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钱荃 《语文学习》2020,(1):63-68
2000年,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首次引入“非连续性文本”概念,开始引发国内阅读研究者的广泛关注;2011年,我国《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义教课标)直接提出学生应“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1],使得非连续性文本成为国内阅读教学与测试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PISA2015年的结果显示,我国学生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测试结果不佳。实际上,非连续性文本的教学也并非中学语文教学的主流。  相似文献   

2.
2009年国际PISA阅读测试之后,非连续性文本就逐渐走进我们的视野,被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所关注。《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三学段目标与内容中也明确指出:"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教材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主张:"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非连续性文本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能够打通语文和生活的联系。这就提醒我们在教学中关注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引导学生学会筛选、提炼、分析、归纳文本中的有效信息,培养学生多元阅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批判性思维是语文素养的重要能力,而阅读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国际能力测试PISA显示,我国学生阅读总体水平世界第一,但与批判性思维相关的部分成绩较低。这种现象引起了学界的广泛重视。我国教材在自然描写、情感道德、历史文化传统、爱国主义、生活知识与技能等方面的比例与美国的教材显著不同;在连续性文本和非连续性文本比例上也与美国差异巨大。阅读内容及其文本形式关乎我国学生阅读能力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建议教材中增加与学生生活、社会现实问题联系密切的以非连续性文本形式呈现的内容。  相似文献   

4.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从2009年中国学生在PISA测评中的失利事件开始进入中国人的视野,到2011年,国家第一次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了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要求。因此,语文学科教学也必须正视和重视学生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指导。  相似文献   

5.
冯渊 《考试研究》2013,(6):9-16
中高考语文试卷中的“图文组合材料”题是常见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题,这类试题的命题思路和命题技术已相对成熟,但也存在明显不足。本文以PISA阅读测试和中高考卷中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题为例,剖析其异同,探讨PISA试题对中高考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题设计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正>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从2009年中国学生在PISA测评中的失利事件开始进入中国人的视野,到2011年,国家第一次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了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要求。因此,语文学科教学也必须正视和重视学生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指导。现行人教版的语文课本中并不缺少非连续性文本,  相似文献   

7.
非连续性文本作为一个新亮点进入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引起了不少的关注。通过对非连续性文本的来源、概念、特点的阐述,谈谈如何进行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并结合PISA阅读测试中的非连续性文本样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正>非连续性文本最初出现在PISA的阅读测试中,它是文本格式的一种划分方式,目的是为了更清楚地测量学生进入各类文本的基本方式和途径。非连续性文本这一概念引入到我国"新课标"以后,由于人们对PISA测试的英文原著的接触不多,所以各种讨论还只是停留在拿图表说事上。但可喜的是语文教育界对非连续性文本从崇拜而到反思,慢慢有接地气的感觉。  相似文献   

9.
方芳 《小学语文》2013,(10):43-45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第三学段的“学段目标与内容”中提到:“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非连续性文本是国际学生评价项目(PISA)测试中的重要文本类型,要求学生通过阅读数据、表格、清单、说明书、地图等进行说明、解释和讨论。  相似文献   

10.
为何要上这节课: 教学研究要勇于尝试创新。非连续性文本教学研究是对语文课程研究的丰富和补充,也是为了与国际阅读素养测评要求接轨。 非连续性文本是国际PISA测评阅读测试框架界定的四种文本类型之一,要求学生通过阅读数据、表格、清单、地图、使用说明书等进行说明、解释和讨论。  相似文献   

11.
一、教学内容的萃取《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在第三学段的阅读教学目标中提到: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非连续性文本是国际PISA测试中的重要文本类型,要求学生通过阅读数据、表格、清单和凭证单、使用说明书、地图等进行说明、解释和讨论。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存在着"非连续性文本",药品说明书就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类。  相似文献   

1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第一次将"非连续性文本"这一概念从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测试中引入。它属于实用性文体的一种,在现代信息化社会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的培养是提升学生阅读素养的一项重要任务。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试题的命制要围绕主题多样取材,要注重考查学生对语言的理解运用能力和对材料的综合分析能力。  相似文献   

