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检验一个历史人物的功过得失,应该以他的实践活动和这种历史实践的效果为依据。在现存的史书中,陈寿的《三国志》和裴松之的注释是记载孙权历史活动的最具体的原始史料。《三国志》所提供的大量资料雄辩地证明了孙权是一个“聪明、仁智、雄略之主。”然而陈寿虽在《三国志、吴主传第二》里记载了孙权的丰功伟绩,却又在传末的“评曰”中把他说成是残忍昏庸的暴君。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出现这种材料和观点自相矛盾的现象,是不难理解的。因为“寓褒贬”是我国史书的一贯传统,《三国志》自然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2.
以《三国志玉玺传》为文本依据,参照了陈寿《三国志》、裴松之《注》、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毛氏父子《三国演义》和元明清"三国戏",论析了刘备一生的爱情纠葛,强调了刘备妻妾的婚姻悲剧其实是由政治悲剧所造成。而《玉玺传》的作者又依据下层人民的善良愿望,给刘备妻妾的婚恋注入理想色彩,增添了浓重的悲剧意蕴。  相似文献   

3.
清代四库馆臣在评论南朝刘宋史学家裴松之《三国志注》时,曾说道:“综其大致约有六端:一曰引诸家之论,以辨是非;一曰参诸书之说,以核讹异;一曰传所有之事,详其委曲;一曰传所无之事,补其厥佚;一曰传所有之人,详其生平;一曰传所无之人,附以同类。”遗憾的是,这主要是评论其文献学贡献,而没有论及裴氏史学。裴氏生前除撰《三国志注》外,尚著有《晋纪》、《宋元嘉起居注》、《裴氏家传》、《集注丧服经传》和若干文论等,并曾参与续修何承天国史的活动。由于历史的  相似文献   

4.
随着《三国志传》的版本意义在《三国志演义》研究中逐渐被发掘,"志传"版本的研究成为《三国志演义》研究的突破口。刘龙田本是其中较为关键的本子,但刘本刊刻年代是一个很多专家忽略而且模糊化的点。笔者就这一问题进行了一些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对刘龙田本的刊刻时间有了一个初步界定,尤其是将刘本的插图和版式放在建安本的演变过程中来论证。刘龙田本和余象斗本、郑少垣本,汤学士本在插图的刊刻上有诸多联系,笔者推断出刘龙田《新锓全像通俗演义三国志传》的刊刻时间应该是万历三十七年,也就是1609年。  相似文献   

5.
根据文献记录,中国陈寿的史书《三国志》传入韩国的最早记录是韩国三国时代。小说《三国志平话》版本在高丽时代末期已传入。此外,《三国志演义》传入韩国的时期大略至少于1522年-1560年以前。从当时的传入情况来看,很可能是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也早就传入到了韩国。在朝鲜时代,中文版和韩文版的《三国志演义》曾几次出版过,如《三国志通俗演义》、《新刊古本大字音释三国志传通俗演义》、《贯华堂第一才子书》等,其中《贯华堂第一才子书》本最为广泛流传。朝鲜时代《三国志演义》的翻译本有两种类型,一为翻译的坊刻本,二为翻译笔写本。《三国志演义》的翻译作品大略分为"全文翻译"、"部分翻译"、"翻案(改编)"。  相似文献   

6.
《三国志·魏书》钟会传、《三国志·蜀书》谯周传与《汉晋春秋》及《三国志》注引袁子语,皆述邓艾伐蜀先登至江油一事,而未记江油戍的置戌时间。后来的一些史书如《华阳国志》、《宋书)、《资治通鉴》等也同样不记置戌时间。至明、清之时,方志大兴于世,《龙安府志》、《江油县志》等志书亦不载置戌时间。 千余年来,江油戍的置戌时间问题,已成了一桩历史的疑案。有的研究者在著书、撰文涉及到  相似文献   

7.
历史小说的创作离不开历史真实。《三国演义》作据以创作《失街亭》的主要史料,散见于《三国志》中的《明帝纪》《张邰传》《郭淮传》和《诸葛亮传》《马谡传》《赵云传》《王平传》及裴松之注(注)对读小说和史料,可以明显看出,蜀魏矛盾的基本线索、双方势力的此消彼长、主要人物的活动轨迹,是忠于史实的。具体表现于下列三个方面:故事基本框架——失街亭、弃三郡、斩马谡——是真实的.人物主要性格——马谡言过其实,孔明执法严明——是真实的,  相似文献   

8.
解罗贯中及《三国志传》底本原貌之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据现存资料,罗贯中创作的小说,原来都叫“传”,并无“演义”之名。所以,罗贯中写作的《三国》小说,应是《三国志传》的底本,而非《三国志通俗演义》。罗贯中的生卒年以定在1320-1390左右比较符合实际。《三国志传》接近于罗贯中的底本。从总体上说,罗贯中的《三国》底本,比起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要粗糙些,但某些段落却比嘉靖本写得好。  相似文献   

9.
三国这段历史是一个风起云涌的时代,英雄辈出的时代。陈寿的《三国志》和裴松之注作为"前四史"之一,是研究三国历史的宝贵资料。《三国演义》是在《三国志》等史书记载的基础上,艺术地再现汉末三国时期纷纭复杂的政治军事斗争的历史演义巨著。本文通过对《三国演义》和《三国志》两书的全面比较,从史书选择和史料摘取两个方面分析《三国演义》对《三国志》依傍的同时,着重从三个方面讨论了《三国演义》对《三国志》的突破,研究历史小说选取史料方法和脱离史料的虚构,并提出一些新的见解和看法。  相似文献   

