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系统反思现代课程知识观演变的历史轨迹,把握其内在关联是为新基础教育课程知识观确立历史视野的重要途径。为此,以适应“新课程”为基本取向来构建一种相对稳健、适应性较强的新课程知识观,其内容大致如下:1.从课程知识的本质上看,课程知识应是以课程文本为平台的社会文化与学习者经验的复合。2.课程知识的价值定位:在自我解放发展与社会解放发展平稳推进指针下,建立动态的、“四价值”综合平衡的价值观格局。3.课程知识的学习:一种课程文化、课程文本、学习者主体的三体互动状态——“对话”中的“建构”。  相似文献   

2.
邮文化洋溢着色彩斑斓、热烈奔放之美,历史文化也蕴含着深沉含蓄、博大精深之美,如果将两者结合起来会更加美不胜收!学生不仅能从邮票(品)中学到许多历史知识,而且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方面.还能得到美的享受、心灵的净化、思想的启迪:况且这也符合新课程注重课程资源开发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邵银芳 《成才之路》2009,(10):34-34
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应避免五个误区:(1)新课程强调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并不是知识不重要;(2)新课程强调对学生的尊重、赏识,但并不意味着对学生要一味表扬;(3)新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并不是让学生放任自流;(4)新课程强调研究性学习并不是不要接受性学习;(5)新课程强调课堂气氛活跃并不是追求“表面热闹”。  相似文献   

4.
一、英国媒介素养教育的概况1.发展历程与主要理论(1)防御大众媒体。大多数人认为,英国媒介素养教育的历史起点,是ER.利维斯和他的学生丹尼斯·桑普森于1933年出版的文学批评著作《文化和环境:培养批判意识》。利维斯的核心观念是文化保护,即保持本国文化传统、语言、价值观和民族精神的纯正和健康,从这种观念出发,有关大众文化教育的目的被理解为鼓励学生去“甄辨与抵制”。通过这种教育,使得学生能够防范大众传媒的错误影响和腐蚀,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初中语文教学认为,根据学生的生活阅历和情感体验.注重深化对文本的挖掘,优化教学过程和方法。不仅有助于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知识.而且有助于学生增强情感体验.提高语文综合素养。新课程语文教学就是在“以学生为本,全面发展”的理念基础上形成的人文性教学思想.鼓励学生在自主阅读和主动探究的基础上不断地内化生成。这种情感体验不仅是语文课程教学目标中“培养学生正确情感态度和审美价值观”的必然需要,而且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和文化内涵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实施素质教育 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思维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巨林 《天中学刊》1998,13(1):95-97
李岚清同志指出:”教育的重点应当是在掌握必要文化知识的同时.教会学生获取新知识的方法和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不断补充新知识、解决新问题.从而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可以说.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从而使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素质教育的灵魂;  相似文献   

7.
高云 《考试周刊》2010,(42):150-150
《牛津高中英语》教材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也是体现新课程高中英语教学理念的主要运用依据。依据新课程高中英语教学理念要求,优化教学文本资源.拓宽学生学习和运用语言的渠道,不仅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过程,而且能够增强学生的跨文化学习意识,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满足他们的学习发展需要。在教学中依据教材的模块学习要求,优化教学基本单元,能够帮助学生在积累丰富的语言文本知识的基础上.养成自主学习和自我反思的良好学习习惯.该套教材的合理运用,能够在实现教学目标要求的同时,进一步丰富学生的语言文化知识视野,满足学生多元化语言文化学习的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8.
刘建东 《现代语文》2010,(6):130-130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认为,帮助学生拓宽知识视野,有助于丰富学生的语言知识和技能,提高他们的语言知识底蕴和文化内涵。正是在这样的教学要求下,新课程初中语文的编者们依据课程教学目标精心编排了与此相似的教学文本,鼓励学生在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的基础上提高他们的语文知识和技能。笔者以为,在新课程教学中注重优化课程教材文本,一方面,  相似文献   

9.
瞿淑霞 《现代语文》2009,(11):70-70
新课程高中语文教学注重对文本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底蕴的探究,强化了人文价值的意义。课程标准在教学的三维目标中也认为,注重阅读文本的人文性,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辨清各种文化中所包含的情感态度和审美价值观,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正是基于以上的认识,笔者以为,在语文教学中关注教学的人文性,  相似文献   

