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新时代大学生是与时代同步成长、同步发展的一代,肩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任,坚定科学信仰和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其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必然选择。强化大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主要体现在夯实大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基础、引领大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价值航向、激发大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精神动力。高校要发挥思政课堂作用,营造校园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氛围,开展红色教育活动,不断强化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信念。  相似文献   

2.
<正>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思政课要引导学生"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中学生正处于身体成长和思想成熟的关键时期,这也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构建自身信仰体系的最佳窗口期。作  相似文献   

3.
信仰教育与当代大学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信仰在信念体系中具有总体性、支配性、普遍性的地位和作用,统摄着人们的整个精神生活。对大学生进行信仰教育就是树立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的教育。在正确把握信仰内涵的基础上,只有坚定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科学性,理性分析前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解体的原因,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科学认识当今资本主义的新发展,增强对大学生现实生活的关怀,才能坚定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  相似文献   

4.
高职思政课终极使命和主要目标是构建大学生的精神家园,坚定其人生信仰和信念,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笔者从高职思政课信仰体系构建的现实价值、实践价值和价值前瞻等方面对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信仰体系构建的价值进行探讨,希望改进和增强高职思政课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5.
入党积极分子必须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通过实际调查当前入党积极分子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实际状况,分析马克思主义信仰薄弱的原因,提出了改进思政课教学模式、培训入党积极分子不能忽视信仰教育、利用网络加强信仰教育阵地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坚定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的信心。  相似文献   

7.
正思政课教师的首要岗位职责是讲好思政课。思政课教师要引导学生立德成人、立志成才,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积极贡献。对思政课教师的岗位要求是:(一)思政课教师应当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  相似文献   

8.
红色文化作为承载中国革命精神的重要载体,是高校开展思政课的宝贵资源。大学生群体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有利于高校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使青年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从而厚植其爱国主义情怀。探索红色文化增色高校思政课堂,需要优化教育内容,深挖红色文化的思政元素;培育教育者和教育对象,增强其对红色文化认同感;创新教育形式,实现线上线下统筹发展,从而提高高校思政课教育成果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
以重庆市“信仰问题研究”课题调查数据为依据,发现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状况的主流是积极的,但也存在对马克思主义的认知、情感、信念以及实践四个方面的问题。通过对造成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问题的原因探析,以期为引导大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10.
一、我国高校思政教学的现实情况 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国高校思政教学在引导大学生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对党和政府的信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不可否认,目前我国高校思政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存在“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不强”的问题,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问题,等等。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信念是当前大学生信仰的主流,然而"90后"大学生则出现信仰危机现象,信仰呈现多元化、突出功利化、面临世俗化。文章通过对大学生信仰危机的成因分析,提出大学生信仰教育要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主导地位,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营造信仰教育良好的网络文化氛围,提高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2.
加强高校思政理论课的信仰教育,引导大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应重点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材教学体系向信仰体系的转化。受国内外社会环境变化、教师素质、大学生思想观念变化等因素影响,"原理"课信仰教育的效果不够理想。加强"原理"课信仰教育应该抓住当前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深陷金融危机,导致全球经济低迷,马克思主义理论重新受到重视的契机,加强教师自身修养,坚定教师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夯实教师的理论功底,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增强"原理"课的信仰教育。  相似文献   

13.
社会环境和现实境遇导致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状况不乐观,这直接影响他们的科研工作、教学工作和精神世界。针对信仰危机的消极影响,应强化学科意识,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加强专业化发展,建设信仰坚定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加强学科培训,增强职业认同感和归属感。  相似文献   

14.
提高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实效性,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培养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调查显示,大部分大学生对理想、信仰的作用有正确的认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认可度较高,但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够坚定,理想信念功利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知不够深刻。职是之故,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方式有待改进,应科学设置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思政教师要提高综合素养;大学生应该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15.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理论自觉自信对学生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坚定信仰、明辨是非意义重大。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读,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学养,增强教师的理论自信,以教师的理论自觉自信带动更多的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  相似文献   

16.
秦新芝 《河北教育》2003,(11):37-37
积极向上的人生信念是人的一种美德,也是人活着的精神支柱,是一个人生命旺盛的驱动力。江泽民同志曾要求我们“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增强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四个“信”的要求构成当前人生信念教育也就是正确人生观的主要内容,为我们青年教师人生信念指明了  相似文献   

17.
讲好思政课是一项富有创造性、时代性、挑战性的工作。用好思政课,培养时代新人,思政课教师要练就"不怕问、怕不问、问则喜"的真本领。为此,思政课教师要坚定信仰信念信心,拓宽知识面;要优化课堂议程设置,优化智慧教学平台;要重视教学相长、教研相长、对话教学。  相似文献   

18.
<正>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如何面向学生展开有效的思政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成长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现阶段高职院校需要深入探究的新课题。国内多数高职院校在思政课教学改革中已取得一定成果,但还有部分问题亟须解决。高职院校在思政课教学中要坚持启发性与灌输性相统一,  相似文献   

19.
新时代背景下,国家加大了对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视,尤其是对思政教育工作的关注越来越高。通过增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学([1]),能够帮助学生树立科学化的"三观",并推动其塑造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形成独立的思维。鉴于此,本文结合实际情况,从马克思主义及思政教育的内涵着手,分析新时期下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占据的地位,并详细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所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树立并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是新时代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面对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中存在的信仰不明确、信仰不科学、信仰不坚定等现状,高校应从强化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认同、价值认同、情感认同和行为能力等方面入手,促进少数民族大学生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