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一、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 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努力从学生角度出发去备课,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为此,在上课前需要弄清以下问题:(1)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教学目标中要求学生学会的知识和技能?掌握的人有多少,程度怎样?(2)学生是否已经具备了进行新的学习所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相似文献   

2.
一、是否习惯于把教学当成教会?过去,教师根据教材提示的知识点和预先设计好的重点与难点,按照教师认为有效的教学方法讲得面面俱到,点滴不漏。然后是练习、作业、辅导和考试,环环紧扣。结果是,老师教得那么投入,辛苦,而学生就是不开窍。其实,我们的教是从教师的需要和假设出发,是让学生的学适应教师的教,学生自主学习的余地很小,思维的余地很小。譬如难点,从教的角度出发理解为难教之点,而不是从学的角度出发确定为难学之点,于是很多教师认为容易把握的知识反而成为教学的盲点。课堂教学应该把讲堂变为学堂,相信学生的学习…  相似文献   

3.
提高学生的听的技能诸惠芳我们经常可以听到教师抱怨他们的学生越来越不会听课。不仅中国的教师发出这样的抱怨,国外的教师也常常批评儿童不好好听课。世界上许多教育家都表达了他们对学生的听的技能的忧虑,他们觉得儿童的听能正在稳步下降。这样的抱怨是否有道理呢?我...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学中存在许多矛盾,例如儿童生活的现实性、多样性、具体性和语文学科的抽象性、概括性和典型性之间,儿童掌握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水平和课文的语言文字水平之间,儿童理解和掌握语言文字的独特性和创造性与教师要求的规范性、划一性之间……尽管各种矛盾的表现形式不同,究其实质依然是教与学的矛盾,是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的对立统一。因此,评价一堂课,不仅看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还要看教学思想是否端正。其核心是学生的主体地位确立否?学生的主体精神体现否?学生主体活动过程是否优化?学生的主体活动是否深入?是…  相似文献   

5.
信息平台     
事件:今年暑假,除了传统的小升初、初中升高中衔接班继续红火之外,各个年级段的升学衔接班也受到许多家长和学生的青睐。学生们是否需要要提早进入角色?衔接班是否能够衔接?家长、教师和专家对此怎么看?  相似文献   

6.
怎样的儿童语文教学有价值?这是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追问的问题。什么是有价值?简单地说,有价值就是被人们需要。追求有价值的儿童语文教学,实际上就是追求儿童、家长、教师、国家甚至世界需要的儿童语文教学。在众多的需要中.儿童的需要是第一位的,否则我们的语文教学就要被儿童抛弃,  相似文献   

7.
顾洁 《德阳教育学院学报》2006,20(2):100-100,102
教材是课程标准的具体体现,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依据。课程改革给我们带来了面目一新的教材,不仅教材内容大幅度更新,而且更富有时代气息,人文色彩和情感因素。教材中安排的各种儿童喜闻乐见的学习形式,都有助于学生在自主实践中兴趣盎然地学习。那么,语文课是否就必须按部就班,以教会教材的内容为目的呢?教师是否必须完全遵循教材编排来进行语文教学呢?  相似文献   

8.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课改的重中之重,不管教师在课堂上采用何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其最终归宿都体现在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上。可在轰轰烈烈的课堂表面.却隐藏着许多教育的浮躁成分。教师精心准备的问题导入是否真的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是教师准备的问题而不是学生需要解决的问题)?教师苦思冥想的情景教学是否真是学生的生活经验(是教师的经验而不是学生的经验)?高深莫测的研究性学习是否真的让我们的学生“由坐着学习,进入想着学习、  相似文献   

9.
一、是否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点。 新课程主张教育与生活之间要保持必要的距离和张力。学生的生活是儿童的生活,而不是成人的生活,它需要我们以儿童的眼光和经验方式去看他们的生活,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以儿童所能够理解的生活作为教育的起点和突破点。请看下面两个案例:  相似文献   

10.
王耀宗 《湖南教育》2009,(11):55-55
如果教师从学生的需要出发,站在学生的角度细心地呵护学生的想法和感受,这样的信息技术课学生又怎么会不喜欢呢?  相似文献   

11.
走进留守儿童的内心,需要"快",也需要"慢",关键就在于教师在这种"快"与"慢"的调控中,是否真正走进了留守儿童的内心,是否以一种唤醒和解放的力量参与了他们的光合作用?无论快慢,都应该从基于留守儿童,体贴留守儿童,扎根于留守儿童真正的内心出发,真正为留守儿童打下学习、精神和健康的底子。  相似文献   