10.
中华民族自古迄今共有三个历史时段形成了相对稳定的、为主流社会所认同的核心价值观:(1)尧舜时代的“五教”;(2)秦汉至明清时期的“三纲五常”;(3)民国时期的礼、义、廉、耻。每一历史时段的核心价值观都出自齐鲁文化。可见齐鲁文化非同凡响。齐鲁文化以儒学为大宗,以东夷文化为先导,是构建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的最重要的思想资源。鉴古而知今。我们构建当代中国的核心价值观,必须充分考虑齐鲁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这是历史给予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认为,发挥好文本资源的作用,不仅能够为学生语言文化知识获取提供便捷的途径,更能为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教学中,以文本资源为教学载体,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语言素材,能够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的过程中获取更为丰富的语言文化知识。学生在文本学习资源的激活下,能够根据自身的学习理解感悟能力,不断地提高语篇概括能力、任务学习探究能力、语言表达拓展延伸能力等,从文本资源中接受知识和感悟知识,以提高自身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12.
本文围绕青少年价值观这一核心问题,着重从人生意义、人生目的、人生理想、人生态度、人生道路五个维度调查分析青少年价值观情况,寻找多元文化与青少年价值观形成影响关系。本文认为,改进青少年价值观教育必须要认识到,青少年学生价值观呈现出两极化的特点:主流价值观与不良价值观并存,因此既要看到主流,更不能忽视个别;强化主流文化对青少年学生的影响和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青少年学生价值观;尊重价值观教育的基本规律,正视价值观形成过程中的反复性;实施对青少年学生价值观的分层培养。  相似文献   

13.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基本理念中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编写建议中也指出:“教材内容的编排和呈现要突出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应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进行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并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学会学习;应关注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在数学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结合我们承担的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2008年度研究课题“基于数学文化的教学模式研究”,  相似文献   

14.
黄甫生 《现代语文》2009,(12):85-85
在新课程初中语文的教学中,教师应该以文本为教学载体,深入挖掘其中丰富的知识底蕴和文化内涵,不仅能够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还能够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不断发展提高。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就是要"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见朱慕菊主编的《走进新课程》)。对于课堂教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相似文献   

16.
1问题的提出 1)新课程呼唤“三动”课堂 《基础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把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学生的发展目标之一”.《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试行)》要求:课堂教学要实现认知、情感和技能三大领域的教学目标,不仅注重传授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培养,也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现代教学中,人们越来越关注三维目标的达成.  相似文献   

17.
2022年英语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引导学生了解不同国家的风土人情、文化历史,以及科技、艺术等方面的优秀成果,进行中外文化比较分析,拓宽国际视野,加深中华文化理解,增强中华文化认同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由此可见,文化渗透已经成为英语教学不可缺少的内容。阅读是英语教学的重中之重,初中教师应当立足阅读文本,从学生发展角度出发,在阅读过程中逐步渗透多样文化,以推动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18.
胡小兵 《考试周刊》2009,(15):37-37
本文试对新课程下的高中语文人文性教学作探析,旨在阐述该教学对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作用。新课程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体现在对文本深刻理解感悟的基础上,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地位,鼓励学生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增强情感体验,积累丰富的文化知识内涵。教师应该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挖掘文本中的人文内涵,以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审美价值观。  相似文献   

19.
柳月云 《考试周刊》2011,(64):17-17
新课程高中英语文本资源的合理运用是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有助于实现课程教学过程和方法的优化组合.为学生获取丰富的语言文化知识奠定基础。运用教材资源.应该在注重激发学生语言学习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丰富语言文本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搜集探究整理的能力.以此发挥课程教材的引领示范作用。教师合理运用教材资源.能够让学生的语言学习思维和语言感知能力得到增强.真正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20.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在英语学习的较高阶段,要通过扩大学生接触异国文化的范围,帮助学生拓展视野,使他们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进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通过学习英语了解世界文化,培养世界意识;通过中外文化对比,加深对祖国文化的理解,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全面提高人文素养。根据这一要求,教师除了要教授语言知识外,还应该适时、适度地导入相关文化知识,培养学生文化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