13.
正"非连续性文本"是一个近年出现的新名词,它源自国际PISA阅读素养测试项目。新的名词背后有新的理念和新的价值取向,正确把握其价值取向是开展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的前提。一、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材料:源自生活所谓"非连续性文本",是相对于以句子和段落组成的"连续性文本"而言的阅读材料,多以统计图表、图画等形  相似文献   

14.
魏刚 《小学语文》2014,(5):32-34
非连续性文本是国际PISA测试对学生阅读素养测试中重要的文本类型,要求学生通过阅读数据、表格、清单、地图、使用说明书等进行说明、解释和讨论。本文选取《养阴清肺丸说明书》《新一代电子紫砂汤煲使用说明书》两个材料,以说明书这种样式为例,进行群文阅读。  相似文献   

15.
所谓非连续性文本,是以统计图表、图示、票据、传单、广告、证书等形式呈现的阅读材料,它区别于由句子组成的段落、篇章等连续性文本。2011年版课标要求小学第三学段学生“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非连续性文本”的名称虽然来自学生能力国际评估计划(PISA)评估学生阅读表现时对文本的分类,但是类似的试题在国内试卷中早已出现。就近几年开封市的非连续性文本命题来看,试题关注学生的身心、学习和生活,内容来自品德与社会、数学、自然、语文等学科,以及社会热点,突出了本学科的语文性、实践性和综合性。  相似文献   

16.
非连续性文本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人们从这些文本中可以获取生活、工作、学习的各种重要信息。提升学生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是为学生适应当下和未来生活储备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具有很强的实践价值。然而现实教学中,由于在认识层面、教材编写、策略措施等方面的种种缺失,使得非连续性文本教学严重缺位。对此,我们要深刻领悟非连续性文本教学的实践价值,注重结合生活和教材,开掘非连续性文本资源,渗透学法,加强指导,不断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和运用能力,以此实现对非连续性文本教学的救赎。  相似文献   

17.
非连续性文本是相对于连续性文本而言的。连续性文本主要是以句子和段落等组成的信息载体,而非连续性文本主要是以表格、清单、凭证、广告、地图、说明书、时刻表、指示牌、报道、平面微博、微信等信息碎片形式呈现出来的。随着时代的飞跃发展、信息体量的迅速扩大,非连续性文本由于它直观、形象、简明、醒目、强概括力、易比较、与生活关联度强等特征,已日益进入人们的生活、工作视野,逐渐成为人们时时处处面对和喜爱阅读的文本。也正因为如此,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考试已将学生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的评估作为考察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因素直接催生了语文学习内容的扩展,《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第三学段的“学段目标与内容”中增加了这样一个目标:“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这为小学语文教学中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教学确定了地位、明析了目标。如何体现小学阶段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学习的价值,充分彰显其阅读选择的应然追求呢?笔者谈一谈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18.
周新霞 《江苏教育》2012,(34):23-25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分别在第三、四学段教学目标中提出:"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非连续性文本"这一名词源于国际PISA测试,指由数据表格、图表和曲线图、图解文字、凭证单、使用说明书、广告、地图、清单、时刻表、目录、索引等组成的文本,其具有直观、简明、醒目、概括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非连续性文本"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热议的话题。基于学生已有的阅读能力,考虑学生阅读素养培养的需要和社会生活的需要,可尝试从中年段开始进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在教学中,通过巧取资源、营造情境、能力与态度综合评价等教学举措,培养学生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20.
正自从2011年版课标明确提出与"非连续性文本"相关的阅读目标与内容以来,一线教师和研究者就开始了对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教学和测试命题的有益探索,并取得了一些成果。如,在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方面,提出要加强阅读策略的引导,注重与生活联系、与连续性文本阅读关联、指向问题解决等。但是,此类研究没有形成较为稳定的、旨在培养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的教学模型,未能形成将教学与测试统整起来考虑的研究思维。我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思考。一、旨在培养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的教学模型:要做→找出→会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