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网络事件案例库建设与案例数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因特网的普及,网络舆论对现实社会的影响越来越显著.但当前对网络舆情的传播规律和预警、控制机制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网络事件往往是网络舆情形成的关键诱因,其传播和讨论对推动网络舆情发展有重要影响.本文以半自动方法自动采集大量网络事件案例相关信息,包括网络事件的发展、传播过程和相关网络文献,建立网络事件案例库,开发了对案例库中的数据进行查询、统计、聚类和信息计量等分析工具,并实现了分析结果的可视化.以网路事件案例库为支撑,本文分析网络舆论的传播要素和传播规律,探讨了网络事件的监控预警和引导控制机制.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互联网的高度发展,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自媒体时代,人人随时都可以对社会热门事件各抒己见,发表看法,这就导致了舆论形成和传播的过程中不断对舆论走向产生影响。百度、微博等自媒体平台对于热门事件的舆情发展情况能够起到一定的体现作用,本文对“红眼睛蓝兔子”邮票引发的舆情进行分析,以网络舆论为依据对热点舆情的特点、传播特性等进行分析,探究主流媒体以及新媒体、自媒体是如何在舆论传播的过程中影响舆论发展的,从而摸清热点事件网络舆情的形成与传播机制。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微博等新社交媒介的快速兴盛,网络等新媒体对传统媒体议程设置的消解与重构,网络意见领袖逐渐成为网络群体性事件中影响公共舆论的重要力量。这个群体能否成长为网络社会这个拟态环境中理性表达与对话的中间力量,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舆情演变有着重要影响。着重探讨了当下网络意见领袖在网络群体性事件中对网络舆情演变的影响,以期指明网络意见领袖在网络群体性事件及网络社会传播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新闻界》2014,(19):49-53
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媒介融合的大趋势下,新的政治环境催生了舆论工作的新变化,群体性事件与网络舆情相生相伴,群体性事件的网络舆情作为舆情中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是社会矛盾和热点问题积聚的突出反映。传统网络和微博平台作为快速发展的舆论思想阵地,形成的"民生舆论场"影响着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决策。在4G移动互联网时代,政治环境与媒体的移动趋势催生了群体性事件的应对与舆情监控的新需求,已显现出了网络舆情的物质载体由PC转向智能手机,内容载体由图文转向视频,内容平台由社交化网络媒体转向视频社交移动APP终端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5.
《新闻界》2018,(6):56-63
网络舆论场是一个复杂系统,媒介、网民、政府等舆情构成要素在不同类型舆情事件中发挥的作用不同。本文基于社会协同理论,运用内容分析法,探讨媒介、网民、政府在舆情事件中的参与角色与作用。研究发现,媒介、网民、政府存在不同信息偏好,网络媒介在舆情传播中发挥重要作用;网民对不同类型舆情事件的态度倾向存在差异,网络意见领袖主要出现在文化体育、企业财经和教育舆情事件中,网络动员现象在环境、食品安全和文化体育舆情事件中更为普遍;政府对不同类型舆情事件的干预时效、干预方式不同,少有事件能推动政府政策修改。社会现实是舆情事件产生的土壤,社会心态是舆情事件传播的动力,社会管理者应该在把握网民心态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媒介特点引导舆论,确保网络舆论场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6.
我国网络群体性事件及其舆情研究现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临 《东南传播》2010,(7):26-28
网络群体性事件因其对中国社会的深刻影响已经成为我国政府和学界非常重视的研究课题,网络群体性事件的舆情也已成为观测我国社会舆情的一个重要窗口。本文从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基础理论、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形成与其网络舆情的关系、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应对及其舆情引导的角度对我国网络群体性事件及其舆情的研究现状予以分析。  相似文献   

7.
网络群体性事件中微博的信息传播首先体现在由头信息的围观速度化,形成舆论势力;而微博的媒体性和微博客身份的多元化,舆论焦点易走进传统媒体的议程设置和事件相关人的关注范围,促成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实际解决;最后在微博的娱乐化传播中,权威遭到消解,事件的严肃性也被削弱,淡出公众的焦点视野。值得注意的是,微博的危机传播可能导致危机恶化,扰乱社会秩序和网络运营,应加强舆论引导和自媒体的新闻素质。  相似文献   

8.
董杰 《中国传媒科技》2012,(12):145-146
网民,借助网络的传播和服务功能表达观点,是多种情绪、态度和意见的持有者,引导和影响着网络舆论,极易导致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并有可能推动事件的不良发展。笔者主要对网络舆情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诱发群体性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主持人语:传媒新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传播形式的日益丰富,由此不断催生出与受众沟通、互动的新渠道。以互联网技术为支撑而构建的现代化传播平台,极大地改变了信息的传播模式和交流方式,同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也愈加明显,尤其是微博、微信等新应用平台的广泛普及,人们可以利用互联网手段充分表达自己对某件事情的认知、态度和情感。在受众意见表达开放化的背景下,传统意义上的“意见领袖”机制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他们在信息传播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主导着舆论发展的方向。融合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的信息传播特点,组织在进行信息传播时,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舆论引导偏差的不良现象。研究新传播环境下网络舆论的形成及舆情治理,有效引导网络舆情,健全网络舆情预警机制,对营造健康的网络传播环境、增强网络公信力意义重大。本期“组织传播”栏目立足“微时代”,深刻剖析微博意见领袖在公共事件中的社会影响,阐述了全媒体时代国家治理现代化视域下的网络舆情治理和高校舆情危机的应对机制,同时对现代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媒介形象展开探讨,力争对组织信息提供健康的传播环境。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微博、微信的广泛应用、网络言论的自由表达,给组织传播学的发展指出了新的研究方向,也让受众对传播学以及网络舆情、舆情研判等有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和网络新闻的快速发展,网络舆论在社会舆论形成和传播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微博的快速发展,以短平快、互动性强的优势异军突起,吸引了众多网友和意见领袖.由于网络已日益成为舆论生成的集散地,又是不容忽视的社会情绪“晴雨表”,如何认识、把握、利用网络舆情,已成为传统媒体面临的新课题.对于舆情的形成,网络具有传统媒体无可比拟的优势,在“南京天价烟局长”等事件中,网络以最迅捷的姿态介入,并形成汹涌的“民意大潮”.网络已成为社情民意的重要表达渠道.  相似文献   

