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蒲氏《聊斋》之《狼》作为一篇传统篇目,一直是教材的经典作品,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莘莘学子。记得我在初一学《狼》时,一个离校20年的村民邻居先我流利地背下了这篇课文,之后对着我微笑。那一刻我只觉得该文内容简单,讲了一个人杀了两只狼的故事,并且读起来朗朗上口,非背熟不可。经老师讲解我更懂得了像狼一样的坏人是没有好下场的。一直到课余,心中还痛惜“狼吃小羊”故事没有出现一个手执钢刀的牧羊人……我们人类最伟大,恶狼坏人该杀光。是狼务除之情自那时便深植心田。后来陆续读了《中山狼传》、《敬畏生命》及《野狼滩》,还看了部名为《野狼谷》的影片。总之,狼性未改,我心不变。[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亲爱的同学们,说到狼,大家一定都不陌生,很小的时候,我们就听过《狼来了》、《小红帽》等故事,你印象中的狼是什么样子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阅读有关狼的文章,感受狼的文学形象。  相似文献   

3.
《狼图腾》是一部融合了历史学、军事学、人类学、哲学等多领域,以狼为叙事主体的文学著作。全书以三次大型的关于狼的战争以及主人公与一只小狼朝夕相处的故事为叙事主线,用极富张力的语言,彰显狼身上的种种特性,同时也引发人们对于狼的重新思考。本文对《狼图腾》中的“狼性”从精神生态的角度进行了新的诠释与解读。  相似文献   

4.
贾平凹的《怀念狼》与美国作家斯蒂芬妮·梅尔的《暮光之城》系列小说中关于"人狼变形"的广泛呈现,在有关的"变形"作品的解读中,占据了极具特殊的地位。两部作品中的"人狼变形"虽然呈现出变形特征和创作主旨的某种相似性,但也在东西方特有的文化背景中体现出了人狼变形文化和人狼变形艺术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5.
蒲松龄《聊斋志弃》中《狼》一文共有三则,教材选的是第二則。它篇幅虽短,文辞虽易,故事虽简,但从开篇到收束,从小说情节的构思到价值取向的“飞越”,都有过人之处,是小说艺术的上品。很多地方看似寻常,反复琢磨,领会其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狼图腾》和《野性的呼唤》两部小说中狼和狗的描写和比较研究,致力于探求中西民族性格中的“狼性精神”,借以提倡勇敢而顽强、团结与和平、竞争而不残忍的“狼性”。  相似文献   

7.
《狼图腾》让我抛弃了对狼的原有偏见(贪婪、凶残、愚蠢),相反,我认为狼是动物界中除了人之外最聪明、勇猛和富有团队精神的,人应该正确地认识狼,这样才能从狼身上获得更多的知识,进而引“狼”入教,弥补人性的某些缺陷,提高整个国民素质。  相似文献   

8.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所选的《狼》一文,实际上是清代文言短篇小说巨擘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狼三则》的第二则。其中第一则写的是屠户为狼所迫,把肉吊在树上,狼为食肉而被钩住吊死,屠户所获颇丰的故事;第三则写屠户被狼困在一个席棚内,狼将爪子伸进去,结果被屠户割破皮肉、吹气胀死的故事。本文写屠户与狼斗智斗勇,以刀先劈前狼之首,后断打洞狼之股,从而将两狼击毙的故事。文章赞扬了屠户的机智勇敢,揭露了狼的贪婪、凶狠和狡诈的本性,并预示了狼的必然下场。  相似文献   

9.
蒲松龄的《狼》写了屠户在不同情况下遇狼杀狼的故事,共三则,第二则被选人了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成为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该单元还有《猫》《斑羚飞渡》《华南虎》《马》。  相似文献   

10.
根据著名学者赵毅衡的叙述分层理论将《荒原狼》分为三个叙述层次:《哈里·哈勒尔自传》是主叙述层次,《出版者序》为超叙述层次,《论荒原狼——为狂人而作》的论文属于次叙述层次,各叙述层次紧密结合,进一步突出荒原狼的特性。  相似文献   

