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何春奎 《师道》2006,(3):33-33
教学《陈涉世家》,两课时的教学任务已经完成,剩下的时间我留给学生朗读、理解。在一片琅琅书声中,我看到一个学生拿着书指指点点,与周围的同学讨论,看似愈来愈激烈。我便叫起他,问什么问题,说来大家听听。“我不同意书上对‘苟富贵,无相忘’的注释。”我一愣,不会吧?但转念一想,让同学们来讨论讨论,也可增加对这句话的理解。我便对他说:“谈谈你的看法吧。”“书上的翻译为‘如果今后谁富贵了,可别忘记咱穷哥儿们。’我觉得应该这样翻译:如果有一天我富贵了,不会忘记大伙的。”“对,应该是这样。”刚才与他讨论的几个同学也在下面附和着,当…  相似文献   

2.
面对“乱花渐欲迷人眼”的课堂生成性问题,教师到底该如何应对,提高自己的教学智慧呢?  相似文献   

3.
余小刚 《四川教育》2013,(10):31-31
[故事]孙双金《小偷罢工》:在"转弯"处生成 2013年春,浙江杭州. 第二届"修订版课标小学语文观摩课"活动上,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为现场展示了《小偷罢工》. 课前谈话,孙老师以"脑筋急转弯"游戏很快就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孙老师边说边板书"好玩""转弯"于黑板右角,并与学生进行三个"脑筋急转弯"游戏之后,正式上课.  相似文献   

4.
教学中,意外的精彩往往源于课堂的动态生成。所谓“生成”,就是利用已有课程资源,促进学生体验成功的过程。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状态,包括他们的学习兴趣、注意力等都是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是具有生命力的课堂,除了预设的精彩以外,伴随着课堂教学活动的展开,也会“生成”出许多无法预料的精彩。  相似文献   

5.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由此可见,想象力在学生智力因素中极具创造性。加强想象力的培养,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一条重要途径,语文是一门想象时空极大的学科,作为语文老师,要善于利用文本,充分挖掘教材的有利资源,  相似文献   

6.
前不久,笔者随教研员到市区听了几节公开课,其中两位教师的生成性课堂教学非常精彩,获得了一致好评。 教学片断一:某教师在教学“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时,有学生说:“个体劳动者以自己或家庭成员劳动为主,其收入也应属于按劳分配,为什么要把它另外作为一种方式呢?”从学生的疑问中可以看出,他对“按劳分配”理解得还不透彻,把“按劳分配”等同于“按劳动分配”,因而不能把“按劳分配”与“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区分开来,这个问题不解决,学生还会把这两种分配方式与后面将要学习的“按生产要素分配”相混淆。  相似文献   

7.
对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来说,教学过程是否生动精彩,决定了教学是否有效。要使课堂教学充满趣味性和生动性,笔者认为,最主要的方法是促进课堂教学的生成。课堂教学的生成主要指在课堂教学中充分重视师生间的互动和活动的多样性,在复杂多变的教学环境中,  相似文献   

8.
新课标强调课堂是一个不断生成的教学,它更多地关注课堂生成的新情景(问题)、新内容、新方法、新过程,更多关注学生在课堂中个性化的生命活动。生成的教学过程是一个渐进的、多层次和多角度的非线性序列,常会生成一些意料之外的新信息、  相似文献   

9.
课堂上,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探究内容、学生与学生等双向和多向互动时会产生许多的动态资源,它们往往突如其来,出现在学生的争执中,闪现在学生的疑问中,甚至存在于学生的错误中。这就需要教师有意暴露问题去捕捉、有效引领去挖掘、对话交流中用心倾听去激活,师生共同生成新的资源,展开教学,只有这样才能灵动沉闷的课堂,激发学生更自主地去思考、去探究,从而创造出精彩。  相似文献   

10.
郑翠娥 《考试周刊》2012,(94):74-75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随机生成的过程。其间学生表现出来的许多新的想法、新的问题是我们无法预料的.而这些无法预料的新想法往往就是有效课堂的教学契机.乃至是整节课的一个精彩亮点。这就要求教师关注课堂生成的课程资源.学会在课堂上认真地倾听,审慎地提问,尊重每个学生的发言,用巧妙的理答避免一些教学的盲区,挽回一些教学即时生成的亮点,创造一个精彩纷呈的高效数学课堂。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点感受。  相似文献   