12.
早期教育是21世纪公众关注的焦点之一。我们正处于为幼儿、父母及教师提供指导与帮助的黄金时代。这个时代也为早期教育的发展带来了各种可能和机遇。对于早期教育研究人员来说。在能够为儿童、家庭和托幼机构所做的事情中,在改变和改造早期教育方面,这种可能性似乎是没有尽头的。但是.一个最重要的问题是,我们成人所做的这一切.儿童是否需要,儿童成长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相似文献   

13.
教师需要反思各种课堂评价以及教育教学活动背后的深层问题。我们是否给予了每个学生作为一个独特个体和鲜活生命的尊重和敬畏?我们是否相信每个学生都值得拥有成功和成长的权利和机会?我们是否信赖每个学生都具有成长和发展的潜质和心向?我们是否将学生置于平等的位置上来思考评价的发展性原则?  相似文献   

14.
人类已经进入了21世纪,电视、计算机也大量进入了我们的生活。在这样的时代,还需要读书吗?读书与儿童的成长还有多大关系呢?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是否会很好地阅读。阅读不仅是能力,同时还是儿童智力开发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30年的经验使我相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是否会很好地阅读。会边读边想的学生,比起那些不会迅速阅读的人来,处理任何事情要快些、顺利些”、“请记住,愈是困难的儿童,他在学习中遇到似乎不可克服的困难愈大,他就愈需要阅读。阅读能教他思考,思考会刺激智力觉醒。”日本石…  相似文献   

15.
王楚松 《生物学教学》2005,30(12):70-70
在学习“光合作用”时,学生要知道光合作用是否需要二氧化碳,叶绿素在光合作用中起什么作用?课本上又介绍“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是糖类(通常指葡萄糖)”,光合作用合成的一定是葡萄糖吗?还有其它物质吗?学生碰到这些疑问,教师帮助学生选择了这项研究课题:光合作用的必需条件。  相似文献   

16.
《青海教育》2008,(3):63-63
衡量一节课“好坏”的标准是什么?是立足于学生还是教师?毫无疑问,应该立足于学生,即学生学得是否主动、是否有效。换句话说,评价课堂教学的最直接也是最终的指向是看学生,而不是只看教学设计和教师的表现。如果教学设计十分新颖和精巧,教师表现淋漓尽致,可学生听得莫名其妙、云里雾里,那也不能算好课。反之,在教师看来,某个教学设计并不新颖,而学生看来,却是新颖的,而且学生很感兴趣,学得非常投入,这就是好课。  相似文献   

17.
争论之一:推行小班教学的出发点是否成立? 推行者认为,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要以“有利于学生学习”为一切教育政策的出发点和教育准则。班级规模大,教师需要照顾的学生多;而班级规模小,教师需要照顾的学生就少,每个学生在小班里会受到更多的个别关注和指导,自然是小班优于大班。  相似文献   

18.
众所周知,处理教材需要关注四个主体:编者、教材、教师与学生。但其目的只有一个——促进或者适应学生的发展。因此处理教材要从儿童出发,其重点应放在教学内容的儿童化处理上。具体地说就是从儿童的经验、需要和潜能出发处理教材。在安徽省第九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中,蚌埠市的赵劲松老师执教的“平移和旋转”一课,成功地利用儿童化处理策略,以真实的课堂激荡学生的思维,展示上课教师的睿智与创新,让与会的教师经历了一次难得的美丽与智慧之旅。  相似文献   

19.
课堂教学话“冲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教学冲突——一个应该重视的问题 戏剧往往通过激烈的矛盾冲突来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社会生活。那么,教学活动是否也需要通过矛盾冲突来提高教学质量呢?回答是肯定的。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就主张在教学中“利用‘冲突’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即人为地(与传统教学法不同)为掌握知识设置各种矛盾”:在互相冲突中“促使学生学习质量不断上升”。那么,什么是教学冲突呢?我们认为,教学冲突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使用的,能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依据教学目标的总要求,从教材中精心提炼出能启迪学生思维、发展学生能力的有价值的内容和需要学生解决的关键性问题,通过巧妙地引导和点拨,  相似文献   

20.
本文提醒我们从儿童成长和发展的真正需要出发去考虑,儿童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体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