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师:今天我们学习第四章明清时期的文化,(板书)这里的明清时期怎么确切表述?生:封建社会明朝,封建社会清朝前期。师:对,封建社会明朝和清朝前期。明清时期起止年代是从哪一年到哪一年?生:1368—1840年。(师板书)师:请同学算一算有多少年?生:472年。师:将近500年。换成世纪怎么说?生:14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40年代。(老师重复一遍)(板书:科学技术)  相似文献   

2.
师:同学们打开课本第79页。今天我们学习第五章:秦汉时期的文化。(板书)秦统一是哪一年? 生:公元前221年。(板书) 师:汉朝分为——生:西汉和东汉。师:东汉是哪一年结束的?公元220年(板书)。算一算,秦汉时期的历史共有多少年? 生:441年。师:秦汉时期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的形成和初步发展时期。它在政治上有一个重要的特点,那就是国家统一。国家的  相似文献   

3.
(课前准备好地图、照片及附表格的小黑板)(上课)师:今天我们学习第四章“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板书:第四章标题)请同学们回忆,“九·一八”事变发生于哪一年?生:(齐声)1931年。师: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东北三省相继沦陷。1933年2月,日军占领热河省,逼近天津,华北局势十分危急。这年5月,蒋介石与日本侵略者签订了什么协定?  相似文献   

4.
(上课) 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隋唐时期文化在科学技术领域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和具体史实 (板书:一、科学技术方面的成就)。同学们能说出有哪几方面的成就吗? 生:有桥梁建筑、印刷术、天文和医学方面的成就。师:说得对。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了解隋唐文化的另一个重要部分——文学、艺术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及其史实。请同学们翻开书和笔记本。 (讲评:教学计划性强。把复习旧课知识放到本课巩固知识环节中去,节省了教学时间。) 师:(板书:二、文学艺术方面的成就)同学们,能回忆起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的书名吗? 生:是《诗经》。  相似文献   

5.
问:新修订的1983年春季始用初级中学课本《中国历史》第二册(以下简称修订本)隋唐部分,在章节子目内容上有哪些主要的变动和增删?答:隋唐部分在章节的安排上,为了同《中国历史》第一、三册体例一致,也为了按照时代和内容的性质来归纳叙述,更便于课堂教学,就把原课本第二册第三章《封建社会的繁荣——隋、唐》,分为四章:第一章《隋的统一和隋末农民战争》,第二章《唐朝前期的繁盛》,第三章《唐朝的衰落和唐末农民战争》,第四章《隋唐时期的文化》.其中第二章《唐朝前期的繁盛》,按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外关系分为四节.  相似文献   

6.
第一课时师:(板书:第四节太平天国后期的斗争)请同学打开书第23页,阅读最后一段(启发学生了解太平天国将逐步走向衰落的背景)。师:通过预习,大家知道太平天国有没有走向衰落呢? 生:走向衰落了。师:为什么会走向衰落呢? 生:因为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发生了斗争。 [评:由旧知识引入,承接自然,同时又对预习情况作了了解] 师:(板书: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的斗争)这一次斗争的经过和结局如何,谁能回答这一问题? 生:(几位同学先后简述天京事变及其结局,略)  相似文献   

7.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活动引入,揭示课题同学们,你们知道“少年雏鹰争章”活动有哪些章吗?你得过什么章?生:活动有礼貌章、安全章……我得过文明章、阅读章……师:你真棒!你真了不起!……大家看,这是什么章?(出示课件:“信用章”图片)怎样才能得到“信用章”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八课《讲信用》。(板书课题)2.看课题质疑,探究学习方法师: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吗?生1:什么是讲信用?生2:为什么要讲信用?生3:怎样做到讲信用?生4:讲信用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师: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那怎样解决这些问题,用什么方法解决?生1:读课…  相似文献   

