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牛颜 《传媒》2014,(10)
传媒文化以其传播载体的现代化特点而成为当今社会具有高度渗透性与开放性的文化形态。在新媒体环境裹挟下的大学生媒介文化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遵循文化社会学视野下媒介文化的研究路径,以对贵州师范大学的问卷调查为基础,将大学生媒介文化深入到媒介产品使用和消费的语境中进行了观察和分析。  相似文献   

2.
彭柳  钟玉洲  郭冰 《东南传播》2012,(11):121-123
通过大众媒介获取信息是当今大学生重要的常态文化消费,及时了解大学生群体舆论形成机制并进行有效引导是重要研究课题。本论文运用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研究方法,以广州石牌地区六所高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媒介消费习惯与大学生舆情形成的关系,并在议程设置、媒介素养、校园舆情监测机制、培养舆论领袖、建设校媒等方面提出引导策略。  相似文献   

3.
媒介文化消费指数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综合体系,包含诸多需要考量的现代社会文化消费状态内涵。从媒介消费的角度看,媒介消费指数在一定意义上能够对媒介传播力给予直观地呈现。现代社会价值文化趋势与社会现代进程的方向相互兼容。媒介文化消费是文化价值构建的在场行为。媒介文化消费的意义场域始终建立在社会现代性元素之上,因此媒介文化在社会消费中弥漫着强烈的现代性引领意义。  相似文献   

4.
媒介技术变革带来了复杂多变的网络融合性媒介环境,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关键时期的大学生在这一纷繁的媒介环境中经常性地表征着网络娱乐、社交及狂欢沉迷等失范的一面——大学生所处媒介环境及其媒介行为失衡成为当前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关注的重要问题。依据媒介环境学生态理念推导"媒介技术(偏向)-媒介环境(偏向)-媒介认知和行为(偏向)-媒介素养(偏向)"范式,进而论述通过建构满足大学生身份角色需求的媒介生态(技术与文化生态为主)环境开展媒介素养教育,以发挥环境对大学生的涵化作用,帮助其改善自我媒介环境,以及改善媒介认知、消费和(创新)应用行为——即媒介生态视域下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5.
张晓锋 《新闻界》2006,(4):32-34
在众多媒介中,电视与网络是大学生获取信息、娱悦身心的重要手段,他们的媒介接触和使用状况,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媒介本体特性与大学生心理需求的某种适应性,也为青年教育中大学生的媒介使用与引导提供了相应的策略性参照。为此,我们组织了南京地区大学生电视收视与上网状况调查,共在南京地区28所高校随机发放并回收有效问卷320份,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一、大学生的电视收视与上网状况的基本描述与评价大学生的媒介消费时间、消费动机和消费环境等基本要素,最容易直接地反映他们的媒介需求。调查显示,当大学生不看电视时,有5…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研究媒介在中国消费文化兴起和传播中的作用。其主要观点为:要准确解释媒介在中国消费文化兴起中的作用,必须看到媒介和政府以及全球化的共同作用,其中政府的推动起主要作用,由于国家刺激消费的同时采取对外开放的政策,全球化作为外因也起到一定作用;但在媒介时代,消费热潮的进一步扩散必须由大众媒介来完成;另一方面,媒介的双重属性使其在中国消费文化传播中的作用具有复杂性。  相似文献   

7.
王妍璐 《东南传播》2022,(2):120-123
通过数据分析,发现互联网媒介消费文化中存在着价值疏离和价值拒斥的特征,笔者称之为互联网媒介消费文化的“价值缺陷”。这一价值缺陷使得人们在媒介消费中缺乏一定价值观的引导和塑造,产生出主体性的“异化”“削弱”以及“被让渡”等问题。有鉴于此,笔者认为应当唤醒和重构人在媒介消费中的主体性,加强主流的社会文化景观建构,实现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统一,从而弥合互联网媒介消费中存在的价值缺陷。  相似文献   

