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长恨歌》是王安忆获得第五届茅盾文学奖的长篇小说,王琦瑶是这部小说的主人公,也是现当代文学典型的任务形象之一。作者以其独特的视角描述了王琦瑶悲剧的一生。对此,从造就王琦瑶的各种悲剧入手梳理总结出价值取向、个人性格、时代背因素、男权社会等因素,以此展现王琦瑶悲剧的一生必然结局。  相似文献   

2.
王安忆的小说《长恨歌》以上个世纪40代的“沪上淑媛”王琦瑶为线索,记述她一生的情感经历。作为女主角,王琦瑶以普遍又独特的个性特征,反映着时代与地域所赋予这一人物的典型性。本文从作者的描写、王琦瑶的人物特征、命运的形成根源及人物形象的意义等方面作出分析,以期加深对小说中这一人物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张茜 《文教资料》2014,(30):91-93
王安忆的长篇小说《长恨歌》自出版以来就成为读者竞相评论的名作。对于小说主人公王琦瑶的一生,不同的读者给予了不同的评价,而对于其人生悲歌的成因,历来也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对象,本文即针对王琦瑶的悲剧命运展开进一步分析。王琦瑶不切实际的虚荣心与其悲剧结局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而上世纪四十年代复杂的社会背景和历史洪流对于其生命的悲剧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另一方面,上海这座城市根深蒂固的城市文化———市民气,也对其一生的命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王安忆的《长恨歌》给我们讲述了20世纪40年代,一个上海小姐王琦瑶悲惨的命运。但是作品在讲述这个故事之前,不惜花费一章的笔墨来给我们展示王琦瑶生活的自然环境,弄堂、流言、闺阁、鸽子,这些看似累赘的环境,却正是作家的用心良苦之处,作家就是要通过对王琦瑶从小生活的具体环境的描写,给读者暗示她悲剧命运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5.
王琦瑶是王安忆的经典小说《长恨歌》中的女主人公,她的一生都在追随男人的脚步,她悲剧的人生演绎了上海时代女性的悲剧。王琦瑶一生的悲剧命运,终归于"依附",过于期待爱情,追求不属于自己的幸福,从云端到谷底的生活,也没让她领悟到爱情的真谛。文章试从王琦瑶与其生命中的五个男人的故事以及她自身的弱点来阐述她具有依附性的悲剧人生。希望文学中王琦瑶的悲剧人生可以警示新时期的女性,以年轻漂亮作为获取短暂幸福的资本、依附男性而得到的幸福是不可靠的,从而让新时期的女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爱情观。  相似文献   

6.
《长恨歌》是一部具有悲剧审美意味的小说,它描述了小说主人公王琦瑶的一生的悲剧命运,但是作品从另一个角度揭示王琦瑶的命运悲剧并不是外力的不可避免,而首先是来自主人公自主的选择,这种选择反映出作为小说环境的上海大都市的迷离特性,以及女性主体的局限。同时,作品从多种角度描述了以王琦瑶为其代言人的上海这个城市的悲剧,和王琦瑶周遭的人性与人情的悲剧。  相似文献   

7.
《长恨歌》中的王琦瑶,在上海弄堂里长大,富有幻想,爱慕虚荣,世俗功利,一生孤单,命运坎坷。她个性独特,体现了上海城市文化的基本精神。她的悲剧命运实际上是历史变迁在都市的写照,也是在繁华都市里奋斗挣扎着的普通市民命运的集中体现。王安忆通过对王琦瑶性格的刻画,命运的书写,描绘、记录和歌咏了上海发展史和生活在其中的一代代都市人的辛酸历史。  相似文献   

8.
《长恨歌》是一部书写上海弄堂女王琦瑶人生悲剧历程的长篇小说。这一部精美细腻的小说之所以能成为当代文学的经典之作,不仅是小说蕴含着作者对人生命运独特的理解与探索,作家更是通过王琦瑶一人的命运,艺术性地展现特定时代的都市文化与命运。  相似文献   

9.
《长恨歌》中的主人公王琦瑶美丽聪慧、端庄典雅,是吸纳了黄埔精华的上海女儿。她历经了对爱情、婚姻的渴求、挣扎和失落,最终还是孑然一身。无缘婚姻,是王琦瑶悲剧人生的底色。其中,她和康明逊的感情纠葛可谓悱恻缠绵,贯穿了王琦瑶的一生。截取两人交往的三个片段,从语言的指向性来解密这段露水情缘的始末,并力图从两人所处阶层的不同,探求爱情与婚姻的现实性。  相似文献   

