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运动过程中采取适宜的补液措施可以帮助消除和减轻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对生理功能和运动能力的影响。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就补液原理、种类、方法进行阐述。1·运动过程中水平衡代谢特点及补液的必要性主要阐述了运动中水分流失及其危害、运动前的水合作用以及补液对胃肠吸收功能的促进作用。2·有关补液成分的研究主要解释了电解质与糖的补充以及补液的口感、温度及口味等方面的问题。3·运动前、运动中及运动后的补液方法分别介绍了运动前、运动中和运动后补液方法的研究。4·结论总之,补液是为了保持良好的水合状态,运动前24h个体应喝足…  相似文献   

2.
关于在高温环境下运动时摄取水分的研究报告虽然为数很多,但对其成果的意见并不一致。作为极端的例子而言,Pitts和McArdle等人劝告说,应该比较频繁地摄取水分以补充失去的水分量;Timothy等人则认为在42公里的马拉松和90~160公里的超长距离马拉松赛跑中,没有必要补充含盐的水分,报告说如果频繁摄取含有电解质的水分,则会引起“水中毒”而陷于严重症状。此外,还有的报告说,摄取含糖份的水溶液可以消除疲劳感,提高运动成绩;但Kowisto等人却坚持说,在激烈运动时摄取糖份溶液会增加胰岛素的分泌,结果  相似文献   

3.
在热环境下运动时,过度热应激会对运动机体造成一系列的生理、心理影响:脑工作能力下降,电解质、微量元素大量流失,血液中激素水平发生改变,心血管功能发生障碍,肌糖原利用率下降,脂质过氧化严重导致机体抗氧化能力下降,热休克蛋白HSP70合成改变以及不良情绪增多等。通过科学的补液和适当的热适应,可使机体保持体热和血容量的平衡,使机体保持较高的竞技能力。  相似文献   

4.
运动训练或比赛时,运动员水盐代谢旺盛,丧失水分很多。合理而及时地补充水分不仅有助于血量的维持,对机体的血液循环和散热也是极为有利的。相反,如果当体内失水不能及时补充时,就会引起血液浓缩、脉率加快、体温升高、运动能力下降、易发生疲劳。运动前,要合理地补充水分,但不能过多,因为过多不仅吸收不了,反而会潴潴留在胃中,引起胃部不适,影响食欲和消化,同时大量水分进入血液,使血液稀释,可增加心脏、肾脏及排泄器官的负担量。运动中及运动后也不要一次性大量喝水,因为在短时间内大量喝水是不符合卫生要求的。在运动中及…  相似文献   

5.
丛林  朱静华 《中华武术》2021,(2):84-84,82
电解质饮料是用水将一组化合物溶解制成的饮料,内含人体所需要的电解质,如钠离子、钾离子、镁离子、氯离子、硫酸根离子、磷酸根离子,以及能量物质柠檬酸盐、蔗糖、葡萄糖和维生素C、维生素B6。由于电解质饮料可以迅速补充身体流失的水分、电解质和能量,维持身体的平衡状态,因此深受广大运动人群的喜爱,成为运动时常备的补给品。  相似文献   

6.
运动员为什么要喝电解质饮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马拉松、竞走、公路自行车及一些耐力性项目的训练和比赛中 ,运动员通过汗液不仅丧失大量水分 ,而且也丧失了钾、钠、钙、镁、氯、磷等矿物质。如果不及时补充水分及上述矿物质 ,那么机体就会出现一系列的生理功能失调 ,影响运动员的身体健康 ,而且也会降低运动能力。目前世界各国对电解质饮料较为重视 ;近年来我国的电解质饮料发展也较快 ,它对提高运动能力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在长时间的训练或比赛中由于大量出汗 ,如果不及时补充水分 ,就会消耗大量的体液 ,破坏机体的内环境 ,进而使中枢神经系统产生障碍。一般认为体内水分丧失达体重…  相似文献   

