部落的文化,是一种无法忽视的力量。青年亚文化反映了青年群体通过各种手段对主流文化和文化权力的抵抗,开拓了自己的文化领域,赢得了文化话语权。新兴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媒介环境发生了复杂的结构性转变,由此影响了文化的发展,在新媒介环境中,我国青年亚文化在互联网上表现得异彩纷呈。本文探寻了我国网络青年亚文化的表现、新媒介环境与网络青年亚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群体传播时代,各种文化异彩纷呈,处于社会文化边缘的亚文化尤其活跃.可以说,亚文化已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群体传播进一步激发了亚文化创作主体的创作热情,使其形式、内容、影响和作用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亚文化在形式上借助新媒体进行传播,内容上追求娱乐最大化,效果上表现为空前发展和繁荣.在群体传播时代,亚文化的政治含义也愈加明显,它关注社会热点焦点,反映底层民众的广泛诉求,勇于触碰政治话题,充分体现了社会的变革和科技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常烨  文慧 《新闻前哨》2011,(8):45-47
通过回顾亚文化概念及其相关研究,文化与媒介以及亚文化与媒介的关系被揭露出来。大众媒介在本质上仍培育着大众文化,亚文化的真正发展需要一种较之大众媒介更为自由开放的媒介,而赛博空间为此提供了难得的可供利用的资源。更为重要的是,赛博空间还在身份认同和归属感强化方面对亚文化群体具有实在的意义,这使得亚文化得以在其间稳定而彰明地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融合媒体时代,网络表情符号成为青年群体开展互动性传播活动的主要媒介之一,在塑造青年群体价值观、构建认知结构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论文基于青年亚文化视角,以边缘性、抵抗性、风格化的基本特征分析网络表情符号的青年亚文化特征,从心理需求、社交需求以及技术基石三方面深度剖析网络表情符号盛行的现实成因,并对其泛娱乐化、全民狂欢问题进行深刻反思,以呼吁对其行业发展进行合理引导和适度管理。  相似文献   

5.
刘妍萍 《传媒》2016,(12):47-48
据《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年末,我国网民数量达到6.88亿,其中,10~ 39岁的网民占网民总数的75.1%,由此可见,青年是我国网民的主要群体,也是互联网传播的制造者和传播者,他们对社会公共事务具有极大的参与积极性和热情.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演进,逐渐形成了一种文化,即青年亚文化.青年群体通过网络媒介抒发自身真实情感和思想,如弹幕、脱口秀节目等都是这类群体抒发内心感受的主要媒介.青年亚文化具有较强的随意性,其言论往往较片面,如果被肆意放大,将会导致恶性的网络群体性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6.
新媒体环境下亚文化群体文化身份认同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彦林 《新闻传播》2012,(3):194-195
新媒体的大力发展,使中国社会正在进入一个文化多元共生的时代,造成主流与非主流文化同台博弈之势。在新媒体环境下,新媒介已成为建构亚文化群体文化身份的主要渠道;但因亚文化常被等同于反文化或俗文化,过于强调其非主流性,决定了新媒体环境下亚文化群体的文化身份认同,则必然表现为一个"生成、流转、断裂、死亡"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青年亚文化研究是伯明翰学派亚文化研究最具特色、影响最为深远的组成部分之一。作为伯明翰学派的奠基人物,理查德·霍加特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就已开始涉足青年亚文化研究。然而,对电唱机男孩等青年亚文化群体的分析和评价却使他招致学界的批评和忽视。本文在对霍加特的青年亚文化研究进行介绍和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将之放置到伯明翰学派青年亚文化思想的发展轨道之上,从阶级和抵抗两个层面对霍加特青年亚文化研究存在的问题及价值进行阐述和评价。  相似文献   

8.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成熟,大学生群体中悄然流行起"锦鲤祈愿"文化,具有鲜明的亚文化风格。本文通过调查,浅析大学生"锦鲤祈愿"行为出现及传播的原因,并提出相关引导建议,以促进大学生亚文化的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9.
武文颖  郑佳 《青年记者》2017,(20):33-34
伯明翰学派在解释“青年亚文化”这一概念时曾指出,即使青年亚文化拥有着庞杂的内容,但青年群体们创造每一种亚文化都是基于群体内部彼此之间的身份认同感,用以抵抗当时的主流文化,以获得更多的话语权.“迷文化”是青年亚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支,球迷亚文化又是隶属于“迷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球迷亚文化延续至今,与当年相比,青年球迷群体内部的身份认同行为早已发生了变革,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新媒体的推动.本文以百度贴吧中的“皇家马德里吧”和新浪官方微博“皇家马德里贴吧”作为研究对象,探讨新媒介的介入对于青年球迷群体间的身份认同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亚文化与短视频的含义进行简要介绍,并分别阐述短视频对亚文化传播产生的积极与消极影响。通过本文研究可知,短视频传播有助于丰富受众的多元文化认知,促进优秀文化的融合与发展,但由此产生的负面亚文化也会扭曲新一代群体的价值观,这就要求平台加强重视与监管力度,营造健康绿色的网络环境,促进经典与优秀文化的弘扬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陈顺婵 《视听》2023,(3):66-69
网络广播剧与猫耳FM中深耕二次元领域的亚文化特性相结合,吸引了青年群体的关注。在他们使用猫耳FM收听网络广播剧时,形成了后现代时期青年群体以网络广播剧为链条的自由出入的流动场景、以仪式展演作为生活方式塑造文化身份、通过新式部族形塑虚拟自由文化共同体以及亚文化资本与资本合作突破次元的具有后亚文化特性的行为现象。由此,在了解当代青年文化的关注热点,促进我国对当代青年价值观和行为方向的积极引导时,也可以探索扩大网络广播剧传播范围的路径。  相似文献   

