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绘画是孩子们的"独特语言",他们喜欢借助绘画的形式来表现自己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由于儿童的生理心理发展尚不完善,所以画出来的画奇特甚至不合常理,但这正是儿童绘画的魅力所在。应当说,无拘无束地进行想象与创造性表达是儿童的天性使然,儿童绘画所展现的天真是成人望尘莫及  相似文献   

2.
绘画是儿童天性喜爱的一种活动,它在发展儿童智力、对儿童进行美育等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而成人化、标语化、卡通化、模式化倾向,又成为当今许多儿童作品中的一种通病。儿童绘画不同于成人画,儿童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的绘画是一种“涂鸦”式的“绘画游戏”。而这一种“涂鸦”也正是学生认识世界、感受生活、表现生活的重要形式。  相似文献   

3.
儿童与生俱来就有绘画的天性,教育者在鼓励与尊重儿童绘画天性的基础上,正确引导儿童的个性教育与发展并充分认识与理解儿童绘画中共性问题的存在。  相似文献   

4.
在对待儿童美术活动方面,成人往往从自身的文化角度出发,过多地把注意力集中在儿童的的美术技能训练或成果上,忽视幼儿期绘画过程的研究,因而影响了我们对儿童绘画活动的认识和有效的指引。以下我们从儿童绘画的本质、儿童绘画的价值、儿童绘画的指导三方面粗略地探讨儿童绘画与成长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世界经济正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而知识经济就是“智慧经济”“头脑经济”,创造性的智力成果在经济增长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因此,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已成为教育所关心的热点话题。 儿童的创造天性是与生俱来的,儿童后天创造能力的差异主要与家长、教师等成人的影响和指导有关。成人要学会正确指导儿童开展创造活动的方法,避免走入误区。  相似文献   

6.
浅论儿童早期绘画及其对教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6,他引:1  
涂鸦和率真的写意是儿童的天性。儿童的绘画除了表面所能表达的意思之外,还有许多深层的内涵。它们是儿童发展水平和技能的显示。儿童画有其内在的发展规律,成人不仅应充分了解儿童是如何作画的,而且应深入理解儿童为什么要这样画,并在美术教育中尊重儿童画的特点与发展规律,给予儿童充分表现和创造的自由。  相似文献   

7.
爱的本质在于付出和给予。儿童既是爱的被动接受者,也是爱的主动付出者。但在实际生活中,主动付出的儿童之爱常常被成人无意识的忽视。儿童之爱出自本能,源于自然,是儿童的天性;儿童之爱在教育中首要表现为对环境的爱和对成人的爱。儿童之爱是儿童内在敏感性的源泉,影响儿童的自我实现;是儿童精神世界的表达,帮助成人了解儿童;更是成人的精神诉求,实现成人尊严的提升。儿童之爱的培育需要成人接受儿童的爱,尊重呵护儿童爱的天性,以爱育爱,实现成人与儿童的共同成长。  相似文献   

8.
傅珠球 《考试周刊》2012,(28):184-184
在教幼儿绘画时,不要规定过死,只要能更快、更好、更易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美术课的目的和要求就行。儿童画不同于成人画,儿童对周围事物充满天真而又好奇,儿童绘画具有幼稚而又大胆的想法。为了提高幼儿绘画的兴趣,教师要把握好指导和幼儿创造表现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游韵  谭斌 《教育学报》2009,5(1):25-32
儿童作为一种悖论式的存在,一方面寄托着成人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另一方面又承受着来自成人世界以"小红花"为标志的对其天性的规训.这一悖论通过文学艺术中"另类儿童"的"小红花情结"得以显现.论文从描述影视文本中"另类儿童"的教育经历入手,反思以"小红花"为代表的制度化教育对儿童天性的规训,揭示教育在"天性与规训"之间的矛盾.论文受现象学教育学的启发,提出要尊重"儿童的秘密",在敬畏、尊重儿童天性的基础上给予其一种"恰当的教育关心",将儿童基于天性的成熟和发展合理地纳入到社会需要的轨道中.  相似文献   

10.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需变“成人本位”为“儿童本位”,倡导儿童作文“随便写”,使学生的作文中充分保留儿童的天性。教师应改变作文讲评的姿态,变单向的习作技巧指导与训练者为与“童年”积极对话的交流者,把看学生作文当作“听天使说话”,在倾听的同时,以长者的宽厚、智慧,对学生习作做“无痕指导”。  相似文献   

