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有人请一位哲学家用一句话来描述和赞美世界。哲学家没有说话。沉思之后,他在纸上画了一个“?”和一个“!”。的确,这个世界充满着一个个“?”。人类乃至万物又总是在这“?”纷纭的世界中,执着地追求着内心的“!”。正是因为有了对“?”的好奇和对“!”的渴望,世界才有了一段段  相似文献   

2.
《狂人日记》是极具修辞魅力的小说,用"四个世界"理论分析小说中"语言世界"的偏离现象,对于更好地解读文本很有价值。狂人的"语言世界"的偏离表现在三方面:语言世界对物理世界的偏离;语言世界对文化世界的偏离;语言世界对心理世界的偏离。狂人对于人、物、事非正常的观察,非常理的推断偏离了物理世界;狂人的"狂语、狂行"偏离了文化世界;狂人超常的心理体验和错乱的思维定势偏离了心理世界。"语言世界"偏离究其原因是受到物理世界、文化世界和心理世界的影响和制约。  相似文献   

3.
海德格尔揭示了"此在",并且揭示了"此在"的存在——"在世界中"的状态。唤起了人们对自身的关注,挑战了传统的形而上学,认识论以及人道主义。此在对存在进行怀疑和询问,思考其存在。海德格尔强调的人是在世界中存在的人而不是单独的个体,更不是理性的抽象的类。人生活在世界中,应当关注自身的存在。人在世界中,并且揭示世界和世界中的存在者。海德格尔"此在"概念的提出以及对此在的"在世界中"存在的分析,对于当代仍然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4.
量子力学多世界解释最早是由埃弗雷特提出,之后经过德维特等人的进一步解释和发展,如今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理论解释体系,成为量子力学极为重要的一种解释。如今,澳大利亚科学家怀斯曼等人发展出一种全新的多世界理论。所不同的是,该理论认为世界是交叉的有相互作用的,而不是多世界解释中的平行世界。本文将对交叉世界理论的理论内涵进行描述,并对其所揭示的哲学内涵进行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西方世界从19世纪末期盛行的黄祸论到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威胁论及上世纪末中国崩溃论的反华言论的演变,给中国的稳定和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巨大的威胁,原因就是敌视中国的发展进步。研究分析造成上述言论的原因、历史背景及其危害,以及如何应对西方世界对我国的歪曲报道,旨在向世界展示中国的崛起对人类的积极影响和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6.
"世界文学"(Weltliteratur)理念,自1827年歌德提出至今,引起了世界各国专家学者的阐释和理论分析,导致了世界文学理念的嬗变。"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学科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世界文学"理念的形成启迪了比较文学的产生并成为后者的理论基础;比较文学的发展为世界文学的理念拓展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和理论方法,进而促进了世界文学理念的深化和嬗变;而世界文学理念的嬗变.又反过来促进了比较文学学科的纵深发展,并成为了比较文学的重要主题。比较文学学科几次面临危机,而其每次走出困境,在很大程度上都得益于"世界文学"理念的嬗变对其的启迪和不断推动。因此,世界文学理念的嬗变,对比较文学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改变世界”与“解释世界”不能割裂开来,“解释世界”与“改变世界”之间存在着辩证统一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哲学的伟大变革,将“实践”概念引入.“解释世界”与“改变世界”是马克思对“哲学的世界化”与“世界的哲学化”问题进行了进一步阐述,思想在实践上变为一种现实的力量,在现实中实现哲学.  相似文献   

8.
随着世界各国对“极地地区”科学考察的日益深入,人类对该地区的认识越来越多,对中学地理教学内容更新和教法变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本节教学内容一直是各版本初中世界区域地理教学的难点和重点。  相似文献   

9.
在对哲学“解释世界”与“改变世界”的理解中,很容易陷入一个又一个悖论之中,无法达到对马克思实践哲学的真正理解。我们必须从哲学主题转换的角度去理解马克思实践哲学的革命性变革,把“解释世界”和“改变世界”分别理解为近代哲学和马克思实践哲学的主题,才能够消除诸多有关“解释世界”和“改变世界”的悖论,也才能够更为鲜明地揭示马克思实践哲学“改变世界”的理论本性,深刻理解它对“解释世界”与“改变世界”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近代以来东西方总体力量对比演变的四个阶段为宏观历史线索,论证了“西方中心论”缺乏历史依据,并对世界历史学科的“东方性”和“三大体系”建构进行了深层次思考,主张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做好世界历史学科建设的基础性工作;要持续地推进“西方中心论”的解构工作,循序渐进,久久为功;要重点挖掘世界历史学科“三大体系”建构中的中国元素和中国内涵;要深入探究世界历史学科体系建构中的东方因素;要深刻考察千年大变局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大交汇的学术影响,努力开拓学术研究中的“三新”;还对如何建构世界历史学科的“三大体系”提出了新的思路,认为坚持“东西平衡论”和“全球整体论”,构建客观而科学、平衡而包容的世界历史“三大体系”,是我国学术界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1.
李军 《成人教育》2009,29(10):26-28
现代科学所构筑的坚硬的精神立场对教育的“占有”和“戕害”,使得现代教育沉湎于满足社会实效性的工具性价值的显现,遗忘了显示教育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成为疏离生活的教育。对教育“遮蔽”的“澄明”,让教育回归生活,就是要坚守教育的本真意涵,还原人的生活世界的真实性和精神性,重构教育和人的意义世界。  相似文献   

