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晋成帝时 ,在建康 (今南京 )宫廷中做事的人都戴着一种黑纱制成的帽子 ,人称“乌纱帽”。到了南朝宋明帝时 ,这种帽子在民间开始流行起来。以后 ,乌纱帽就成了人们常戴的一种便帽。乌纱帽正式定为官帽始于明代。洪武三年 ( 1 3 70年 ) ,朱元璋规定 ,文武官员上朝和办公时 ,皆须戴乌纱帽、穿圆领衫、束腰带。此外 ,有功名而尚未授官职的状元、进士亦可戴乌纱帽。从此 ,“乌纱帽”就逐渐变为现职官员、官位的代称了。清朝统治时代 ,官员们的乌纱帽被换为红缨帽 ,但人们仍然习惯地把“乌纱帽”作为官位的代称 ,沿袭下来。乌纱帽的由来…  相似文献   

2.
易混词举隅     
易混词举隅江苏朱永锋1.制定和制订。“制定”侧重于已经定出,定出后一般不可更改,即便改了,改的幅度也是很小的,多用于国家的大政方针、法律等已确立。例:国家制定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制订”是指正在创制或将要创制,有时虽表示已经创制,但创制的内容一般是...  相似文献   

3.
侯玉文 《甘肃教育》2011,(23):55-55
在中国,人们常常把丢了官位称做丢了“乌纱帽”,乌纱帽被人们视为权力的象征,是“官职”、“官位”的代名词。那么,乌纱帽是如何发展而来的呢?  相似文献   

4.
词是隋唐时兴起,两宋空前繁荣的一种合乐歌形式,又称“长短句”。在古代词不是读的,而是唱的。要唱,必须有曲调,词牌便是用来规定词的曲调的。词牌和词的内容并无必然联系。渔歌子本词牌由张志和创制,原为唐代教坊曲名(唐代长安设左右教坊,掌管乐技、教练歌舞),也叫《渔父》。据载,张志和退隐江湖后“,每垂钓不设饵,志不在鱼也”。张志和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描绘了春江水涨,鸟飞鱼肥,人悠然垂钓的图景,抒发了诗人隐居生活的乐趣。如梦令曲调本是五代时唐庄宗创制,原名《忆仙姿》,后嫌不雅,又因词中有“如梦”,故改此名。李清照的…  相似文献   

5.
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以下简称“原词”)是一首好词。自从毛主席“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作《咏梅》词后,人们便对原词持否定态度。这里,我提出不同意见,并求教于其他同志。陆游所处的时代是南宋和金国对峙时期,在南宋小朝廷内部的主战派和主和派的斗争中,陆游属于主战  相似文献   

6.
《左传·隐公元年》有“融融”、“洩洩”两个词,历代的解释众说纷纭,或沿袭旧说,或提出新解,但都值得商榷。其实“洩洩”本作“泄泄”,见于《诗经》,在《诗经》中是“众多”的意思,《左传》中“洩洩”与此同义。“融融”一词也不是旧说的“和乐”义,而是“融”字的叠言,是“长久”的意思。  相似文献   

7.
一.“录像”而非“录相”、“录象”《汉语大词典》认为,“录像”亦作“录相”,“录相”居后且是“亦作”,这表明,汉语中尽管有“录相”,但远不如“录像”通行。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1996年版只有一种写法:“录像”。可见,“录像”是规范的,而“录象”是错误的。二.是“摄像机”而非“摄象机”、“摄相机”《现代汉语词典》1983年版有“摄象机”,但未收录“摄象”和“摄像”。1996年修订本改为“摄像机”,且收录了“摄像”一词。这告诉人们:现代  相似文献   

8.
谈到散文写作,人们常用“散文贵有眼”这样的话以概括散文写作的特点和规律。“文眼”一词,查《中华大字典》《康熙字典》《辞海》《辞源》《现代汉语词典》《中文大辞典》以及《佩文韵府》等书,均未见收此条目。人们的通说,是以晋人陆机语“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作解。  相似文献   

9.
兼词是音单意复的词,是汉语中一种特殊的词类。古汉语中的兼词,比现代汉语多,出现的频率也较高,其中以“诸”、“焉”最为常见。据顾颉刚《尚书通检》统计,《尚书》正文“诸”字共出现12次(不包括《书序》),其中作兼词用的3个。“焉”字共出现4次,其中作兼词用的3个。据杨伯峻《论语词典》统计,《论语》中“诸”作为单词(不包括“诸侯”、“诸夏”之类的复音词),共出现36次,其中“之于”的合音18个,“之乎”的合音14个。“焉”字共出现88次,其中作兼词用的9个。据杨伯峻《盂子词典》统计,  相似文献   

10.
王光华 《中学文科》2007,(7):104-104
1.踏莎行 踏莎行,原意指的是春天于郊野踏青。作为词牌,相传是北宋寇准的创制。据说.寇准在一个暮春之日和友人们去郊外踏青,他忽然想起唐诗人韩翃“踏莎行草过春溪”之句,于是兴起马上作了一首新词,定名为《踏莎行》。此词所咏,于暮春季节,莎草离披,践踏寻芳之内容.  相似文献   

