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民国时期教师薪俸的历史演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民国时期,教师的薪俸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与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的发展都有密切的关系。当时,不但各级各类学校教师的薪俸不同,各地教师的薪俸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本文试图对此进行一些粗浅的探讨。民国前期,各级各类学校教师薪俸的差别较大。1917年5月,...  相似文献   

2.
北京政府时期,从1912年回国进入外交界到1928年南京政府成立,顾维钧是修订不平等条约的主角。北京政府时期是顾维钧修订不平等条约活动的辉煌时期。他代表中国第一次在国际舞台上叫板说“不”,为中华民族争得了权益,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相似文献   

3.
北京政府时期的文官考试制度,脱胎于孙中山的文官管理思想,成型于袁世凯统治时期,是中国近代文官考试制度形成的伊始,对其后南京政府时期的考试制度亦产生了重要影响.通过对这一制度的法制化、不平等性、科学性的特点的简单论述,以期对其作出积极、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4.
民国时期湖南省行政区划几经变异。从“1927年前北京政府时期”和“1927年后南京政府时期”两阶段对比研究,可找到两时期不同地方行政区建制特点和湖南省内县以上行政区建置的变迁轨迹。  相似文献   

5.
论文从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这个政局相对稳定、经济相对发展的历史阶段出发,对当时大学教师的薪俸状况、薪俸的影响因素和薪俸与学术发展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笔者认为,无论是从收入还是从消费的角度看,大学教师在当时都属于高收入群体;而大学的性质、大学所在的地区、大学教师的职称和经历,以及其专任兼任情况都成为影响大学教师薪俸的因素;这种高薪俸的状况从不同角度促进了学术的发展,而学术的繁荣又反过来使大学愿意付高薪聘请大学教师。  相似文献   

6.
民国北京政府、南京政府曾先后数次颁布《历史课程标准》,通过对它的变迁的分析与论述,可透视民国时期中学历史教育的嬗变情况。  相似文献   

7.
民国高校教师的待遇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不断修正的过程。各个历史时期,教师薪俸状况大不相同,当社会处于相对安定状态时,教师的收入在社会诸职业中是较高的;当社会动荡之时,教师薪俸的实际获得和支配便大受影响。民国前期,由于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刚起步不久,许多关于教师待遇的问题,尚处于一个探索阶段。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政府加强对高校教师待遇的投入,同时,制定了一系列高校教师待遇规程,规范了教师待遇制度,使高校教师待遇逐步规范化。抗战爆发后,由于时局动荡,社会经济受损,人民生活水平整体下滑,尽管高校教师的待遇仍能勉强维持原来水平,但实际的购买力直线下降。  相似文献   

8.
李帆 《历史教学》2003,79(11):46-50
民国北京政府、南京政府曾先后数次颁布<历史课程标准>,通过对它的变迁的分析与论述,可透视民国时期中学历史教育的嬗变情况.  相似文献   

9.
赈运减免车价作为近代政府救灾的重要举措,在北京政府时期完成了从实践到立法的跃升,并在1920年代的救灾实践中不断完善,走向成熟。通过对赈运减免车价法规文本的分析,发现在其演变过程中法规结构更为清晰,规定更为细密,程序更为规范,但赈运减免车价的优惠力度渐趋收紧。北京政府时期,赈运减免车价法规的基本框架和内容得以确立,法规的施行推动了救灾物资与人员运输便利化,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国时期的救灾法制建设。但由于军阀混战的影响,法规规定与具体实践之间尚存在一定差距,其施行效果并不尽如人意。  相似文献   

