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星宁 《今传媒》2024,(3):59-62
AI主播作为数字技术的发展产物,在口语传播视域下展露着自身优势,对真人主播产生了一定影响。口语传播是指人们运用口语在各类场景中进行的互动交流,核心是“言谈”,因此,“人格化”是真人主播“驳斥”AI主播的有力武器。随着技术的进步,AI主播逐渐具备了“人格化”特征,但囿于现阶段技术的局限性,“人格化”又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缺失。本文运用个案分析法、文献研究法以及话语分析法,以山东广电超写实AI主播“海蓝”为剖析对象,从受众视角探讨口语传播视域下AI主播人格化的呈现、缺失以及未来建构期望,旨在明晰发展方向、给予真人主播维系个人职业生命力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AI主播是人工智能技术与媒体创作融合的产物,也是播音主持创作中艺术性与技术性的一次激烈碰撞。AI主播的出现为媒体行业带来更高工作效率和更低工作成本,同时也带来了一场人工智能与人类的博弈。基于对已有AI技术与播音主持创作融合案例的分析发现,AI主播在新闻播音主持创作和文学作品创作过程中具有加持和赋能的积极作用。同时,AI主播在实际应用中主观能动性的缺失也为真人主播的播音主持创作工作带来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当下,国内正掀起虚拟数字人的热潮,AI主播作为其中一项新的技术,给传媒行业带来了新的变革,完善和发展了媒体信息传递的路径,为媒体的深度融合注入新的力量。从传统媒体、新媒体、网络直播到物理伴随,AI主播的功能不断升级迭代,运用场景不断丰富,创新和优化了媒体内容生产模式。本文聚焦AI主播在不同平台的运用和实践,关注AI技术发展可能引发的人机关系、社会秩序等方面的变化,为AI主播的良性化、科学化、法制化发展提供可借鉴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新时代的不断发展,技术水平随之提升,人们逐渐迈向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融合的新技术时代.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播音主持行业也面临着新的时代挑战与发展机遇,本文通过播音主持行业的特征,对比论证真人主播与AI虚拟主播的优缺点,探讨时代发展的方向以及播音主持人需要具备的新的素质.  相似文献   

5.
新媒体技术压缩时空,大量普通民众24小时全天候在线让机构媒体疲于应付,AI主播应运而生。就演变历程来看,AI主播脱胎于传统播音员,构成要素上动漫形象居于主要位置,在应用上,首次发端于游戏娱乐,再是信息传播,目前已扩展至电商直播。在发展困境上,AI主播在定位、链接以及人格化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未来AI主播应在明确目标,完成清晰定位;推动应用,形成粉丝社群;理清思路,重视文化创新等方面发力,以更好地演进发展。  相似文献   

6.
姜泽玮 《出版科学》2021,29(5):31-40
以移动应用"微信读书""微信听书"为中心,围绕"内容""形态""场景""满足"四个角度,对移动新媒体有声书的用户使用现状进行量化与质化结合的实证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有声书传播的问题与发展进行讨论.目前移动新媒体有声书传播包含"AI语音—文字有声化""真人语音—口语传播"两种声音与表达形态的对位,用户对二者的使用基本相等;用户收听内容以文学类为首,整体"重文轻理",且内容大多与用户自身职业(专业)无关;夜晚的卧室与白天的家庭起居空间为主要传播场景,"时间管理满足""情感满足""身体满足""知识满足""经济满足"构成有声书用户主要的使用满足.总体来看,内容的有限性、场景的封闭性、传播的交互性和声音的艺术性是移动新媒体有声书在未来发展中面临的四个重要问题,有声书的发展能否迈入新时代,取决于实践对这四个问题的回应与创新.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媒介可供性视角出发,研究共情互动作为一种建立在共通人性意义上的情感能力,对于信息传播产生积极效果的动因。从生产可供性、社交可供性、传播可供性三个角度对新媒体内容生产、媒介技术、传播终端等多方面进行研究,分析共情行为产生的可能性及原因,以期为主流媒体打造共情机制提供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数字出版物《三体》有声书为例,立足媒介可供性视角解构数字出版物的仪式属性,梳理其相关融合创新机理。研究发现,数字出版物在仪式层面的融合创新呈现技术、内容、传受方式相耦合的多元形式,通过缔结共筑关系凸显价值认同,反哺可供性建构;继而提出从生产可供性中象征性符号的具象化,到社交可供性中分众记忆的破圈整合,再到移动可供性下受众共筑行为的自愿化融创策略通路,以为我国数字出版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网络主播是互联网技术推动就业结构更新迭代所催生的新兴职业。对网络主播的定义、角色定位、话语方式、职业发展趋势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能够为该职业群体的发展提供指导和借鉴。现阶段网络主播仍然是一个比较模糊的职业范畴,可以将其分为带货主播、才艺主播、游戏主播、经验分享主播、虚拟主播等角色类型。带货主播需要运用亲和亲近的朋友式话语,经验分享主播需要运用通俗易懂、鲜活生动的大众式话语,游戏主播需要分析性、引导性强的专业式话语,才艺主播需要情感式话语,虚拟主播需要根据人设选择话语方式。网络主播已经呈现出规范化、职业化的发展趋势,未来的网络直播将由AI主播和真人主播共同担当。  相似文献   