8.
[教学实录]一、创设情境,引导“握手”师:同学们看到过两人握手的情景吗?生:我家有客人来时,爸爸、妈妈会和他们握手。生:我和妈妈去舅舅家,妈妈叫我和表哥握手呢!生:我有时在车站上、街上看到人们在握手。师:真不错。握手还有一定的礼仪。比如,通常用右手和别人相握,明白吗?生:明白。师:请同桌同学握握手,好吗?(同桌握手。)师:你们刚才握了几次手?生:一次。师:对。(板书:2人→1次)师:如果三人之间,每两人都握一次手,共握几次手?请同学们边握手边统计。生:3次。师:对。(板书:3人→3次)师:四人呢?(指名四学生上来进行握手表演,师强调:不漏握,…  相似文献   

9.
一、教学案例:《蜗牛》是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动物单元的第2课,也是我刚接触新的《科学》教材上的第一堂教学研讨课。 (一)提出问题 师:课前布置大家去捉几只蜗牛来,都准备好了吗? 生:捉到了。(齐答) 师:很好!我们今天这节课就来研究一下蜗牛。(板书:蜗牛)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西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3页-45页。[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师:(板书:角)你们对角有了解吗?见过哪些角?请你说一说。(学生自由发言)生:三角板上有角。生:眼角是角。(师在黑板上画一个眼睛简笔画)生:饺子是角。(“饺”和“角”学生读音相同)师:这位小朋友说到了饺子,吃的那个饺子,是这样写的。(黑板上板书“饺子”)所以不是我们说的这个角。(指“角”)  相似文献   

11.
第二课时 师;上节课通过观察图我们学习了《晨读》的第一、二自然节。先一起回忆一下,看看图上画的是什么时间? 生:一个秋天的早晨。 师:(板书:秋天、早晨)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 生:农村的一个小院子里。 师:(板书:农村)图上画的有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 生:有三个小伙伴。他们坐在磨台上认真读书。 师:(板书:三个小伙伴、磨台上)谁能用自己的  相似文献   

12.
案例内容《用数学》练习课(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21~22页练习四3~7题。)案例描述〔片断一〕师:同学们已经学会了20以内的加减法,不知道同学们掌握得怎样,老师想通过口算比赛来检查一下同学们掌握的情况,敢试一试吗?(生:敢。)请翻开课本第21页第3题,看谁做得又对又快。师:开始。(约1分钟后,老师喊停。)师:你们做了几道题?生1:我做了5道题。师:这是一条信息。(板书:已做)没做的有几道题?生1:没做的有7道题。师:这又是一条信息。(板书:没做的)一共有几道题?生1:一共有12道题。师:这是第三条信息。(板书:一共有)你们能不能根据这三条信…  相似文献   

13.
正一轻轻松松聊方法师:汉字是有画面的,(板书"雨")闭上眼睛,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生:雨下在房顶上、窗户上的样子。生:雨下在春意盎然的花园里,我还闻到了花的香味。师:会想象的孩子会学语文。(板书:想象)再看——(板书:松竹)猜一猜,滕老师后面会写什么?生:梅。师:(板书:梅)你怎么就知道我会写这个"梅"呢?为什么?生:松竹梅,岁寒三友,它们三个有相同的  相似文献   

14.
一 紧扣课题,整体把握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生齐读课题:天鹅的故事)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天鹅的什么故事呢?谁能用简练的语言说一说? (师根据生回答整理板书:老天鹅、群天鹅——破冰)二赏词析句,初悟表达 师:老天鹅是怎样破冰的呢?谁能用一个词来表达? 生:老天鹅是勇敢地破冰. (师板书:勇敢) 生:老天鹅是顽强地破冰. (师板书:顽强) 师:还有吗? 生:老天鹅是竭尽全力地破冰. 师:同学们读出了这么多,那么作者是怎样把老天鹅破冰的勇敢、顽强等写出来的呢?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第5自然段,抓住关键字词说一说.  相似文献   