10.
山西易帜,系指1927年6月3日以阎锡山为首的晋系军事集团,公开宣布遵守三民主义,在山西地区降下原来北京政府时代的五色国旗,改悬南京国民政府青天白日国旗的政治转向事件.山西易帜从过程来看,包括准备易帜、形式易帜及晋奉之战三个阶段.作为晋系集团对南京、武汉、北京三个中央政府对晋工作反应的最终结果,山西易帜在客观上孤立了武汉政府,打击了北京政府,对南京政府的"二次北伐",及其此后形式上的统一都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刘克辉 《天中学刊》2011,26(4):109-115
从南京国民政府召开第一次全国教育会议,通过多项有关乡村教育的提案,到国民党三中全会通过《实施三民主义的乡村教育案》;从南京国民政府对民间乡村教育家及其实验的关注和认同,到成立农村复兴委员会、调查农村实况、复兴农村经济、注重乡村教育的发展,再到重视乡村教育期刊、教科书和其他乡村教育书籍的出版,南京国民政府对乡村教育思潮进行的种种积极回应,标志着乡村教育全面进入政府的视野,并成为国家建设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2.
华盛顿会议,因关系中国甚巨,备受中央、地方、国民的关注。北京政府会前积极准备,邀请南方政府代表参加以示一致对外;国人则成立了全国国民外交大会作为国民一致对外的总机关。华会期间,因内政外交的纠缠,南北民众在对待北京政府与南方政府的问题上发生分裂;南方政府借机攻击北京政府,否认其对内对外的合法性,并力求各国承认。三者博弈后,北京政府权威虽被质疑,但仍为外交主体,也得到了至少是北京民众的谅解;南方政府华会初期、中期,尽管颇受舆论攻击,但因其态度较为强硬,还是赢得了一部分民众的支持;国民外交团体视线随之转向内政。  相似文献   

13.
以往研究范式是把恢复盐务稽核机关和稽核制度作为南京国民政府放弃反帝立场、继承北洋政府衣钵的标志。事实上,南京国民政府曾同列强进行过坚决的斗争,并成功收回盐政主权。南京国民政府恢复盐务稽核机关和稽核制度,主要为提高盐政效率,而改造后的盐务稽核机关已彻底为我所用,不再是列强控制中国盐政的工具。  相似文献   

14.
导致南京国民党政权迅速灭亡的原因很多,三民主义信仰的危机是其重要的原因之一。由于蒋介石集团随意篡改三民主义为己所用,使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发生了质变,失去了整合社会、凝聚人心的功能,致使南京国民政府人心涣散,军队兵无斗志,终致灭亡。  相似文献   

15.
土地立法是南京政府时期的重要立法内容,受到各方的关注.这一进程主要包括土地立法的酝酿和准备,也就是土地立法思想的形成和政权的建立阶段、各项土地法规的制定阶段以及土地法的修改及准备实施阶段.从土地立法的进程可以看出,这一部门法的制定既“快”又“慢”,且颇具功利性.  相似文献   

16.
南京国民政府的盐政改革基本体现了其对现代化目标的追求,但在改革中出现的"验票"之举,却明显违背了其意旨。"验票"是南京国民政府摆脱财政困境的权宜之策,它构成南京国民政府加强中央集权的一个环节,有效地限制了专商与地方势力的联系,使盐商就范于以取得中央政府承认来换取自身利益的保证。所谓的南京国民政府验票的"政权基础说"以及验票的盐商集团"撵金运动说"难以成立。  相似文献   

17.
论1921年北京国立八高校教师索薪运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世纪20年代初,北洋政府政局动荡不安,财政极为困难,教师工资严重拖欠,教育事业难以为继。1921年,北京国立八高校教师发起大规模的索薪运动,在社会上造成了极大反向。尽管北洋政府对其持敌视态度,但它仍得到社会各阶层人士的深切同情和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18.
以国家与社会互动视角来理解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农村政治制度(村制)变革及其政治社会化进程。村制变革引起乡村社区政治的变迁:基层建制的调整、社区权力结构的变化和人事嬗递。国家与社会的交错造成了乡村社区政治中社区权力结构与社会阶层结构之间不吻合的矛盾,并导致乡政村治的恶化。审视这段历史对理解今日乡村治理问题颇有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9.
薪酬设计是现在社会讨论的一个热门话题,各种理论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设计了企业家的薪酬制度。本文从企业家人力资本的某些特质出发,提出了一些在设计企业家薪酬制度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抗战前十年,南京国民政府发行了巨额的国内公债。它是中国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的产物和统治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需要。这些公债的发行使国民政府的工业、国防基础设施的建设成为可能。为中国坚持抗战并最终取得胜利打下了物资基础。其历史作用是应该得到肯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