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重难点确定的理论分析篮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是2012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教科书体育与健康(七年级全一册)》[1]的一个教材内容,该教材是在小学原地高低运球和行进间直线运球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但是篮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技术对于七年级的学  相似文献   

2.
<正>《篮球:变向换手运球》的整个动作过程是:变向时(以右手为例),右手按拍球的右侧后方,将球从身体的右侧运到左侧前方(换手),同时右脚向左前方跨出,上体左转并用肩和腿保护球。在本课例中,教学的重点是:按拍球的侧后方,及时换手、转体、跨步;难点是:变向幅度、探肩。在常规的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短暂,效率也较低,变向换手运球时存在变向幅度小、探肩不明显、速度慢等现象。对此,笔者积极开发和利用音  相似文献   

3.
体前换手变向运球是运球突破技术中最实用、最容易学的方法之一,在实际教学中学生是最喜欢学习运球突破的,一方面他们是受到艾弗森等NBA球员高超球技的影响,另一方面学生喜欢运球过人。下面我介绍教学中五种巧用篮球场地、标志物、学生来提高学生体前换手变向运球能力的方法,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掌握的情况合理分配学生练习的时间、顺序。  相似文献   

4.
陈威  魏敬 《体育教学》2023,(3):43-45
<正>一、设计思路本节课是在大单元教学设计背景下,遵循球类教学“基于真实情境”的教学理念将学与用结合在一起进行的设计。通过单一技术运用阶段、组合技术运用阶段和综合运用阶段,来实现学生对篮球运动的理解、篮球运动能力的提升、篮球规则及意识的增强。二、教材分析(一)本次课在单元教学中的价值本课是18学时大单元教学中的第9次课,也是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教学单元的第3次课。学生在基本掌握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技术动作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5.
体前不换手变向运球,是运球队员不换手向左或向右横运球,改变运球方向,借以摆脱防守的一种方法。体前不换手变向运球跳投是指完成这种运球方法后跨步急停跳投。它是一种十分有效的进攻技术,具有摆脱突然、不易封盖、简单易学等特点;也是"以小打大、以快制高"的进攻武器。由于整个运动是行进间进行的,所以连贯性很强,突然性  相似文献   

6.
一、"八步"教学法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技术的情境性、趣味性,我以安全、便携的体操垫为纽带,以"运球穿越‘迷宫’"的游戏为主线,将"体前变向换手运球"各个教学步骤、各个技术环节紧凑、有序的串联起来逐层展开。第一步:尝试练习。学生1人1垫,两人一组,运用体操垫(折叠式)巧设"迷宫"——"河流"型(》)、"大  相似文献   

7.
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是运球队员利用突然改变运球方向来突破防守的一种运球方法,多在对手堵截运球前进路线时运用。在各级各类篮球比赛中经常可以看到这个技术动作的运用,由于学生对动作运用要素的理解、把握不准确以及动作变化的掌握很单一,导致了在运用时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应从以下方面着手改进以提高学生体前变向换手运球突破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正>案例1:教师在上课前介绍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行进间变向换手运球技术",整节课采取的是"示范——讲解——分解练习——纠错"的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不断强化练习持球部位、击球位置、脚步如何超越等技术要领。学生的练习兴趣渐无,运动参与的积极性下降。分析:在球场上只要有2个人在,很少看到2个人一起练习运球、传球等技术,一般都是在练习投球或直接进行比赛。本节课教师采取以技术为主的教学方法,忽略  相似文献   

9.
<正>一、指导思想本课针对初一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以《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及七年级教材为依据,突出《课标》"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教学中,注重"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通过渗透式教学层层递进实现本课知识教学。在教学中教师运用示范引领、设疑、介绍规则、自  相似文献   

10.
一、教材依据 本课内容是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技术,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体育与健康>全一册教材,是篮球水平四的内容.  相似文献   

11.
<正>2015年9月26日,山东省威海市初中体育教育名家工作室教学研讨活动,在文登区实验中学举行。活动中,两位执教教师大胆"尝鲜",在课堂上都用上了Ipad。新的教学手段,新的组织形式,大大激发了他们的参与热情,提高了学生对体育技能的理解和操练能力。但作为新的教学形态,还有很多值得商榷的地方。笔者结合《篮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一课,讨论课前、课中、课后的信息技术运用。一、变学习为预习,培养自学能力,  相似文献   