11.
吕莉 《新闻世界》2013,(7):164-165
【摘要】近年来,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出现频率越来越高,使得各界都对其投以高度关注。本文以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界定出发,区分了网络群体性事件与网络舆论,从现实和理论两个角度分析了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戍因,并总结其信息传播特征。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新媒体的发展拓展了信息传播的形式,丰富了信息的传播主体,促使参与主体符号化,改变了信息的传递范式,同时也给网络舆情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科学妥善的舆情处理能够满足民众诉求,推动社会进步。反之,则有可能造成民怨累积,降低政府公信力,甚至引发严重的网络群体性事件。舆情的特征1.政治影响性。舆情是社会公众关于某一中立客观事件发表的政治倾向、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及普及使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改变。人们在网络平台上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互联网平台成为了公众无门槛要求的新渠道,同时也成为了快速传播信息和制造信息的虚拟平台。其传播速度和影响力是不可估量的,并随着网民的增加呈现多元化发展。网民的无条件或者低门槛进入公共平台中,对各种事件转发评论,或者自己制造信息进行传播。在高曝光率和全民可视性的情况下,也制造了可能引起舆论的虚拟平台。尤其是当一个群体性事件遭到曝光时,由于网民的素养不同,舆论的产生也就趋于多样化。这给政府和社会的治理带来了不小的挑战。下面我们就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主体的动机及策略选择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倪万 《青年记者》2017,(21):45-46
近年来,舆情反转现象成为新闻传播学界、业界乃至广大社会公众共同关注的话题.舆情反转虽然还没有非常统一明确的定义,但对“成都女司机被打事件”“手术台自拍事件”以及“东北大妈讹外国小伙”等舆情反转事件分析后发现,舆情反转现象大都表现为随着舆情事件发展在不同阶段的推进,关于事件的事实信息不断呈现,社会舆论出现偏移、反转、倒戈的现象,乃至媒体报道、社会公众意见也出现截然相反的态势.在这一过程中,网络曝光、媒体报道、网民讨论、大V评论等诸多因素构成了舆情反转现象中信息场的乱象,各类信息不对称、不平衡的呈现成为导致舆情反转甚至舆情多次反转的核心原因,也因此引发了新的社会信任危机.这需要主流媒体及时发声、正确引导社会公众的思维趋向,并随着事件事实的逐步显现,重塑健康有序的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15.
面对呈上升趋势的网络群体性事件,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给予高度关注,跟踪报道事件的发展进程.但在网络信息传播中,"把关人"常处于缺位的状态,这使得各种信息扑面而来.因此,传统媒体在关注网络群体性事件时,辨明信息的真伪,正确引导网上网下的舆论显得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自媒体的快速发展给网络舆情的形成和传播带来深刻变化,如何在自媒体时代营造网上正面舆论的强势?本文通过分析当前自媒体传播及网络舆情形成的特征,提出在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第一地点掌握公开信息的主动权,善于通过自媒体与公众双向沟通,科学治理互联网,有选择性地采取激励措施等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7.
杜洁 《东南传播》2018,(5):64-67
一直以来,医患矛盾由于其社会敏感度成为关注度较高的社会公共议题.新媒介环境下,信息传播技术的进步和移动互联网络的发展为新媒体用户参与公共事务提供了力量支撑.移动化、交互性的新媒体在网络社区构建了新的传播格局,其自由、平等、去中心化的信息传播方式营造了新的舆论影响.大众对舆论双方的权力围观成为了新媒体网络社群舆论事件的传播内核,促使舆论场成为一个复杂多元的动态系统,并且形成了三级推进机制.提高用户的舆论理性围观意识,避免网络暴力、群体极化效应的出现成为当前医患矛盾网络舆情传播面临的新任务.  相似文献   

18.
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的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而社会公众事件中的人物特别是明星作为意见领袖,其言行会对社会和公众产生巨大的影响力,会导致网络舆情的出现,网络舆情有正面和反面,关键在于如何引导.文章从新媒体环境及社会公众事件中的人物对网络舆论的影响分析,探讨社会公众人物如何应对网络舆情,政府、主流媒体如何正确引导网络舆情以及网民个体该怎么做.  相似文献   

19.
“网络群体性事件”概念是新媒体时代的衍生品,它随着新媒介的信息传播方式改变而产生变化,因此笔者认为,在微传播时代我们应该重新审视“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含义. “网络群体性事件”概念经历了“否定”到“去否定”的历程 随着我国社会形势日渐好转,官方给“群体性事件”这种现象的标签经历了从“否定”到“去否定”的历程,①即从“群众闹事”、“治安事件”、“突发(性)事件”、“紧急治安事件”、“群体性治安事件”到“群体性事件”.  相似文献   

20.
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现实生活中的群体性事件逐渐转向网络社交平台,而互联网社交媒体的特性也为群体性事件的发酵和扩散提供了更大平台。本文从传播形态角度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发展过程进行分析,针对具有代表性案例进行梳理分析,在舆情的变化中梳理出网络群体性事件传播形态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