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一、检测内容与标准检测内容含技能测试、体能测试、强项评价三部分,其中体能测试内容以学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验收时测试内容为准,技能测试内容是根据《体育课程标准》中"运  相似文献   

2.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对小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任务、目标进行了规划,根据课程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划分了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目标,构建了课程的内容体系。《标准》指出,体育教学要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勇敢顽强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标准》强调,要加强对学生学习评价的研究,应将学生的体能、知识与技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纳入学习成绩评定的范围,评价要力求突破注重终结性评价而忽视过程性评价的状况,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对学习评价的参与性,强化评价的激励、发展功能。  相似文献   

3.
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中对课程评价明确指出:“课程评价是促进课程目标实现和课程建设的重要手段,《标准》力求突破注重终结性评价而忽视过程性评价的状况,强化评价的激励……《标准》把学生的体能、知识与技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纳入学习成绩评定的范围,并让  相似文献   

4.
<正>《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在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的过程中,应通过适宜负荷的身体练习,提高体能和运动技能水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说明运动技能的学习与体能的练习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重要内容和形式。现在提出的体育与健康学科三个核心素养也是作用凸显的;运动能力是形成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的基础,而运动技能和体能则是促进学生健康形成中的核心内容。因此,体能练习和运动技能学  相似文献   

5.
《中国学校体育》2006,(6):11-12
一、考试目标要求达到《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以下简称教学大纲)规定的身体素质、运动能力、运动技能等方面相应的成绩标准。二、考试内容以《教学大纲》规定的必修内容用选修内容中的球类项目为基本范围,体育健康知识及其他选修项目部分,暂不列入考试内容。考试内容分必选项目(全市统一的考试项目)、限选项目(指定范围内学生自选的考试项目)和随机选择项目(通过抽签随机确定的项目),随机选择项目应于前一个月(不得提前或推迟)举行由主管领导、组织机构和学校代表参加的抽签仪式,在随机选择项目中抽…  相似文献   

6.
在体育课程评价的改革中,《体育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十分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标准》力求突破注重终结性评价而忽视过程性评价的状况,强化评价的激励、发展功能而淡化其甄别、选拔功能。《标准》把学生的体能、知识与技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纳入学习成绩评定的范  相似文献   

7.
《中国学校体育》2020,(2):89-91
<正>一、案例背景《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强调把学生的体能、知识与技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纳入学习成绩评定范围,并让学生参与评价过程,以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兴趣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习得运动技能和获得成功的喜悦感。但是,当前在大多数小学,对于学生体育学习结果的评价方式过于单一,手段陈旧,且忽略学生间的个体差异。比如,对于一些体育后进生来说,  相似文献   

8.
《中国学校体育》2020,(9):70-73
<正>研讨背景:"运动能力"是《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提出的体育学科三大核心素养之一,而体能是运动能力在身体活动中的重要表现之一。《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要"通过体育与健康的教学课程,使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发展体能,逐步形成健康和安全的意识以及良好的生活方式,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全面地发  相似文献   

9.
《中国学校体育》2021,(4):22-24
<正>《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发展学生的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3个方面的学科核心素养,需要通过体能、运动技能、体育文化和健康教育等内容的融合和有效教学来实现",并将体能模块列为必修必学的教学内容,要求学生在高一第一学段必须修满1学分共18课时。同时指出"为确保体育与健康课的运动负荷,每节课最好安排10分钟左右的体能练习"。高中阶段要通过体能必修必学模块、体能课课练、体能锻炼课的教学以及课余体育训练,  相似文献   

10.
<正>《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明确提出:"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发展体能,逐步形成健康和安全的意识及良好的生活方式……"在课程目标中也要求:"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方法,增强体能……"技能和体能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如何正确把握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并  相似文献   