11.
儿童发展中的天性和教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性与教养在儿童发展中应有的关系 :教养应适应儿童天性发展的进程 ;教养应遵循儿童的语言 ;教养应尊重儿童天性发展的背景 ;教养的本质在发现天性并指导其成长 ,并不是赋予能力 ;天性与教养的发展是互动的  相似文献   

12.
儿童水墨画是传统中国画的范畴,是儿童画的一种形式.喜爱绘画是儿童的天性,对水墨画的学习,能拓宽儿童的知识面,培养儿童多方面的素质能力.  相似文献   

13.
正策划人语:在小学阶段,绘画和书法是儿童视觉艺术教育的主要载体。这两项活动也在学校教育及社会培训中占据着较大的分量。2013年以来,教育部先后下发《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等指导性文件,为学校艺术教育的推进保驾护航。然而,纵观当前的儿童书画教育,仍存在不少问题。不少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受限于成人化思维,使儿童的天性表达受到忽视乃至压制,导致儿童的  相似文献   

14.
宫崎骏动画中的儿童回归观包括儿童天性的回归、文化的回归和儿童教育观念的回归。这种回归有着重要的社会意义:儿童天性真、善、美的回归也是成人的向往;质朴、鲜活、自然和成长的儿童文化回归,可避免儿童被成人异化、麻木;以儿童自然快乐成长为取向的儿童教育观念的回归,有利于提高儿童自我成长的能力、尊重其自然生长。深入探析宫崎骏的儿童回归观,对广大家长和幼教工作者正确对待儿童的生长和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纪录片《幼儿园》表现出这样的儿童观:“听话的儿童”才是好儿童;儿童是知识的容器;儿童是单纯的个体。这种从成人世界出发的儿童观不能真实反映儿童的天性,会使儿童难以感受到原本该有的童年生活乐趣。因此,需要回归到尊重儿童天性的儿童观。拯救与回归的起点是充分了解儿童,考虑其学习兴趣,改变他们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从属、被认识、被塑造、被控制的地位,以便儿童积极主动地建构自己的世界,实现其天性的回归。  相似文献   

16.
尊重的心理学本质与内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尊重就是把自己和他人看成是一个独立的、自由的、完整的、具有独特天性、人格和尊严的人。儿童的独立性、社会认知(观点采择)、移情以及儿童与成人、同伴的社会交往经验是尊重态度形成的心理基础。尊重儿童的核心就是尊重儿童的天性。  相似文献   

17.
儿童喜爱绘画是其天性,绘画是儿童用来表达思想感情的特殊视觉语言。在绘画过程中,儿童有其独特的观察方式,有其超常的表现手法,能够凭自己的感受表达内心世界,这样往往能画出使人倍感亲切并且天真、纯朴的好画。美术教育就是要充分开发儿童的智力,提高其审美能力,促进其艺术个性的发展。美术活动是儿童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  相似文献   

18.
<正>儿童画反映了儿童的天性,表现出儿童的形象思维,是儿童用来表达思想感情的特殊视觉语言。儿童绘画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和素质。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  相似文献   

19.
儿童:一个悖论式的存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教育学的视野下,儿童成为一个悖论式的存在:面对儿童的天真无邪,成人往往持一种矛盾的态度,一方面欢喜、羡慕,因为它失去了便无法追回;同时,也充满着忧虑和担心,因为它与成人社会的价值标准相违。即学校教育往往赋予儿童的天性以消极的内涵,如贪玩、无节制、自觉性差及缺少自律等。在对儿童天性的理解中,成人社会更多地带有一定的文化偏见,如把儿童等同于幼稚可笑、没文化等。在现行的制度化学校中,儿童世界作为成人世界的对立物,一向成为被改造、被克服的对象,儿童的天真无邪与性情顽劣更是与学校的培养目标格格不入。儿童更多地被置于成…  相似文献   

20.
蒙台梭利曾说:"我们只有在儿童身上才能领悟到大自然的雄伟。"的确儿童比成人更多地保留着人类的天性,这种人类的天性也就是灵性。正如一位学者所言:在儿童身上集中着人类精神的本原:儿童的执着,表现的是人类求真的实验精神;儿童的烂漫,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