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者指出翻译就是双语的交流,通过这种交流可以帮助人们澄清在微观和宏观层次上不同语言结构,文化背景,思维模式之间的差异,以增进思想交流,扩大视野。  相似文献   

2.
马光明 《今日科苑》2007,(2):125-125
英语是一门语言,而语言的功能在于交流。然而,非语言交流的手段在语言交流的同时对更好的理解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身势语在英语教学和英语交际中值得关注和应用。  相似文献   

3.
对生物课堂“交流——互动”的教学模式作以简介,重点讨论了该模式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问题。  相似文献   

4.
基于科学交流的网络文献交流模式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陈雅  郑建明 《情报科学》2005,23(10):1516-1520
科学交流的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的文献交流模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现代科学交流的需要,研究网络环境下的文献交流模式显得十分有现实意义。文章在论述科学交流实质的基础上,针对当前网络化的现状,提出了适合当前科学文献交流形式的网络文献交流模式——复合交流模式,并就此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李国红 《情报科学》2004,22(7):804-806,811
本文分析了基于Web的科学交流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基于Web的科学交流的基本过程,讨论了网络交流作为科学交流模式的必要前提及网络交流对传统交流角色的冲击,认为整个科学交流体系正在经历着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而实现网上科学交流的社会化和普遍化需要全社会做出不懈的努力.  相似文献   

6.
论复合交流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复合交流模式及其必然性与复杂性,揭示了复合交流模式的优势和不足;认为复合交流模式将是目前及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科学交流的必然模式,但复合交流模式作为科学交流的必然模式也需要具备一些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7.
浅谈高校图书馆队伍建设的构建方略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曲文泉 《现代情报》2007,27(5):125-126
培养高素质的图书馆人才队伍,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文章结合辽宁科技大学图书馆和大连海事大学图书馆开展馆际交流和业务培训的实际经验,提出了馆际交流和业务培训是提高高校图书馆队伍素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信息交流的障碍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陈远  陈洪梅 《情报杂志》2003,22(10):2-4
论述了信息交流的方式和渠道,对信息交流中的障碍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消除信息交流障碍的诸项措施。  相似文献   

9.
虚拟空间信息交流模式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张凯 《情报理论与实践》2004,27(1):81-83,10
从目前已有的信息交流模型来看,它们大多停留在对一般信息交流情况的讨论。然而,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我们急切需要对它的信息交流模式进行分析研究,找出其中的规律。本文试图通过对互联网信息交流模式的讨论,总结出一种新的信息交流模式。最后,我们通过引出虚拟空间已经存在的现象或事例来说明虚拟空间信息交流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0.
李国红 《情报杂志》2004,23(6):56-58
分析了科学交流的基本单元,阐述了论文的基本结构,探讨了建立在论文交流基础之上的科学交流过程及其分析模型。认为论文(含网络电子论文)是科学交流中最常见的基本单元,科学论文和学位论文通常按某种特定的结构和顺序被组织成不同的章节和段落,而基于论文交流的科学交流过程可大致划分为信息生产、传播、获取和吸收四个主要阶段,每个阶段又可进一步细分为由若干不同活动组成的序列。  相似文献   

11.
本文首先阐明了学术信息交流的相关概念,论述了传统学术信息交流模式和网络环境下的学术信息交流模式的优势和缺陷。以图书馆学为例,列举了目前五种网络环境下学术信息交流的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12.
浅论网络环境下的信息交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程妮 《现代情报》2004,24(1):94-98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网络环境下的运用,出现了一种以网络为环境而进行的新型信息交流模式。通过对网络环境下的信息交流模式与传统信息交流模式的比较研究,认为网络环境下信息交流将传统的直接交流与间接交流融合起来,具有“突破时空限制、时间间隔短、高度选择性和针对性、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成本低”等优势.并指出现阶段网络环境下信息交流存在的主要障碍.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消除障碍的对策和方法.并且分析这种新的信息交流方式所带来的影响,预测其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科学交流模式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国红 《情报科学》2002,20(12):1322-1325
本文在简要阐明科学交流含义的基础上,讨论了传统交流模式对我国情报界的影响,分析了传统科学交流模式的理论在网络环境下面临的考验和网络环境下的科学交流模式的研究现状,提出加强对网络环境下科学交流模式与规律的研究势在必行。之后,介绍了两种基于论文的科学交流模式并进行了简要比较,指出两种模式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发挥优势互补,共同融合在现代科学交流模式中,但从总的趋势来看,公共域模式将因其符合社会的潮流而逐步成为占主导地位的科学交流模式。  相似文献   

14.
分析和总结了现代科学交流的六大基本规律,即科学交流需要—激励推动律、科学交流手段共存互补律、科学交流省力倾向律、科学交流系统整合律、科学交流合作增强律、科学交流信息载体演进律。  相似文献   

15.
付瑶 《科教文汇》2007,(10Z):192-192
本文通过对日语中的一些表达习惯及文化背景的介绍,阐述了日语交际活动的特点及需要注意的地方。顺利完成交际活动的前提虽然是掌握该国家的语言,但在实际运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其隐藏的使用规则。而且不仅在语言使用上要细细斟酌,在表情传达,即交流活动的习惯上也应该给予充分的注意。  相似文献   

16.
黄官伟 《情报杂志》2007,26(1):67-69,72
业务流程中通畅的知识交流对于改善业务流程中的知识利用和知识创新从而提高业务流程实施的效率和质量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要改善业务流程中的知识交流,首先要对业务流程中的知识交流模式进行分析,弄清业务流程中的知识交流结构。为此,从参与知识交流的知识员工之间的组织关系出发,推导出业务流程中知识交流的四种模式。然后分析和表示了业务流程中知识交流的结构,并探讨了影响业务流程中知识交流的各种因素。在此基础上。对业务流程中的知识交流进行综合建模。  相似文献   

17.
网络环境对传统信息交流理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晓红 《情报科学》2003,21(10):1045-1046,1060
本文阐述网络环境对传统信息交流理论的冲击。作者从信息交流的基本概念和交流体系的影响两方面分析,试图揭示传统信息交流理论需产生变革之处。  相似文献   

18.
信息交流模式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秦鸿霞 《情报杂志》2007,26(11):80-82,86
对米哈依洛夫的广义科学交流系统模式、Shannon—Weave通讯模型、严怡民的信息交流栈模式、许志强的情报交流守门人模式、周文骏的文献交流过程循环模式、周庆山的文献传播过程基本结构模式、拉斯韦尔5W模式、控制论传播模式、集中与辐射的传递模式、马莱兹克的大众传播过程系统模式、亚里斯多德的传播模式、罗杰斯和金凯德的辐合传播模式、施拉姆的循环模式、施拉姆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进行了评述。认为米哈依洛夫提出的广义科学交流系统模式能够更全面地解释非网络环境下的信息交流现象和规律,并指导信息交流和科学情报工作的实践;而Shannon—Weave通讯模型很好地解释了机器之间的信息互换,为基于计算机和Internet的现代信息交流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信息交流系统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信息交流系统应包括网络环境与非网络环境,而网络环境中的信息交流只是非网络环境情报交流模式的一种延伸和发展,因此以前的情报交流系统即正式交流与非正式交流的划分还可以继续延用于信息交流系统中.  相似文献   

20.
《美中交流通讯》保存了较为丰富的包括医学在内的科学技术和文化交流的记录,是了解这一时期中关医学交流极有价值的资料,对《美中交流通讯》文本的分析,为我们审视中美医学交流重新开启和不断发展的历史轨迹及其影响因素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使我们了解“文化大革命”之后中关医学交流重新开启所经历的曲折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