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对于我国情报学界,1983年是值得纪念的一年。这一年,《陕西情报工作》第一期发表了一篇题为《为发展中国情报学而开创新的局面》的短文。它呼喊出“在我国,情报学已成为公认的一门学科了!”这一年,钱学森同志在国防科工委科技情报工作会议上发表了题为《科技情报工作的科学技术》的长篇讲话,并先后在《国防科技情报工作》、  相似文献   

2.
为保住情报学期刊而大声疾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几家情报学期刊停办了,我们大声疾呼:应当尽力保住。 11年前,本刊为祝贺《情报科学》、《情报学刊》创刊三周年曾在一篇短文中指出:“世界上,情报学虽有几十年历史,但在我国,把它当作一门学科来研究,仅仅只是1980年的事,具体标志就是《情报科学》、《情报学刊》的创刊发行。”至此“在我国,情报学已成为公认的一门学科了!”这一观点。曾得到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同志的赞同和肯定。随后,一批情报  相似文献   

3.
刘则渊 《科学学研究》2009,27(12):1772-1776
 钱学森同志与许多学者的学术通信,是他学术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1978年初的一封通信中,他针对当时“知识经济”的思潮,从《实践论》的认识论视野,阐明知识与经济的关系是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关系,经济活动自古以来就是知识经济;并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揭示了当今世界经济本质上是科技经济。作者以缅怀的心境,对钱学森同志给作者的这封亲笔信内容进行了解读,阐发了钱学森同志关于认识论视角的知识经济观。  相似文献   

4.
《金秋科苑》2011,(24):5-5
“我们拍摄电影《钱学森》,就是要再现中国航天事业感人至深的创业历程,在当今社会弘扬和倡导爱国、求实、奉献的良好风气。让更多的人尤其是年轻一代关注钱学森、思考钱学森。”12月3日,在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举行的纪念钱学森同志诞辰百年暨电影《钱学森》点映活动上,西部电影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电影《钱学森》编剧孙毅安这样表示。片中钱学森、钱学森夫人蒋英分别由陈坤、张雨琦饰演。  相似文献   

5.
首先感谢贵刊对诤文的宽容态度,使得不同的观点能在“挑战与争鸣”栏目里进行公平地争鸣。《相对论“马失前蹄”在惯性原理》(以下简称《相》文)和拙文《我的不同看法》同在第7期上刊出就是很好的例证。在贵刊“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来稿参与争鸣”的鼓励下,我要对《相》文提出一些异议。首先,《相》文对惯性定律的叙述是不完整的,所以就难免会产生对惯性定律的曲解。现将高等学校试用教材《力学》(赵景员王淑贤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12月第1版)第141页上的有关内容抄录给读者,“第一定律陈述如下:任何物体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直…  相似文献   

6.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近来,这一“钱学森之问”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杰出人才的涌现,需要我们的教育进行大力改革,成为人才的真正摇篮。但走出摇篮后,要最终成为钱学森式的杰出人才,还须“过五关,斩六将”。让我们回到关于“钱学森之问”的最详尽材料《钱学森最后一次系统谈话》。  相似文献   

7.
《情报业务研究》编委会期间,《情报实践》、《情报学刊》、《情报杂志》、《情报业务研究》的编辑同志就有关“全国青年情报理论与实践学术讨论会”的几个问题交换了意见,表示将从各个方面,不同的角度,各尽所能支持这次会议的召开。此外,还初步  相似文献   

8.
中国未来研究会顾问、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员会副主任钱学森同志,就“公元二○○○年的中国”的研究等有关问题谈了自己的意见。他特别强调未来研究要有中国特色,要联系中国的实际。一马克思主义未来学,首先是一门科学的未来学。于光远同志在《未来与发展》创刊号上的一篇文章中说,要科学地预见未来,我很赞成。这句话很概括,其实科学的未来学和科学地预见未来中之所谓科学,核心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辩证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钱学森的情报思想进行了归纳总结,认为其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提出了情报的定义,二是勾画出了情报学的层次结构,三是提出了情报研究的理论基础.针对我国情报学发展的困境,作者提出了以钱学森情报思想为指导对我国情报学进行学科体系重构的设想,认为从情报概念入手,科学地界定情报学的学科归属和范围,夯实情报学理论基础,是进行情报学学科体系重构的根本途径.最后,作者对学科体系重构后的情报学教育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0.
黄志芳 《科教文汇》2007,(9S):217-218
美国学者范内瓦.布什1945年在《大西洋月刊》上发表的一篇文章《诚如所思》标志着情报学的诞生,1956年10月,“中国科技情报研究所”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情报事业的开端。本篇综述以学科发展历程为线索,归纳总结了国内外情报学的研究理论,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重点领域,列出了我国情报学界争论的焦点问题,最后对情报学的前景予以展望。  相似文献   

11.
1983年,当笔者从系统论的角度研究情报学、预测学、决策论、规划论与管理学这五个新兴学科时,发现它们研究的是同一个系统中不同环节的问题。它们从性质到内容都密切相关,是相互借用成果和方法,相互关联依赖,相互协同促进的。因此,我认为应该在一个系统中对它们同时进行相关的研究,才有可能取得最佳的协调结果。为此,需要有一个基本概念。于是我借用商业经济管理中的一个普通术语“营运”,称相应的研究学科为“营运学”,并写出《探索一种综合研究——营运学》一文。该文从“营运学”,而不是一般商业“营运”的角度,对“营运”概念(?)了(?)解释,指出这个主要概念的基本结构,核心内容和适用方法,还分析了营运  相似文献   

