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1 毫秒
1.
语篇体裁结构分析在研究生学术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John Swales语篇体裁结构分析理论为依据,将其应用于研究生学术英语写作教学,尝试提出一种研究生学术英语写作课的教学方式。该方式以不同语篇的体裁结构分析为核心,以实践为导向。文中具体介绍了这一分析模式在研究生学术英语写作教学的重要构成部分:学术论文引言与摘要写作教学中的应用,旨在探索一条适合研究生学术英语写作教学的路子。  相似文献   

2.
是学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术期刊论文摘要的撰写是否符合规范是衡量论文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基于自建的语料库,以土木工程学术论文英文摘要为研究对象,利用IMRD语步体裁分析法对比了中国大陆学者与英语母语的美国学者在土木工程领域国际权威学术期刊发表的学术论文英文摘要,从而提出若干英文摘要写作规范的建议。丰富了IMRD语步体裁分析的实证研究,以期为中国学者撰写土木工程论文英文摘要提供学术写作规范参考。  相似文献   

3.
随着国际学术合作与交流的增多,英语学术论文写作的重要性愈加突出。以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语篇体裁理论为指导,探讨英语学术论文语篇体裁与语域变体,以便更好提高英语学术论文写作的效率。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40篇英汉语言学期刊论文(实证性论文primaryRA)的讨论部分作为研究样本,应用Swales(1990)的语步-步骤(Move-Step)分析法,并采用我们在Yang&Allison(2003)的基础上改良得到的语核-拓展(Core-Extension)模式,分析比较了英汉论文讨论部分的语步结构。以期帮助中国英语专业学生及其他论文作者了解其体裁结构和认知模式,提高论文写作,特别是实证性学术论文讨论部分的写作。  相似文献   

5.
学术论文导言,是学术论文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有特定的语类结构。研究采用Swales提出的建立学术研究空间模式(CARS Model),对100篇英汉学术论文导言的语类结构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发现,CARS模式中的三个语步(Move)均在英汉学术论文导言中出现,但是英汉学术论文导言部分各语步的出现频率存在明显差异。本研究可以为国内学术论文作者了解国际学术论文写作规范,从而更好地撰写论文导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在英语学术目的研究领域,鲜有学者针对我国英语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的写作进行专门研究。文章从社会文化的角度,指出英语专业本科生在写作毕业论文前言部分时存在完成某些特定语步的困难,指出造成这些语步完成困难的主要原因是:长期存在的本科英语毕业论文写作教学和指导方法的不清晰,以及学生所持有的以"遵循"为主的东方文化传统观念。为此,文章提出在本科英语毕业论文写作教学和指导过程中采用"特别用途英语体裁教学法",并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学术素养教育。  相似文献   

7.
撰写专业学术英语论文是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主要途径,大学英语教学应该为专业服务。大学生在英语写作方面普遍缺乏系统训练,同时缺乏理解和撰写论文必备的专业知识,而对学术写作知识也缺乏最基本的了解,要培养国内大学生学术英语写作能力,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以系统讲授英语写作知识和英语写作技能的训练为主,以专业学术论文写作和学术规范知识的介绍为辅。  相似文献   

8.
认为学术论文写作训练应聚焦于高质量学术论文写作十二条路径,通过“教”与“学”的有意义互动,促进“写作”—“学术”—“自我”的共生发展。具体而言:其价值在于帮助学生掌握写作要领、精耕学术领域、建构学术自我认同。其方式是两个主体(教师和学生)在四个环节(教、写、评、改)中进行的“教”与“学”的有意义互动。其内容应聚焦高质量学术论文写作十二条路径,从大逻辑、小逻辑、观点、论证和规范五方面让学生真正理解并写出一篇高质量学术论文。好的学术论文写作训练不仅有下乘的术,还有中乘的法,更有上乘的道,不仅关涉学术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也是“教”与“学”互动的体现,更是以写助研、以写育人的重要途径,是学术自我养成的开端。  相似文献   

9.
学术写作要有同行意识、问题意识和文献意识。同行意识是指:学术论文的读者对象是同行,是学术共同体内部的交流文本,写作规范也与此相关;问题意识是指:学术论文的目标是增长人类知识而不是传播既有知识,因此必须以问题为导向;文献意识是指:人文学科的学术研究必须围绕文献展开,只有在对文献熟悉的基础上,才会有明确的问题和独特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学术论文"引言"的重要性,归纳在读研究生学术论文中"引言"部分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出了学术论文"引言"的规范写作模式,并以实例加以说明,以期帮助缺乏学术论文写作经验的在读研究生突破学术论文"引言"写作关.  相似文献   

