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家长参与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家长主义为考察家长参与提供了理论视角。家长是“双减”的重要利益相关方,家长响应对政策实施具有重要影响。通过对川渝地区21位家长访谈资料的分析发现,家长对“双减”政策判断、态度、效果的认知存在较大分歧,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校外教育的行为与政策期望有差距,家长对学校和教师的期待较多,对政府的诉求相对较少。为促进家长对“双减”的响应,应弥合认知分歧,达成普遍共识;加强家长教育,提升参与能力;回应家长关切,完善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2.
“双减”政策是党中央在关键时间节点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教育系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目前,“双减”政策已实施一周年,一年来,“双减”政策的执行力度之大、辐射面之广、影响力之深前所未有,取得了明显成效,突出表现为: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进一步强化,校外培训乱象得到有效治理,家校社协同育人功能显著增强。针对“双减”政策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挑战,提出三点建议:一要着力减轻教师过重负担;二要大力缓解家长焦虑情绪;三要加大“隐形变异”培训机构的治理力度。  相似文献   

3.
<正>如何提升农村学校“双减”质效?根据对农村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开展调查问卷,并实地走访、深入研究和开展系列探索实践,我们认为,推动“双减”政策在农村学校落实落地,必须做到以下“三个一”。一、连成质量提升“一条心”“双减”对教育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落实“双减”政策的根本是向课堂要效率。  相似文献   

4.
“双减”政策被赋予减负厚望。通过对三个省会城市“双减”政策实施现状的调查研究,发现小学阶段整体减负成效较好,初中学段减负效果不甚理想,且减负成效存在着明显的地区差异。政策执行过程理论认为政策文本(制度安排)、执行主体、目标群体、政策执行环境等四个关键要素影响执行成效。根据政策执行过程理论,可以发现制度安排的有限性、区域教育生态环境的竞争性、政府较弱的公共服务偏好、教师认可度低与教育资源的相对匮乏是制约“双减”政策减负成效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提升减负成效,宏观上须破解教育系统中的结构性障碍,建设服务型政府;中观上须改革现有教育绩效考核制度和改善区域教育生态,缓解教育竞争压力;微观上赋权教师,建立多元主体参与的政策执行反馈机制,增强政策的适应性与灵活性。  相似文献   

5.
黄唯蓉 《上海教育》2023,(S1):67-69
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实,学生校内教育的重要性愈加凸显。义务阶段教育工作者既要执行“全面减压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的“双减”政策要求,又要面对家长们对校内培养日益提升的期待。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增效率”、在课后作业中“增质量”、在课余生活中“提兴趣”。本文探讨了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在“双减”下“两增一提”优化方法,为提升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工作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6.
“双减”政策实施中,学校是课后服务的主要场所,教师是课后服务的主体。当前,中小学课后服务实施中存在诸多冲突,阻碍了“双减”政策的顺利执行。借助刘易斯·科塞的冲突理论,发现中小学课后服务实施中的冲突主要有三类,一是教师与学校的冲突,二是学生与学生的冲突、教师与教师的冲突、家长与家长的冲突,三是家长和学校的冲突。为进一步调适冲突,充分发挥冲突的积极功能,促进中小学课后服务的实施:首先,发挥冲突的“激发器”功能,完善课后服务治理体制、机制;其次,发挥冲突的“调节器”功能,合理分配教育资源;最后,发挥冲突的“安全阀”功能,搭建教师、学生及家长的意见表达平台。  相似文献   

7.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提升课堂质量、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缓解家长过度焦虑迫在眉睫。笔者所在学校采取切实措施,见到实效。突破“增效减负”的关键落实“双减”政策,应将着力点放在课堂教学与作业管理。这既是“增效减负”的关键,也是突破的难点。增效,就是要提高课堂效率;减负,就是要减轻作业负担。  相似文献   

8.
<正>“双减”即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对学校而言,“双减”政策执行的内涵则应指向作业的“减负增效”。然而,“双减”政策公布后,社会层面出现了不少质疑。值得注意的是,这其中不仅有家长,也有教师。对此,笔者认为,当下的社会反馈是基于过往传统教与学的经验判断结果,而这一经验容易使我们对“双减”政策的认识产生偏差。要从根本上理解“双减”政策,笔者认为就不得不提“核心素养”这一关键词。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江苏省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家长和教师的问卷调查发现:“双减”政策实施以来,政策落实情况整体较好,学生校内作业负担减轻、可自由支配时间增加,“三点半难题”得到改善,家长的教育焦虑得到缓解,教师课内教学质量相对提升。调查还发现:“双减”政策实施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学校课后服务管理不规范,部分家长因“减负”而焦虑,部分教师因“双减”感到教学负担加重等。建议政府部门和学校进一步规范学校课后服务,合理监管校外培训机构,保护教师合法权益,改进学校作业设计质量,促进“双减”政策进一步落实。  相似文献   

10.
<正>“双减”政策的落地与执行,“减负不减效”成为了当下教学研究的主要课题。其中,如何设置“双减”背景下的语文作业,是落实“减负不减效”的重要内容。这需要教师依循语文课程的本质属性,本着减负的前提,优化语文作业的设置,为“双减”政策落地之后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服务。  相似文献   

