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奉祥明 《湖南教育》2005,(23):10-11
实施素质教育,是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符合当今国际教育改革发展的潮流。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全社会也都给予了认可,但在实施过程中,却往往不是那么回事,有的甚至背道而驰。素质教育发展到今天“,穿新鞋,走老路”的尴尬境地不能不引起我们反思。一、素质教育未能全面推行的原因对于素质教育,绝大多数学校、家长都有所认识,理论上也都赞同,但在实践中还是“应试教育”,出现了所谓的“轰轰烈烈讲素质教育、扎扎实实干‘应试教育’“”学校抓素质教育、家庭搞‘应试教育’“”白天搞素质教育、晚上搞‘应试教育’”等现象。我认…  相似文献   

2.
吴山脚下,杭州市江干区教育局会议室里,我们见到了正准备召集局务会议讨论“九五”规划的局长屈冠奎。听说要他就“素质教育”的问题谈谈高见,局长风趣地打开了话匣子:“‘高见’不敢,高兴是真。为什么?为《家庭教育》这一课题抓得好。照我看,素质教育好比是首合唱曲,应由学校、家庭、社会多声部合成,才能造就气势恢宏、震撼人心的效果。可当前这曲子总似乎还有那么一点缺憾,一提起‘素质教育’,就好像只是学校教育的‘专利’,圈子外面的人缺乏一种‘匹夫有责’的责任感。其实,‘应试教育’  相似文献   

3.
广西教委余瑾副主任1996年12月17日在广西“全区素质教育经验交流会”上作了题为“抓住机遇,大胆实践,把我区素质教育工作全面推向深入”的重要讲话,讲了“实施素质教育是贯彻‘两全’的唯一途径,也是摆在我区教育工作面前的一个十分紧迫的任务”,“关于素质教育几个问题的说明”和“搞好我区素质教育的几点建议”三个问题。这个讲话对指导广西全区开展素质教育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限于篇幅,本刊现将讲话的第三部分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4.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在学校.教师肩负着为国家建设和发展培养全面合格人才的重任。教师在教学中往往扮演着一种示范的作用,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学生的素质的高低。而“素质教育是一种以‘素质’培养‘素质’、以‘灵魂’塑造‘灵魂’的过程,这就决定了教师的素质在素质教育中的特殊意义和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5.
素质教育是中国基础教育的方向 ,1993年党中央、国务院发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 :“中小学教育要从‘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轨道 ,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 ,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 ,办出各自的特色。” 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 2 0 10年远景目标纲要》进一步明确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由‘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转变”。 1999年公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再一次为素质教育指明了…  相似文献   

6.
2014年5月15日晴全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被誉为"中国苏霍姆林斯基式的教师"李镇西,针对观众朋友什么是素质教育的提问,简洁地回答说:"素质教育就是教育!"他接着解释说:"我曾经把这个问题抛到我的博客上让大家讨论,结果网友们纷纷从不同角度给素质教育下定义或谈自己的理解,‘以人为本’呀,‘因材施教’呀,‘做人第一’呀,‘身心两健’呀,‘提升生命’呀,‘激发创造’呀,等等。  相似文献   

7.
努力建设一支适应素质教育需要的教师队伍本刊编辑部从“应试教育”向全面的素质教育转轨,是基础教育的一场深刻变革。李岚清同志指出:“在中小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既是纠正‘应试教育’的基本对策,又是落实‘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大决策。它不仅是为了...  相似文献   

8.
中央民族大学李耀宗教授在论“传统文化与素质教育”时说:“传统文化之古,涵载着我们国家的‘国谱’。作为中国人,传统文化素养当作素质教育之‘基’,偏离此‘基’,素质教育必伤‘根本’:轻则导致畸形残缺;重则发生台湾吕秀莲数典亡祖那样的极端恶例。”而《孟子》思想作为儒家道统的经典,无疑是中国文化的道统之声,它的文化素养对素质教育起着“功在当代,利及千秋”的作用。当今世界,社会生活面临着过度物质化、功利化和外向化的问题,道德问题被忽视,精神上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换言之,人们在物质生活不断改善的同时,精神世界在可怕地荒芜,人…  相似文献   

9.
目前,在教育界“素质教育”一词颇为流行。从普通学生到教育行政领导,似乎都知道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重要性。然而,素质教育的确切含义究竟是什么?如何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怎样实施素质教育?不少人没有真正弄懂,本文仅就中师数学素质教育问题谈点粗浅看法,以求教于同仁和专家。1中师数学素质教育的确切含义原国家教委副主仔柳斌在《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等》一文中说得很明白:“如果‘人的全面发展’是教育方针中所指的‘德、智、体’等方面的全面发展,那么素质教育就是‘全面发展’这一教育方针的一种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0.
“教,传授谋生的手本事;育,教人如何做人帮事。‘教’”属于技能和文化素质教育,‘育’则属于人文素质教育范畴,二者缺一不可。”中国教育在很长·段时间里都任应试教育的死胡同里打转。值得庆幸的是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第一次提出了基础教育的任务是“提高国民素质”说的简单点就是要搞素质教育。于是全国“大兴土木”的搞素质教育,自我上初中开始接受素质教育,到现在做为素质教育的实施者,我对素质教育接触也超过了10年时间当我对素质教育深信不疑的时候,我却感到素质教育又走进了一个误区——技能教育。于是我大胆地提出“素质教育不等于技能教育”!  相似文献   

