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作为一名从事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学工作多年的教师,我发现虽然很多高校越来越重视加强学生的思政教育,但是从相关思政课程的开展情况看并不乐观,很多学生在课堂上也表现得不够积极,往往还存在教师在上面费劲地讲课,而学生却在玩手机,打游戏等问题。为此,我认为给大学生上一堂有温度的高校思政课十分重要,进而也才能让学生深入意识到思政课的重要性,久而久之,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会因此受到影响。所以,本文主要站在一个专业教师的角度,就如何给大学生上一堂有温度的高校思政课这一相关主题内容展开思考。  相似文献   

2.
当前思政“第一课”已在高校生根发芽,形成高校党委书记、校长带头走进课堂,带头推动思政课建设的新常态。思政“第一课”是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形成思想政治工作合力、推进思政课提质增效的必然选择,呈现教学选题个性化、教学内容导向性、教学组织联动性的特点,发挥引导学生树立“四个正确认识”、鼓励学生成长成才、培育学生爱校荣校情怀、为思政课带来新风、凝聚思政工作合力的德育价值。  相似文献   

3.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 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思政课教师,要给学 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作 为一名小学思政课教师,如何上好这样一堂特殊的课?如何使 学生轻松接受课程知识而又不产生厌倦情绪,让思政课真正“活起来”呢?  相似文献   

4.
计琳 《上海教育》2009,(5):16-18
“思政课原来可以这样上!”思政课的“难上”谁都知道,而正在上海如火如荼进行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却让师生们感受到了一个不一样的理论课堂。在政府的强力推动下,上海的9所试点高校打破观念束缚,依据各自的优势和特点探索出了各不相同、富有个性的思政课新模式。创新激活了理论课堂,也令越来越多的师生开始相信,“一堂精彩的思政课,可能影响学生的一辈子”。  相似文献   

5.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进行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研究,能在一定程度上助力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高校要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中鼓励学生学思并举、知行合一,增强思政课教师的综合能力,进行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拓展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外延,将乡村振兴战略与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有机融合,积极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  相似文献   

6.
高校思政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主要的方法和渠道,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一个关键部分.传统的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合现代学生的学习特点,在传统的思政课教学模式下的学生上课兴趣不高,思政课的教学效果也不理想.分析了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下的高校思政课教学具体路径,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当前,以学生为中心、增强学生的获得感已成为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在此背景下,高校为打赢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攻坚战,把思政课学生获得感作为教学改革的落脚点。但在此过程中仍面临着师生之间缺乏共情互动、学科特色不明显、课堂生动性不充分、学生主体地位不突出等现实困境,因而需要对现实困境进行分析,找出相应对策,增强高校思政课学生的获得感。  相似文献   

8.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在线学习已成为大学生开展思政课程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而有关思政课在线学习的研究主题也成了研究者们关注的热点。文章在对53篇与高校思政课学生在线学习相关的文献进行质性分析的基础上,将高校思政课学生在线学习行为分为操作行为、认知行为、协作行为、问题解决行为和互动行为五个大类,进而构建了高校思政课学生在线学习行为分类框架。对每一种在线学习行为的内涵和特征进行了阐释和分析,并针对当前高校思政课学生在线学习行为中的不足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9.
<正>现阶段,受制于师资力量、学生人数等,大多数高校思政课实行大班授课。由于学生众多,教师不可能与每一位学生进行交流,故教学效果并不显著。随着时代发展,思政课教学目标与社会需求相脱节,思政课亟须转型。近年来,我国对思政教育关注度不断提升,思政课教学改革尤其是实践教学改革创新被提上日程。国家和高校出台了大量政策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管理模式进行探索。由董方侠、金树、潘亿生所著的《大学生思政课实践教学探索》(中南大学出版社2016年出版)一书,对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管理模式创新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思政课教师是高校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体,但目前也面临着诸多困境使思政课的实效功能不尽如人意。因此,探索高校思政课教师师德建设的途径、方法,加强思政课教师的师德建设,是当前师德建设中亟待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对社会主流政治文化即政治上层建筑的指导思想认同与否关系到主流意识形态的维护与稳定,进而关系社会政治体系的稳健运行。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主要手段和有效途径。当前我国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效果总体是好的,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偏差。为此深入分析政治社会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逻辑关联性和当前我国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对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建构提出了具体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12.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已经成为衡量高校整体教育水平的标准之一,而文化育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是非常必要的。高校应该注重制定完善的体系制度,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对学生的熏陶作用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作用,实现学生综合和全面发展。文章首先分析了校园文化和文化育人的概念,然后分析了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育人理念的结合方法。  相似文献   

13.
在高校思政教育中融入传统文化相关内容不仅是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有效做法,对于我国高校学生成长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思政教育视角下对于传统优秀文化的审视可以进一步发掘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政教育价值,对于我国高校思政教育质量提升以及思政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也具有关键作用。但是在实际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部分高校在教育环境、教学资源、教学方式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欠缺,需要高校领导和教师不断提升对于思政教育视角下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营造良好的环境,不断改进教学方式,促进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实效性的提升以及高校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新疆的大学生源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差异、生活习惯的不同、缺乏包容心等问题,存在多元文化适应性问题,这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课题。对大学生开展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是新疆高校思想政治教台科际整合创新范式,是落实中央对大学生“要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的文件精神,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和实效性;有效地提高新疆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自我调试能力和良好的心理健康,为实现个人梦想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5.
多数大学生走出大学校门后仍然不知道该如何为人处世,不知道该如何与他人相处,这就是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的失败所在。基于此,将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协同机制构建展开研究。首先,简析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协同机制;其次,介绍了该机制的重要性;最后,根据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一些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促进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  相似文献   

16.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我国高校舆情状态发生大幅度转变,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极大地挑战。现如今大学生思想思维更加多元化,高校需以全新的思维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以及教学方法进行创新,确保在网络舆情视角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加贴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网络舆情视角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构建,可减少甚至消除大学生从网络接受到的负面影响,为大学生提供适应学习的平台,创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相似文献   

17.
对高校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思想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还可以提高校的知名度,帮助高校在社会各界赢得一个好名声,从而促进高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为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作者以《浅析当前思政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改革策略》为课题,从思政教育相关含义解析入手,对当前思政教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全方位、深层次的剖析,并在此基础上全面而深入地探究了思政教育工作改革策略,给出了具有代表性的个人建议。  相似文献   

18.
立德树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能否培养出政治立场坚定、道德品质高尚、勇于担当、有所作为的新时代青年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使命.中医院校大学生既是高校大学生中的重要群体,也是医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当前医学生的思想教育现状进行分析,剖析了当前医学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对中医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要素...  相似文献   

19.
在领会和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精神的过程中,要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反思,认清和克服存在的现实问题,确立“以人为本”的创新理念,通过建立一支高素质的高校政工队伍,创新教育内容,探索新形势下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径,努力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0.
政治性始终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特征,政治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诸环节中占据核心地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素质,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人才储备,保障国家政治体系的可持续运转。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应不断创新,以便更好地对受教育者进行政治教化,培养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