15.
现将湖北省洪湖县实验小学特级教师徐葆琼教学语文第四册27课《关怀》的实况记录整理如下: 师:这一节课是看图学文,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板书“关怀”,出示大挂图),先把整个画面看一看。生:(认真看图) 师:(看后提问)这幅图画的是什么地方? 生:这幅图画的是在教室里。师:图上画了一些什么人? 生:这幅图上有小孩子和周总理。师:这样回答好吗?应该怎样说? 生:这幅图上有小学生,还有周总理。师:这幅图主要是画周总理还是主要画……(一个学生有所悟,连忙接口回答) 生:这幅图上有周总理,还有小学生。  相似文献   

16.
《掌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29课)片断一师:读完课文,你们知道以前的英子是个怎样的女孩吗?后来呢?分别用一个词来说说。生:自卑、文静、忧郁……师:你们都说得很好,老师选择其中一个来写。(板书:忧郁)师:后来的英子变得怎样呢?生:活泼、开朗……(板书:开朗)师:是什么让英子发生这么大的变化?生:是同学们对英子的鼓励。(移动生字卡片"鼓励"至板书中)  相似文献   

17.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2~3页。【教学过程】一、数学味导入师:(在黑板上板书"2")它可以表示什么意思?生:2个苹果,2本书。师:(接着板书"3")看到2、3这两个数除了表示数量还可以表示什么意思?生:第2小组第3个人。师:对,还可以表示位置(板书"确定位置"),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确定位置"。二、引导式探究1.规范。师:我们班的第2小组第3个同学是谁?生1:李君生2:王铭。师:为什么是两个人?生:因为有的同学是从教室左边开始数的,而有些同学是从教室右边开始数的。师:那我们这样从左往右  相似文献   

18.
师:贝多芬即兴创作《月光曲》是文中从哪到哪写的内容?生:这个内容是从第二小节到倒数第二小节写的。师:当时贝多芬已是世界著名音乐家,经常到世界各地旅行演出。有一年秋天,贝多芬来到莱茵河畔的一个小镇上演出。演出后,已夜深人静,他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板书:在小路上散步)他一直在小路上散步吗?(不是)他的行为发生了什么变化?生:贝多芬走近茅屋。(板书:走近茅屋)师:他为什么不再散步,而走近茅屋呢?生:因为他听到断断续续的钢琴声,弹的正是他的曲子。[板书:(听)断断续续的钢琴声]师:贝多芬听到断断续续的钢琴声,为什么就走进茅屋了?他当…  相似文献   

19.
案例:下面是苏教版第八册《小数的意义》两个不同的教学片断。[片断一]教师出示例题: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长多少米?这样的2份呢?让学生观察米尺后组织教学:师: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一份在米尺上是多少分米?生:每份是1分米。师:1分米是几分之几米?怎样用分数表示?生:十分之一米(教师板书:1分米=110米)师:十分之一米如果写成小数可写成0郾1米。(板书:0郾1米)读作零点一。这样的2份是几分之几米?生:这样的2份是2分米,是十分之二米。(板书:2分米=210米)师:十分之二米也可以写成0郾2米(板书0郾2米)读作零点二。这样的7份是几分米,是几分之几米…  相似文献   

20.
《电》     
教材:六年制小语课本第一册第八课五年制小语课本第一册第四课教师:合肥市钢北小学闫彬学生:台肥市钢北小学一(一)班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看图学词学句第八课“电”(板书课题)。师:我这儿有几幅图,请同学们认真看、动脑想。(出示第一幅图)师:这张图上面画的是什么?生:这张图上画的是电灯。师:(板书:电灯)电通过电线通到灯里,电灯才能发光,有了电灯的照明,晚上我们可以在灯下写字、看书或做别的事情。师:谁能用“电灯”说一句话?生:晚上我在电灯下认认真真地写作业。生:天冷了,晚上我妈妈在电灯下给我打毛衣。生:吃过晚饭,我和哥哥在电灯下下象棋。@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