10.
刘文吉 《教师》2013,(31):118-119
《长恨歌》从整体来看,就是一个城市和女人的故事.王安忆用一个女人的故事来写一个城市的故事,她试图通过对王琦瑶、上海世俗生活的精细描写打造出一份属于生活的寓言.上海是作者精心设置的"戏剧舞台",但是上海它又是活生生的、有灵魂的.这灵魂也就是一个少女的形象——王琦瑶.王安忆写城市女人对城市的感知,同时也写到了城市对生活在其中的女人的影响.上海的繁华和虚荣影响了王琦瑶的价值观和对生活的态度,决定了王琦瑶以后的一生,城市对王琦瑶有着预见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王朔在他的“顽主”系列作品里塑造了一群顽主形象,而王小波在他的《时代三部曲》里塑造了相互联系的王二形象,二者对于现有价值的质疑与消解都具有重大意义,但由于王朔与王小波的身份与经历的不同以及写作目的不同,致使两种人物在姿态、对于知识分子的态度,尤其是人物本身所蕴含的意义这几个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  相似文献   

12.
"狐狸"王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蒙是一个狐狸型的全能作家,堪称当代文学巨匠,他在小说、随笔、诗歌、文学评论等领域均有建树,其中尤以小说和政论随笔成就最大。王蒙的小说是一种自叙传式的“骚体小说”,由于意识流手法的运用、独特的语言风格、超群的政治智慧和复调主题,从而丰富和深化了现实主义流派.形成了“经验现实主义”风格。同时,他的小说也存在着潜在模式化、“思”的缺席、政治术语过多、理念大于形象等缺陷。王蒙的政论随笔确立了其改良主义与左翼自由主义者的立场,以讲常识、讲中道、讲多元为核心命题,反对一元化、绝对化和建构论唯理主义,因而达到了时代的思想高度。王蒙的创作虽非完美无缺,却与赵树理、浩然一起.代表了一个文学共鸣时代的艺术和思想高度;他以自身的创作实绩和影响,命名了当代文学史上的一个“王蒙时代”。  相似文献   

13.
汪道昆《太函集》中曾提到王世贞与汪道昆等人有“白榆之约”,同修“西园故事”。最后王世贞是否践约,这西园故事究竟是一个什么故事,已为谜团。考证相关文献史料,王世贞为赴约曾亲往歙县,西园故事是否与《金瓶梅》中所写的胡宗宪故事有关,尚待进一步考证。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霸王”一词广泛流行,产生出许多新组合,其中有3种类型较为典型。对3种类型的新组合进行语义结构上的分析和新旧义的比较,可以清楚地看出了“霸王”的语义流变轨迹和发现“霸王”新组合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王士性是明代杰出的地理学家和旅行家。王士性之游亦有其道,他将“游”划分为“人游”、“天游”、“神游”三个高低不同的层次,并且举例说明了三者之间的区别。他认为天游是在神游基础上培养出的情景交融、天地化育、作逍遥游的游境奇观。“神游”又称为“梦游”,就是在梦中游历日夜思念的景点,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旅游景象。人游,是指一种领悟到隐藏在景物形式背后美的内容、未形成旅游意境的旅游境界。另外,王士性还提倡广游,并且提出了自己独特的旅游审美理念。  相似文献   

16.
王国维的“境界论”并非中国传统意境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在中西化的碰撞中,王国维接受了西方哲学思潮的熏陶,将中国传统意境理论改造为他的境界论,从《人间词话》等述的讨论来看,境界这一概念是现代的、颇具西方理论话语色彩。在倡导理论话语本土性的当今,王国维的得失无疑能给我们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王国维《人间词话》二六撷取三首宋词名句,提出"三种境界说"。"三种境界说"结构浑然一体,审美哲思隽永,是人类经验本质的艺术表达,揭示出人类某种带有普遍性的情境,旨在说明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三种境界,即"自我觉醒——忘我求索——真我存在"具有层进关系的三个过程。  相似文献   

18.
王充论"命"     
王充在继承前人哲学思想的基础上,用元气、星象、骨相这些物质的东西来解释“命”,主张偶然的禀气决定了必然性的“命”;而从另一角度,他又认为偶然发生的任何变故,又都是必然性的“命”决定的,最终陷入了机械的宿命论。  相似文献   

19.
"德"字在古代以会意的方式凸显其意义。船山"德"之涵义,承接了古代会意字义并实现了价值开新。从天德到人德,船山对"德"之起源作了明确说明。教、习、修是达德的三个基本环节,达德与成德是两个不同层次的概念,达德是成德的逻辑前提与理论基础,成德之后的礼乐验德是船山"德"论的一大特色。德乃修身制行之善与表正万物之本,此乃德之价值的两个层面。"德"之终极价值指向和谐,德到优时横天际地、左宜右有。  相似文献   

20.
王船山对“宋人”与宋诗的看法与评价,有其正确的一面。但由于受儒家诗教观的影响和局限,其中有不少过激言论与偏颇之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