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根据主要教材,选择补偿性体能练习内容补偿性体能练习作为直指学生体能发展的辅助性教学内容,其内容选择的先决条件是主要教材教学所能达成的学生体能发展量度。然而,如果教师忽视了对主教材负荷特征和技术特性的综合考虑,那么这样的补偿性体能练习将不得要领,  相似文献   

2.
《体育师友》2018,(5):11-13
良好的体能素质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体育教学中要全面考虑如何促进学生的体能素质发展与提升的各方面因素,树立发展学生体能素质的责任和担当意识。加强对体能发展的教学研究,对教材进行系统梳理和科学设计。运用贴近学生实际的手段和方法,科学合理组织教学,调动学生参与体能练习的积极性,有效将体能发展的目标落实到教学过程中去。  相似文献   

3.
曹晖 《中华武术》2020,(3):37-37
一个高质量的中学体育课堂,体能练习的密度和强度要得到有效控制,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身体素质得到锻炼。当然,这一切实现的前提条件,则是解读教材,完成对体能练习内容的巧妙构建。一、"强度补偿"型体能练习策略"强度补偿"型体能练习,顾名思义是以教材当中的体能训练强度整体安排为核心,做好体能训练强度的合理优化。如教材当中涉及到的体能内容强度大,则体能练习的安排要保证低负荷,反之亦然。对于中学生而言,一旦在体育教学中超出训练负荷,则会产生疲劳感,对中学体育课堂失去兴趣。  相似文献   

4.
<正>一、解读教材内涵,巧构体能练习内容1."强度补偿"型体能练习内容一堂合格的体育课堂需要一定的练习密度和练习强度,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强度补偿"型体能练习是通过分析教学内容的强度来选择体能练习,即教学内容强度大,那么体能练习可以选择小强度,反之亦然。例如,在教学跑类教材时,整体练习强度很大,那么体能练习可以选择小强度的内容。如,在教学"弯道跑"时,就可以选择小强度的有氧练习:左右换脚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体育单元教学中实施体能随堂练的练习内容、练习方式进行了研究,通过对不同教材单元的辅助体能练习内容的排列与组合,找出了体能随堂练的内容设计方法与练习方法,通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对比试验发现,实验班的学生运动技能及体能均胜出对照班。由此笔者也总结出了在不同教材单元中进行体能随堂练的途径与方式:分析主教材的优缺点——设计辅助体能练习内容——对体能练习内容进行排列与组合——设计体能练习的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6.
三级跳远是人体在快速助跑中,以单脚跳、跨步跳、跳跃三种形式,连续完成三次高强度跳跃的运动项目。其技术复杂,对身体素质的要求较高,唯有合理的技术和超强的体能才能保证取得好的成绩。在三级跳远教学中,若只围绕主教材进行单一的学习和练习,学生容易感到枯燥乏味,产生厌学心理,因此难以调动其练习的积极性。如果能合理利用辅助教材,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有利于学生掌握技术、发展体能,进而提高成绩。辅助教材是与主教材相近或相关的。采用辅助教材进行教学的过程是运动技能正迁移的过程。有效的辅助教材  相似文献   

7.
<正>如何在学练中发展学生的体能是体育教学的一大难题,在此从浙江省九城区联盟初中组研讨活动中的三节课看学生体能发展的情况。一、预设体能是前提教学要学会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将发展体能的练习设计到教案的流程中。体能可以分为显性体能、隐性体能、显性与隐性相结合体能(见图1)。显性体能是指通过专项练习直接发展学生的运动素质。例如:专项准备活动、主教材的有痕设计、课课练或专项素质练习。隐性体能是指通过一些  相似文献   

8.
尊敬的《体育教学》杂志社的编辑,您好! 我们都知道,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能练习是不能忽视的一项教材,发展体能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而小学生喜欢变化、新颖的游戏类活动,不喜欢枯燥乏味的身体体能练习,我想请教各位专家,怎样才能让学生在玩乐中发展体能呢? (山东省潍坊市某小学宋老师)  相似文献   

9.
王云龙 《体育师友》2011,34(1):11-12
保护是器械体操教学最显著的特征。体操教学中只有方法科学、时机准确、位置正确,才能针对不同器械、不同难度的动作实施最有效的保护,既减轻练习者的心理负担和身体负担,又对其他练习的学生产生一种鼓励,更使学生摆脱危险的困境,提高教学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正>体能教学在《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及《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都有明确、具体的要求,由此可见,发展学生体能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但体能练习往往重复性练习较多,强度较大,要提高学生参与练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要通过多样化设计让枯燥乏味的体能练习变得丰富有趣。笔者通过教学实践,设计出核心力量练习的趣味化方法,有效提升学生练习兴趣,发展学生核心力量,  相似文献   