11.
素质教育是我国 80年代教育改革实践中提出的一个重大课题。《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要求“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 ,面向全体学生 ,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 ,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李岚清副总理在关于素质教育的讲话中曾指出 :“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是基础教育的紧迫任务 ,广大中小学校要把实现向素质教育转轨列为学校的中心工作 ,抓紧抓好。”由此可见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中小学图书馆作为学校的三大支柱之一 ,是中小学生的第二课…  相似文献   

12.
《今日教育》2010,(1):44-44
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王佐书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制定工作引发的社会对教育问题大讨论中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我主张,对学生进行‘腌萝卜’式的教育,而不是‘刷色’教育。在表面上‘刷’了一层‘三德“三观“三个主义’,这是走过场的教育,教育的内容没有渗透到学生的心里。”  相似文献   

13.
最近,看到清华大学教授秦晖发表在《科学时报》并为 2000年第 6期《新华文摘》所转载的题为《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不应对立》的答记者问,声称他不赞成“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的提法,主张这两者交叉并存,使我大吃一惊,深感这是对教育改革的极不负责的误导性言论。特在此对秦先生的“交叉论”提出质疑,并就教于教育界的同志。   对教育改革,党中央、国务院 1993年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早已指明方向:“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 1996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中小学教育在教学活动中受以追求升学率为主要目标的应试教育的影响,扭曲了基础教育的办学宗旨,干扰了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严重影响了儿童和青少年身心的健康发展,也影响了国民素质的全面提高。针对这种状况,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纳要》就明确提出了“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又进一步强调“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由‘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转变”。《河北省教育事业“九五”计划和2010年发展规划》(修订稿)中提出“九五”期间要实施好10项教育工程,其中第一个工程就是素质教育工程。这就为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5.
谯黎明、蒋蓉蓉两位所著《乡村教育的文化困境》一文(《四川教育》2002年第10期),视角独到,文字大胆,论点更让我折服。他们说出了我一直想说的话———“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确实是不可回避的事实。国家大力进行的西部大开发从一个侧面证明了这一事实。开发西部很大程度就是开发西部的农村。素质教育的时代到来了,它从城市一夜之间吹到了广大的农村地区。然而,“城乡差别已事实上造成了城乡文化价值的对立……城市文明以压倒性优势取得了阐释‘现代文明’的话语霸权。”“我们不禁要问:素质教育、‘减负’、创新教育等代表城市呼声…  相似文献   

16.
最近看到清华大学教授秦晖发表在《科学时报》并为2000年第6期《新华文摘》所转载的题为《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不应对立》的答记者问,声称他“不赞成‘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的提法”,主张这两者交叉并存,使我看后大吃一惊,深感这是对教育改革的极不负责的误导性言论。特此对秦先生的“交叉论”提出质疑,并就教于教育界的同志。对教育改革,党中央、国务院1993年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早已指明方向:“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1996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  相似文献   

17.
主持人语1996年,长沙市被确定为湖南省素质教育实验区后,再接再厉,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进行了一系列可贵的探索,成绩突出,经验丰富。根据副省长唐之享,省长助理、省教委主任许云昭等领导同志的指示,我刊组织力量采写了长篇报道《来自长沙素质教育实验区的报告》。全文分五个部分共计3万余字。本期刊出第一部分,其余部分将于近期陆续刊出。“实施素质教育,要面对许多应试教育遗留下来的‘雷区’。‘雷区’是令人生畏的。但若不敢面对现实闯‘雷区’,想安安稳稳绕道走,素质教育就只能打打‘外围战’,难以取得…  相似文献   

18.
即将进入二十一世纪,人的素质愈发显得重要,人的素质提高了,人类文明就会得以长足发展,社会经济也会突飞猛进。随着人的素质的提高,会减少犯罪,会增强亲情、友情,会共同致富,会齐奔小康。素质教育是百年树人的人类生存战略,必须从娃娃抓起,从中小学生抓起。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1995年10月27日在天津“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研讨会上强调指出:“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的紧迫任务应该是走上‘素质教育’。如果讲大事,这是头等大事;如果讲重要,这是重中之重;如果讲紧迫性,这是当务之急。走向‘素质教育’,这是经济发展、富国强民的需要,这是精神文明建设繁荣昌盛的需要,这是社会稳定、长治久安的需要,这也是在激烈的世界竞争中,不会被开除球籍,永远立于先进民族之林的需要。”(《课程、教材、教法》1996年第一期)我国的“素质教育”一直为“应试教育”所困,现在随着汨罗经验的  相似文献   

19.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的:“中、小学教育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教育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是十分正确的。要实现“应试教育” 向素质教育转轨,我认为首  相似文献   

20.
自1993年2月《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的号召以来,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已多次写进了教育的政策文件,并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自觉语言。特别是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做出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素质教育”进一步被确定为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长远方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