10.
蒋颖 《新闻实践》2009,(12):77-78
在电台的信息传播中,导播的岗位与职责是在"幕后"向"前台"主播作信息提供、分析和引领听众互动,一个"导"字凸显了导播作用的重要性。面临竞争,导播在广播节目运作中,应该在哪些方面加以借鉴和创新?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数字技术下的AI虚拟主播新闻应用与融合新闻报道的创新,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在媒体融合发展背景下,萧山日报新媒体矩阵利用AI技术打造了虚拟主播“小韵”。在新闻内容编辑环节和流程上,以及重大主题报道中,虚拟主播技术的运用不断在融合媒体产品中进行创新应用,服务新闻报道。【方法】综合应用文献调查法、观察法、内容分析法、SWOT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本课题进行论述和阐释。【结果】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应用,催化了“技术+内容”融合质变,推动了媒体内容生产流程的重塑,为编辑记者提供了内容生产智能化流程,推动了跨媒介和跨平台的信息聚合。【结论】AI技术赋能媒体融合,不仅实现了全媒体探索与实践的持续深化,也起到了助推媒体融合发展的积极作用,是传媒和科技领域互相结合的全新尝试。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AI合成主播已然给播音主持专业带来巨大冲击。但是真人播音员与AI相比仍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文章结合具体案例分析,认为在播音的吐字发声、语流音变、语言表达等方面,AI的确拥有准确清晰规范的优势,但是却有着无法克服的先天问题,那就是吐字发声无法声随情动,语流音变无法灵活变化,语言表达没有内外技巧处理。这也正好提醒了专业播音员主持人一定要规避AI的缺陷,才能在播音主持领域永保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3.
2018年11月,全球首个AI智能主持人邱浩正式上岗。2019年1月28日,央视网络春晚播出,首个AI主持团队亮相。2019年2月19日,新华社推出全球首个人工智能女主播,为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开辟了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进化迅速的人工智能主持人已经开始动了真人播音员主持人的奶酪。人与AI之间的优势边界,始终处于变化之中,深入分析研究人工智能主播,及时调整播音员主持人的对策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4.
陈林 《出版广角》2021,(3):76-78
移动互联时代,网络电台普遍存在盗播侵权事件频频发生、传播内容同质化现象严重、主播的专业水平差距较大、网络电台社群传播的组织黏性较弱等问题.因此,网络电台要加强对用户上传内容的审核和筛选,防范盗播侵权风险,打造PUGC生产模式,丰富和创新传播内容,开发品牌节目,培养专业主播,增加主播与听众的互动,增强社群传播的组织黏性.  相似文献   

15.
从可供性理论视角出发,认为NFT具有的信息可供性、连接可供性与行动可供性型构了数字出版领域中的生产、流通与消费环节。在元宇宙需求和我国文化数字化的战略导向下,NFT在未来数字经济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相似文献   

16.
戴伟 《视听》2023,(2):140-143
AI主播目前处于合成应用阶段,主要承担着讯息播报、节目主持等方面的工作。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赛事直播中已经出现了AI主播的新面孔——AI手语主播。它的应用旨在为少数存在听力障碍的观众创造更好的观赛体验。AI手语主播这类人工智能最新产品体现了人类在AI人性化应用领域的积极探索。目前,AI主播人性化大致应用在以下三个场景中:全时节目陪伴、个性内容呈现以及人机协同创新。受限于技术不成熟以及相关法律缺位,AI主播人性化发展之路依旧漫长。未来,随着各方面限制性因素逐渐减弱,在参与式传播、陪伴式交流、专属式收听等应用场景中,AI主播拥有着诸多凸显人性化价值的可能。  相似文献   

17.
任晓坤 《新闻传播》2023,(12):82-84
AI主播,已经被广泛运用于了各个领域。从最初2D的首位虚拟主播阿娜诺娃,到冬奥会的AI手语主播,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数字环境的深化,令整个传媒行业的转型和适应节奏发生了巨大改变。在这种全新的数字环境下,AI主播的深度学习能力得以强化,而播音主持的从业人员也被赋予更高的要求和更为严峻的挑战,为了更好地将AI与播音主持进行融合创新,不仅仅要明白两者的优势所在,也在将其特点进行互补弥合,从而实现智能环境中的播音主持转型与升级,为观众的体验与未来的发展做出有利的促进。。  相似文献   

18.
马万祺 《新闻传播》2023,(16):131-133
人工智能技术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应用已趋于成熟,AI新闻写作、AI主持人等对传统新闻生产方式和新闻从业者的职能提出挑战。本文结合电视新闻主播经验,分析了AI技术在当前新闻播报中的主要应用方式,同时探讨了播报AI新闻的传播限制与弊端,并提出传统新闻主播为AI新闻补充的话语功能。力求在人工智能时代重塑广电媒体新闻业态的核心竞争力,加强传统新闻主播挑战AI技术的软实力,增强传统新闻主播讲好中国故事的职业素养。  相似文献   

19.
媒体大脑是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与新型主流媒体深度融合的探索成果,并催生出具有首创价值的"AI合成主播"(人工智能合成主播)。从最初的虚拟主持人到今天的"AI合成主播",人工智能技术不断为新闻播报领域进行科技赋能,实现了新闻播报的信息有效传播与互动性接收的双效推进。探索人工智能时代的新闻播报创新,要通过以MGC促进传受关系的智能进化,以智媒融合提升新闻深度生产,以智慧传播推动媒体深度报道,从而实现智媒的深度融合与生长。  相似文献   

20.
黄斌 《东南传播》2022,(4):16-18
近年来,虚拟主播逐步进入大众视野,并且纵深覆盖多个领域,就新闻传播界而言,多家广播电视媒体已在部分节目中,开始运用虚拟主播代替真人主播“上岗”,一时间,“虚拟主播是否会取代真人主播”的话题,成为许多受众及业内人士热议的焦点。而对真人主播来说,在竞争现实面前,唯有打破甚至抛弃固化的传统播报模式,运用“π形人才”理念找到跨越式成长路径,补足自身短板,才能从容应对虚拟主播的强势冲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