8.
本论文首先理清了媒介素养基本概念,阐述了国内外对媒介素养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在二者基础之上通过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式来了解南昌工程学院学生媒介素养的基本状况。以此对我国高校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进行全面分析。在调查和分析数据基础之上得出大学生媒介接触种类单一且以娱乐消费为主的结论,对此提出相关具有建设性的意见,以求提高当代大学生媒介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9.
新媒体发展使信息制造和消费的确定性消减.高校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水平参差不齐,提升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已成为信息传播者与传媒教育者的使命.本文通过对大学生群体媒介素养的现状与问题及影响媒介素养因素的分析,提出应通过改善学校课程设置、提高校园师资队伍建设、举办校园媒介实践活动等,提高大学生媒介责任意识及媒介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10.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及时研究90后大学生媒介消费特点.把握其传播接受心理.努力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进一步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渠道,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技巧,从而切实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大学生的媒介消费倾向、媒介需求特性、对各类新闻报道满意程度的评价、对新闻媒体存在不足的认识4个方面,就当代大学生的媒介需求问题进行了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12.
消费文化一直影响着媒介传播的实践.在消费文化沉浸下,有的媒体容易被关注度、收视率等因素困扰,有时会发生忽略甚至丧失人文精神的传播现象,媒体的公信力、影响力因此受损.消费文化沉浸下的媒介传播需要找出改善传播效果的策略,加强自律,主动履行好媒体对社会文化舆论的正确引导,提高媒介传播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进入信息时代,在大学校园而言,大众媒介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大学生媒介消费的时间占其日常生活的比例越来越大,媒体已经成为影响当代大学生建立世界观、人生观的重要因素,由此媒介素养教育问题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相似文献   

14.
媒介技术的社会性干预和媒介文化的商业娱乐性使得高校社交媒体信息风险具有不可消除性;社交媒体有组织的把关"缺位"、新闻媒介"有组织的不负责任"、信息传播者的蓄意煽动"冲突",以及青年大学生对社交媒介文化的过度消费加剧了高校社交媒体信息风险的指数。因此,加强高校的媒介素养教育,及时进行群体性情绪疏导,完善高校新闻发言人制度以及主流媒体的及时跟进是有效规避高校社交媒体信息风险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的失范与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高文化层次的特殊群体,大学生对互联网“一网情深”。但由于缺乏有效的媒介素养引导,“潜网”的大学生在网络媒介素养方面仍存在明显的失范现象,有必要“网开三面”,从教育、媒介和文化这三个视角构建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新范式。  相似文献   

16.
在生产社会向消费社会的转型过程中,媒介文化在观念层面的作为与其在基础层面的作为珠联璧合,互文印证,不仅为社会转型提供了生产力方面的保证(即基础层面的保证),而且还提供了观念上的支持.媒介文化在观念层面的作为主要表现在媒介文化为大众生产消费欲望和消费观念,说服并驱动消费者将"消费"作为存在之第一要务.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今信息社会,媒介传播技术和媒介文化迅速发展,迫切需要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本文对当代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作了客观、全面的分析,并从不同层面对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提出了较为具体的应对措施和办法。  相似文献   

18.
在当今信息时代,大学生媒介消费的时间占其日常生活的比重越来越大,大众媒介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2006年6月笔者通过对大连理工大学本科生媒介接触行为所做的问卷调查,描述了大连理工大学本科生传媒素养现状,并据此探讨了影响传媒素养的相关因素。本次调查以统一  相似文献   

19.
现代传播与消费文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永 《新闻知识》2002,(12):24-26
在我国近年来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条件下,消费这个概念的内涵在一次又一次地改写。消费文化,即与消费相关的观念、习俗、认识、伦理、道德、素养等等也经历厂许多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绝大部分都与现代传播媒介的参与有关。媒介对消费文化的影响既是媒介活动的当然后果,也是媒介的出觉行为,特别是在我国文化经济的发展已初露端倪的今天,媒介参与并改造消费文化更具主动性积极性,因为此举已经和媒介本身的生存发展紧密相关。 由于20世纪高新技术的发展,文化与精神的产品可以大批量的生产和复制,并通过现代传播技术迅速作播,影响上亿观众。同时可以运用现代经营管理模式和组织方式,通过市场交换,实现自身价  相似文献   

20.
在当代,电视文化与消费社会已融合成为紧密联系的整体。消费社会为电视文化的生存提供了无可逃避的氛围,而电视文化在构筑消费社会的同时也在积极地与消费共舞,电视媒介正在以其得天独厚的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