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姜培 《考试周刊》2011,(64):22-23
赵树理的小说洋溢着浓郁的农村生活气息.从题材、风情习俗、人物形象等方面里里外外都透着“土气”。本文以《小二黑结婚》为例,淡淡赵树理小说的“土气”。  相似文献   

2.
歌剧《小二黑结婚》是根据著名作家赵树理同名小说改编的经典歌剧。为了打造赵树理文化品牌、适应广大观众欣赏需要、锻炼提升艺术人才的综合素质,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在院庆10周年之际重排歌剧《小二黑结婚》。排演在忠于原作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大胆创新,充分利用现代舞台艺术手段,大量渗透浓郁地方风味的元素,使人物个性更鲜活,节奏更顺畅,地方风味更浓厚。评委点评道:歌剧《小二黑结婚》代表了中国民族歌剧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谢灵  潘丽娜 《文教资料》2011,(11):24-25
赵树理的小说《小二黑结婚》的成就除具有鲜明的思想性外,其男女主人公小二黑与小芹争取婚恋自由的动人故事,二诸葛与三仙姑滑稽而生动的行为话语,以及山药蛋派朴素的语言风格,易于百姓接受的评书式的表达模式等审美特质为作品的成功奠定了强大的生命力基础。  相似文献   

4.
《荷花淀》和《小二黑结婚》是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同一个单元的选编文章,这一单元的主题主要是为了展现中国人民的革命历程和精神内涵,在单元导读当中还特别强调学生掌握纪实作品与虚构作品的不同特点,要求学生学会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体会艺术家的创作风格。《小二黑结婚》与《荷花淀》两篇小说既具有不同的创作风格理念,又分别属于不同的小说流派,尤其是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是构成小说流派风格的一个关键因素,值得对比分析和深入挖掘。  相似文献   

5.
刘美 《语文知识》2009,(4):39-40
《小二黑结婚》是赵树理小说的代表作,采用的依然是在中国文坛上流传了千年的“才子佳人”,故事模式。从人物形象塑造和故事情节看,《小二黑结婚》颇符合“才子佳人”的故事要求。然而。正是通过“才子佳人”模式的故事结构,《小二黑结婚》成为了一个“快乐的文本”,带给人以“快乐”而非“新生的极乐”。  相似文献   

6.
短篇小说《小二黑结婚》是赵树理的成名作,这篇小说成功塑造了三种不同类型的人物形象:1.老一代农民——二诸葛和三仙姑;2.新一代农民——小二黑和小芹;3.封建残余势力——金旺和兴旺。小说通过不同类型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深化了作品的主题。作者主要通过富有特征性的动作、语言刻画人物,塑造出了鲜明、生动、真实,而又容易被读者所接受的艺术形象。  相似文献   

7.
郭永彬 《考试周刊》2010,(19):24-26
赵树理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开拓之功的重要作家,是我国现当代文学创作中独树一帜的作家,是一位被公认的语言艺术大师。他的作品给人一种亲切、自然的感觉.就像和平常说话一样清新、明快,具有动人的力量,这正是赵树理小说语言通俗化、大众化和民族化语言风格的魅力所在。他用概括、清晰、生动幽默的农民语言创作了故事性强的《小二黑结婚》。本文从语言的通俗化、词语的锤炼和修词的运用方面来分析其语言的结构风格。  相似文献   

8.
1952年,中央戏剧学院师生把赵树理的小说《小二黑结婚》改编成同名歌剧上演,受到人们喜爱。50多年后,中国音乐学院和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先后重新排演这部歌剧,依然受到观众欢迎。本文从文化自信、传统经典的现代转化、独特的名片意义、赵树理文学观的现代价值4个方面分析了歌剧《小二黑结婚》经久不衰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9.
赵树理写的《小二黑结婚》是根据真实原型创作的小说,由于他的语言风格和创作理念非常贴近群众,所以小说刚一杀青封笔,人们就迅速以手抄本的形式在小范围里流传开来.赵树理最先是把写好的《小二黑结婚》手稿,送给支持器重自己的中共中央北方局秘书长兼北方局党校教务主任的杨献珍审阅,想请他提点意见.杨献珍读后,认为这是一篇通俗活泼、格调清新的好作品,又将它推荐给了北方局妇委书记浦安修看.出身于书香门第的浦安修,文化底蕴深厚,政治水平也高,且在文艺上也很内行.  相似文献   

10.
一.《小二黑结婚》的诞生和轰动 1943年5月,抗日战争期间,在太行根据地的武乡(八路军总部所在地)和辽县(后改为左权县),通俗作家赵树理正在这里从事调查研究,当时他已被调到了中共北方局党校调研室工作,以职责所在,加上作家“采风”的需要,赵树理深入乡村,采集了许多文学素材,不久,就开始酝酿写作小说《小二黑结婚》。  相似文献   