11.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必须建立在一个全新的基点上,这就是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张扬学生的个性,把学生从传统的“认知体”提升到“生命体”的高度,始终关爱学生的成长、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关注学生资源,促进课堂生成。将课堂教学从传统的“事先预设”走出来,走向“动态生成”,以赋予课堂更多的开放性、动态性、创造性、挑战性、发展性和生成性。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关注学生资源,促进课堂生成势在必行,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教学目标,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三个维度的立体教学目标。其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维度目标,位于上述立体目标之首。对于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思想品德课来说,更应该重视人性教育、促进学生人格的完善;更应该突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主导地位。要促进情感目标的达成,教师在教学中关注细节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3.
新的课程理念认为,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过程,它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它五彩斑斓,生机勃勃,活力无限。它的内部展开逻辑是“多向互动,动态生成”。所谓“生成”,就是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学习状况,并根据学情、课堂环境及原有教学程序进行调整,灵活地据情施教,以达到阅读教学最优化的一种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4.
陆海燕 《考试周刊》2010,(24):64-65
新课程指出,教学应该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的过程,是师生双方的人生价值得以实现的过程。这个过程充满了多元性、不可预测性和不确定性,它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生命历程,课堂教学应当焕发生命的活力。我们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念重新认识语文课堂教学,建立新的课堂教学观。它使我们紧迫地感到必须对课堂教学进行多角度的反思,其中之一便是正确处理预设和生成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李仁甫老师执教《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时,以“拟题”“补白”“点评”为经线,把语文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当成纬线,使所有的活动都围绕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而展开,并且将语文知识系统转化成以技能训练为轴线的教学系统。生成的语文课,既不是生硬灌输的知识课,也不是空无知识的活动课,而是“使知识活动化”的任务驱动课。这样的课堂教学艺术才是我们今天应当追求的语文课堂教学艺术。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开放的、不断生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许多不确定性和非预定性的因素,它无法预料。“节外生枝”是不可避免的,它就像一束火花,稍纵即逝。如何使课堂上的一次次意外转变成教学中的一次次精彩,给课堂带来意外收获?本文介绍了“预设外的生成”在课堂中不期而至时,教师是如何充分利用这些教学资源,正确运用教学机智,解决课堂意外的三个片段。  相似文献   

17.
我国古时就有“吾日三省吾身”“反求诸己”“扣心自问”等强调反思意义的至理名言,这些是从修身养性的层面上来说的。从教学层面上来说,我国两千多年以前的《学记》就曾明确写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知困”而后要“自强”,反思是不可忽视的环节。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与反思己经结下了不解之缘。没有反思的教学,是僵化的、教条的、无生命力的死教学,必然会被社会所淘汰。  相似文献   

18.
顾建军 《文教资料》2011,(29):137-138
在教学实践中,作者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教学的具体内容,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9.
沈娟 《成才之路》2009,(34):79-79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教学理念,是当代复杂和生成的思维方式给予教学过程的新启示。生成教学不是随意的、纯粹自发的课堂行为,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创设学生自主支配的时间与空间,鼓励学生质疑发难,有机地整合课堂上各种不同的信息,引发学生行为的一系列变化。课堂上即时生成的信息,有的属于正面信息。有促进作用;有的属于负面信息,有阻碍作用;有的属于无关信息,有干扰作用。对这些不同的信息,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机智生成新的教学方案。使教学更富有灵性,彰显智慧。  相似文献   

20.
正"预设"指教师根据教学的基本要求,在课前预先设定好教学方案,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等等。教学预设想要更为精细化,教师则要根据学生的学情、课本的内容进行合理设计,从而促使学生更好地展开课堂学习。"生成"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原有知识结构,创设学习情境,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建构新知识的过程。学者余文森认为预设是师生在教学活动中按照课前设计,安排和展开有序活动的过程。由此可见,预设效果和生成效果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