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外朝党争与内廷之争其间存在着某种关系是毋庸置疑的,特别是唐代牛李党争发生在宦官专横这样的背景之下。问题在于这两者究竟是什么样的关系。陈寅恪先生在解释牛李党争的时间性的时候,曾对此作过这样的阐述:他认为“外朝士大夫朋党之动态即内廷阉寺党派的反影,内廷阉寺为主动,外朝士大夫为被动”。宪宗朝,宦官开始分为两派,所以外朝党争初见端倪,宣宗以后,“阉寺起族类之自觉,其间不发生甚剧之党争,而能团结以对外”  相似文献   

2.
发生在东汉桓帝、灵帝时期的党锢之祸,其根本原因是士大夫集团势力的膨胀,形成了与专制皇权相颉颃之势,最终导致它与专制皇权之间矛盾的激化。而宦官集团的活动则成为这一  相似文献   

3.
作为“兴汉三杰”之一的韩信,为刘邦夺取天下,建立西汉王权立下了汗马功劳。但这位兴汉功臣被刘邦、吕后诬以谋反罪而杀害,其深层次原因主要是刘氏皇权安全的需要,也与韩信本人不懂政治,忽略皇权之下高层政治的游戏规则有关。  相似文献   

4.
汉初皇权是一种“共天下”理念支配之下的有限皇权。这种相对皇权,到景时期已开始出现初步的变革。到景帝末年,随着军功集团退出汉初政治舞台,汉代政权出现了真空。武帝即位后,汉初三权并立的结构已逐渐松动,为武帝加强皇权提供了客观的条件。武帝皇权向政府权力的渗透,主要是通过中朝官制度以逐步分解相权。通过“加官”将原来属于中朝官的职称加在朝臣之上,使之得以参与机要,由此构成心腹近臣组成的“中朝”,以分割相权,这便是中朝官制度。  相似文献   

5.
延续上期"主持人语"所述的状态,我仍然是"百头千绪,忙乱异常",所以本期专栏的事情,"也便全部委托给了胡晓明博士审读与把关"。而就我快速浏览的感觉,本期的四篇文章,亦各有值得圈点之处。合李济沧与王明前两文以观之,丰富了我对东晋"王(庾桓谢)与马共天下"之门阀政治与南朝"世族无功臣、寒人掌机要"之皇权政治的理解;又合王志高与张承宗两文以观之,则皆得史料运用与文章构思之妙。虽然我在匆匆扫描之下.  相似文献   

6.
该文将《三国演义》中的女性形象,放在中国封建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中,着眼于封建皇权对女性的魔力与制约进行描述和评析,从而将其分为三种类型:争夺皇权的参与者,维护是极的牺牲品,实现皇权的工具。进而指出:《三国演义》中女性的人格意义,全是在皇权的天平上进行价值判断:凡维护者,皆肯定;反之,则否定;连同伦理道德,也必须屈从之。从而,揭示了三国女性的皇权崇拜的奴性意识以及由此而被扭曲了个性的人生悲剧。  相似文献   

7.
王莽末年,天下群雄并起。在这一历史浪潮的推动之下,天水人隗嚣乘时而起,以“复汉”为旗号,先后略有凉州全境与陇右之地,对当时的皇权政治产生了极其浣的历史影响,然而,最后竟以失败而告终。  相似文献   

8.
清初多尔衮擅权,欲借"泛滥投充"之乱局,实现削弱皇权、稳固统治的目的,成为清初"威逼投充"与"带地投充"愈演愈烈的重要原因。顺治帝亲政后,在投充问题上采取分而治之的策略,使这一现象得到初步遏制,但顺治帝本人也是投充政策的受益者,其所出台的制约措施,不过是在特殊政治背景下的一种权宜之计。故而"泛滥投充"之风平息一时后,于康熙中期又逐渐在社会上蔓延。清初皇权与八旗诸王间围绕投充问题所产生的权益冲突,本质上反映的则是八旗领主制与封建专制主义君主制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相似文献   

9.
戊戌以来的中国资产阶级革新史,在社会政治领域就是以民主民权反对专制皇权的历史。维新变法试图使统治者接纳民权,在皇权之下为其挤占一席之地,由此开辟一条联接民、绅、官、皇权的通道。变法惨败的教训使人们痛定思痛,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抛弃皇权,为民权寻找真正的依托和归宿。以1900年上海中国议会为发端,兼有政党和政权某些功能特性的民间社团应运而生,接续不断。它们表面上不一定与专制政府公开对立,没有直接要  相似文献   

