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主要探讨学习动机理论的发展历程。亚里士多德首先意识到人在活动中有动机,到了19世纪后期,机能主义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比较重视内驱力的研究,而人本主义和认知心理学家更关注学生的自我实现和在成败之后的归因。新近研究表明,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方面,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学生合适的评语以激发学生的外在动机。事实上,无论激发学生外在动机还是内在动机,都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且二者可以互相转换。  相似文献   

2.
教育心理学认为,长期认知领域的学习,需要个体不断地做出积极的努力,学习动机非常重要。本文从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引导学生适当归因、感染学生的积极情绪、引导学生改变消极的动机模式五个方面阐述了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并使他们把外在的学习动机转化为内在动机。  相似文献   

3.
教育心理学中,学习动机被定义为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并使行为朝向一定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学习动机对学习活动起着激活、定向、维持和调节的重要作用,直接决定学习策略的选择,是影响学生学业成绩和学习行为的重要因素。在心理学中,一般将学习动机分为两类:一类是内部动机,是指由个体内在兴趣、好奇心或成就需要等内部原因引起的动机;另一类称为外在动机,即个体由于期望得到外在奖励或避免惩罚等原因而产生的动机。  相似文献   

4.
学习动机有两种———外在动机和内在动机。外在动机指学生的学习动机来自于外部奖励与收获,例如:表扬、奖学金、荣誉头衔、学位证乃至毕业证等。内在动机指学生为了满足自己的兴趣爱好、求知欲,获得自尊和成就感乃至社会对个人就业才能的认可而去学习。在内在动机的驱使下,学生有着强烈的学习欲望,从学习过程中获得快乐和成就感。在高等教育教学过程中,内在学习动机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推动力,而适当进行外部奖励可以鼓励并增强内在动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这两种动机以激励学生学习会取得更好的效果。一、强调学习内容的知识性、…  相似文献   

5.
一、躁动与迷惘:阅读.读而何用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导向和强化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因,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变量.但根据学习行为的动力来源不同,又可将学习动机分为外在动机和内在动机两种.外在动机占主导地位的学习主体,其学习动力由外力推动,内在动机占主导地位的学习主体,其学习动力由学习主体本身或学习活动本身所推动.……  相似文献   

6.
<正>教学是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师生互动的双边活动.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学生以自己的知识经验和兴趣动机为基础来获取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认知结构,并使之"个性化".现代心理学认为,兴趣是构成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兴趣包括内在兴趣与外在兴趣.数学学习的  相似文献   

7.
学习动机的研究,已经从行为主义的动机观发展到社会文化的动机观。现阶段,有学者开辟了整合研究方向,提出了动机的自我调节论。基于此,我们认为,语文学习动机是激发、维持学生学习行为,并使之朝向一定语文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进而,经过进一步分析可以看到,语文学习动机的基本结构,一般地包括认知内驱力(学习兴趣)、自我提高内驱力(自尊)、附属内驱力(奖励、批评)、自我效能感(成功)、意志(自觉、毅力)和成就归因(成绩)等六个维度。  相似文献   

8.
杜文霞 《文教资料》2009,(21):160-162
过度理由效应是一个心理学名词,指"用外在理由解释行为,从而使得行为的内在动机逐渐弱化的现象".本文以儿童天生具有求知欲为前提,以当前学生缺乏学习动力,与其天性有悼这一矛盾为切入点,引用"过度理由效应"这个心理学名词,对学生学习动机问题做出了解释,并提出在教育教学中突破过度理由效应,避免学生内在学习动机外化.  相似文献   

9.
基于在线学习倾向的网络教学环境要素设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问题提出大多数的专家、学者认为在线学生的个体差异主要体现在学习动机(内在动机,例如本身对学习活动和过程感兴趣;外在动机,例如搞好学习只是为了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们的赞扬)、学生的原认知结构(学习基础)和个性差异等。而Martinez等人经过一系列研究,认为主要有三大因素影响了在线学习成绩和个体学习差异,这三大因素分别简述如下:(1)意动和情感方面。这一因素是指学习者本人的意愿、责任感和学习动机;是否乐于改进学习方法,是否能够适应变化;是否能够制定目标和完成学习目标;是否乐于冒险;是否喜欢迎接挑战等。这一类型描述了学…  相似文献   

10.
强化是学习的重要因素 ,是塑造行为和保持行为强度不可缺少的关键。在解决学生学习动机不足这一老大难问题时强化的作用也功不可没。当然强化主要是通过调动外在动机推动学习 ,不如内在动机那么稳定持久。但在学生缺乏内在动机时 ,或者在学习的早期阶段。我们只能暂时通过调动学生的外在动机 ,来促进学生的学习。更何况 ,只要恰当地使用外在动机 ,不仅不会削弱学生的内在动机 ,而且还可以在外在动机调动起来之后 ,适时地把外在动机转化为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因此教师要想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的发展 ,就需要研究和掌握强化这种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