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针对高校新能源、电气和自控专业学生普遍缺乏针对风力机叶片振动控制的实践环节,提出了基于LabVIEW的风力机叶片振动特性与控制仿真实验设计方案,该方案利用LabVIEW搭建了风力机叶片的经典颤振模型,建立叶片振动特性与控制仿真实验系统。整个仿真实验系统,可在多种典型风速场景下进行叶片振动特性实验,同时,可自行设计控制参数,进行叶片PID振动控制和自适应振动控制的仿真。通过直观的虚拟仿真交互系统,有效克服了场地和设备带来的时间、空间上的局限,促进学生对于风力机叶片振动特性的了解,增强了叶片振动控制设计的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2.
李真虎 《科学教育》2007,13(2):40-41
授课班级:高二(174)班人数:46人授课时间:略情景铺设:在进行该实验之前,学生学习了显微镜的结构、使用方法,了解了简易切片制作的材料选择的标准是取材方便,制作简单,观察效果好。鼓励同学们根据标准自选材料在实验室进行实验。教学过程:在学生陆续进入实验室时,注意观察学生自带的实验材料,大致分类。教师:同学们为本实验准备了哪些材料呢?学生:杨树叶,柳树叶,菊花叶片,菠菜叶等。教师:为什么大家都带植物的叶片呢?学生:因为植物叶片中才有叶绿体。教师:只有植物叶片中才有叶绿体吗?学生:一些植物的茎也有,如仙人掌。学生甲说:植物绿色的部…  相似文献   

3.
本文用绿豆幼苗叶片代替天竺葵叶片进行“绿色植物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并简化了实验过程,缩短了实验所需时间,在提升实验效率的同时方便学生课堂操作。  相似文献   

4.
降低轴流风机噪声的两种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轴流风机的噪声源进行了理论和实验分析,对降低风机噪声的方法进行了总结。在此基础上,研究了降低风机噪声的两种新方法——叶片不等距分布方法和叶片穿孔方法。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这两种方法为降低轴流风机噪声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液力传动课程的实验教学环节,介绍了吉林大学液力传动课程包含的三个特色实验,分别是PIV实验、自动变速实验、流体机械固定元件叶片表面减阻特性实验。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对液力元件的性能有直观且深入的了解,对新的理论和方法的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进行“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时,学生按照相应实验步骤,一步一步做着,在最后一步“滴加碘液”时,我向学生解释了淀粉遇碘液变蓝的特性,当滴上碘液,每个小组的叶片都相应变了色。一个学生突然问:“老师,碘液滴在叶片上是棕黑色,为什么不是蓝色?”其他学生也附和着“不是老师说淀粉遇碘液变蓝色吗?为什么叶片上不是蓝色啊?”叶片确是棕黑色,面对着学生的提问,我不知所措,因为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从前总是叶片变色就证明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从没有学生对叶片的颜色产生疑问,我该怎么回答呢?猛地我想到:何不放给学生去探究呢?于是,我对学生说:“老师也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我们一块探究,好不好?”学生们激情高涨,跃跃欲试。于是,我按照探究性实验的五步骤来引导学生进行。  相似文献   

7.
如果在阳光充足、气温较高的季节做光合作用的实验是很容易成功的。但按教材编排体系,中学和中师《生物学》中在光合作用部分教学时正值冬天,天气阴晦、气温很低,很难遇上晴暖天气。因此按惯例将天竺葵放在暗室处理后,在选择叶片用不透光纸遮盖时,很多教师指导学生选择生长健壮的成熟叶片进行遮盖,这样实验效果并不理想,大部分被遮盖叶片实验不能成功。为使叶片能够得到足够光照,有的教师便指导学生白天将天竺葵放在露天,夜晚则放在强光灯下进行人工照光处理,结果也不是所有被遮盖叶片都能实验成功。但在选择叶片遮盖时,如果选择…  相似文献   

8.
人民教育出版社版九年制义务教育制教材初中第一册生物学教科书第50页,有关植物叶片下表皮的观察实验,是用镊子撕取蚕豆(Vicia faba L)等植物的叶片下表皮进行观察。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发现有两个困难:一是由于季节原因,实验时不易采集到蚕豆叶;二是学生实验用具质量不高,很难用镊子撕下植物叶片下表皮,因此,学生实验效果不理想。鉴于上述原因,我们将此实验作了部分改进,具体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9.
初一生物第一册(上)教科书第50页开设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学生分组实验。如果按教材的方法步骤进行该实验,既不容易做好,又很麻烦。本人通过几年的实验教学实践,把该实验作了如下改进,效果很好。a.实验前两三天,把室外生长的天竺葵叶片一部分从上下两面用不透光的物品如:黑纸片、薄木片、锡箔纸等,遮盖起来。b.实验时摘下叶片,去掉遮光的物品(摘叶片之前,能有几小时阳光照射,效果更明显)。c.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里,隔水加热,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到酒精中,叶片变成黄白色。d.用清水漂洗叶片,再把叶片放…  相似文献   