11.
姜夔的《扬州慢·淮左名都》,词前小序中“予自度此曲”句,标明本词是自己创制的曲调,即“自度曲”。“自度曲”这种说法最早见于《汉书·元帝纪赞》,其文曰:“元帝多材艺,善史书,鼓琴瑟,吹洞箫,自度曲,被歌声。”对“自度曲”,后人有不同的注释。应邵注为:“自隐度作新曲,因持新曲以为歌诗声也。”臣赞注为:“度曲,谓歌终更援其次,谓之度曲。《西京赋》曰:‘度曲未终,云起雪飞。’”颜师古认为:“度,音大谷反。”即读今“铎”字音。而臣赞引《西京赋》为注,他把“度”字解释为“过渡”的意思,于是可知他把“度”读作“杜”音。但应邵所注是…  相似文献   

12.
南宋胡仔在其《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三“晁无咎”条下著录了一段论词之语,称“李易安云”。魏庆之《诗人玉宵》卷二一《诗余》条,在《晁无咎评》之后,亦引此文,题作《李易安评》,又另作《李易安云》,文字略有出入。清代《词苑丛谈》卷一《体制》转引此文,题作《李易安词评》。今人将之命名为《词论》。《词论》是李清照唯一的论词之作,也是词史上最早产生巨大影响的一篇词论。  相似文献   

13.
一、“逍遥游”——人在天地自然中的精神漫游人教版第四册所选《逍遥游》为《庄子》一书的首篇,主旨是讲人生的境界。在庄子看来,理想的人生境界就是人生在世能作“逍遥游”。那么,什么是“逍遥游”呢?先说“逍遥”的语义。在《庄子》一书中,“逍遥”一词的含义是指一个人在生活中自由自在、悠然自得的精神状态或内心状态。《庄子》一书中,多次使用到“逍遥”一词,有时单独使用,有时和“彷徨”一词对举使用,但词义始终不变。如“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庄子·逍遥游》);“彷徨乎尘垢之外,逍遥乎无为之业”(《庄子·大宗师》);…  相似文献   

14.
《孔雀东南飞》小序末尾一句“时人伤之,为诗云尔”中之“云尔”,课本注释为“句末语气助词”。我认为这样解释虽能讲通,但太笼统,不如把“云尔”分开讲,作动宾词组,“云”可作动词“说”讲。《经传释词》有注:“云,言也,曰也。”“尔”,可作指代词。这(件事)”讲。(《词诠》注:“尔,指示代名词,此也。”因而  相似文献   

15.
宋末爱国词人刘辰翁的《辛稼轩词序》(下称《词序》),是一篇系统研究苏辛豪放派词风的重要词论。敏泽的《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虽然肯定了它“在推广辛词方面也发生了一定的影响和作用”,但长期以来,《词序》从理论上对豪放派进行的初步总结以及这一总结对后代词坛的积极影响,一直没有引起人们的充分注意。因此,评析《词序》,对古代词论的研究是有一定意义的。一《词序》第一次把苏辛词当作一个发展过程来阐述,当作一个艺术流派来研究,并对苏辛豪放词派作了高度的评价。《词序》曰:“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  相似文献   

16.
人们现在往往把模范行为、榜样作用和为人师表的风范称为“楷模”。但“楷模”一词却来源于两种树木。在《广群芳谱》和《广阳杂记》等古籍中曾记述过这两种树。  相似文献   

17.
高中语文教材上《雨霖铃》一词,是北宋杰出词人柳永的名作。词人继承并发展了民间词的优良传统,创制了“慢词”,由于词人仕途坎坷、失意,流落江湖,所以长期过着羁旅漫游的生活,  相似文献   

18.
舆论,在中国是一个相当古老的词,《晋书》上曾有“自古圣贤乐闻诽谤之言,听舆人之论”的说法,《辞海》上把“舆论”一词解释为众人的议论。英文中“舆论(publicopinion)作“公共的意见”解。现代新闻学则认为舆论“是社会生活中一部分群众或一定的集团对某种事态发展所持的大体一致的意见,是一种社会思潮,具有支配人们行为道德的一定的权威性和无形的约束力。”(摘自《新闻学简明词典》)舆论又可分为社会舆论、阶  相似文献   

19.
藏尾撷趣     
藏尾是藏词的一种,就是将成语或句子后半部的本词隐去,单用前半部来代替。陶渊明《庚子岁从都还》中有这么两句:“一欣侍温颜,再喜见友于。”其中的“友于”二字见于《尚书·君陈》:“惟孝友于兄弟。”是说只有孝顺父母的人,才会对兄弟友爱。陶诗用了藏尾手法,以“友于”指代兄弟。徐师曾在《文体明辨》中有诗云:“当初只为将勤补,到底翻为弄巧成。”诗中将成语“将勤补拙”和“弄巧成拙”的“拙”字隐去,在接连二句诗中妙用藏尾,而且本词为同一字,实在难以创制,故深为文人学士所称道。  相似文献   

20.
但是,课本没有对这个词作注。笔者查阅了《辞海》《辞源》等工具书,《辞海》只收有“无数”词条,《辞源》则收有“无量”“无数”词条,但均无“无量数”一词。无怪乎学生疑惑不解,不少教师也为之困惑。“无量数”是什么意思?上海师大语言研究所所长张斌先生认为:“‘无量数’是一个古语词,意思是多。无量即不可估量。如:《吕氏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