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观察报》(以下简称《观察报》)和《21世纪经济报道》(以下简称《21世纪》)同为2001年步入中国财经媒体的两匹“黑马”,因其成功的市场化运作,获得了业内外的普遍认同。同为经济类报纸,报道内容、读者定位都大致相同,然而,其报道风格却不一样。这两大报纸的不同风格体现在哪里?各自成功的秘诀又在哪里?我从2003年1月6日出版的两报内容大致相似的两篇文章来作一评析。或许,我们能从中找到一些答案。同一内容、不同思路2003年1月6日,也就是上海开通磁悬浮列车的第六天,两家报纸相继进行了跟踪式报道,…  相似文献   

2.
<21世纪经济报道>的品牌策划与推广由市场部负责.21世纪报系市场总监姜岚认为,报纸品牌推广有两极相当重要,一是报纸自身的报道质量;一是报纸举办的系列活动,通过活动的传播力去影响更多的人群,传播报纸的价值理念,塑造报纸在受众和广告商中的形象.<21世纪经济报道>每年举办的一百多场活动,其中大型活动三十余场.通过这些活动,形成持续的话题能力和影响力,拉近报纸与目标群体的距离.  相似文献   

3.
庞春燕 《传媒》2005,(11):24-26
内容:做国际化的财经报纸 <21世纪经济报道>创刊于2001年1月1日,由南方日报报业集团和民营企业复星集团合资创办,南方日报报业集团控股.新闻团队由原<南方周末>部分人员组成.  相似文献   

4.
《湘报》经济新闻报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湘报>是一份综合性日报.经济新闻在其中占有很大比重.本文对<湘报>经济新闻的中心话题及报道形式进行了梳理和归纳.  相似文献   

5.
两会作为2009年的-件大事,各路媒体为此展开了竞争激烈的新闻大战.本文以人民网和<大河报>为例,对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关于2009年两会的报道进行梳理、比较和总结,旨在为今后的报网互动发展提供建议,并为两类媒体能在今后的重大事件中有更出色的报道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如果报纸可以比作人,那么《21世纪经济报道》和《经济观察报》可谓两位青年才俊:出身世家,年轻有为,满怀朝气,富有理想,一心要做中国的“华尔街日报”。同为财经报纸中的新锐,《21世纪经济报道》(简称《21 世纪》)创刊于2001年1月1日,南方日报报业集团主办,风格定位“以务实、开放、求证的心态观察经济形势,以全新的视角报道经济新闻,传播21世纪经济理念”。《经济观察报》 (简称《观察》)创刊于2001年4月1日,山东三联集团出资创办,风格定位在“理性、建设性”上,强调“不冲动、不破坏、不媚俗、不虚伪、不偏激、不炒作、不盲从、不骄傲”。粗粗一看,同为财经报纸,报道财经新闻,并相继在市场上取得了成功。然而报纸如人,没有脾气秉性完全相同的。本文通过两份报纸的新闻标题比较,来研究它们各自的风格特点。  相似文献   

7.
特稿是什么?自<21世纪经济报道>头版特稿栏目创办以来,这个问题一直是个困扰.从报社领导到一线记者,都不断向特稿编辑提问,特稿编辑也不时为此陷入困惑和重新思考.  相似文献   

8.
作为<陕西农村报>(原<陕西农民报>)的编委兼编辑部主任,本人几乎每天都要接到几个甚至十几个关于某某经济新闻的咨询电话,不少还是从外省打来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我国三大财经报(《第一财经日报》、《21世纪经济报道》、《经济观察报》)的网站(1财网、21世纪网、经观网)为例,分析我国财经报刊网站视频报道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我国财经网站的特点并借鉴《华尔街日报》网提出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0.
肖毓媛 《青年记者》2006,(10):66-67
本文试图以两会报道为切入口,通过观察《华西都市报》和《成都商报》在这一事件上的报道,分析两报的采编方法和策略,探讨成都都市报的异质化改革的措施和方法。研究样品为两报今年3月3日至3月15日要闻版和国内版的所有与两会相关的新闻报道。数据分析(一)对主流资讯的报道度在报道量上,《华西》要闻版、国内版稿件数量为470篇,关于两会的报道数量为158篇,在此两版中所占比例为34%。《成商》要闻版、国内版稿件数量为480篇,关于两会的报道数量为87篇,所占比例为18%。《华西》高度重视两会报道,体现了它积极报道主流资讯,打造主流都市报品牌,…  相似文献   

