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的文化是呈现多样的,在竞争从未间断过并且愈演愈烈的国际竞争中"软实力"也日益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作为软实力核心的意识形态是其指向。在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就是马克思主义,但是在社会以及高校的认同中出现了危机,主要是因为在传播的过程中出现了误读化、边缘化、教条化,这就要求高校在教育中恪守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  相似文献   

2.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基本内容之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赋予我国文化软实力以社会主义的本质,构成了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基本来源和主体内容。因此,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提升我国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内在一致性:一方面,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题中应有之义;另一方面,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文化路径。正确认识国家文化软实力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之间的辩证关系,并促进二者之间的互动发展,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健康发展和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的意识形态,是中国“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中国“软实力”的视角,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软实力”的地位、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对于提高中国“软实力”意义、以提高中国“软实力”为目标,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途径等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4.
作为维护国家统治的思想根基,意识形态与文化是并融共生、密切联系的。在当今以意识形态为主导的软实力竞技时代,文化与意识形态的关系更趋密切,文化软实力已成为新时期确保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主导力量。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过程中,文化领域问题凸显,文化软实力明显处于弱势,这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的现实境遇。如何从文化安全的战略高度看待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问题,如何通过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切实维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已成为当下社会主义国家在全球化时代发展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5.
"人民主体"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逻辑基点和价值诉求。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面临一系列新的挑战。发挥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引领作用,就要坚持"人民主体"思想,广集民智、广聚民力,以人民群众的主体性激发文化的活力和创造力。建设中国文化软实力,必须关注新时期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意识变化,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人民主体"思想,为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导航把脉、凝魂聚气,在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壮大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主体力量,实现以文育人、以文乐人、以文化人。  相似文献   

6.
意识形态安全视阈下的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识形态安全与文化安全都是国家安全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加强文化建设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对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当前,意识形态安全视阈下的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面临着来自市场经济和文化霸权主义等多方面的冲击,需要我们在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优秀文化成果,并积极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力发展和繁荣网络文化,以此来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为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提供重要的支撑。  相似文献   

7.
网络时代开启了话语平权时代,话语言说主体、内容、方式都发生了变化,话语不但表达民众的利益诉求,也肩负思想交流、社会秩序构建的重任。马克思主义的话语表达要区分作为意识形态的政治话语、作为理论的学术话语。同时,在话语传播的过程中注意意识形态的变革和一般科学创新的界限、话语权力与话语权利的区别,处理好马克思主义话语与其他话语的关系,使马克思主义在文化软实力建设中真正赢得话语权。  相似文献   

8.
广告文化是一种文化软实力,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容。当今,我国广告文化软实力的现状是:广告文化实现了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与流行文化的有机结合、与企业文化的有机结合、与外来文化的有机结合。但也存在着不足之处,如以文化为主、以意识形态为主、以社会效益为主、以内容生产为主、以创新为主、以民族特色为主的原则要求不够突出。为了进一步提升广告文化软实力,广告文化的设计者必须增强学习力;着力抓好广告文化软实力的创造、传播、效应三个基本环节;注重广告文化软实力的安全保障,不断提升广告文化软实力的质量。  相似文献   

9.
从软实力看当代中国国家意识形态安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意识形态安全关涉民族和国家的根本利益和发展战略.在社会转型和西方强势文化的双重冲击下,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关键在于以提升软实力为着力点,在社会民众共同的价值归属和文化认同中增强国家意识形态的说服力、感召力和亲和力.  相似文献   

10.
马克斯·韦伯曾说过一句精辟的话:一个国家现代化的程度,取决于对多元文化的包容程度.多元化的边缘意识形态和权威性的主流意识形态的互动整合是文化现代化的标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不是一帆风顺的,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和一劳永逸.它必将经历一个与各种边缘意识形态的扬弃与整合过程中实现自身与时俱进的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马克思主义在与各种边缘意识形态的不断扬弃与整合的过程中形成的.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国意识形态建设也进入到以建构和提升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为主要特征的新时期。新时期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仍然面临着马克思主义"过时论"喧嚣尘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频遭诋毁、社会文化领域的思想混乱等挑战。市场经济趋利性的负面影响、西方"西化""分化"图谋、国内各种社会思潮交锋不断、网络时代信息掌控难度加大、宣传舆论体制机制不够完善等是其重要的影响因素。新时期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构要在创新上下功夫,要通过设置科学的话语议题以提升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引领力,要坚持正确的话语导向以提升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感召力,要加大对外传播中国最美声音以彰显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话语魅力。  相似文献   

12.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各种社会思潮相互激荡,意识形态领域的交锋正是这一状况的必然反映。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和主导权,对于我们深刻认识意识形态中国特色话语体系建构的内涵和价值意蕴,正确把握意识形态中国特色话语体系建构的方法论原则,加强意识形态中国特色话语体系建构的路径选择,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加快思想政治教育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创新,融通和占领网络新媒体话语主阵地,大力提升文化软实力和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是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改造中国落后的社会状况和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的过程,同时又是吸收中国传统文化、创造新的先进文化的过程.它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主导意识形态地位衰落,中国先进分子积极学习西方文化、不断探索救国真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不断融合的文化背景下逐步形成与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14.
和谐文化以和谐为思想内核和价值取向,强调求同存异、兼容共生、协调发展.建设和谐文化对于推进社会和谐发展,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要在建设和谐文化的实践过程中,努力探索实现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时代价值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5.
江婕 《文教资料》2012,(21):102-103
职业院校软实力及其提升已成为当代职校发展的重要话题。职校软实力是职校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对行为主体产生的精神性力量,是行为主体求生存、求发展的现实选择,而提升职校软实力的过程也就是人们通过文化的作用不断内化和外化行为主体而产生少量的积累的实践生成过程。职校软实力的提升应通过特色创新、完善财务制度,培育凝聚能力,塑造职校形象品牌等策略来进行。  相似文献   

16.
新媒体时代,国与国之间的文化斗争愈演愈烈,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提升面临着主流文化要素不断流失、主导文化的权威被削弱、优秀传统文化被疏远、主流价值导向被侵蚀等问题,坚定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已迫在眉睫.在当前的新媒体环境下,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不仅有利于保障高校意识形态安全,而且有利于提升大学生文化素养和我国的文化软实力.为此,高校...  相似文献   

17.
提升作为国家软实力核心内容的文化软实力,对于一个国家来讲有着巨大而深远的意义。十七大报告把"提高文化软实力"提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十八大报告再次强调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要提升中国的文化软实力,使我们的国家在21世纪从文化大国变为文化强国,就必须着力构建由中国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文化和西方现代文明的合理内核组成的中华主流文化。  相似文献   

18.
执政以来,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建设是一个现代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围绕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这个核心,历经三个时期,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使之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制度等各个领域走向现代化。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它与我国文化软实力提升具有直接的关联性。这种价值观构成了我国文化软实力提升的根本思想动力,直接体现着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强与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可以作为当代中国社会的一种主流意识形态,也可以作为一种社会价值导向与个人价值取向,更可以作为一种文化的灵魂而有助于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20.
“普世文明”不断在全球范围内宣称各民族文化发展的趋势一定是走向同质化和一体化,并且强调由于当前历史的局限,多元文明并存的局面只是人类社会尚未充分发展的结果,这一观点导向不过是西方文化扩张主义的变体,是西方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继续.我们在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和深入推进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必须高度警惕“普世文明”的陷阱,不断加强我国的文化建设,提升文化软实力,切实维护我国的文化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