12.
乔纪龙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1,19(12):30+50-30,50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篮球防守运动员在防守体前变向换手运球突破队员时防守动作反应时的注视部位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当防守队员在注视体前变向运球突破队员腰部位置时,防守运动员更快的对进攻突破队员的动作做出反应,为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的教学与训练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正>《篮球:体前换手变向运球》一课作为复习课,在"复习成环形"的教学环节中,学练内容选择缺乏指向性和目的性,在教材的深度挖掘上比较表浅,导致技术教学落实不够。那么,如何促进技术教学的有效性,如何实现技术教学向运动技能合理转化,根据运动技能形成规律,形成运动技能与技术、组合、运用之间有关,如何理顺三者之间的关系将是提高动作技术教学质量和运动技能形成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邱伯聪 《精武》2011,(A1):31-32
行动研究是一种适合于广大教育工作者有效开展课堂教学改革的方法,本文以体前换手变向运球·耐力跑一课的教学案例,尝试开展行动研究,探讨高中体育课堂动态分层教学,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论述行动研究的意义和实施过程,论证高中体育动态分层教学和开展行动研究的可行策略,提升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5.
<正>一、创设多样教学情境1.课程整合,凸显魅力本次展示的三堂课都出现了课程整合。首先是体育与音乐的整合,这三节课的音乐整合有别于我们司空见惯的在准备部分和结束放松环节的音乐播放,而是在教学的主体部分使用音乐。如《技巧:肩肘倒立》课,郑建成老师自己制作音乐,用音乐贯穿课的始终,使技巧练习在音乐背景的烘托下不再沉闷,学生可以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自由练习;《篮球:体前换手变向运球》一课,在学生自主选择练习时,也播放  相似文献   

16.
<正>现代信息技术给体育课堂教学带来了勃勃的生机。但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往往只看到信息技术的优势,却忽视了信息技术进入体育教学后的隐忧。观看了《篮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一课的篮球教学后,笔者更深地体会到,只有理性地运用信息技术,正确认识和化解这些"忧",才能更好的享受到信息技术给体育教学带来的"优"。基于此,笔者认为:欲让信息技术更好地为体育教学服务,必须处理好以下四点关系。一、媒体演示功能不可完全替代教  相似文献   

17.
<正>山东省威海市教研中心在文登区实验中学举行"威海市初中体育教育名家工作室导师指导活动",活动中展示了两节课:《快速跑》和《篮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这两节课的共同特点是都采用了平板电脑授课,由此,引出了体育课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教学的深入讨论,本文试着就视频运于体育课堂的时机,谈一点看法,不当之处敬请斧正。  相似文献   

18.
<正>一、案例背景最近参加了一次青年教师的研讨活动。笔者是一个刚参加工作三年的青年教师,有幸参加了这次活动,并上了一节三年级的《篮球——多种形式的运球游戏》课。从教学设计到上课,是一个自我认识、自我检阅的过程。二、案例描述本次课上笔者设计了一个行进间的运球游戏:布置场地时在区域内放置不同颜色的地垫,让学生找2~4个不同颜色的地垫。笔者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观察,设计自己的运球路线,完成直线运球、运球变向、换手运球等动作。  相似文献   

19.
<正>一、听鼓声换手运球目的:均衡发展学生左、右手原地运球的能力。方法及规则:持球姿势准备,听到一声鼓响右手运球,听到两声鼓响换成左手运球,听到密集的鼓声则变为低运球。教学效果:在复习原地运球的基础上,通过鼓声提示学生运球中进行换手,增加原地运球练习的趣味性。教学建议:1.游戏前,学生先集体展示右手原地运球,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运球水平,纠正、规范运球的动作后再进行换手运球的练习;2.导入游戏时的语言:"让我们来点小变化——听鼓声换手运球,请同  相似文献   

20.
变向运球是控制球队员摆脱与制约防守队员的锐利武器。对比体前、背后、后转身等变向运球,胯下变向运球具有下列特点:1.改变方向之前及以后,球均可保持在体侧,以利于保护球。2.变向运球,隐蔽性强,对手难以预测。3.能与其它技术有机结合,连续变化使用。例一、“1+1胯下”变向:以右手运球为例,面对防守队员左脚在的,右手拍球经胯下地面弹向身体左侧,同时右肩向左前方倾出,作超越对手状。此时若对手相应侧滑步堵住,左手即再拍球经胯下地面弹回身体右侧,同时左肩迅速向右前方倾出,迈右脚换右手运球快速超越对手。例二、“体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