7.
徐锐 《中华武术》2009,(1):54-55
人体在运动中,出汗和呼吸会排出大量的水分。据科学研究,当人体经过两个小时的激烈运动之后,身体内大约要失去2000毫升的水分。跳上一小时的有氧舞蹈所流失的汗量,竟然接近一瓶小包装的矿泉水。运动时的流汗量主要和运动强度有关,运动强度越高,流失的汗也就越多。以一般人经常进行的有氧舞蹈、中低强度的慢跑为例,通常在运动后流失的水分大约500毫升左右,如果是在烈日下打篮球、或是更高强度的运动,则流失的水分可能接近1000毫升。  相似文献   

8.
郭强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1,19(8):128-129,131
运动饮料能在运动前、中、后为运动员迅速补充水分、电解质和能量,维持和促进体液平衡或快速恢复,可改善体内代谢过程和体温调节。是从运动医学和营养角度来促进运动训练、竞赛和健身的积极手段。作为一种补液方式,其对于运动能力的影响目前普遍受到关注,而现在市场流行的运动饮料也是层出不穷,运动饮料对于运动能力到底有什么样的积极影响,又该如何补充,市场上的饮料是都随意补充的吗?等等这些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9.
<正>一、水分补充学生游泳者身处水中,虽然身体流失一定的水分,但主观感觉,如口渴、体温过高、头晕等,却不甚明显。因此,游泳时的定期补水尤为重要。学生游泳者可在运动前2小时补水500毫升;运动中可将水壶放在池边,利用运动间歇每15~20分钟补液150~200毫升。  相似文献   

10.
许多人在运动时,通常都会出现腿部抽筋的情况,其中又以游泳、打球时最为常见,医师表示,要预防抽筋除了在运动前热身一定要把筋拉开外,运动时最好也要补充足够的水分及电解质(喝运动饮料),最重要还是维持均衡的运动习惯,才能降低抽筋机会。 当腿肚抽筋时,第一个动作就是马上休息,并将抽筋的腿部伸直(勿让膝盖弯曲),将脚板往自己身体方向下压,然后可以使用运动喷剂或药膏让腿部肌肉松弛,并用双手按摩抽筋部位,如果自己怕痛,可以请别人代劳,记得一定要按摩有疼痛感才算有效,如果旁边无人可  相似文献   

11.
运动员训练和比赛时出汗导致水分和电解质等成分大量流失,并排出乳酸、尿素、肌酸、肌酐等代谢产物到汗液中。通过汗液分析可快速了解运动时运动员身体状况、机体代谢情况以及运动时机体的适应性,在运动员选材、日常体育训练和体能恢复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综述了近来运动员汗液分析技术的进展,力求全面反映运动员汗液分析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2.
散打是一种以无氧代谢供能为主的运动,散打运动强度大,耗能多,对身体水分、糖和电解质的补充十分重要。通过对成都体育学院散打队运动员补液情况的问卷调查,研究补充水、糖、电解质的生理效应对散打运动能力的影响和水、糖、电解质的运动前、中、后的补充方法和原则。以期对散打运动员的补液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从而为运动员和教练员提供参考,提高运动员的训练水平和竞技能力。  相似文献   

13.
史小才 《体育科研》2013,34(1):45-46,70
关于流汗所导致的身体水分以及电解质的流失和运动中肌糖原的耗尽是引起疲劳的关键因素这一观点已被广泛接收,但是运动营养方面的知识尚未被完全应用于自然科学的研究中,因而运动的强度是否会影响胃排空等一系列问题就显现出来。为此。Fordtran和Saltin设计了一个实验:在跑台上,研究对象以71%最大摄氧量运动,分两天进行胃排空和肠道吸收功能的测试?研究结果显示:运动强度对胃排空和小肠的吸收没有显著影响..此研究探索了:碳水化合物一电解质溶液以及水在被消化时胃肠道的基本功能,提示了运动员在大强度训练中或者在炎热环境下补充汗液的流失以及提供碳水化合物、电解质溶液作为补给是可行的,但本次研究仅限于71%的最大摄氧量,因此高于或者低于此强度的运动是否会影响胃肠道的功能需以后的研究进一步证明。  相似文献   