11.
任智 《体育教学》2013,33(4):29-31
球类活动是小学体育课教学的基本内容,主要有小篮球、小足球、小排球、乒乓球等球类项目。学生体能发展是根据各种运动技能对人体所具备的相应体能要求,进行针对性地体能练习,能有效促进学生对各种运动技能的学习和掌握。怎样提高高年级学生的体能?在整理教材的过程中,我发现现有的球类项目有限,针对性不强。要想通过身体练习,使学案例1:在调查中我发现一些新兴体育球类项目深受学生喜欢。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跳跃素质,也拓展了学生的  相似文献   

12.
<正>对于身体素质"课课练"(以下简称"课课练")的设计与实施,一线体育教学中存在不同的观点,不同的体育教师也做了各自的实践探索。笔者认为,针对"课课练"的设计,不仅要关注体能的发展,而且应根据教材特点,将其融合于技术学习之中,或安排在技术教学前后以发展专项体能或作为补偿性练习等,有效地服务于教材的学习;同时还应该关注学生对健身知识与方法的掌握,从而为学生的终生体育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补偿性体能"是指体育课堂教学中为保障学生正确掌握运动技术,体育教师有效设计出的有益于促进学生顺利地完成动作所需要的,以补充、完善和发展为目的,与动作技能和健康相关或相异的体能。"补偿性体能"概念的提出是基于课课练、循环练习、学生体质健康数据下降、有效教学理念等历史背景提出的。现今,在补偿性体能实施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发展出现了瓶颈。  相似文献   

14.
<正>在体育教学中,体能练习的安全性和趣味性是时常困扰体育教师的一个问题,为解决这个问题,笔者尝试在体能练习时引入红布带,结合多种练习方法,可以增强学生练习兴趣,提高安全性。通过练习,学生的力量、速度、灵敏、柔韧等体能素质得到有效增强。一、快频率练习练习目标:发展双腿交换的速度。练习方法:把布带放在地上,练习者  相似文献   

15.
运动与肌力     
中学体育教材中体操部分的单杠项目,是一组很有锻炼价值的运动练习,它不仅能够增强学生肩带、上肢、腹部、背部等肌肉群的力量,发展身体灵巧素质,增强学生的协调、平衡、定向能力;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勇敢、果断、克服困难等优良品质。器械体操进行教学,要求具备一定的有关力学知识;否则就会事倍功半,搞得不好还会造成伤害事故,使学生视器械体操为畏途。这里仅就慢翻上这个动作的肌肉用力问题进行粗浅的和简单的肌力分析,供同  相似文献   

16.
<正>体能提高与技能发展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提升学生体能是体育的主要任务之一。为遏制学生体能下降的不良趋势,素质练习"课课练"是有效措施之一。误区1:"课课练"时间过长,既让学生不堪重负,过度疲劳有损健康,又会影响主教材的教学;时间过短,则达不到提高体能的效果。对策: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按照人体机能发展规律,适宜地控制运动负荷,才能达到超量恢复,逐步提升体能。在实施过程中,可以通过时间、次数、重  相似文献   

17.
<正>一、设计与说明体能练习存在着单一性与枯燥性的特点,简单地强制进行体能练习也能在教学中实施,但缺乏的是可持续性与生命力。如何引导教师在遵循身体素质发展规律的原则上,将体能练习活动在技战术学习范围内进行运作,追求技战术学习与体能练习的结合,强调练习形式的多样性,创设身体练习的氛围,聚焦学生"练"的有趣、"练"的有效,是本次课设计主要思考的方面。(一)教学指导思想发展学生体能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主  相似文献   

18.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能素质的提升会直接影响体育课堂教学整体质量的提升,实施技能练习与体能练习相融合,可以有效提升课堂运动技能,促进技能与体能共同发展。本文通过分析运动技能与体能的概念、关系与融合设计的意义,探寻篮球教学中运动技能与体能相结合设计,使得学生在课堂中实现运动技能与体能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 耐力是一项重要的身体素质,耐久跑是中学体育教学大纲的重点教材之一,但是学生对这一教材的学习积极性普遍不高,尤其是初二年级女生,由于生理上的因素,其运动兴趣和生理机能有所下降,所以教学效果较初一女生差得很多。为改变这种状况,我在耐久跑单元教学中,采用分层教学,提高学生的练习积极性,进而激发学生锻炼的主动性,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一、按体能编组进行教学学生入学一年后,身体发育较快,但身体素质发展各不相同。因此耐久跑第一次课应进行摸底测验,以测验成绩为依据并参照学生其他身体素质情况,重新按体能编组,如可分为甲级——体强组,乙组——体能中等组,丙组——体弱组。采用这种分层编组教学的办法,可以根  相似文献   

20.
<正>本次活动共展示了3节课,评课点是围绕"教材三个一组合练习、准备兼体能"进行探讨,在此,笔者针对《篮球:曲线运球+双手胸前传接球练习方法》一课进行剖析,探讨本课教学的主要亮点与可参考借鉴之处。一、教材理念呈现篮球运球与传球是篮球教学中最基础的技术动作之一,学好篮球的运球和传球技术,能够为其他的技术动作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本课执教教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篮球运球与传球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