12.
韦锡新 《未来与发展》2009,30(11):98-98
2009年10月31日.被誉为中国“两弹一星”奠基人的钱学森同志逝世。钱学森带给中国的贡献不仅仅是航天事业的成功,更为重要的是他是将技术科学思想带回中国的第一人。钱学森同志的爱国豪情和对科学事业的献身精神,是我们科技工作者学习的楷模。钱学森同志生前非常关心中国的未来发展,关心中国未来研究会和《未来与发展》杂志。  相似文献   

13.
“情报”和“资料”的关系,向来没有个比较一致的说法。“情报主导”论者有之,“资料中心”论者有之,“资料和情报平行”论者有之,主张机构分设者,亦有之,真乃都为一家之言! “资料”与“情报”究竟是什么关系呢?钱学森同志最近说,“资料”是“情报”的一部分。他明确指出:“我们常常说情报资料(引者按:“情报资料”,是把“情  相似文献   

14.
李继耐 《学会》2002,(3):25-26
钱学森 1938年 - 195 5年在美国从事教学和科研活动时留下大量的原始手稿。由钱学森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同事和挚友FrankE .Marble教授精心收集和负责保管的手稿有 15 0 0 0余页 ,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为了体现钱学森学术思想的发展和学术领域的开拓 ,由郑哲敏院士主编 ,从钱学森所从事的各个领域里 ,选择了一些有代表性的手稿 ,汇编成《钱学森手稿》一书 ,由山西教育出版社于2 0 0 0年 12月正式出版发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李继耐上将读了《钱学森手稿》后 ,认为这部《手稿》极为珍贵 ,对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现将李继耐上将写给涂元季同志并郑哲敏院士的信刊出 ,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5.
1983年7月2日,钱学森同志在国防科技情报工作会议上作了关于《科技情报工作中的科学技术》的报告,报告具有划时代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当前有必要重温钱学森的这篇报告。本文根据钱学森的综合集成方法论思想,提出了一套构建情报研究科学技术体系的具体方案框架——情报搜集、情报存储、情报分析、情报服务。最后,对科技情报工作的科学技术性建设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推动科技情报工作早日实现现代化、信息化、自动化。  相似文献   

16.
贵刊2003年7月号上同时刊登了《我的不同看法》和《相对论“马失前蹄”在惯性原理》两篇诤文,其中《我的不同看法》对一段时期以来关于相对论的一些错误论调提出了批驳,很好!我赞赏作者王超的科学态度,他客观、严谨而不失公正。在这里,我仅对“无外力作用下的(物体的)持续运动,未必都是直线运动”的观点提出质疑。在《相对论“马失前蹄”在惯性原理》一文中,作者仅凭“电扇等物断电(失去动力)后已无外力作用,仍然持续逸转”的现象来推出“转动一旦赢得,在完全没有(力)相互作用下就真的不会消失”从而得出“无外力作用下的物体的运动,不必是…  相似文献   

17.
1998年9月9日,我曾在《中华读书报》上发表题为《科学的一般概念与中国古代的“科学”》的文章,针对同年8月12日李世辉先生在此报的题为《中国古代有没有科学》一文的观点提出不同的见解,否认中国古代有“科学”。此文发表后,又见到一些相关的讨论文章发表,对于中国古代有无科学的问题,提出了形形色色的不同说法或者答案。1999年1月9日,我又在《科技日报》上发表了《中国古代有无‘科学’之我见》一文,对这一问题,对各讨论者观点的差异及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至今,我仍认为后一文章中的观点是可以成立了。  我认为,这场讨…  相似文献   

18.
不是起点的开端--恭贺《情报科学》复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0年春天,被誉为我国情报科学火炬的《情报科学》在哈尔滨点燃,1995年由于大家都知道的原因悲壮地熄灭了……”。今天它又在长春复燃,这是我国情报科学及其社会需求空前提高的先声,是值得我国情报学界扬眉吐气的一件大事。 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院士,曾高度评价《陕西情报工作》一篇文章中的一个观点(贺克毅先生执笔)。20世纪80年代初期,《情报科学》和《情报学刊》的创刊标志着“我国情报科学已经成为公认的一门学科”。18年过去了,作为两刊的老作者、老读者对此我颇有感触:情报科学作为独立的现代学科,是自有其学科内部科学张力的,她的“青山遮不住,毕竟东  相似文献   

19.
郝霖 《今日科苑》2010,(1):74-75
2009年10月31日,我国杰出科学家、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钱学森同志逝世。11月6日上午,钱学森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在钱老遗体前方,摆放着夫人蒋英敬献的花圈,挽联上写着“学森安心走好”。  相似文献   

20.
钱学森对情报学十分关注,除了有数篇专门讨论情报学的论文之外,还在许多场合论述过情报学的多方面问题.本文从论信息和情报概念、情报工作和情报事业、情报学的性质和体系结构、情报学方法论等方面探讨和梳理了钱学森的情报学思想,并提出这些宝贵思想对于情报学的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