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综观欧洲文学史,古希腊神话至20世纪的现代文学作品,都存在着"女神"和"女巫"两种女性类型。其中"女巫"类型产生在欧洲社会进入父权制时代之后,是男权文化的直接产物,也是欧洲文学史上极具影响的女性形象。在以男性话语为中心,男性审美判断为主流意识形态的社会体系中,表现"恶"的女巫形象,是传统男权社会对女性价值否定性判断在文学中的折射。  相似文献   

2.
王秋萍 《知识窗》2011,(6X):42-44
"思妇"这一起源久远的文学形象,按历史纵向大致可归为三种类型:承载传统女性精神的思妇形象、作为生命主体存在的思妇形象、沦为男性审美客体的思妇形象。思妇形象是中国古代女性文化的具象化,它在不同历史阶段的表现折射出女性在不同时代的社会价值和社会地位。文学中的思妇形象在男性审美观的规范下逐渐形成固定模式,生活中的女性形象也逐渐向男性理想化的模式转变。  相似文献   

3.
“英雄”一词天下皆知,其中“英”指杰出的人物,“雄”指杰出的或是强有力的人物,此义由“雄”本义借喻而来。(辞海上海出版社1989年缩印版)另有《简明古汉语词典》(云南出版社1985年第一版)指出:“聪明秀出称英,胆力过人称雄。”因此,“英雄”的结构类型为联合型,且为名 名格式。从“英雄”中的构成要件“雄”来看,古人在造这个词的时候带有一定的性别特指意图,即特指男性杰出人物。因为我国古代社会是一个男权社会,只有男性才可堪称“英雄”。即便在后来出现女性英豪也多是与男性共用“英雄”一词,只不过在“英雄”前另加“女”或“巾帼”…  相似文献   

4.
鲁迅先生说“: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孔雀东南飞》这一中国古代保存下来的最完整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向我们展示了主人公刘兰芝的悲剧命运。她的毁灭如晴天霹雳,炸醒了沉睡中的人们,让他们倾听男权社会中的女性悲歌。一、男权意识的集中体现:焦仲卿和刘兄刘兰芝生活在一个以男权制为中心的封建社会里,在这里,男性好象天生高于女性。在男性面前,女性成“了第二性”:一种和男性不一样的人,一种低于男性的人,一种可以被男性专制的人,一种被男性任意处置的人。这是一种制度,一种习俗,一种弥漫在所有社会成员中的一种集体无意识。…  相似文献   

5.
饶巾琦 《科教文汇》2009,(21):247-247
嫦娥的神话和《失乐园》中夏娃的故事有着相似的叙述模式和文化视角。在文化身份归属上,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两位女性角色有着相同的文化母题,表现女性对男权社会的抗争。本文从这两方面。强调在父权制社会主导下的文学作品中,女性角色苦苦挣扎,用“堕落”的方式来引起读者的注意,女性人物的文学地位是通过她们犯错,即以男性的观点,犯下原罪来得到彰显的。女性的“叛逆”精神强烈要求打破传统文化强加于她们的种种精神桎梏,创造反传统的女性文化。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简·爱》中女主人公简·爱在19世纪维多利亚初期的生活状态和女性意识形态,突出了简·爱在男权为主导,女性意识逐渐苏醒的时代的先锋形象,对启示当今女性大学生在社会生活和职场中解放思想,追求自身发展和爱情自由起到了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7.
刘佳敏  解斌 《科教文汇》2014,(10):96-97
本文分析了《简·爱》中女主人公简·爱在19世纪维多利亚初期的生活状态和女性意识形态,突出了简·爱在男权为主导,女性意识逐渐苏醒的时代的先锋形象,对启示当今女性大学生在社会生活和职场中解放思想,追求自身发展和爱情自由起到了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8.
王琳 《科教文汇》2009,(23):246-246,276
《苔丝》是英国伟大作家托马斯·哈代的代表作。百年来关于苔丝悲剧的原因众说纷纭,笔者认为苔丝的悲剧不仅仅是社会悲剧,更是一个男权文化中性别歧视的问题,对男性和女性给予了双重评判标准。在男权社会中,女性的权利与尊严被践踏,最终致使她们不能够自我认同,屈服于男权统治,这才是苔丝及众多女性悲剧的真正原因。女性必须正视自我并克服自身的缺陷,勇敢地从男性主义的束缚中走出来,从而获得真正的解放。  相似文献   

9.
龚婷 《科教文汇》2009,(8):238-239
女性作为一种被看、被欣赏、被消费的文化符号,在纸视觉为主的大众传播消费社会早已是不争的事实。从传统媒介的报纸、杂志到电视电影再到近年来兴起的互联网络领域,女性形象铺天盖地。而其中“看/被看”这种被男权话语所固定的欣赏模式,深深影响女性生活的方方面面,突出表现在公共视野对女性身体的全方位关注。  相似文献   

