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鉴赏形象是诗歌鉴赏的基础。《考试说明》明确要求:"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每年的高考,无论是全国卷还是各省的语文卷,均会涉及诗歌形象的鉴赏。所以,掌握古代诗歌形象鉴赏的答题技巧,对每个考生都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朱庆和 《高中生》2008,(2):40-41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题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的能力,从2007年高考各套语文试卷的设题角度来看,出现了以下几点变化。①选择词的赏析比以前多了。如全国卷一选择的是苏轼的《望江南·超然台作》,安徽卷选择的是清朝陈维崧  相似文献   

3.
高考语文要求测试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表达应用和鉴赏评价五种能力。在《考试说明》“古代诗文阅读”项里,明确规定要“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进行“评价”。这里的文学作品主要指古代诗歌。2002年高考语文试题的内容和形式有较大变化,其中诗歌鉴赏由第I卷移到了第Ⅱ卷,题型由客观选择题变为主观表达题。  相似文献   

4.
2007年高考古代诗歌鉴赏题,从全国卷以及各省市试卷中的考题来看,都从设计新题的角度,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有所创新和变化。下面从新题的内容和形式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对于学生来说.文学作品鉴赏是一大难点,尤其是文学作品形象赏析的深度难以把握。怎样把教材分析与高考考试接轨,找寻一个支点。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形象呢?那要先从高考题目说起.2008年高考浙江卷第21题要求赏析《乌米》中“我”的形象与作用,在题干中引导说“鲁迅《祝福》中的‘我’既是不可或缺的人物形象。又是主人公祥林嫂命运的见证.其重要性与本篇中的‘我’相似”。  相似文献   

6.
1.考纲要求。古诗词鉴赏,《考试说明》的要求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2.诗歌形象。所谓“形象”就是诗歌中所展示出来的生活图景,一般可分为人物形象、自然景物形象和客观事物的形象。  相似文献   

7.
诗歌鉴赏历来是整个高考语文试卷中难度系数较大的试题,2002年以前诗歌鉴赏多以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出现,相对而言,难度较低。2002年后高考语文试卷把"古诗阅读鉴赏"放到第Ⅱ卷中以主观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能力层级提升为E级,《考试说明》对此明确提出两点要求: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难度提升带来的直接后果是诗歌鉴赏成为年年失分最严重的部分之一。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诗歌的能力,高考语文也要求学生有鉴赏诗歌的能力,怎么才能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一、考点明晰《考试说明》中明确提出要求: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即内容上考查形象、思想、观点;形式上考查语言、表达技巧。结合考纲我们具体分析2002年高考全国卷第四大题第17小题诗词赏析给的是常见诗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诗歌虽不难,而试题却颇不平常。一小题分三问,或要求表态或要求阐述。2003年高考全国卷则选用王维的《过香积寺》,从诗歌语言赏析方面出题…  相似文献   

9.
第一节古代诗歌鉴赏考纲要点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E级。试题回放1.(全国卷Ⅰ,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相似文献   

10.
[复习指导] 2002年的《考试说明》,已将原来的“古诗词鉴赏”和“文言文阅读”合并为“古代诗文阅读”,古诗词鉴赏题已从原来的第一卷移至第二卷第四大题中考查,考查形式也由原来的选择题改为主观题。高考对古代诗歌鉴赏有两项基本要求,一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二是评价文学  相似文献   

11.
【考点说明】2002年高考语文学科《考试说明》的重大改革之一 ,是将古代诗歌鉴赏试题由客观选择题变为主观表述题 ,综合性增强了 ,难度加大了 ,对考生的素质要求更高了。因此 ,2003年的考生必须充分了解《考试说明》对文学作品鉴赏评价的具体要求 ,并按要求积累掌握好诗歌鉴赏评价的相关知识。关于鉴赏评价 ,《考试说明》提出了两个要求 :1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2 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就是把握文学作品刻画的艺术形象的内涵。在诗歌鉴赏中 ,要学会分析诗歌的意象 ,并通过意象的分析 ,理…  相似文献   

12.
<正>一、明确考点要求最新的《考试说明》对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要求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主要指鉴赏诗歌所描写的人、事、物的特征和意义,诗歌中的形象可以理解为诗歌的意象。"语言"通常指语言的形象性、生动性、含蓄性和凝炼性,以及语言的总体  相似文献   

13.
古典诗歌纳入高考试题,始于1993年,隶属“文学鉴赏”的考查。关于古典诗歌的考查点,2003年《考试说明》明确地提出了两点要求:1.能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2.能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鉴赏诗歌的“形象”,主要是就诗歌的“意象”而言,就是要分析、判断“物象”所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社会意义。鉴赏诗歌的“语言”,主要目的在于把握诗歌运用语言的艺术,领会其语言的优美、生动、传神、精练、隽  相似文献   

14.
命题特点文学作品阅读是指小说、诗歌、戏剧、散文的阅读,它在语文教学中是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在高考试题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全国高考试题中,1991年的《世间最美的坟墓》、1998年的《报秋》、2000年的《长城》,2001年的《门》、2002年的《话说知音》等,都是文学作品的阅读。其中,除了1991年“三南卷”的命题材料是诗歌外,其他的都是散文。文学作品的阅读,放在第二卷中考查,近几年的题型一般都是三道主观题和一道客观题,共占18分。文学作品阅读的测试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层次。(一)理解1、理…  相似文献   

15.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就是要把握文学作品刻画的艺术形象的内涵,分析、判断它们所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社会意义。诗歌中的形象指的是诗歌艺术形象,包括景物形象、人物形象和事物形象等。融入诗人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成为意象,诗人通过意象的创造和连缀,构成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这就是意境。  相似文献   

16.
周丽霞 《语文天地》2014,(12):11-12
诗歌是诗人借助诗歌形象即意象用高度凝练的语言来表情达意的一种文学作品。形象是诗歌思想内容和作者情感态度的载体,因此准确理解诗歌中的形象,就可读懂诗歌,把握诗人的内心世界。诗歌形象一般分为三类: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以下笔者主要就人物形象谈谈自己的看法。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可以指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如屈原的《离骚》表现的是一个执著追求、忠君爱国的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  相似文献   

17.
多年来,文学作品阅读一直是散文的天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展开,散文垄断文学作品阅读的局面逐渐被打破,以小说作为阅读考试材料的试题正在增加。2010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安徽卷、广东卷、江苏卷、辽宁卷、山东卷、浙江卷都考查了小说.  相似文献   

18.
2010年高考尘埃落定,通过分析全国卷及新课标卷的三首古诗词,可以看出,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及作者的观点态度仍为考查的重点。高瞻远瞩才能把握方向,柳暗花明。  相似文献   

19.
<正>《考试大纲》对"古诗文阅读"考试内容所做的规定中,"鉴赏评价"能力层级中的第一个考点,就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这个考点主要是针对阅读古代诗歌的。鉴赏诗歌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事物形象、景物现象。这三类形象鉴赏的试题高考中都出现过。现以2013年高考题为主,结合2012年两道题和2010年一道题就诗歌鉴赏中的形象题的解法做一探究。一、鉴赏人物形象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又分为两类:一是抒情主人公  相似文献   

20.
新课改实施至今.古典诗歌教学依然是语文一线教学的难题之一.2009年江苏高考语文卷,诗歌鉴赏从两题8分变为三题10分.赋分的加重无疑对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对我们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