10.
南朝王谢家族内部关系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琅邪王氏和陈郡谢氏是东晋南朝时期的一流高门,东晋是门阀大族与皇权共治的一朝,而南朝皇权有振兴之势,门阀大族无法与皇权共治,并且逐渐衰落。本文比较了南朝时期处在衰落过程中的琅邪王氏与陈郡谢氏内部的孝悌关系,发现陈郡谢氏远较琅邪王氏团结、和谐,并对其促成原因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1.
宦官就其职责而言本与国政无涉。安史之乱后,唐代的政治危机进一步加深,于是为加强皇权,进而提升宦官权力。宦官在唐中后期不仅掌握军权而且掌握政权,形成权倾一朝的局面,对唐代中后期产生了深远的政治影响。  相似文献   

12.
唐宗起用李训,郑注,实际上是为了破除官僚朋党,宗认为他们同自己的太平理想契合,予以倚重,翦除宦官是实现理想的一个步骤,李训,郑注政变失败,昭义藩镇的介入抑制了宦官的势力,稳定了国家局,李德裕党平定昭义叛乱,藉机陷害,打击李宗闵党,硬把李训,郑注和不知情的其他官员拉扯进去,因而否定李训翦除宦官的活动。  相似文献   

13.
唐昭宗述评     
作为唐朝除去武则天外的第19位君主,唐昭宗一生极具悲剧色彩,他本来已与帝位擦肩而过,可又在掌权宦官的拥立下幸运即位,虽然他攻书好文,尤重儒术,神气雄俊,尊礼大臣,梦想贤豪,但他年轻气盛,力图重振朝纲、毕全功于一役、压制强藩的做法,过于明显,从而触动了各个藩镇的利益,不仅难以成功,而且本人还被强藩首领朱温派人杀害,让后人为之扼腕.  相似文献   

14.
唐代宦官势力与宰相权力的削长,对唐中后期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随着唐中后期政治危机的加深,宦官的权势从内廷向外朝不断延伸,首先侵夺宰相的议政权,进而干预宰相的行政权,一步步蚕食相权,逐步控制朝政,形成宦官专权。  相似文献   

15.
任何实践的背后都有其思想意识动因,中国晚清军事现代化进程也同当事者的思想息息相关。文章试图对晚清军事现代化思想作粗线条的勾勒和梳理,借此可以折射出晚清统治阶级中的优秀分子及知识精英对军事现代化探索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6.
唐代宦官势力与宰相权力的削长,对唐中后期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随着唐中后期政治危机的加深,宦官的权势从内廷向外朝不断延伸,首先侵夺宰相的议政权,进而干预宰相的行政权,一步步蚕食相权,逐步控制朝政,形成宦官专权.  相似文献   

17.
曾国藩创建湘军使晚清军营风气为之一变,构成了晚清社会风尚渐变的史前镜像。恪“道”的文化品格、重在函商的沟通机制、私谊至上的组织安排和军功阶层的兴起使得晚清军营风气呈现出错综复杂的景象。  相似文献   

18.
唐代南衙泛指以宰相为首的朝官集团,北司是指以神策军中尉和内枢密使为首的宦官集团。两大集团势力的消长对唐中后期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于北司势力的膨胀和南衙势力的削弱,导致南衙对北司的依附,使唐中后期外朝士大夫集团对宦官势力的制约大大削弱,是宦官专权局面得以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魏晋南北朝时期军府制度曾产生巨大影响,对此学界多有揭示,但对军府制度的生成及演化的脉络这一问题却有分歧和认识不清之处。事实上,东汉时期州府军府化演变实乃魏晋时期军府制度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州府军府化过程的突出表现即为州制的演变及对军权的控制与掌握。  相似文献   

20.
枢密使一职始置于唐后期,以宦官充任,五代时改由士人充任,后又逐渐被武臣所掌握,办事机构也日益完善。为适应连年战争的局面,枢密使把军政大权握于一己之手以便宜从事,枢密使的职掌范围扩大到了极限,枢密使的地位迅速上升,"权侔于宰相"。但到了宋代,枢密使制又发生了变化,其任职者由五代时的武将逐渐转为以文官担任,职权范围逐步缩小。文章试图厘清宋代枢密使权势变化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