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现代信息社会中,新闻机构已成为了人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承担了传播新闻以实现公民的新闻自由的神圣使命。其中新闻监督是我国对社会进行监督的一种重要方式,然而随着权利意识的日益加强,新闻侵权也日益增加,保护公民和法人的名誉权、隐私权与新闻媒体的社会使命冲突有时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2.
从社会环境这一大背景看,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加剧,中国经济与社会变革的进程提速,社会生活的变化频率日益加快,社会各个领域间的联系日益加强,相互作用日益深刻。在这样的环境中,任何一个具有新闻意义的发展变化,都可能包含重要的传播价值,从而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从新闻客观受众上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教育的普及、文化的进步,新闻受众群体的年龄跨度日益加大,社会观和价值观也日益多  相似文献   

3.
在社会日益信息化的今天,公众越来越依赖新闻媒体去了解他们所需要的种种信息,人们对新闻的依赖性使得新闻日益深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同时, 随着公众个人意识的觉醒,对个人隐私权的保护也逐  相似文献   

4.
社会新闻一般都具有很强的人情味和可读性,但是社会新闻的资源竞争日益激烈,时效性、独家性拼抢严重.在社会新闻发展过程中势必会引发种种弊端,对读、社会和媒体自身形象都造成了不良影响.在社会新闻领域对车祸、打架斗殴、跳楼、杀人、火灾等新闻有着过多的报道,负面社会新闻不仅在数量上占强势地位,而且相似或同类事件频现报端,就是都市类报刊目前存在的一大问题.  相似文献   

5.
在当下“媒介融合”的时代,新闻人才培养的种种弊端日益显现,难以适应社会的需求.本文认为,当前高校的新闻人才培养应明确培养目标,着重人才培养的“融合性”、层次性等,以满足社会对新闻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6.
刘楠 《新闻爱好者》2010,(2):122-122
经济新闻是关于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一系列经济领域新闻的总称,是对社会最新的经济活动、经济关系和最新的自然经济现象的报道。伴随着经济与人民生活的关切度日益提高,受众对经济新闻的关注也日益增强.经济报道已经成为新闻报道中重要的一环。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正处于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社会和经济的转型对新闻舆论监督产生了强烈的内在要求。新闻舆论监督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监督机制在整个社会监督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日益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同。新闻舆论监督以从未有过的广度和力度介入社会生活,新闻舆论监督发展到今天,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势头。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新闻舆论监督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日益突显,进一步做好新闻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发展的重要内容。分析了现阶段我国新闻舆论监督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做好新闻舆论监督的若干措施。旨在强化对我国新闻舆论监督现状的认识,并为今后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做好新时期下的新闻舆论监督。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我国对外传播活动不断深入,软新闻渐渐成为宣传我国社会和文化的窗口,软新闻翻译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本文从传播学视角出发结合实例对软新闻的英译进行分析,论证了传播学理论在软新闻英译中独到的解释力和指导性。社会多元化浪潮日益高涨,读者渐渐厌倦了阅读内容单调、语言枯燥的"八股式"新闻文体。各国新闻媒体在报道方式、载体形式和信息内容上呈现出了极大的创新性和开拓性,这就为软新闻提供了极大的生存空间。随着我国  相似文献   

10.
当前在传播媒介繁荣发展的背后,一种与传统新闻价值不相符甚至是相背离的,但能满足受众部分需求的“煽情新闻”正日益泛滥。新闻价值是指新闻能在多大程度上满足社会对之的需求,即新闻对社会的有用性。新闻价值的要素是重要性、时新性、趣味性、接近性和显要性。这是评价新闻价值高低的五条标准。而对于“煽情  相似文献   

11.
网络媒体传播缺陷与传统媒体发展空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等新传播渠道的迅速发展,对人类的传播环境产生极大的影响.使传媒生态变得更加丰富。虚拟世界有产生新闻的空间和基础,部分现实生活中的公众事件与虚拟社会的网络事件有所重合,也值得传统媒体的关注。自从有了网络媒体,新闻信息的数量成几何级攀升,新闻内容日趋广泛,新闻表现形式日益多样。新闻影响力日益深入,受众数量急剧扩大。  相似文献   