10.
精彩片断     
材料:画饼充饥出处:《三国志·魏书·卢毓传》寓意:《三国志·魏书·卢毓传》有言:“选举莫取有名,名如画地作饼,不可啖也。”是以“画饼充饥”比喻徒有虚名而无实惠。另,《续传灯录·行瑛禅师》有言:“谈玄说妙,譬如画饼充饥。”又以“画饼充饥”  相似文献   

11.
一罗贯中是目前所知道的中国近世纪白话小说家最早的一位。罗贯中的作品现在流传的有《三国志演义》、《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志传》、《平妖传》和《水浒传》等。尽管能否全部确定为他的作品还是个大问题,但至少认为《三国志演义》是他的作品却很少有人怀疑。因此说,罗贯中是中国小说史上最早的长篇章回小说作者。称他为中国白话小说的鼻祖是十分合适的。他在小说史上  相似文献   

12.
孙权对辽东的经略黎虎孙权通辽东一事,历来为史家所诟病。裴松之认为“此役也,非惟暗塞,实为无道”。表现了孙权的“愎谏”和“昏虐”(《三国志·吴志·孙权传》注。以下凡引《三国志》者均不注书名)。后世学者也往往以“刚愎自用”评论此事。近年来肯定孙权历史功绩...  相似文献   

13.
黄正甫刊本《三国志传》乃今见《三国演义》最早刻本考──兼说嘉靖本非最早刻本亦非罗贯中原作张志合明嘉靖壬午本《三国志通俗演义》为罗贯中原作,且是《三国演义》诸版中的最早刻本,这一论断是由郑振铎先生最早提出的。(郑振铎《三国志演义的演化》,原载《小说月报...  相似文献   

14.
快乐鼠标     
《幻想三国志》《幻想三国志》是一款很有意思的游戏,卡通造型结合中国山水画的特色,形成了奇妙鲜明的美术风格。在日本人眼里,这种形式是最漂亮的。《幻想三国志》就是在这样的前提之下,结合了战争、历史、情感、仙道及武侠等要素,展现充满魅力的三国历史。  相似文献   

15.
怀疑《残唐五代史演化传》非罗贯中所作的理由不能成立,应该尊重版本的题识,承认罗贯中的作权。孙甫(998-1059)是宋代名史家,所《唐史记》七十五卷,论议宏赡,此书称孙甫为“待诏”,开首即引其《史记》世系以演说之,则其时不应太晚。小说所叙李存孝打虎、李存孝之叛等,亦成为书较早的内证。《残唐五代史演化传》的创作起点与《三国志演义》不同,走的是抛开较有史传意味的《五代史平话》,有意识强化“瞽传诙谐之气”的路子,从而创造了另一种历史演义的体模式,包孕着可贵的探索精神。  相似文献   

16.
崔磊  雷家宏 《襄樊学院学报》2011,32(3):10-12,31
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三国志注》并行流行于世,由于《三国志》过于简略的缘故,裴松之为《三国志》作注,广征博引,补充了大量珍贵的历史史料。裴松之的注开创了史注新的研究范式,发展了历史考证法,在中国史学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7.
正初识经典《汉书》,又称《前汉书》,与《后汉书》《史记》《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汉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是研究西汉历史的基本文献。《汉书》以西汉一朝历史为主,上起汉高祖元年,下至王莽地皇四年,记载了共二百三十年的史事。《汉书》成书于汉和帝时期,前后历时近四十年。其中,班固的父亲班彪作《史记后传》六十五篇,班固承继父志,在此基础上撰成《汉书》,书中的"八表"  相似文献   

18.
《隆中对》的“对”字,很多语文参考资料都注释为对策、对答,我认为这只讲了一个方面。 《隆中对》节选自陈寿的《三国志》中的《渚葛亮传》。题目是后人加的,又名《草庐对》。 对,是一种文沐,早在我国汉代时期曾有所规定。君王就某些问题,要求臣下给以回答,将这些回答书以成文为“对”。  相似文献   

19.
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相对稳定,稳中有变,重点考查对文言选段的理解、分析、综合能力。提高这些能力,不仅需要系统扎实的文言基础知识,也需要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和解题技巧。本文以2002年高考《考试说明》为依据,以近三年高考试题为材料,概要说明各个考点的题型特点和解答技巧。年份选文出处主要人物人物事迹2000年春《新唐书·韦仁约传》韦仁约整肃朝政2000年秋《三国志·魏书·胡质传》胡质父子清慎廉明2001年春《明史·循吏传》徐九思为民谋利2001年秋《史记·田单列传》田单兵不厌诈2002年春《三国志·吴志·吴王五子传》孙登待人接物2002…  相似文献   

20.
1987年,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由宋衍申主编、苗泼、王景周副主编编写的、标明为“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教材”的《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全书一册,不到40万字。我粗略地选读了其中的《尚书·牧誓》、《诗经·七月》、《左传·晋楚城濮之战》、《史记·秦始皇本纪》、《史记·货殖列传》、《汉书·武帝纪》、《汉书·张骞传》、《汉书·食货志上》、《后汉书·党锢列传序》、《后汉书·华佗列传》、《三国志·诸葛亮传》、《三国志注·让县自明本志令》等十二篇文选,觉得有的注释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