11.
游宴序初论     
序体文在唐代发展成熟。在众多序文中,游宴序最具文学魅力与文化内涵。通过对现当代学术研究的考察,我们可以发现学术界对游宴序的研究还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针对这一研究状况,本文主要从游宴序的文本出发,考察论证了游宴序的概念和内涵,并对游宴序进行了分类,从而明确游宴序这一文体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12.
英文摘要与中文摘要一样,是学术论文的眼睛,是读者全面了解文章的窗口。为了方便学术期刊论文信息的检索和传播,学术论文的写作尤其是摘要的写作必须规范化、标准化。摘要是人们进行学术交流输入和输出的重要窗口,同时它还担负着吸引读者和提供论文足够信息量的功能。本文从英文摘要的组成部分出发,分析了其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具有指导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3.
老舍序跋包括为自己和他人的作品写的序和后记,为刊物写的发刊词,以及具有序跋性质的自评。它记录了老舍每篇作品的创作缘由以及其一生文学活动的脉络,是研究老舍其人其书的重要依据。此外,老舍序跋的写作艺术独具一格,以当今的序跋写作提供了范例。  相似文献   

14.
在宋文的研究中,批评文体的分析和探讨一直是学界研究的薄弱环节,即使60年代开始的对宋文体式有了专门性的研究,但数量颇少,且研究的不够深入,藉以此,本文选取宋代“古文运动”的领袖人物欧阳修作为切入口,贴合其具体诗文作品对其批评文体进行深入研究,发现其诗文可以归类为序跋体、书信体、墓志铭体等,通过对这些批评文体的分类解析,欧阳修对宋代文体的独特贡献便跃然纸上.  相似文献   

15.
论文的写作讲究一定的艺术。作者论述了期刊论文的写作要素和基本格式。认为论文的选题要独特化,格式要规范化,语言学术化。论文写作中如何运用互联网技术搜集资料和考量资料。本文还从大学学报编辑部的角度,谈到了作者投稿需要的一些技巧。  相似文献   

16.
开题报告是英语专业研究生培养环节中的重要一环。从英语专业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所暴露出的问题可以看出,在其学术能力的发展上存在五个主要问题:问题意识淡薄;文献综述缺乏思辨性;研究方法背离学术规范性原则;学术创新能力不足;论文写作规范亟待提高。针对这些问题,作者提出了以下对策:优化课程设置;厘清评估与学术能力发展的关系;营造和谐的学术生态。  相似文献   

17.
谈学报参考文献规范的问题和修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高校学报正在实行的参考献规范虽然在规范化、网络化、数字化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仍存在没有英作和翻译姓名的排版格式、专和论集页码的标注方式混乱等问题,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8.
教育部颁发的高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大纲中要求将原创性纳入考量学生毕业论文质量的重要依据,因此,学生在毕业论文中强调原创性非常必要。然而,大部分英语专业毕业生,包括很多语言能力较强的学生都认为在毕业论文中强调原创性很困难。为探究学生在强调原创性方面的困难之处以及产生这些困难的原因,对学生和指导教师进行了半结构式访谈。为解决这些困难,必须给学生提供相关的学术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19.
对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研究生“科技论文写作”课程教学内容与模式进行探讨。结合近年来的教学实践,在重视论文写作创新性与规范性的基础上,加强对研究生鉴赏与交流能力的培养,增设发表观研讨、学术报告制作与演讲、论文写作辅助软件等内容,以期提高课程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Against the background of an increasing drop‐out rate of students with ethnic minority and working‐class backgrounds,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discuss the ways in which writing practices in Swedish teacher education produce power and include/exclude subjectivities. A conventional academic writing practice will be compared to a hybrid writing practice that has been experimented with for several years at the Stockholm Institute of Education. This hybrid writing practice is characterized by two intertwined features: a divergent complicity that combines diverse subjectivities and multiple theories in a multigenre text; and a convergent and reductive shift that makes academic writing accessible. As the paper will show, a hybrid writing practice can strengthen the inclusion of students with ethnic minority and working‐class backgrounds and, in turn, help them finish their programs. It is, however, not bereft of all exclusionary tendenc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