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7 毫秒
1.
在新工业革命和新工科建设的双重背景下,文章探索基于校企联盟的研究生协同创新培养机制,研究和实践了政府、校企联盟内高新技术企业与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和建立了联合培养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切实保障和提升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地方高校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基于研究生的科研创新项目,改进选题、指导、结题等环节,形成了“三加强、三培养”的课题指导模式:加强选题指导,培养创新意识;加强过程指导,培养创新思维;加强结题指导,培养创新能力。为了提高地方高校研究生的实践能力,通过打造校企合作平台、引进企业技术骨干、参与企业工程项目,形成了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建立企业研究生工作站,打造工程人才培养新平台;引进高水平企业技术骨干,指导硕士研究生创新实践;结合实际工程项目,提高硕士研究生的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硕士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在分析实践基地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基础上,提出了实践基地建设的协同创新机制,指出协同创新是助推校企深度合作共建研究生实践基地的源动力。基于立足特色与协同创新耦合、提高研究生实践能力的思想,从立足特色、服务需求,协同创新、同创共赢,多措并举、科学管理3个方面,介绍了我校在加强校企深度合作、共建研究生培养实践基地、提高高层次人才培养质量方面的改革举措及取得的成功经验,对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车辆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为例,阐述了研究生企业工作站的功能和优势,提出了做好研究生企业工作站建设和基于工作站开展研究生培养的新的思路和方法。改革和创新研究生企业工作站培养模式,必将促进这一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有效运用和健康发展,使之在车辆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发挥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5.
产学研协同是工程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和载体。华北电力大学通过校企协同构建工程人才培养全科知识体系,实行以研究生工作站为载体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建立研究生工作站长效合作机制,实现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与职业资格对接,在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产学研协同培养生态体系的探索与构建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6.
为创新校企合作的运行模式、加强校企合作在内涵上的对接,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积极打造校企合作载体,校企合作共建了企业技师工作站。工作站在校企合作育人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根据高职院校的办学体制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探究高职院校的企业技师工作站建设与管理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政行校企”协同育人旨在政府、行业、高校、企业多方联手合作,推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实现多方联合共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然而,当前协同育人还存在合作过程过于形式化、内容单一、协同机制不健全、相关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只有“政行校企”协同育人全面推进,各方明确各自的责任、权利、义务,校企合作才能持续有效实施。为此,文章从协同育人的机制建设、合作协同育人的模式等方面对协同育人有效运行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文章探讨校企合作建设工作站,创新校企合作机制体制,成为机电专业搭建人才培养和课程改革的平台,通过探索逐渐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先导型课程体系,为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9.
该文以校企协同创新为指导思想,以联合教育为主要模式,以改造能源动力领域的传统产业和培育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新兴产业为专业背景,介绍了大连理工大学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依托与中广核集团、沈鼓集团等大型企业合作的良好基础,从运行校企联合办学人才培养、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建设校内外实践教学平台、优化本科教学体系等方面,开展校企协同创新工程人才培养体制机制的研究与试点工作,通过建立健全工程教育办学体制和运行机制,提高工程教育质量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10.
为提升继续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质量,文章运用协同创新理论,就继续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专业设置、培养目标设置、培养规格建设、培养方案制订、培养途径建设、培养制度建设和培养评价标准构建方面提出协作创新模式。继续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不是高校和企业简单的配合,而是各协同主体的协作创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从而实现共生发展。  相似文献   

11.
多学科交叉培养研究生已成为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重要趋势。围绕“双一流”建设,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践行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理念,依托河海大学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两个“双一流”建设学科,通过构建交叉学科协同的研究生培养创新平台、建立交叉学科导师组联合培养方式、构建多维交叉的创新人才培养共同体以及加强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机制,在保持和发扬传统办学优势和育人特色的同时,积极探索“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专业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创新模式,促进研究生创新教育体系的完善,全面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2.
企业研究生工作站是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的一种改革,同时也是产学研合作的重要平台,在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与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企业要充分利用高校人才资源与科技优势,以科研立项为发展动力,增大投入,承担更大责任;将研究生工作站作为吸引和遴选人才的基地,创新管理与考核模式,实现智力扩张,增强企业基础研发与创新的能力。学校要加强校内和校外导师培训,建立定期沟通制度;吸引企业参与教材编写与教学工作;将企业研究生工作站作为青年教师的培训基地,实现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3.
本文打破以学校为主体的传统校企合作模式,提出设立研究生流动工作站的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构想,以企业为流动工作站的实施主体,结合高等院校研究生培养要求,组织研究生轮流进驻,参与或承担企业技术研发,来提高研究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为高校研究生培养模式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建设的角度出发来论述如何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着重阐述了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建设的必要性、动发展模式和保障,认为通过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的建设,可使研究生在现实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培养和提高其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也可降低研究生的培养成本并减轻就业压力。  相似文献   

15.
宋鸽  王建 《教育教学论坛》2020,(16):277-279
针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天津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校内科研平台与校外创新实践基地建设,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提出充分依靠“科研育人”抓手,坚持以实践基地合作科研项目引领为导向,推进行业与企业专家进学校和专业导师进企业“双进融合”,探索双导师合作协同育人新模式,健全保障体系与评价机制,实现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与实际科研问题解决能力的全面提升,着力培养既有“卓越精神”、又有“工匠精神”的高层次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16.
为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推进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提升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江西理工大学在研究生国际合作与交流方面积极探索。通过构建研究生国际化创新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与海外高校建立研究生联合培养新模式,搭建研究生国际合作交流平台,加强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为创新研究型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创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7.
按照“把企业搬进校园”、围绕“企业真实情境模拟”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基于“十大企业运营情境化实验实训模块”,构建了一个具有创新性、前瞻性和实用性的共性生产制造企业运营管理系统的情境化实验实训体系。  相似文献   

18.
“新工科”是应新经济发展而生的新型工程教育,其以继承与创新、交叉与融合、协调与共享为主要途径,旨在培养多元化、创新型卓越工程人才。文章以材料成形及控制工程专业为例,以“新工科”理念为契机,以培养双创型复合人才为目标,从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两个层面出发,通过改进课堂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建立校企联合培养的任务驱动模式,以提升教育质量,服务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按照"协同共建,共享联动"的育人原则,该文提出了"三二一X"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建设运行思路和策略。融合学科、专业和合作企业优质资源,建设了创新实训和创业实训两大类"教—研"共享基地和7个实践平台,成立了创新创业微学院,开展了"以项目为中心学习方法""问题导引式教学模式"等教研活动,用双创项目成果参加学科竞赛实战演练的闭环式培训实践,有效提升了学生综合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职业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走了一条面向个体成长的路线,即以个体成长最终达成整体提升的路线,尽管取得了一定成绩,也日益面临瓶颈。以“双元结构教师小组”为新机制,使企业转职教师和非企业转职教师均在团队发展中交互影响、螺旋提升的效果良好,不失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一种新思路。基于团队螺旋提升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必须在合作机制建设、项目化运作、评价体系创新等方面进行创新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