10.
陈珩 《科教文汇》2013,(7):83-83,87
菲茨杰拉德的小说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喧嚣的“二十年代”——“爵士时代”,其小说中的时髦女性人物大多是负面形象。本文就时髦女郎负面形象的表现及其成因做了简单的探讨.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潜在的男权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女性主义角度,试对《小女人》作一评析:小说以女性的敏感细腻,大胆表现了同性之爱。颠覆并消解了男权社会中传统男性崇高、完美的形象,以女性主义视角透视出一个个自私、懦弱的男性形象,表达了对他们的失望。并试图探询一种新的性别格局——女同性恋,建立一个自足的爱与美的世界。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女性主义角度,试对《小女人》作一评析:小说以女性的敏感细腻,大胆表现了同性之爱.颠覆并消解了男权社会中传统男性崇高、完美的形象,以女性主义视角透视出一个个自私、懦弱的男性形象,表达了对他们的失望.并试图探询一种新的性别格局--女同性恋,建立一个自足的爱与美的世界.  相似文献   

13.
贾平凹的《废都》是根据他自身的生活经历所编著的一篇小说,作品以贾平凹身边的四个女人的生活机遇和感情经历真实地反映了当代女性的命运变迁。整部小说作者的描述和想象都是以男权话语为主导,女性在里面没有思想和属于自己的语言,一切都跟随男性的思维和行为在生活,深刻地揭露了现代社会的道德缺失和精神丧失。本文则以小说中四个女性为切入点,详细探讨在男权社会中女性的生存困境。  相似文献   

14.
王晓华 《科教文汇》2014,(32):70-71
黛西是菲茨杰拉德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女主人公,她既是盖茨比念念不忘的恋人,又是粗鲁的富人阶级代表汤姆·布坎南的妻子。从其个人行为、声音音调和他人评价上可将之归属于负面形象序列,从社会、男权思维等角度深入分析其性格形成原因,她又是一个令人同情的牺牲品;这一人物既是作者悲剧人生观的体现,又是美国社会的缩影。为我们以文学的视窗观察社会、反思人生提供了样本。  相似文献   

15.
嫦娥的神话和《失乐园》中夏娃的故事有着相似的叙述模式和文化视角。在文化身份归属上,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两位女性角色有着相同的文化母题,表现女性对男权社会的抗争。本文从这两方面,强调在父权制社会主导下的文学作品中,女性角色苦苦挣扎,用"堕落"的方式来引起读者的注意,女性人物的文学地位是通过她们犯错,即以男性的观点,犯下原罪来得到彰显的。女性的"叛逆"精神强烈要求打破传统文化强加于她们的种种精神桎梏,创造反传统的女性文化。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世界上经济最落后的国家之一.也门是阿拉伯国家中相当贫困的区域.有三千多年的文字记载历史。对于很多人而言.古老的也门是个神秘的国度.而那儿黑纱蒙面、黑袍裹身的女性则显得更为神秘.她们的穿着就像童话故事里的女巫.所以也有人称她们为也门“女巫”.在位于阿拉伯半岛南部的哈德拉毛.从头包到脚的“女巫”更是吸引着全球各地游客们的眼球.黑色的长袍包裹住她们的金身.  相似文献   

17.
在?白鹿原?这部描写渭河平原半个世纪风云变幻的史诗著作中,男权统治之下,无论是封建势力的帮凶白赵氏、红颜薄命的白嘉轩丧妻们,或是时代变革的牺牲品冷大小姐还是死在政治漩涡的进步女性白灵,悲剧性都是她们人生的重要组成。田小娥这一女性形象是?白鹿原?中刻画最成功也是一直备受争议的。作者按照“人原本的形象”展现田小娥的“传奇一生”,大胆追求平等自由未果,以悲情的狂欢向封建文化进行挑战。其形象的悲剧色彩以及对女性解放的方法道路都具有深刻意义。  相似文献   

18.
古代的巫术     
在旧中国,有一个被民众戏称为“又做师娘又做鬼”(也人也神)的行当——巫。巫是什么?许慎《说文》释日:“巫,祝也。女能事无形,以舞降神者也。”《说文》又解:“在男日觋,在女日巫。”徐锴注日:由此看来,巫是奉事神祗、交通天地两界者。  相似文献   

19.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女性悲惨的命运引起了很多作家的关注。因为“五四”思想革命的核心内容就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平等的民主意识,是尊重生命主体意识的自由观念、个性解放观念。而“五四”人的发现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对于女性的发现。在《骆驼祥子》中老舍通过“虎妞”形象,一方面表现出对封建伦理意识对人性压抑的抨击,但从另一方面可以看出作者老舍先生对于这种悍妇女性形象的反感,从而进一步看出老舍先生创作主体根深蒂固的男权意识。  相似文献   

20.
进入90年代以来,女性写作以鲜明的性别意识摆脱了女性被男性作家书写的命运,以独特的女性文本进入到世纪末的文化视野。于是,“女性写作”、“女性意识”、“女性文本”、“女性话语”、“女性主体”等概念术语,就成为文学界和学术界的热点词汇和热门话题。那么新时期文学中的女性写作是如何冲破男性中心话语的藩篱而建构起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