12.
从中国提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特定性出发,对"一流"、"质量"等含义复杂的概念进行了辨析,认为功能性与竞争性的统一是"世界一流大学"概念的本质内涵,并从功能性与竞争性的背离再到统一的角度,梳理了中国"985工程"建设历程中的三种制度同形,以期为中国在特定国情和历史条件下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案例教学重在"以案说理、以案传道",这个"案"更多应源于现实、源于"生活世界"。首先对"生活世界"的哲学范畴、"教学世界"的教育场域进行分析和研究,进而阐释了教学世界与生活世界之间的内在逻辑,探讨教学世界走向生活世界的理论依据和理性选择;最后通过对案例教学法这一融理念、方法、结构、过程于一体的教学课题的自身特征的分析,从思维转化、策略创新角度论证了案例教学是教学世界走向"生活世界"的现实途径和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14.
“中国梦”毫无疑问是国家富强之梦,民族振兴之梦,人民幸福之梦;与此同时,从更加宏阔的马克思“世界历史”的视野和高度看,中国的和平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稳定繁荣也需要中国,因而,“中国梦”还是世界和平之梦,世界发展之梦,世界合作之梦以及世界共赢之梦。“中国梦”顺应了世界潮流,呼应了世界期许。  相似文献   

15.
基于胡塞尔的生活世界理论阐释学生生活世界的独特性,最重要的是学生的存在和学生的生成性,通过对"活"管理的内涵和特点、"活"世界的内涵和特点进行结合分析,提出"活"世界的异化表现及其原因,有针对性的从主体维度、空间维度和时间维度三个维度提出"活"管理向"活"世界的回归途径。  相似文献   

16.
诗化哲学作为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的美学思想,是资本主义工业化的产物,关注人的生存价值和意义,引导人们超越有限生命和回归本真生存状态。对浪漫派来说,人面临一个与自身分离、异在的世界,如何使这个异在的世界成为人的世界,即世界诗意化的问题。从超验的原则来设定生命世界,以诗意的感觉把握生命世界的本意,就是诗化哲学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7.
理论探索和实践的偏颇,使得大学生的生活世界和意义世界长期疏离,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对的是一个生活世界与意义世界相互联结的世界。只有客观审视大学生两个世界之间彼此联结的内在张力结构,保持两者恰当的和谐,才能发挥教育的真正作用,帮助大学生从生活世界提升到意义世界。社会理论中的文化缓冲带理论和哲学、教育学中的常人、真人理论,给我们打开了一个联结两个世界的理论和实践的别样通道,推进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变革和转向。  相似文献   

18.
新潮“成长小说”的基本叙述模式呈现为:从“家乡世界”闯荡“陌生世界”,在此基础上展开一种现实的而非理想的成长经验。这个奠基性的残酷“成人礼”叙述模式是对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文学的改写,在“家乡世界”已知性的层面上开始了对“陌生世界”的认识和挑战,与转型时期的社会背景相契合。  相似文献   

19.
李佳佳 《考试周刊》2012,(74):170-171
“生活世界”的概念在不同的学者那里有不同的看法,这也导致了对“教学回归生活世界”这一命题的争论。本文认为,教学世界与生活世界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所以对“教学回归生活世界”的提法要慎思。我们应该既改良教学世界,又改造生活世界,使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形成一个动态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20.
人类学笔记和历史学笔记在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发展中的地位就在于:从侧重对作为结果的世界历史的研究,进一步扩展到对作为过程的世界历史的研究,从而深化了关于世界历史性联系生成的认识;不仅对原始社会的认识更加准确,而且把东方社会进一步纳入到整个世界历史过程中来考察;内含着对西方中心论深刻批判的世界历史比较研究,深化了关于世界历史发展统一与多样关系的认识;赋予了政治经济学批判更丰富、更深厚的历史底蕴;丰富了关于世界历史发展前景的认识。但我们也应看到:这两部笔记只是马克思为作进一步的系统研究而进行的材料准备、整理和分析工作的一部分。人类学笔记和历史学笔记的这种特点也给后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丰富和发展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活动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