11.
<正>《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课程性质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发展学生体能和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必修课程,突出了技能学习和体能发展,增进学生的健康。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更高效地学习技能和提高体能,值得我们研究。本文分析了体能与技能的概念、关系,和融合设计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何辉波 《新体育》2023,(20):82-84
新课标背景下构建高中体育课堂“技能+专项体能”教学模式,首先明确指导思想和学习目标,依据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大单元教学构建运动技能模块学习内容,形成学、练、赛、评一体化的体育课堂教学体系。根据运动技能特点构建“专项体能处方资源库”,然后结合每节课的运动技能学习内容,确定二或三个体能要素,从资源库中选取专项体能练习内容约2~5个,匹配运动技能的学习内容,设置多种练习方式,形成“技能+专项体能”教学方案。以灵活多样的操作程序和实施策略应用于体育课堂教学,结合学习效果评价,来促进学生的运动能力提升、健康行为养成和体育品德塑造,培育拥有强健体魄、运动专长、健全人格的合格高中生。  相似文献   

13.
<正>2014年7月29日全国学校体育工作座谈会上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强调:学校体育树立健康第一理念,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努力改善青少年学生"运动不足",防止"重智育、轻体育,重营养、轻锻炼,重技能、轻体能"的倾向"。而体育教学中的"重技能、轻体能"的现象尤其值得关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提出适当降低学生学习运动技能在广度与难度的要求,而要  相似文献   

14.
<正>依据《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义教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程理念,体育与健康课程要加强内容的整体设计,保证学生学习和掌握结构化的基本运动技能、体能、专项运动技能和健康技能等,并将这些知识与技能运用到体育学习、体育锻炼、运动竞赛和日常生活中。设计专项运动技能的大单元教学,让学生通过较长时间、连续、系统、完整的学练,促进学生专项运动技能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阳光体育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具有线性关系,故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内容为蓝本。采用综合法、变换法、辅助法、竞争法、替代法、调解法、分解法设计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项目内容相关联的阳光体育趣味运动项目,并选择其实施路径,建立其运作机制,以此丰富高校体育教学、校园运动竞赛及学生体育社团活动内容,有效调动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情趣,培养学生自觉锻炼的行为,逐步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16.
体育教学评价作为考量体育教学目标是否实现的重要方法,评价维度与评价指标的选择制定应当契合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本文基于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与浙江省《纲要》的“技术、体能、运动”视角下的单元构建角度,设计田径的单元教学评价体系,叙述了运动认知、运动技能和体能状况三维度的评价体系设计方法,旨在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促进学生运动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7.
<正>一、指导思想体育与健康课是国家课程改革方案规定的全体高中学生的必修课程,《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为了满足学生在体育与健康方面,不同层次的多样化的需求,将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划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必修内容是对全体高中学生学习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共同要求。”在《课标》水平五中,规定了每一位高中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应达到的学习目标,是全体高中学生共同必修的内容。其中六个运动技能系列必修10学分。健康教育专题系列必修1学分。在运动技能学习中,基于田径类项目在促进学生体能发展和意志品质培养方面的重要性,要求学生在田径类项目中至少必修1学分。  相似文献   

18.
《中国学校体育》2021,(8):21-22
<正>一、"主题式课课练"教学模式的设计思路构建涉及《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规定的六大运动技能系列中22个运动项目的"主题式课课练"教学模式,明确主题指向运动项目,厘清其教学指导思想、教学目标、操作程序、教学策略与教学评价五大要素(图1)。每节课都有一定强度、有选择性的10min体能练习,系统设计与运动项目内容相配套的横向衔接、纵向进阶的教学方案,  相似文献   

19.
常爱铎 《体育师友》2009,32(4):65-65
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学评价非常重要,它是检验学生体育学习的最好的方式。在评价中运用一些“技巧”对于提高评价的效果很有效用。自我国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施以来,我国的评价理念发生了变化,要求采用评价内容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把学生的体能、知识与技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和合作精神、健康行为纳入学习评价的范围,鼓励学生参与评价过程,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实际评价时却很难做到面面俱到,这就需要我们运用一些策略,以促进评价,提高效果。  相似文献   

20.
<正>《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其课程性质中指出:"课程强调在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的过程中,通过适宜负荷的身体练习,提高体能和运动技能水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体育教师有必要全面考虑促进学生体能发展与提升的各方面因素,笔者试从以下方面进行探讨。一、合理安排准备活动内容与强度,科学渗透体能练习准备活动是教学过程中基本部分之前的有目的的身体练习,它能够有效促进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