12.
社会责任论的提出是对自由主义新闻理论的更新和修正。但在社会责任论提出的几十年里.日益商业化的社会环境使社会责任与赢利的矛盾日益升级。媒介市场的恶性竞争.导致了大众媒介纷纷以“激情主义”处理新闻。夸大、渲染与欺骗等传播方式。妨害了社会的正常发展。社会责任论的实施步履维艰,而公民新闻的出现改变了媒体独揽大权的局面。全面参与的方式,塑造了受众的责任意识,为社会责任论的发展和完善起到了拓展和推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陈静 《新闻世界》2012,(4):181-181,194
近年来,伴随着社会的日益进步、日益开放,新闻采访活动也以向社会生活全方位介入,然而,新闻活动的开展却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页利,“有偿新闻”、采访暴力事件等一系列不和谐的音符出现在社会主义新闻乐章中,记者采访权遭到破坏。笔者认为,要改变这种不良局面,需要社会各个方面的支持和新闻从业人员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4.
《新闻界》2014,(16):39-44
媒体出于对社会规范功能的坚守,长期以来将失序新闻作为其内容生产的重要类型之一。但颇具悖论的是,随着转型时期中国社会多元主体日益介入新闻生产,众多原本出于对现实批判的失序新闻在媒体与消息来源的竞合博弈中被不同程度地失范性生产,反而造成社会和道德秩序的进一步恶化,也导致媒体公信力的严重下滑。本文认为,若要对当今社会转型背景下的新闻失范性生产进行有效制约,亟需主体性日益彰显的社会公众积极监督责问,还要整个传媒业主动打破沉默潜规、相互批评,进而形成一个有效的新闻生产制衡机制。  相似文献   

15.
随着农村建设的不断发展,广大农民对物质的需求也日益提高,精神需求日益提升,电视台对编辑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新闻的播放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吸引着广大的电视观众。由于,当前电视台人才匮乏,资金短缺,技术落后,在新闻采编方面,存在着许多问题,迫切需要我们新闻记者提高专业素质,在新闻敏感性和社会责任感以及采编技巧  相似文献   

16.
当今中国新闻工作者面对的传播环境正在发生深刻改变。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社会生活环境的变化出现两个明显特征:一是社会生活变化的频率日益加快,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出现的进步与改变,其速度往往超出人们的预料;二是社会生活各个领域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相互作用关系日益加强,一个地区、一个行业发生的具有新闻意义的变动,其影响往往会超出行业与地域的局限,对广大领域发生影响。生活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之中,民众对新闻深度信息的需求日益增强,他们不仅需要了解发生了什么事件,更需要知道这些事件发生的原由,不仅要知道这些事件对自己生存…  相似文献   

17.
虚假新闻损害了媒体公信力和新闻工作者的形象,而在互联网日益普及的时代,虚假新闻传播速度更快,扩散范围更广,对国家和社会造成的危害也更大,防范和杜绝虚假新闻,显得更为迫切。  相似文献   

18.
现在,不少地方电视台开设了“社会新闻”栏目。开设“社会新闻”栏目其目的显而易见:那就是在社会新闻日益成为各媒体争抢“眼球”、赢得市场卖点的今天,既守住阵地、把握导向,同时又争取观众、占领市场。但根据笔观察,不少电视记编辑对“社会新闻”的理解存有误区,特别是对“社会新闻报道的策划”更是觉得不可理喻,认为社会新闻报道一经策划,就要远离“事实”,就是炒作,就是制造新闻。  相似文献   

19.
社会新闻凭借其题材多样、卖点多、社会性强、可读性强等优势对受众的影响力日益增强,在社会舆论引导中承担了不可或缺的责任。本文讨论了社会新闻对舆论引导的积极影响,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和相应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中国社会急剧转型和高度媒介化,社会困难群体对新闻活动的介入日益明显,但没有被学界和业界纳入研究范畴。本文尝试以社会阶层视角开辟新闻价值研究的新取向,把新闻价值视作一个流动的开放的主题概念,在群体性事件的框架下,考察新闻价值的演变逻辑,并提出通过角色回归、话语对流、共识重叠来打造新闻价值共同体,重塑现代新闻价值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