10.
常兰兰 《考试周刊》2013,(64):124-125
<正>绿色植物的三大生理作用——蒸腾作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初中生物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在复习过程中探究实验题目众多,需要学生强化理解,在此笔者整理了的三大作用实验图例习题,以供参考。一、蒸腾作用(一)叶片的结构。叶片是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图中  相似文献   

11.
针对当前高校在本科生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在现有实验内容条件下,引入实验故障,注重实验细节,提高实验难度,实现学生实验前认真预习,实验过程中运用已学知识调试解决实验故障,才能得到正确的实验结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碰到更多互不相同的实验现象,需要解决更多实验问题。实验结束后,学生一般可分为3个层次:一是基本要求不达标;二是解决了部分故障,获得了部分实验结果;三是基本解决全部故障,得到了正确的实验数据或实验结论。教师根据上述3个层级分别考察学生的能力并给以成绩。故障调试需要学生综合运用已学知识,学会选择并使用实验仪器,深入思考才能解决。解决故障后的成功,让学生学有所用,激发了学生的实验兴趣。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鼠李科鼠李属植物毛冻绿(Rhamnaceae utilis Decne.var.hypochrysa(schneid.)Rehd.)春季初萌发幼叶的显微鉴别特征。方法:徒手切片观察幼叶纵切结构和叶片上下表皮表面观,粉末显微辨识毛冻绿幼叶特征结构与形态。结果:毛冻绿非腺毛可分为长、短两种类型,非腺毛毛囊处的纵皱纹理明显,且放射性地向毛囊基部表面扩散。毛囊处于叶表皮细胞整体水平面以下且顶部细胞呈细长柱形,侧面观呈鞭状的非腺毛为长非腺毛;毛囊处于叶表皮细胞整体水平面上且毛囊与叶表皮细胞连接部分呈水滴状,短非腺毛侧面观近三角形;短非腺毛的分布常与叶肉细胞中的方晶伴生。结论:利用毛冻绿非腺毛的毛囊与叶表皮细胞连接的位置关系,及非腺毛长度的形态差异,可作为毛冻绿幼叶的显微鉴别提供依据。长短非腺毛在不同物候环境变化下,形态会有过渡性变化。长非腺毛可能与保障蒸腾与呼吸作用有关,短非腺毛可能与保护叶肉组织有关。  相似文献   

13.
根据新课改"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建立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的要求,采用探究发现式教学法,指导(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经过实验探究,归纳论证,发现结论,促进学生成绩和综合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高中化学实验课是对学生基本能力的一门重要的学科,在实验设计完成过程中,教师要有方法的帮助学生完成实验。同时,教师还应对学生的实验结果加以指导,帮助学生做好实验数据的分析和汇总,提高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并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针对机械零部件性能试验实验课程的教学与实施,进行经验总结及后期改进与设想,以达到充分培养学生的机械设计理念及创新设计意识,从而提高学生实践应用综合能力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6.
基于土木工程的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方向,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标,转变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构建了土木工程专业实验的混合式教学体系,引入手机+课堂等混合教学模式的核心理念,使学生成为实验课堂主体,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升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7.
对安徽皇甫山黄檀天然林的群落特征调查与研究,结果表明:黄檀群落中植物以高位芽植物为主,达65.6%,地上芽植物21%,地面芽植物3.2%,隐芽植物6.5%,一年生植物9.7%;黄檀群落的生活型谱接近落叶阔叶林的生活型谱.叶的特性以中型叶、草质叶、非全缘、单叶为主.群落分层现象明显,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层间植物.黄檀群落已进入次生演替的成熟阶段,属于典型的落叶阔叶林.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电磁学实验考核方法改革的做法与体会.提出通过平时考核、设计实验考核、期末考核等考核措施,使电磁学实验考核全面客观地贯穿于整个实验教学过程中,激励学生做实验的自主性,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9.
岳建刚 《成才之路》2020,(6):126-127
化学实验能使抽象的化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培养学生敢于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帮助学生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要进行高质量的化学实验教学,教师可开展翻转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充分利用电化教学,提高实验教学效率;创设实验问题,提升学生探究能力。文章对构建初中化学实验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20.
以555定时器的实验为例,介绍电子实验的拓展及设计.本实验可分为三步:第一步,学生基于教材的知识和电路进行的验证实验,根据教材提供的电路图及元件参数搭接相应的电路,测出相关数据,验证教材结论;第二步,学生对教材深入研究的拓展实验,根据教材提供的电路进行深度加工,产生实用电路;第三步,学生综合前两步的设计实验,根据前两步实验结果设计出能实现现实功能的电路,主要元件要求固定,其他元件可以任意挑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