11.
赵树理与贺友直,一个是著名作家,一个是连环画泰斗,本来是两个毫不相干的人,却因为一部《小二黑结婚》紧密联系。用贺友直自己的话来说,一生四画《小二黑结婚》,主要就缘于两位艺术家息息相通的幽默。但其实不止是幽默,赵树理与贺友直还有许多相通的地方,也许就是这诸多的相通,最终成就了二人的缘分。  相似文献   

12.
《青少年日记》2013,(12):31-31
《小二黑结婚》是赵树理的成名作,在小说中赵树理给我们塑造了在历史变革中农民的各类群像,小二黑和小芹的爱情命运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深远意义,作者描绘了农村的男女青年为争取个性解放和婚姻自由,和封建势力和封建迷信抗争,  相似文献   

13.
《小二黑结婚》是赵树理“问题小说”的代表作,其中的三仙姑是最成功的人物形象之一。赵树理通过对三仙姑人物形象的塑造,让大家从一个侧面了解到当时农村社会的发展状况。领略赵树理作品的艺术特色及伟大意义,同时也能透视其“问题小说”的创作偏失。  相似文献   

14.
《小二黑结婚》是赵树理的成名之作,是文艺大众化道路上里程碑式的作品。这篇小说的成功,使赵树理成为真正"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大众艺术家,也是真正解决文艺大众化问题的第一位作家。  相似文献   

15.
赵树理是新文学发展的特定时期的作家 ,《小二黑结婚》是他的名作之一。作者赵树理从民间故事吸取营养 ,把对人物的描写融入到故事的叙述中 ,在有限的篇幅中 ,注入了传统文学和民间文学的血液 ,迎合了民众百姓的审美趣味 ,把读者引入浓浓的民俗氛围中 ,从而使小说具有了民俗审美的意象美  相似文献   

16.
任何优秀的作家、作品,都会忠实地反映着时代,同样,任何时代都会把自己最优秀的作家、作品毫不吝啬地推戴出来.四十年代初期,著名作家赵树理,目睹着中国农村历史久远的落后愚昧的状况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化,创作出了《小二黑结婚》.这部小说以它深刻的主题、鲜明的人物形象、浓郁的民族风格,忠实地反映着当时那个时代.小说的发表,轰动了整个文艺界,作家赵树理一举而成名.实践已经证明,这部小说完全可以称之为极其典型的四十年代农民生活的悲喜剧.  相似文献   

17.
<正>赵树理的名著《小二黑结婚》被选入高中语文选修课本,小说塑造的两个人物形象"二诸葛"和"三仙姑",给人深刻的印象。作为解放区作家的赵树理从当时宣传政策的需要,极尽己能,以戏谑的笔调对这两位"神仙"进行了生动的描绘,艺术效果突出,教育意义明显。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以赵树理的代表作《小二黑结婚》来展现他小说创作的特点:包含鲜明的现代性主题,吸取民间文学的艺术表现形式,继承古典小说人物塑造手法,用朴实的农民语言再现真实生活。  相似文献   

19.
赵树理是延安文艺座谈会之后出现的一位著名作家。他于1943年5月创作了《小二黑结婚》,同年又发表了《李有才极话》。他以朴实鲜明的群众语言,新颖独特的大众风格,描绘了在共产党领导下广大人民进行民族民主解放斗争的新人物、新生活。这些作品的问世,使赵树理成为解放区文学的一位最有代表性的作家。赵树理出身于山西沁水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家庭的影响,长期农村工作的经历,使他了解农民的痛苦和欢乐,熟悉农村各方面的知识、习惯、风土、人情,通晓农村的各种艺术,特别是音乐和戏剧。这为他作品中的浓郁的乡土气息奠定了坚实的基…  相似文献   

20.
<正>赵树理写的《小二黑结婚》是根据真实原型创作的小说,由于他的语言风格和创作理念非常贴近群众,所以小说刚一杀青封笔,人们就迅速以手抄本的形式在小范围里流传开来。赵树理最先是把写好的《小二黑结婚》手稿,送给支持器重自己的中共中央北方局秘书长兼北方局党校教务主任的杨献珍审阅,想请他提点意见。杨献珍读后,认为这是一篇通俗活泼、格调清新的好作品,又将它推荐给了北方局妇委书记浦安修看。出身于书香门第的浦安修,文化底蕴深厚,政治水平也高,且在文艺上也很内行。她看了小说稿后,对杨献珍和其他一些同志说:"自五四文学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