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张晓震 《教育》2009,(7):28-28
对于大多数中小学生而言,奥数班是否拔苗助长似乎不难做出结论。但如何看待5%智力超常的儿童学习奥数呢?丘成桐、杨乐等数学家说,这样的拔苗助长也是很可怕的。  相似文献   

2.
常艳春 《家教指南》2006,(12):11-14
近几年,有关“超常儿童”的教育问题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最近.还有许多读者朋友给本刊来信、来电咨询:什么样的孩子是“超常儿童”?如何通过教育手段把普通儿童变成“超常儿童”?如果“超常儿童”得不到相应的教育.还能否保持其超常的优势?……为了帮助广大家长朋友答疑解难、走出困惑,我们将大家咨询的问题进行了整理、归类,并特意请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发展与教育心理研究中心主任施建农教授为诸位指点迷津:  相似文献   

3.
陈纬 《父母必读》2012,(4):86-87
我们身边有多少超常儿童? “超常儿童”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发展心理学上根据儿童的各方面能力水平均呈现正态分布的特点,将某方面能力水平高出其同龄人两个标准差的个体称为超常儿童,这一群体在同龄人中的比例大约是1%~3%。  相似文献   

4.
在最近 10年关于超常儿童的研究 ,已经把研究的重点从什么是超常儿童转移到了超常儿童如何进行思维 ,尤其是关于儿童早期阶段思维方面的研究。文章从认知发展的角度 ,对超常儿童在认知速度、背景知识、元认知、问题解决和策略能力等四个方面进行了综述 ,并指出了以后研究超常儿童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超常儿童成才的因素 超常儿童将来能否成才,一方面取决于自身是否具有良好的生理素质和心理素质;另一方面更受种种客观环境因素和教育条件的制约.  相似文献   

6.
对于大多数中小学生而言,奥数班是否拔苗助长似乎不难做出结论。但如何看待5%智力超常的儿童学习奥数呢?丘成桐、杨乐等数学家说,这样的拔苗助长也是很可怕的。  相似文献   

7.
在2012年"杰出人才的早期培养与教育国际研讨会"上,来自国内外的80余名专家和学者,就超常教育的必要性、如何鉴别超常儿童、如何实施超常教育、有关超常教育的政策等进行了深入研讨。  相似文献   

8.
应该如何为数学超常学生安排学校转衔?当从一所学校过渡到另一所学校时,超常学生遇到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相似文献   

9.
教学应从儿童出发,包括尊重学生的原有知识、经验、思维习惯等,当然也包含理解儿童的错误。这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如何避免从教师主观意愿出发的“伪儿童立场”,需要追问:学生是否有真的求知的需要?教师是否了解学生真实的思维状况?教师与儿童之间的信息传递是否真如教师所期望的那样?  相似文献   

10.
我国对超常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的研究始自1978年。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从正面研究超常儿童的心理与教育问题,探讨如何适应超常儿童的特点及需要,实施相应的教育以促进其发展,尤其是发挥其智力优势,促进超常儿童在学业方面的加速发展。相对不足的是,对于超常儿童发展中存在的一些负面现象及其成因、有关的干预措施研究不够。值得注意的是,近年国内一些学者开始研究普通教育中的学业不良问题,如吴增强、俞国良等。这些研究的继续将会推动超常儿童学业不良问题的研究。因此,总  相似文献   

11.
选取10岁超常儿童共74名,其中城市超常儿童34名,流动超常儿童40名。采用问卷法,考察了两组超常儿童在自我概念和家庭教养方式上的差异,分析了家庭教养方式对超常儿童自我概念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1)城市和流动超常儿童在自我概念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城市超常儿童的非学业自我概念要显著高于流动超常儿童。(2)在家庭教养方式方面,城市超常儿童在情感温暖理解这一维度上的得分明显地高于流动超常儿童,而在惩罚严厉、过分干涉、拒绝否认、过度保护这四个维度上的得分均低于流动超常儿童。(3)家庭教养方式中的情感温暖理解、过分保护和拒绝否认对超常儿童的自我概念总分有较好的预测作用。具体来说,家庭教养方式对学业自我概念和非学业自我概念的影响是不同的,家庭教养方式中的情感温暖理解对超常儿童的学业自我概念有较好的预测作用,而成长环境和家庭教养方式中的情感温暖因素对超常儿童的非学业自我概念有较好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2.
众所周知,数学课程是中小学重要的基础课,它对于发展思维、开发智力及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都有独特的作用。超常儿童具有独特的能力与需要,在班级教学形态下,传统“大锅饭”(统一教材)的课程设计与“齐步走”(统一进度)的教学方式,已不适应他们的数学学习,甚至成为他们潜能发展的极大障碍。因此,围绕如何适应超常儿童的能力与需要,促使他们继续超常发展,亟需制定出一套科学有效的超常儿童数学教育的策略。本文将结合笔者在北京八中超常少儿班的七年数学教学实践和研究,对超常儿童数学教育的策略作一初探。一 基本实践在超常少…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选取2-5岁超常儿童46名、普通儿童54名,通过实验考察了早期超常儿童的计数及其策略。结果显示:(1)超常儿童更早掌握“一一对应”的计数原则;(2)4岁前,超常儿童相对同龄普通儿童能掌握更大范围的基数;特别是3-4岁超常儿童,基本已经掌握了20以内的基数概念,显著优于同年龄普通儿童;(3)2-5岁超常儿童普遍具有比同年龄普通儿童更好的计数策略;(4)4-5岁超常儿童相对同龄普通儿童和3-4岁超常儿童,能够更有效地运用计数策略完成“随机性”计数任务。  相似文献   