11.
[创意说明]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所选的《狼》一文,实际上是清代文言短篇小说巨擘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狼三则》的第二则。其中第一则写的是屠户为狼所迫,把肉吊在树上,狼为食肉而被钩住吊死,屠户所获颇丰的故事;第三则写屠户被狼困在一个席棚内,狼将爪子伸进去,结果被屠户割破皮肉、吹气胀死的故事。本文写屠户与狼斗智斗勇,以刀先劈前狼之首,后断打洞狼之股,从而将两狼击毙的故事。文章赞扬了屠户的机智勇敢,揭露了狼的贪婪、凶狠和狡诈的本性,并预示了狼的必然下场。  相似文献   

12.
《伊索寓言》中有一则非常著名的《狼和小羊》的故事。从前,一只狼在溪流上游喝水,看到一只小羊在下游喝水。“那是我的晚餐,”狼想,“我要找一个借口吃掉他。”于是,他恶狠狠地对小羊说:“你怎么敢弄脏了我的水?”“我没有,”小羊回答说,“我在下游喝水,怎么会弄脏你喝的水呢?”“那么,”狼见此计不成,  相似文献   

13.
《宋定伯捉鬼》选自干宝《搜神记》,《狼》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教材认为两文都在表现人的机智.然而细读起来觉得两文主题大异。  相似文献   

14.
一、巧妙利用教材资料,渗透环 境教育 小学语文教材中拥有丰富的环 境教育资料。语文课本中有许多课 文与环境密切相关。仅以人教版第 十一册为例,就有《桂林山水》《林 海》《只有一个地球》《宇宙生命之 谜》《鸟的天堂》《第一场雪》《索溪峪 的"野"》《鹿和狼的故事》等课文涉 及到环境教育的内容。如果语文教  相似文献   

15.
上世纪90年代,幽灵批评作为一种独特的批评视角逐渐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文章从幽灵批评的角度对黑塞《荒原狼》进行重读,分析“幽灵”笼罩下的世界、作者、作品以及读者,最后,揭示《荒原狼》对现代人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存在主义视角解读邓一光的小说《狼行成双》。一对狼夫妻在森林雪野奔徙觅猎,面对困境和危难的生命挑战,双双赴死。透过寓言文本,经由象征主义艺术通道,可以体悟到“超越存在”的生命自由和生命辉煌这一主题话语。  相似文献   

17.
在电影《蜘蛛侠》中,蜘蛛侠的指端可以喷射出柔韧结实的蛛丝。在电视剧《西游记》中,蜘蛛精则从肚脐眼中喷出蛛丝。在现实生活中,结网的蜘蛛都是从腹部喷出蛛丝。难道《西游记》比《蜘蛛侠》的描述更科学吗?最近,英国研究人员发现,有一种狼蛛可以从爪部喷射蛛丝。由此看来,蜘蛛侠的吐丝方式并不违背科学。  相似文献   

18.
《怀念狼》虚拟了一个有关商州狼的灭绝和人的衰颓的故事,这一虚构中着重展示的一段旅程及旅程中所涉及的人物莫不与《西游记》存在着诸多相似和内在关联,在互性解读中,我们可以对两部小说各自的意义有更深刻的解决悟。  相似文献   

19.
鉴赏《狼》的写作艺术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可引导学生鉴赏《狼》中的用词及白描手法的运用等,从而让学生学有所得。  相似文献   

20.
钱钟书 《初中生》2009,(3):41-45
《伊索寓言》是古希腊民间流传的讽喻故事,伊索为主要作者,一小部分是后人创作的,也寄在伊索名下。《伊索寓言》文字凝练,故事生动,想象丰富,饱含哲理;融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体。其中《狐狸和葡萄》、《狼和小羊》、《龟兔赛跑》、《牧童和狼》、《狐狸和乌鸦》等已成为全世界家喻户晓的故事。《伊索寓言》中的许多小故事都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对我们很有启发。但“尽信书不如无书”,读书最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见解。我国著名学者钱钟书读《伊索寓言》时,就对一些故事作了新的诠释。那么,你在读完《伊索寓言》后又会有些什么新的想法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