12.
沈升 《视听》2022,(3):40-42
青年是新时代实现中国梦的关键性推动力,国家正积极为青年拓宽阶层流动的外部渠道.然而由于价值观教育引导的不足,部分亚文化青年缺少参与社会事务的内部推力.青年亚文化群体在表达自我观点与进行自我表演的基础上获得他者的凝视,在看与被看的双向互动中构建群体身份,以降维交流的方式满足自我的认同诉求.基于对青年亚文化群体自我诉求的研...  相似文献   

13.
JK制服文化,作为ACG亚文化在中国发展出的重要分支之一,经过中国网络社交媒体的传播与融合,展现出了有别于日本高中制服文化的新型文化符号,并且伴随着消费主义的发展,这种亚文化群体在中国青少年人群中迅速传播开来,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本文采用对比研究法分别分析了新浪微博、腾讯微信和抖音这三个不同的社交媒体平台对JK制服文化的传播与营销,力求通过质化研究探寻社交媒体平台的传播与营销中JK制服文化的引进和发展之路,研究消费主义文化对其通俗化的影响,最终反思这一亚文化潮流趋势下亟待解决的青少年身体及心理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14.
网络亚文化作为一种新生代文化,在传播范畴中有其积极的意义,也有其消极的影响。引导网络亚文化以及衍生事件的传播朝着正确健康的方向发展,是传播学研究的新课题。本文从网络亚文化传播的现状入手,解析网络亚文化传播的积极意义以及偏离迷失的生态状况,从网络亚文化传播的启示与重构中,探求其良性发展路线。  相似文献   

15.
随着网络媒体的发展,网络恶搞现象层出不穷,引起了亚文化研究学者的关注.本文通过梳理这些研究,总结了我国关于网络恶搞亚文化研究的研究路径和基本问题,在此基础上,分析我国网络恶搞亚文化研究的局限,提出了今后值得亚文化研究关注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6.
王欣 《东南传播》2014,(8):63-65
青年亚文化在当代青年群体中的流行影响着大学生日益丰富的思想阵地,近年来,网络传播在兴起更为青年亚文化提供了有效的传播平台。如何在网络传播的环境下,使大学生正确感知和接受青年亚文化,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传播工作应重视和势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作为互联网"原住民"的青年一代是制作与使用表情包的中坚力量.基于此,文章从青年亚文化视角入手,分析表情包的青年亚文化特质,从表情包的传播中窥探青年群体的思维活动与行为特征,探寻表情包在青年群体中风靡的原因,并探讨表情包的传播价值.  相似文献   

18.
单单 《青年记者》2021,(4):36-37
网络亚文化生态,关系到年轻人的健康成长。本文在明确网络亚文化发展的三个阶段基础上,理性审视网络亚文化的价值,认为要引导其汇入主流文化,占领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主阵地,构筑风清气正的网络文化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9.
随着网络技术的革新发展和媒介融合的日益深化,人们对媒介的依赖程度逐渐加深。本文以抖音短视频为例,分析短视频社交平台的用户媒介依赖状况。研究发现,受众媒介依赖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受众对媒介产生心理和行为的双重沉浸,二是媒介依赖趋向人际依赖和群体依赖。从亚文化视角来看,媒介依赖的形成原因是亚文化群体在抖音短视频中形成了强烈的自我认同,并获得了自由表达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探究新时代B站用户的青年亚文化特征和心理画像。【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和参与式观察对B站及其用户进行调查和实证研究。[结果 ]B站用户的行为特征及其心理可从青年亚文化视角分析,发现B站青年亚文化群体与主流意识形态及传统文化之间的某些互动和融通。【结论】B站内容生产者存在现实与网络的反差、内容接收者是个性化推送的受益者、内容传播者是具有紧密关系的用户传播;B站用户具有多元的使用动机和用户特征,并反映出其中的心理需求。主流媒体应该辩证看待B站中的青年亚文化现象,用优质的内容生产引导青年亚文化正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