11.
我国“双减”政策的出台,给教师教学工作带来了新挑战。现阶段,还需教师结合“双减”政策内容探析高效的教学路径。本文主要从“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着手,基于教学观念落后、作业设计创新不足、与家长间沟通不足等问题,针对性分析了基于“双减”政策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明晰小学数学教学中改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模式以及创新作业设计等教学方向,旨在为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12.
家长是教育的重要利益相关者,家长的参与和支持是“双减”政策落地的关键一环。本研究采取Python爬虫技术抓取“家长帮”论坛中的讨论内容,利用扎根理论对其进行逐级编码,提炼相关范畴并建立隶属关系,从作业减负和校外培训减负两个方面探究“双减”政策效能家长感知路径。研究发现:对于作业减负家长存在复杂的矛盾心理,导致新老问题交织,并基于不同价值判断采取积极或消极的作业干预策略;对于校外培训减负,家长观念迥然但各具清晰的“故事线”。为了联合家长力量促进“双减”政策效能发挥,需要构建平等沟通平台,倾听家长心声,纾解教育困扰;构筑家长共同体,实现教育主体之间制衡,提升家长教育参与质量;多措并举,提升学校教育水平,重塑家长信任。  相似文献   

13.
以“‘双减’政策下的教师工作状态”为主题,对浙江省部分中小学教师开展的调研,呈现了教师对“双减”政策的认知、行为、困惑等三个维度的结论:宣传到位,教师对“双减”政策的整体认同较高;组织有序,教师落实“双减”政策的行动较积极;制度不健全,教师执行“双减”政策存在障碍。从学校治理的角度看,要真正消除教师对“双减”的消极情绪和现实困惑,就要从政策治理优化的角度建构支撑“双减”的相应制度体系,包括完善教师激励的保障制度、建构专业发展的支持制度、设计多方参与的协同制度等。  相似文献   

14.
“双减”政策下家长教育焦虑的发生方式存在个体差异性,通过访谈对政策了解程度、学历背景不同的家长,可以从中窥探其在“双减”政策冲击下衍生的焦虑,进而深入剖析其教育焦虑的发生方式。研究发现,家长教育焦虑可以分为原生性教育焦虑和继生性教育焦虑。原生性教育焦虑根植于家长教育经历、经验背景与过往教育实践,在“双减”政策实施下得以显现。继生性教育焦虑与政策执行相伴而生且反映政策执行中的问题。未来应立足具体,通过回应目标群体的利益诉求、凝聚多方共识等最大化缓解家长教育焦虑。  相似文献   

15.
“双减”政策的落实需要家校合作。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双减”的紧迫性,坚信“双减”内外兼治能够推动“减负”目标的实现。学校要正视家长的困惑,明确指出效用假象,并引导家长正确理解“双减”政策。学校要积极提供优质的课后服务满足家长和学生的需要,提供家庭教育指导,通过服务家长落实“双减”政策。  相似文献   

16.
“双减”政策是我国教育格局的大调整。虽然“双减”政策内容聚焦于学校和学生,但是政策的落地离不开家长的协同配合。良好的家校协同共育体系和机制是落实好“双减”政策的重要基础和有力保障。在对10 185名义务教育学段公立中小学生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总结了基于家长视角的当前“双减”工作取得的阶段性成效及存在的问题,并从“双减”后家长教育理念和教育行为的转变、学校家庭教育指导能力的提升、良好家庭教育生态的营造和教育评价改革的深入推进几方面提出了持续深入落实“双减”工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双减”政策执行涉及多方利益相关群体,其过程远非监测数据所能表征,亟须加强对实际情况的调查研究,但是已有文献总量少且以理论探讨居多。通过选取X省作为调查对象,聚焦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及义务教育段中小学校长、教师、家长等四组关键利益相关群体在“双减”政策执行中的行为及行为逻辑,组织问卷调查并收集有效问卷共计182404份。同时,组织7场专题座谈会,实地走访调研3个城市11所城、乡中小学校。调查发现,当前阶段的“双减”政策执行呈现出强政治势能推动、执行过程高度技术化、阶段性成效显著等特点,还存在适应新要求的师资缺乏、教育观念仍未转变到位、部分政策在执行中与实际脱节等问题。建议从现实条件出发,在师资配备、社会文化和价值取向、教育评价机制和健全相关工作机制四个方面进行调整优化。  相似文献   

18.
“双减”政策背后的核心主张是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双减”政策强调城乡学校共同体建设与素质教育提升,为改善乡村师资配置和提升体音美教师地位带来契机。未来应借力“双减”政策要求,科学推进教师轮岗并从教师招聘入口优化供求关系,以促进城乡师资均衡配置;切实推进“五育”并举,推动各学科师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双减”政策执行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尤其基于学生的角度看双减政策是否对学生产生积极作用,对义务教育阶段72610名学生和6446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课堂教学、作业管理、课后服务、课余安排、学习压力、效果评价等方面。调查结果显示,“双减”政策实施取得的成效比较明显。而对于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优化管理,从制度保障上形成聚力;赋能教师,从专业支持上形成助力;引导家长,从家校共育上形成合力。  相似文献   

20.
为了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我国推出了“双减”政策,目的是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和学业负担,让学生在“增效减负”理念指导下进行学习,实现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综合能力共同提升。小学阶段的学生初步接触英语学科,教师需要结合“双减”政策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创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积极推进与家长的合作,在家校共育理念下开展英语教学,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本文分析了在“双减”政策下开展小学英语家校共育的意义,探索了有效实施家校共育提升小学英语教学质量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