14.
浅析运动饮料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史小才 《体育科学》2002,22(2):112-116
运动饮料是一种针对运动时能量消耗、机体内环境改变和细胞功能降低而研制的保健性饮品。它能在运动前、中和后为人体迅速补充水分、电解质和能量,有效地防止脱水,维持体液平衡和正常的生理功能,提高运动能力。运动饮料必须具有刺激饮用,加快胃排空和加速小肠吸收以及促进体液平衡的特点。虽然运动饮料在耐力性运动、间隙性运动和短时间大强度运动中应用的利弊尚有争议,但是,绝大部分研究还是肯定了运动饮料在运动实践中的积极作用。一个具有合理的糖浓度,多种糖的组合,适当的钠浓度,理想的糖钠比例,最佳的渗透压浓度和令人喜爱的口味的运动饮料,可及时地为肌肉、大脑和其他组织器官提供外源性糖能源,为维持体内的体液平衡和防止脱水提供水源。  相似文献   

15.
在夏季训练和比赛中,防暑 降温是极其关键的一个环节.防暑降温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运动员成绩的提高,本文从两个方面来阐述防暑降温的科学对策。 一、科学有效地摄取水分 谈论起摄取水分,许多运动员、教练员会认为无非就是饮水、喝运动饮料,解渴、防止脱水,其实从科学角度来讲,摄取水分还有更重要的意义。 (一)水分摄取的必要性 1.水分的摄取有抑制体温上升的作用 在气温及湿度高的地方进行训练和比赛时,为了抑制体温的上升,人体会出现“排汗”这一生理反应。随着出汗,人体中的热量便会一起排出,体重也会相应减轻。如果人…  相似文献   

16.
近午来,在运动和比赛中摄取糖—电解质混合液已被证实是有效的措施,它能抑制体温上升,补充能量,维持运动机能。糖—电解质混合液作为运动饮料被运动员及喜爱运动的人所广泛饮用。其中日本的波卡利斯埃  相似文献   

17.
研究水和电解质在运动中的变化规律及其调节机制。以16名身体健康的男子,参加持续时间为1小时、强度为60%最大摄氧量的运动。分别在运动前(R)、中(D)及休息(R)期间测定血及尿中钾、钠离子;血、尿渗透压;同时还测定血浆醛固酮(ALD)、精氨酸加压素(AVP)、心钠素(ANP)。结论:运动中水分和电解质的丢失明显。ALD、AVP是非常重要的体液调节激素,在运动中对维持水和电解质的平衡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排球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会由于体内糖的消耗、脱水和电解质的丢失,从而诱发疲劳产生,使运动能力下降。本文从排球比赛特点及运动员运动特征角度分析,提出科学合理的补液方案,为排球运动员改善体内代谢过程、提高运动能力、推迟运动性疲劳的出现和加速疲劳的恢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日本《运动科学》杂志1986年3月号在《运动营养专辑》的栏目下,刊载了中野昭一等学者的七篇论文即:1.运动与营养(中野昭一)2.水、电解质、矿物质的摄取与运动(西牟田守)3.糖的摄取与运动(斋藤慎一)4.蛋白质的摄取与运动(山田哲雄)5.脂肪的摄取与运动(本尾保)6.维生素的摄取与运动(村冈功)7.运动饮料与运动(铃木政登)我刊从下期起将陆续选载,以供运动营养学研究人员参阅。  相似文献   

20.
糖是体内最主要最能快速动员的供能物质,赛前(运动前)和赛中(运动中)及时补充糖类对保持运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一般使用糖原负荷的方法提高糖原储备的长期补糖。赛前补糖的目的主要是优化肌肉和肝脏糖原储备,维持运动时血糖稳定,保障60 min内快速运动能力和长时间末期的冲刺力;赛中补糖可显著改善糖代谢环境,提高机体运动能力,运动时间长于1 h的运动项目应在补充的液体中加人适量的糖和电解质。对于冰球等高强度、间歇性运动项目进行赛前和赛中补糖有利于运动员提高赛场竞技能力,对于一次性大强度或一次性的力量性运动以及高强度以无氧代谢占优势的一些专项(大于80% Vo2max的有氧代谢为主)一般不主张在比赛前专门补充糖,补糖不当反而有损其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