14.
超常儿童由于其本身的特殊性,在其发展过程中需要特殊的支持。美国一直以来非常重视超常儿童的教育,各级政府通过对超常儿童鉴定、超常儿童服务项目以及超常儿童教育经费等相关方面进行规范与管理,给予了超常儿童教育有力的支持和保障,以达到最大程度上发展超常儿童潜能的终极目标。由于我国超常儿童教育的起步较晚,在支持措施上不够完善,借鉴美国超常儿童教育的相关经验,对我国超常儿童教育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超常儿童是指智能与非认知心理品质方面显优于一般儿童的儿童。对超常儿童实施特殊教育,对于早出人才,出好人才有着重要意义。人们对于超常儿童的界定、超常儿童的鉴别、超常儿童的成因、早期教育的涵义、超常教育的模式等。认识上存在着偏差,实践中有所失误。针时超常儿童及其教育中的种种偏差与失误,笔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6.
为全面了解国内超常儿童教育近三十年的研究现状、热点主题及研究前沿,利用CiteSpace软件对国内1993—2023年中国知网数据库的381篇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发现,我国对超常儿童的研究呈现稳定增长的态势,研究领域包括:超常儿童的鉴别、超常儿童非智力因素研究、超常儿童支持系统、超常儿童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以及国际超常儿童经验借鉴。展望未来,拔尖创新人才的研究及超常儿童教育公平问题将成为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7.
儿童具有智能超常这一优越条件,又在大中小学得到良好教育,是否就能保证他成为一个有贡献、有创造、有作为的人才呢?不见得.智能超常和学习成绩优良与成才之间还不能划个等号.  相似文献   

18.
使用自我描述问卷(SDQ-Ⅱ)测量11-13岁超常儿童和同龄儿童的自我概念,被试为北京第八中学超常实验班和与之年龄匹配的中小学生.结果表明:超常儿童在一般学校自我,诚实可信赖自我,与同性关系自我三个维度显著低于同龄儿童;超常儿童与同龄儿童诚实可信赖自我和与同性关系自我概念的发展模式存在差异,同龄儿童的自我概念随年龄增长显著上升,对自身的看法和知觉更为正性,而超常儿童的自我概念相比之下变化较小.结果显示,超常儿童的自我概念具有与同龄儿童不同的发展模式.文章根据这些结果对超常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家庭是孩子的天赋得以表现和发展的最初环境。父母比任何人都了解自己的孩子,因此,父母往往是超常孩子天赋最初的发现者。在北京陶然幼儿园(全国第一所招收超常儿童的幼儿园),发现孩子超常能力的往往都是父母自己。下面是根据国外超常婴幼儿研究,结合我国婴幼儿阶段超常儿童的表现特点编制成的行为核查表,供家长识别超常幼儿时参考。当然不可能要求孩子各条都具备,只要其中一部分特别突出,就有可能是超常幼儿。父母可对孩子进一步观察,并在适当时间通过正规的机构来鉴别,以确定自己的孩子是否真的超常。婴儿时期(1岁前)1郾坐立、翻身和走路…  相似文献   

20.
如何在大范围内既有效又较简便地筛选符合一定标准的学生,是超常教育一项具有重要实践意义的课题。从全国情况来看,各兄弟中学在超常学生的筛选上做法不尽相同。1985年11月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就北京八中超常儿童实验班的建立与我们合作写了一篇研究报告。报告指出,鉴别超常儿童应当采取多指标、多途径、多种方法并要与常态儿童进行动态比较。研究报告最后指出:“在整个筛选过程中所用各项测验虽表明是有效和可行的,但还需要经过教育实践的检验。”经过八年的教育实践,北京八中超常儿童实验班已经毕业三届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