11.
沈洪香 《新闻三昧》2000,(11):38-39
随着国家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换,如何搞好企业报的经济报道,为企业经济发展服务,已成为企业报社长、总编们苦思冥想的重要课题.成为企业报编辑、记者苦苦探求的重要内容,也成为职工读者对企业报关注的热点。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有必要对企业报经济新闻进行探讨,使企业报经济报道的指导性不致滞后企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对全国性政情话题做出独立采写报道,在<南方都市报>(以下简称"南都")这样一家地方媒体,渐渐成为一种常态,"南都"高端时政新闻(就是对全国全球重要时事动态或政要人物进行的重头报道)的开拓计划正得到有效执行.由于种种原因,以往关于高端时政新闻的报道,除中央级媒体的正统报道外,地方媒体基本放弃甚少主动出击进行高端时政新闻的采编.因此"南都"此举也就有了一定的探索意义.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期,经济报道逐渐形成了固定的陈旧模式,究其原因,关键是新闻工作者受到了常规思路的束缚,未能突破思维定势和随之形成的形式定式。思路开阔了,思维方式转变了,视野变宽了,经济报道自然就会有春风拂面的感觉。 常规经济报道的思路和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单打一的思路。其表现形式为一厂一店,一事一报,一项一报等等。其问题主要反映在人云亦云、鹦鹉学舌,被采访对象牵着鼻子走。其结果往往会导致以偏概全,甚至失实新闻。国有企业改革的报道,就出现了诸如此类的毛病。如开发区的报道,只热闹了一阵子;关于股份制和拍…  相似文献   

14.
王晴 《传媒观察》2004,(9):61-61
提起“经济报道”,人们立即会想到“观点 例子 数字”,“经济报道”也因此成了枯燥新闻的代名词。事实上,经济报道也可以写得生动耐读、引人入胜。像《经济观察报》、《21世纪经济报道》等经济类报刊,近几年来不断尝试改革经济报道形式,在“活化”上下功夫。据笔者观察,引人入胜的经济报道一般都有以下几个共性:  相似文献   

15.
美国次级贷款危机引发了2008年全球经济动荡,并波及了中国金融市场.本文以2008年英国<经济学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财经"和"商业"两个栏目的内容分析,描述了该杂志在经济危机中对中国问题报道的概况.<经济学人>持续关注中国经济,对中国经济形象刻画主流是健康向上的,并把中国视为世界经济复苏的拯救者;但由于固有的历史、意识形态成见的影响,其报道措辞和数据来源都值得玩味.  相似文献   

16.
经济报道与经济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新闻是对经济生活、经济现象和经济规律具体的真实的报道。在经济报道中,注入一定的理论色彩,报道会更加厚重,会增强权威性和指导性。经济报道在企业报中占有重要位置。企业的改革、管理、生产、经营、销售等经济活动和经济现象充斥着企业报的大部分版面。但是,经济报道的质量还远远没有和其数量相匹配,其中很突出的一点就是经济报道缺乏理论性。大多数企业报中的经济新闻,往往是成果式的、经验式的报道,对成本、经验背后的更深层次的东西没有做进一步的开掘,没有从理论根据上分析取得成果的深层原因,没有挖掘经验的典型意义在哪里。更…  相似文献   

17.
经济热点报道,是对人们普遍关注的经济事件和经济问题的报道。根据热点的特征,参照经济报道的分类,它可包括:政策性经济热点报道、理论性经济热点报道、经验性经济热点报道、成就性经济热点报道、社会性经济热点报道、问题性经济热点报道等。经济热点报道与一般性经济报道的区别在于,经济热点报道具有较高的新闻价值、经济价值;在这里,新闻价值指的是报道对于读者、听众、观众的有用性,经济价值指的是报道对于指导和服务经济工作、经济生活的有用性。如何开展经济热点报道?以下从五个方面加以分析论述。一、抓住矛盾写经济———经济热点报…  相似文献   

18.
桂运东随州日报 长期以来,经济报道逐渐形成了固定的陈旧模式,究其原因,关键是新闻工作者受到了常规思路的束缚,未能突破思维定势和随之形成的形式定式。 常规经济报道的思路和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单打一的思路。其表现形式为一厂一店,一事一报,一项一报等。其问题主要反映在人云亦云、鹦鹉学舌,被采访对象牵着鼻子走。 二、绝对化的思路。其表现形式为非黑即白,非此即彼。这种思路不能辩正地看问题,缺乏思辨色彩,容易绝对化。 三、终结式的思路。其表现形式为多报结果,少报过程,或者事物刚刚开始时,就作一个定性式的评…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经济报道>(以下两称"<21>")现在已成为一张每周发行5期的日报,但在报纸定位上仍强调深度报道.这样做有两个原因,一是,<21>以深度报道起家,其渊源可以追朔到<南方周末>,"遗传基因"决定了这张报纸不可能主发那些消息类的新闻;二是,报社的决策层意识到,作为一张传统的报纸,在速度上无论如何没办法同网络竞争,但读者手拿一张报纸阅读深度报道的愉悦感却是纸媒体的优势之一.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经济报道》创刊于2001年1月1日,以其客观性,讲究事实的写作而称。其前瞻性报道做得比较成功,值得我们借鉴。[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